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6K是我國轟炸機老將轟-6的升級改造版,由於換裝了俄制D30-KP-2渦扇發動機,這款飛機的載彈量從9噸躍升到了12噸,作戰半徑則由2千千米左右躍升到了3千千米以上,再加上內部航電系統、飛行員駕駛席位、駕駛艙等各方面的改進,實際上已經相當於一款全新的飛機了,這樣大的性能躍升也讓轟-6K擁有了執行諸多其他任務的能力,我軍就曾經拿它來裝載無人機做試驗,約在2017年,國內發展三位一體核打擊力量呼聲很高的時候,也曾經有人提出讓轟-6K攜帶彈道飛彈東風-21D實施反航母作戰和核打擊的作戰構想,但時至今日我們看到,轟-6K部隊和歷次航展中,並沒有彈道飛彈武器展出,而轟-6K的改造版轟-6N則選擇了核巡航飛彈而不是核彈道飛彈作為主戰武器,這些事實的背後都反映出一個問題,讓轟-6K攜帶超音速彈道飛彈的作戰構想並不實用。
大多數想讓彈道飛彈上轟-6K的軍迷第一時間都會覺得,轟-6K是機動平臺,發射彈道飛彈具有隱蔽性,敵人發現不了,所以也就攔截不了,打擊對手具有很強的隱蔽性。實際上,我們知道,彈道飛彈是一種拋物線飛彈,無論在地面發射還是在空中發射,首先要做的是往上飛行走拋物線彈道,此時敵人就有兩種傳感器能夠發現它:
第一是雷達,包括L波段鋪路爪雷達和X波段雷達,這兩種雷達在中國周邊分別被美軍和臺軍部署在日本、臺灣兩地,可以對整個我國東部實現覆蓋,只要有彈道飛彈上升到一定高度以上就能被發現和跟蹤,大家注意,轟-6K攜帶彈道飛彈發射時,一般飛行在12000m左右才有價值,否則和地面相比差不了太多,12000m以下的空域,上面說的這些雷達本身就發現不了發射的彈道飛彈,而12000m以上的高度這些雷達能發現彈道飛彈,所以轟-6K真的起不了上面說的隱蔽作用,我們還為什麼非要在轟炸機上發射彈道飛彈,而不是用原本就服役的陸基彈道飛彈呢?
第二種傳感器是美軍的天基紅外衛星,這種衛星可以根據彈道飛彈發射時高溫尾焰散發的紅外信號實現飛彈發射預警,然後指示上面說的那兩種雷達詳查和跟蹤,我們都知道紅外信號的傳遞與空氣密度很有關係,而地球大氣90%以上主要集中在10000米以下的低空,彈道飛彈在10000米以下飛行時,天基紅外衛星本身就探測不到,而超過了10000米,則很容易被發現,如果我們的轟-6K在10000米以上發射彈道飛彈,馬上就能被天基紅外衛星發現和預警,當然也就失去了所謂隱蔽性的優勢。
還有軍迷朋友認為,我們的轟-6飛機可以飛行到敵人雷達的盲區,從他們從不設防的區域,繞過敵人的反導防線發射彈道飛彈來打擊對手,這種想法不錯,但實際操作起來比較困難,首先我們要知道,轟-6K的最大載重是12噸,而東風-21飛彈最小重量是14噸,也就是說,將東風-21飛彈各種修改減重,也只是轟-6K能攜帶的最大的彈道飛彈,而東風21的射程是2000km,這個射程有些雞肋,轟-6K攜帶它不不能獲取任何射程上的優勢,須知轟-6K自帶的長劍-20飛彈射程就有2500km。
最重要的是,我國周邊已經被美國包圍了,第一島鏈遍布各種對空探測的傳感器追蹤我們的飛機,部署各種戰鬥機來攔截我們的戰機,轟-6K目標太大,根本不可能衝得出去第一導鏈找個合適的發射陣位,基本上只能在我國本土內部發射,這就又和陸基東風-21相比沒有太多優勢了。有人說,美軍在菲律賓、馬來西亞沒有部署太多的傳感器和飛機,我們的轟-6K可以飛到南海發射,但是我們翻開地圖就可以看到,轟-6飛到這裡發射彈道飛彈能打到美軍哪個重要的基地呢?只有臺灣和嘉手納,而這兩個攻擊對象主要是我們大量服役的近程彈道飛彈東風-11、東風-15負責的,而不是昂貴的東風-21。
最後再說說有軍迷提出的高超音速飛行器上轟-6的想法,這種想法實際上是模仿美軍B-52攜帶並發射X-43A和X-51的思路,這種思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因為這些武器發射後由於不走拋物線彈道美軍確實早期發現不了,只能依靠末端攔截,但問題仍然是,所有高超音速飛行器都不走高拋彈道,也都具備一定的拐彎機動能力,地面發射就行了,不需要非要整到轟-6K上。
所以,總的來說,轟-6K攜帶高超音速武器的作戰價值不大,當然如果有天我國新型隱轟出來,可以穿透敵人的防線出現在敵人背後,那就另當別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