「生活是一場艱苦的鬥爭,永遠不能休息一下,要不然,你一寸一尺苦苦掙來的,就可能在一剎那間前功盡棄。」這是出生在勃艮第、長期居住在巴黎的法國大文豪羅曼-羅蘭的名言,或許會切中巴黎球迷心底最柔軟的部分。
自卡達體育投資基金入主以來,巴黎聖日耳曼在衝擊歐陸之巔的過程中遇到了太多的挫折與打擊,這其中既有力戰而竭後的無奈,大熱倒灶時的彷徨,也有慘遭逆轉後的無助,和艱難前行時的執著。經過了四位主帥的持續建設,巴黎終於跨過了四強門檻。儘管未能一鼓作氣創造歷史,但圖赫爾的球隊已經走上了正確的道路,德國少帥憑藉自己的努力改變了這支球隊的氣質。
(圖)安切洛蒂將自己慣用的442陣型帶到了巴黎。
【三位主帥奠定歐冠節奏,體系垮塌催生巨星政策】
從安切洛蒂執教的第二個賽季開始,巴黎聖日耳曼建立起對法甲的絕對統治。大量來自意甲的優秀球員湧入,安切洛蒂建立了一套基於中場絞殺、圍繞中鋒簡化進攻的戰術打法。布蘭科的使命是幫助巴黎掌握控球戰術,向其他聯賽的頂級球隊靠攏。
經安切洛蒂的鋪墊以及布蘭科的持續建設,巴黎聖日耳曼形成了以伊布&莫塔為前後軸心的控球戰術,兩位身材高大但技術細膩的球員撐起中軸線,佔據兩個禁區弧頂附近,分別承擔著後場梳理與控制,以及進攻終端的最後一傳與臨門一腳。其他球員增加跑動為兩名球員減壓,伊布強大的禁區存在感足以保證大巴黎碾壓聯賽對手,在效力於大巴黎的最後一個賽季中(2015/16賽季),瑞典人以35歲的高齡完成了場均1球的壯舉。
(圖)伊布是聯賽專家,在歐冠賽場的表現比較掙扎。
到了競爭更加激烈、戰術針對性更強的歐冠賽場後,以老將為核心的「巨人陣」跑動能力不足,球權流向過於集中的缺點就暴露了出來。2013/14賽季的歐冠八強戰,巴黎聖日耳曼在首回合主場3-1取勝的情況下,次回合做客斯坦福橋0-2告負出局,球隊氣質軟弱的問題開始被外界所關注。2014/15賽季八強戰面對擁有MSN組合的巴薩,巴黎被對手的反擊和快攻徹底摧毀。
(圖)兵敗斯坦福橋是巴黎歐冠灰色記憶的開始。
2015/16賽季,巴黎聖日耳曼被曼城擋在了四強門外,安切洛蒂當年打造的班底已經達到了上限。在2012年夏窗籤入伊布拉希莫維奇、蒂亞戈-席爾瓦、維拉蒂和莫塔之後,巴黎在接下來幾個引援窗口收穫了很多準一流和二流球員,迪馬利亞的加盟是無數不多的亮點。
2016夏窗,巴黎聖日耳曼破費1.5億歐元,引進了包括赫塞、本-阿爾法、克裡霍維亞克、格德斯、穆尼耶和德拉克斯勒在內的六名新援,然而,上述諸君無一人可以在後伊布時代擔當大任,即便是擔任主力的德拉克斯勒和穆尼耶也沒能在逆境中挽救球隊,核心依然是蒂亞戈-席爾瓦、維拉蒂和卡瓦尼等老臣,這為巴黎在埃梅裡元年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伊布離隊,莫塔出場時間銳減,巴黎的戰術體系在埃梅裡時代經歷了劇變,球隊幾乎是在不斷試錯中度過了動蕩不安的2016/17賽季。賽季後期,埃梅裡採納了隊長蒂亞戈-席爾瓦的建議,放棄了相對激進的高位逼搶戰術,主打較為穩健的中場絞殺+快速反擊,他們依靠這種方式在主場大勝巴塞隆納。
(圖)卡瓦尼和德拉克斯勒領銜的鋒線在歐冠中競爭力有限。
然而,由於前場缺少足夠多可靠的得分點,伊布留下的領袖權力真空也無人填補,巴黎在諾坎普之戰中無力把握反擊機會,最終在壓力下崩盤。這場慘痛的失利說明由卡瓦尼、迪馬利亞和德拉克斯勒組成的鋒線,不足以幫助巴黎完成登頂歐洲的夙願,新援「四億妄為」組合引領球隊進入了新時代。
(圖)2017/18賽季,埃梅裡將德拉克斯勒改造為中場,支撐CNM組合。
【埃梅裡功敗垂成,大巴黎不破不立】
2017/18賽季,巴黎聖日耳曼的場均控球率達到了63.9%,這一數據在五大聯賽中僅次於曼城。除了依靠技術型衛線和中場加強控球,埃梅裡還要求鋒線要帶動球隊進行逼搶。為了支撐壓迫和控球,埃梅裡將德拉克斯勒改造為中前衛,安排前腰出身的洛塞爾索鎮守中路中路,為前場三叉戟提供支援。
(圖)2017/18賽季歐冠16強戰次回合,維拉蒂染紅,巴黎提前失去了逆轉的希望。
巨星引領鋒線團戰,巴黎強勢奪回了聯賽冠軍,但到了歐冠賽場,這個頭重腳輕的陣容再度遭到迎頭痛擊。無球壓迫時各自為戰,三線聯動不夠嚴密,中場缺少攔截型球員,邊後衛身後空當很大,巴黎在兩回合對陣皇馬的比賽中被對手打進5球。次回合坐鎮主場,內馬爾因傷缺陣,維拉蒂申領紅牌,巴黎早早地失去了逆轉的希望,在極度壓抑的情況下熬到了比賽結束。
【三中衛體系帶來新思路,圖赫爾在挫折中成長】
以16強奪冠賠率榜領頭羊的身份遭到皇馬雙殺,巴黎方面從慘痛的失敗中認識到了加強防守、注重平衡的重要性。完成了建隊初期的快速積累後,巴黎聖日耳曼陷入了瓶頸。受限於FFP法案和法甲聯賽的影響力,巴黎在「四億妄為」之後很難再引進同級別球星,他們需要的是一位銳意進取的主帥,通過戰術層面的精耕細作來突破戰術瓶頸,圖赫爾的到來標誌著大巴黎進入了一個注重戰術積累和沉澱的新時代。
2018/19賽季,巴黎聖日耳曼的場均控球率為59.1%,這一數據比前一個賽季(63.9%)下降明顯,這體現了圖赫爾對壓迫和低位防守的重視。在四線作戰的過程中,圖赫爾嘗試了了包括433、4231、3421、3412、442和352等多種陣型,延續了多特蒙德時期陣型魔術師的風範。
(圖)圖赫爾對內馬爾和馬爾基尼奧斯的改造取得很好的效果。
面對中下遊球隊時,圖赫爾一般會使用攻擊性很強的433和4231陣型;做客對陣裡昂、馬賽和尼斯等法甲強隊時,圖赫爾多次使用三中衛陣型來加強防守;兵敗安菲爾德後,圖赫爾調整了應對陣歐冠強隊的策略,433陣型被442和3421陣型取代。圖赫爾在調教球員方面的亮點頗多,內馬爾來到中路活動,馬爾基尼奧斯前提到了後腰位置。
(圖)圖赫爾將俱樂部雪藏拉比奧看作是改造中場的"契機"。
2018/19賽季歐冠淘汰賽開打之前,巴黎聖日耳曼的狀態一度徘徊於谷底,他們被甘岡打碎了包攬全部內戰錦標的希望,聯賽不敗紀錄又被老對手裡昂終結。在連續輸球的過程中,內馬爾、卡瓦尼和維拉蒂相繼受傷,遲遲不續約的拉比奧遭到「冷藏」,巴黎的中前場一度無人可用,輿論在老特拉福德之戰前一致看衰巴黎。
(圖)圖赫爾在老特拉福德擺出的三中衛體系裡有六名中場。
為了準備與曼聯的歐冠比賽,圖赫爾的教練組做了充足的準備,他們徹底放棄了過往以我為主的思路,推出了以針對性限制對手為客戰策略。巴黎表面上以3421陣型示人,實戰中能夠形成一個極端化的紡錘形站位(六名中場),將曼聯的433陣型攔腰斬斷。
(圖)科雷爾、金彭貝和布馮相繼出現致命失誤,巴黎主場慘遭曼聯逆轉。從2013/14賽季開始,巴黎總是在歐冠淘汰賽次回合較量中出"意外",本賽季的單回合淘汰制有利於他們的發揮。
以殘陣攻克老特拉福德的比賽,足以證明巴黎的實力和潛能,這次意義非凡的勝利帶給了圖赫爾和球員們巨大的信心。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巴黎球員到了次回合時竟集體短路,姆巴佩不斷揮霍機會,科雷爾、金彭貝和布馮相繼送出致命失誤,聯賽中順風順水的法甲巨人再度被歐冠的壓力擊潰。
(圖)作為瓜迪奧拉的信徒,圖赫爾卻並不固執,他像其他魏斯魏勒學院的高材生一樣"擅變"。
【兩廂對比可知歐冠之道,亞軍巴黎還有進步空間】
同樣是因金元注入而快速崛起,切爾西和巴黎聖日耳曼在歐冠賽場的表現卻有雲泥之別,前者正是憑藉成軍之初就能打好歐冠的表現,完成了從暴發戶到豪門的蛻變,後者因過分重視技術而忽視平衡,屢屢在淘汰賽階段飲恨。在巴黎聖日耳曼屢敗屢戰的同時,同樣財力雄厚、追求美麗足球的曼城也在重複著年復一年大熱倒灶的劇情。
(圖)在休賽期之前,圖赫爾的戰術中有中鋒的位置。
能夠在技術流的道路上登峰造極終究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更多的時候,歐冠的最終贏家都是三線平衡、陣容弱點少、抗壓能力強的球隊。不同於風格過於鮮明的曼城,巴黎已在數年間經過了多位風格迥異主帥的打磨,圖赫爾的弟子們具備了駕馭多種打法的能力,戰術轉圜空間較大。
(圖)涉險越過亞特蘭大之後,圖赫爾推出了由內馬爾擔任偽九號的433陣型,巴黎的球路愈發務實。
本賽季,圖赫爾依然嘗試了很多陣型,這在客觀上提升了球隊應付傷病潮和密集賽程的能力。先後帶領兩支不同的球隊在歐戰淘汰賽中遭到逆轉,圖赫爾經歷過的挫折讓他變得愈發謹慎而務實。
(圖)巴黎的前場壓迫非常犀利,後場出球也非常穩健。圖赫爾將巴黎改造成為了一支能夠適應歐冠淘汰賽壓力的球隊,執教能力可見一斑。
涉險越過多特蒙德和亞特蘭大,在法國杯和法聯杯決賽中遭遇苦戰,巴黎聖日耳曼本賽季的杯賽之路走得如履薄冰,球員們的精神力量在磨礪中得到了加強,全隊上下已經做好了創造歷史的準備。在帶領巴黎晉級決賽的過程中,圖赫爾的戰術思路變化幅度很大,他先是用工兵型中場組合配搭中鋒,在迪馬利亞和姆巴佩回歸後又擺出了一個由內馬爾突前的433陣型,提攜帕雷德斯來增加中場的技術元素。
(圖)圖赫爾非常重視防守型中場的作用,這在歐冠淘汰賽階段是很重要的。
同決賽對手拜仁相比,巴黎的短板在於沒有中鋒作為前場軸心來帶動運轉,兩名邊後衛很難兼顧攻守,割裂式布局已經是被動狀態下的最優解,圖赫爾只能寄希望於鋒線的機會把握能力。「七人防守、三人進攻」布局已經是權衡之下的最優解,巴黎防線在拜仁強大鋒線的壓制下只丟了1球,遺憾失利只是因為鋒線球員無法逾越諾伊爾。
近年來,多特蒙德和熱刺在功虧一簣後迅速退出頂級序列,馬德裡競技因為缺乏變通與冠軍漸行漸遠。巴黎擁有一般強隊無法企及的下限,圖赫爾的執教能力和管理手段也得到了證明,拜仁慕尼黑和利物浦曾走過的「先亞后冠」之路更像是這支球隊在未來的軌跡。
【總結】
具有鮮明技術風格和招牌式打法的球隊固然是危險的,但能熟練地駕馭多種陣型和戰術,靈活地根據敵我形勢變化拿出應對措施的球隊,才真的叫令人膽寒。2019/20賽季的歐冠之旅註定是巴黎隊史中的裡程碑式節點,法甲巨人取得的進步和尚有的潛力顯而易見,圖赫爾和他的球員們擁有美好的未來,值得更多的期待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