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小七(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應該大家都聽過,勤勞是中華的傳統美德。一個勤勞的孩子,他對自我的約束是很強的,總是能夠朝著自己的方向和目標不斷的努力。
但是一個孩子如果懶散的話,也總是沒有前進的動力,遇到任何一點挫折都會想要放棄。
而現在有很多孩子正是因為長期在父母的保護和呵護之下所長大普遍有著散漫不上進的特點。
案例:
朋友的孩子是家裡的獨子,從他生下的時候就受到了家裡的寵愛。每次孩子提出來的要求,無論是合理的還是不合理的,都是會盡全力的去滿足。生活日常也都是朋友幫孩子全權的處理好。
每天早上孩子起床的時候,都是朋友去叫,並且準備好衣服幫孩子穿好衣服,然後給他刷牙洗臉,餵他吃飯之後送他去學校。
朋友一直覺得上一輩人辛苦努力這麼久,不過就是為了想要給孩子更好的生活環境,所以也不覺得這是在溺愛孩子。
但是沒想到在這樣的環境就像所長大的孩子,卻變得非常的懶散,做什麼事情都提不起勁兒來。
在讀幼兒園的時候還沒有表現出來,但是現在讀小學,對於學習也是沒有絲毫的興趣,對於名次也沒有任何的追,這時候朋友才擔心孩子總是這樣散漫不上進的話,以後進入到社會該怎麼辦?
分析:
生活當中像朋友這樣的父母可以說是數不勝數,很多的家長總是覺得孩子年紀小,總會用孩子的年紀作為寵愛孩子,溺愛孩子的藉口。
結果往往發現在這樣的教育之下,所成長的孩子都有著散漫不上進的特點。
那孩子為什麼會散漫不上進呢?
原因1:父母總喜歡包辦孩子一切
這是大部分父母的通病,總是想要能夠給孩子更好的生活,總是想要幫助孩子不好一條通往成功的路,但是人生哪有一帆風順的呢?
總是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和挫折,如果在這個過程當中沒有其他的小挫折作為鋪墊去提升自己經驗的話,那麼遇到大挫折時就容易一蹶不振。
並且對於父母的依賴性也會很強,很多的父母在生活當中總是會把孩子的一切都給包辦處理好。
反而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懶,同時又會對父母的嘮叨和催促產生一種逆反的心理,最後會出現的情況,往往是孩子變得越來越懶,越來越慢。
原因2:沒有樹立良好的榜樣
在這個階段的孩子是最容易受到周圍環境影響,尤其是和孩子朝夕相處的父母。父母給予孩子怎樣的形象標杆,那麼孩子就容易朝著怎樣的方向去發展。
有很多的孩子之所以會出現懶散不上進的情況,很有可能是他們的父母也具備著這樣的特點。
如果父母自己都懶散沒有時間觀念總是喜歡拖拉的話,那又怎麼能夠要求孩子上進呢?
原因3:自我約束能力差
愛玩是每一個孩子的天性,但是什麼時候該玩,這就是應該思考和選擇的事情。有很多的孩子對於自己的約束能力是很差的,在遇到打遊戲和寫作業這兩件事情的時候,就容易不受自己的控制,選擇讓自己更開心地打遊戲。
這是因為有很多的孩子自我約束能力差,缺乏自律的習慣,所以在面對選擇的時候總是會選擇更輕鬆,更讓自己愉悅的那一個,漸漸的會變得更加的懶散。
原因4:缺乏時間觀念
孩子對於時間本身就沒有那麼明確的區分,他們也根本不懂時間和時間之間的差別。
所以很多時候父母在旁邊反覆地催促孩子也不會有任何的反應。而孩子之所以會這樣,都是因為父母沒有給他們培養正確的時間觀念。
孩子總是懶散,會影響到孩子學習成績和未來的發展。對於這樣的情況,家長不妨採用祖母原則的方式去改變孩子這樣的壞習慣。
那什麼叫做祖母原則?而這樣的原則又應該如何去運用呢?
所謂的祖母原則,其實是普雷馬克提出來的一個觀念,指的是用高頻活動去促進低頻活動。
要想讓孩子去完成某件事情,並且有動力的話,不妨用他喜歡的事情當作強化物,去刺激他做另一件他不怎麼喜歡的事情。
這樣的祖母原則在運用的過程當中也是需要掌握一定技巧的,在選擇孩子喜歡的事情當作強化物的時候,一定要以孩子作為中心考慮到孩子的感受,不要總是用成人的角度去揣摩孩子的想法。
同時要學會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孩子,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時代的不斷發展之後,孩子觀念也會發生變化,所以教育孩子的方式也要與時俱進,而不是一成不變。
育兒問題小七教,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小七談育兒,幫你解決育兒小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