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散漫不上進該咋辦?家長應了解其中原因,善用「祖母原則」

2020-12-22 小七談育兒VIP

文丨小七(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應該大家都聽過,勤勞是中華的傳統美德。一個勤勞的孩子,他對自我的約束是很強的,總是能夠朝著自己的方向和目標不斷的努力。

但是一個孩子如果懶散的話,也總是沒有前進的動力,遇到任何一點挫折都會想要放棄。

而現在有很多孩子正是因為長期在父母的保護和呵護之下所長大普遍有著散漫不上進的特點。

案例:

朋友的孩子是家裡的獨子,從他生下的時候就受到了家裡的寵愛。每次孩子提出來的要求,無論是合理的還是不合理的,都是會盡全力的去滿足。生活日常也都是朋友幫孩子全權的處理好。

每天早上孩子起床的時候,都是朋友去叫,並且準備好衣服幫孩子穿好衣服,然後給他刷牙洗臉,餵他吃飯之後送他去學校。

朋友一直覺得上一輩人辛苦努力這麼久,不過就是為了想要給孩子更好的生活環境,所以也不覺得這是在溺愛孩子。

但是沒想到在這樣的環境就像所長大的孩子,卻變得非常的懶散,做什麼事情都提不起勁兒來。

在讀幼兒園的時候還沒有表現出來,但是現在讀小學,對於學習也是沒有絲毫的興趣,對於名次也沒有任何的追,這時候朋友才擔心孩子總是這樣散漫不上進的話,以後進入到社會該怎麼辦?

分析:

生活當中像朋友這樣的父母可以說是數不勝數,很多的家長總是覺得孩子年紀小,總會用孩子的年紀作為寵愛孩子,溺愛孩子的藉口。

結果往往發現在這樣的教育之下,所成長的孩子都有著散漫不上進的特點。

那孩子為什麼會散漫不上進呢?

原因1:父母總喜歡包辦孩子一切

這是大部分父母的通病,總是想要能夠給孩子更好的生活,總是想要幫助孩子不好一條通往成功的路,但是人生哪有一帆風順的呢?

總是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和挫折,如果在這個過程當中沒有其他的小挫折作為鋪墊去提升自己經驗的話,那麼遇到大挫折時就容易一蹶不振。

並且對於父母的依賴性也會很強,很多的父母在生活當中總是會把孩子的一切都給包辦處理好。

反而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懶,同時又會對父母的嘮叨和催促產生一種逆反的心理,最後會出現的情況,往往是孩子變得越來越懶,越來越慢。

原因2:沒有樹立良好的榜樣

在這個階段的孩子是最容易受到周圍環境影響,尤其是和孩子朝夕相處的父母。父母給予孩子怎樣的形象標杆,那麼孩子就容易朝著怎樣的方向去發展。

有很多的孩子之所以會出現懶散不上進的情況,很有可能是他們的父母也具備著這樣的特點。

如果父母自己都懶散沒有時間觀念總是喜歡拖拉的話,那又怎麼能夠要求孩子上進呢?

原因3:自我約束能力差

愛玩是每一個孩子的天性,但是什麼時候該玩,這就是應該思考和選擇的事情。有很多的孩子對於自己的約束能力是很差的,在遇到打遊戲和寫作業這兩件事情的時候,就容易不受自己的控制,選擇讓自己更開心地打遊戲。

這是因為有很多的孩子自我約束能力差,缺乏自律的習慣,所以在面對選擇的時候總是會選擇更輕鬆,更讓自己愉悅的那一個,漸漸的會變得更加的懶散。

原因4:缺乏時間觀念

孩子對於時間本身就沒有那麼明確的區分,他們也根本不懂時間和時間之間的差別。

所以很多時候父母在旁邊反覆地催促孩子也不會有任何的反應。而孩子之所以會這樣,都是因為父母沒有給他們培養正確的時間觀念。

孩子總是懶散,會影響到孩子學習成績和未來的發展。對於這樣的情況,家長不妨採用祖母原則的方式去改變孩子這樣的壞習慣。

那什麼叫做祖母原則?而這樣的原則又應該如何去運用呢?

所謂的祖母原則,其實是普雷馬克提出來的一個觀念,指的是用高頻活動去促進低頻活動。

要想讓孩子去完成某件事情,並且有動力的話,不妨用他喜歡的事情當作強化物,去刺激他做另一件他不怎麼喜歡的事情。

這樣的祖母原則在運用的過程當中也是需要掌握一定技巧的,在選擇孩子喜歡的事情當作強化物的時候,一定要以孩子作為中心考慮到孩子的感受,不要總是用成人的角度去揣摩孩子的想法。

同時要學會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孩子,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時代的不斷發展之後,孩子觀念也會發生變化,所以教育孩子的方式也要與時俱進,而不是一成不變。

育兒問題小七教,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小七談育兒,幫你解決育兒小麻煩

相關焦點

  • 孩子懶惰散漫毫不上進,不妨試試「祖母原則」,或對孩子很有利
    2.沒有時間觀念小孩子天生對時間沒有概念,更沒有正確的時間觀念,孩子不明白10分鐘和20分鐘的區別,也不明白離出門時間孩子10分鐘意味著什麼,所以不管家長有多急孩子都是慢騰騰的按照自己的速度來做事。因此如果家長沒有為孩子培養正確的時間觀念,孩子就會一直用散漫、拖拉的方式做事。
  • 孩子太散漫?自律品質養成三步走,簡單又好用
    孩子太散漫?自律品質養成三步走,簡單又好用經常有粉絲私信我說,孩子太散漫,不知道怎麼教導。說真的,其實這就是孩子自律性不強的一種表現。那麼多大的孩子應該開始培養他們的自律性呢?我想這也是家長關心的,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 一年級新生家長吐槽 孩子學習拖拉狀態散漫怎麼辦
    開學兩周有餘,不少一年級新生家長又開始焦慮了:孩子學習時拖拖拉拉,上學狀態自由散漫,還沒交到什麼朋友……如何幫助孩子做好過渡?家長們又該怎樣調整好自己的角色轉變?記者採訪了青島太平路小學教導處副主任、資深語文老師王冬宇,作為一名小學新生的媽媽,她的建議值得家長們學習借鑑。
  • 孩子散漫不上進?家長不妨先了解原因,方能找到合適的方法應對
    縱然澤澤家人給了他無盡的寵愛,但同時也讓孩子養成了太多的壞毛病,尤其是自由散漫的性格,一點上進的心思都沒有。相信家人教育的初衷無非就是希望孩子沒有後顧之憂,然後把更多的心思用到學習上,結果卻因教育失誤,讓孩子變得如此懶散,對於任何事情都沒有任何的心思。既然已經發現了孩子有散漫的行為,那就趕緊找原因弄清原委,以便幫助孩子去解決不願上進的問題。
  • 孩子學習缺乏動力?家長善用3個原則,激發內在長久學習動機
    家長把焦點放在學習成績上面,孩子看不到自己微小的進步帶給自己的喜悅和收穫,沒有獲得認可和反饋,孩子就沒有了動力,導致孩子對學習失去信心和興趣。那我們該如何操作呢?但學習練習材料的選擇也是要符合一定的原則的,那我們選擇的標準是什麼呢?第二,根據i+1原則孩子發展潛力巨大,我們對孩子學習上的鼓勵可以毫不吝嗇,在正向激勵的作用下,孩子能獲得認同,這份認同感對孩子來說簡直太珍貴了,家長對孩子的這份認同,會在孩子身上不斷的進行強化。
  • 放養會讓孩子變散漫,家長要學會「逼迫式」教育,避免過度溺愛
    2、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放養式教育會讓孩子的行為變得散漫,小時候養成的習慣是會影響孩子一輩子的,一個擁有良好生活習慣的孩子勢必會變得更加優秀。3、讓孩子遇到挫折能學會堅持。家長需要怎麼善用"逼迫式"教育?首先要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榜樣。剛出生的孩子都是從模仿父母開始的,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深受父母的影響。如果這時候父母能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遇到挫折不是自暴自棄,而是努力堅持,那孩子也會學習父母這一品質。
  • 家有熊娃不服管教,家長善用「熱爐法則」,讓孩子自覺遵守規則
    家長可以試試善用"熱爐法則",讓孩子知道明確規則,嚴肅對待的重要性。何為"熱爐法則"?"熱爐法則"是指組織中任何人觸犯規章制度,就如同要觸碰滾熱的火爐,都要受到處罰。善用"熱爐法則"育兒有何積極意義?1、對孩子起到警示作用家長善用熱爐法則,會讓孩子更加明確了規則的存在,以及知曉在觸犯規則後迎接他的是相應的懲戒。所以孩子不會一如既往的肆意妄為,在做事情之前下意識的"警齡",下意識的考慮規則的界限。做出更正確的抉擇。
  • 孩子3-4歲脾氣「古怪」該怎麼辦,家長應了解幫助孩子
    後來一次和一個寶媽朋友聊天的時候她看出了我的難處和我說她當時越是想我一樣感覺自己在教育孩子這一方面很失敗,後來這位寶媽推薦給我一本書,通過這本書我真的是了解了很多,接下來我們就來談一談孩子為什麼,會有如此「古怪」的脾氣。
  • 孩子好勝心過強怎麼辦?家長不妨先了解其中原因,用這3招應對
    當孩子好勝心過於強烈的時候,家長不妨針對孩子情況去分析背後的真正原因,才能夠更好地對症下藥。案例:朋友的孩子是一個好勝心非常強烈的人,但是之前朋友也沒覺得孩子好勝心強有什麼問題,這說明孩子非常的有上進心,反而很高興。
  • 家長善用「椰殼效應」,改變孩子厭學心理
    相信很多家長都會有這樣的煩惱和擔憂,孩子不在學校,不受老師管教,多少就會有懶散的現象。如果總是要父母盯著才能認真學習,那麼孩子的學習效率也不會高的,因為他們是被迫學習的,而不是自己主動想要學習的。家長們要讓孩子主動學習,就要了解孩子厭學的原因,才能夠"對症下藥",讓孩子愛上學習。
  • 「發現孩子偷錢,我該怎麼辦?」家長千萬別給孩子貼變壞的標籤
    表姐既生氣又擔心來向我吐槽,說:「這咋辦?」她覺得兒子染上了壞毛病,兒子開始變壞了。許多家長都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孩子未經家長許可就偷拿家長的錢。對於孩子偷錢的問題,大多數家長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是一個關係到孩子道德品質的問題。
  • 家長要善於發現「錯誤目的」了解孩子
    專家觀點中關村第一小學的尹巧雲老師認為:我們家長既要理解孩子才能尊重孩子,又要引導孩子才能助力孩子成長。家長要跟孩子建立連接,善於發現孩子的進步,更要懂得用「兒童行為背後的錯誤目的」來尋找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理解他們的行為和心情,更科學地去引導孩子參與解決問題。
  • 考不上高中?孩子初中3年做了這些事,家長被蒙在鼓裡,欲哭無淚
    如果家裡有孩子正在上初中,那孩子應該就是最令家長頭疼的。侵刪孩子考不上高中,家長很頭疼,但是又苦於找不到癥結所在。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初中生到底因何種原因考不上高中!但是手機是一把「雙刃劍」,用好了是利器,用不好就是荼毒心靈、危害孩子學習的毒瘤。對於初中生來說,真心不需要帶智慧型手機上下學,即使是自制力強的孩子,也架不住「損友」的慫恿。如果家長是為了聯繫孩子方便,老年機足矣!超長待機還能砸核桃,何樂而不為。
  • 兒童青少年意外頻發該咋辦|孩子|兒童|徐州市兒童醫院|頭部外傷
    記者從徐州市兒童醫院普外二科燒傷科了解到,最近來醫院看燒燙傷的孩子可不少,每天都要有2-3例左右。該科主治醫師張方稱,防止兒童燙傷主要靠家長做好預防措施。「1到3歲左右的孩子,身體機能發育有限,往往站立不穩、動手能力也差,但是充滿好奇,喜歡亂摸亂動,所以很容易觸碰熱源被燙傷,而預防的辦法就是讓孩子遠離溫度較高的東西。」
  • 家長對孩子自我評價的影響,家長應正確認識、評價孩子
    《幼兒園工作規程》中規定:「幼兒園應與幼兒家庭配合,幫助家長創設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向家長宣傳科學保育、教育幼兒的知識,共同擔負教育幼兒的任務」。在家庭生活中家長的言談舉止,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幼兒。父母對自己孩子的評價,在某種程度上比教師的評價影響更大。
  • 孩子喜歡模仿是什麼原因?家長要多了解,才能正確對待
    孩子喜歡模仿是什麼原因?家長要多了解,才能正確對待今天在朋友圈,看到一位寶媽發的一條信息很有意思。孩子喜歡模仿是什麼原因?家長要多了解,才能正確對待孩子喜歡模仿,是因為人的大腦含有一種特殊的細胞,叫鏡像神經元。
  • 家長:孩子成績不好,初中不能復讀該咋辦?
    一直是個爭議不斷的話題,有網友說:「高考比較難,學生壓力太大了」,不過有家長說:「中招比高考還要殘酷還要難,中招孩子考不上高中只能上職專或技校或輟學外出打工,而高中如果考不上大學可以選擇復讀」,確實如此,花小妹也認為中招考試要比高考更難,中招比高考更重要更殘酷!
  • 家庭性教育:撞見孩子看A片家長怎麼辦?
    小學高年級的孩子就可能看A片  A片是對人的生理和心理性衝動有所撩撥,甚至引發本能性性行為的影片。國內外都不主張未成年人,特別是性發育初始的未成年人觀看此類影片。成人因為神經系統功能已經成熟,可以用道德約束自己的行為。而青少年沒有成人成熟的神經系統,因此缺乏面對衝動時的自制力,會帶來個體甚至群體的傷害。家長[微博]該咋辦?
  • 孩子打鬧家長約架,一個進病房,一個進班房,鬧矛盾怎麼解決?爸媽營
    根據張爸的頭部創面,網友們分析,陳爸可能是用助動車的環形鎖砸了張爸。還有網友分析,陳爸把張爸打成這樣,要麼花錢私了,要麼進班房蹲幾年。還有網友開玩笑,陳爸要是真的進去了,說不定出來的時候,孩子都畢業了。
  • 學校推出的網絡課堂,可孩子卻不好好學習,這該咋辦?
    當然,因為新型冠狀病毒,學校延遲開學,為了保證孩子的學習,停課不停學,「疫情期間大家都不忘學習「。於是學校推出了網絡課堂,機構也一樣,學習紛紛而來。可是如此好的一件事情,孩子卻不好好配合。最近關於網絡學習,家長是吐槽不斷,有如此好的機會,孩子卻不好好學習,壓根不珍惜,這可咋辦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