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西湖邊又傳來了好消息——到今天5月11日為止,西湖里總共有7窩鴛鴦寶寶出生了。
從第一窩出生到現在已經17天了,這些小鴛鴦們生活得怎麼樣了?
今天,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特地聯繫了每天堅守在西湖「守護」小鴛鴦的志願者們,來看看小鴛鴦們究竟是怎麼長大的。
老潘 攝
這頭是鴛鴦寶寶,那頭魚躍西泠橋前,號稱「千年等一回」一景 老潘 攝
到今天為止
總共有7窩65隻小鴛鴦出生
先來看看今年鴛鴦寶寶出生的時間軸——
4月25日,鏡湖廳公園外湖,今年的第一窩鴛鴦寶寶「東東」一家來了,總共16隻,創下新記錄。
「東東」一家 大陸 攝
4月26日,第二窩鴛鴦寶寶「南南」一家也來了總共7隻。
「南南」一家 大陸 攝
5月1日,第三窩「勝勝」一家,11隻鴛鴦寶寶在斷橋東側梧桐樹上出窩下水亮相。
「勝勝」一家 大陸 攝
5月7日,第四窩「都都」一家也來了,總共10隻鴛鴦寶寶。
「都都」一家 大陸 攝
5月8日,第五窩「錢錢」一家12隻鴛鴦寶寶在斷橋荷區亮相。
「錢錢」一家 大陸 攝
5月9日,第六窩「唐唐」一家6隻鴛鴦寶寶,在北山街海鹽館外側湖面遊來遊去。
「唐唐」一家 張琳 攝
5月9日,還是這一天,中午11點多,第七窩「繁繁」一家3隻鴛鴦寶寶在曲院風荷玉帶橋一側湖面出現了。
「繁繁」一家 大陸 攝
仔細看,這些鴛鴦寶寶的名字是不是都很有意思?
從小鴛鴦出生以來,幾乎每天都在西湖邊守護鴛鴦的志願者大陸說,2020年西湖小鴛鴦的命名,是按照「東東、南南、勝勝、都都、錢錢、唐唐、繁繁、華華等依次命名的。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
沒錯,志願者們就是從宋代柳永《望海潮》這首詞中選取了適合的「字」來給鴛鴦寶寶們命名的。
一個都不少 老潘 攝
今年的第一窩是4月25日,比去年早了一天。2017年、2018年都在5月5日生的第一窩。大陸說,同期比較下來,到今天為止,2019年生了6窩,總共56隻;2020年生了7窩,總共65隻。所以,到目前為止,今年產量比去年多了一窩。
大陸每天都會給小鴛鴦做成長記錄,這7窩小鴛鴦,每一個窩他都能認出來。「東東一家最好認,鴛鴦媽媽屁股翹翹的,勝勝一家最野,膽子很大,前段時間失蹤了好幾天,搞得我擔心得很,後面發現它們去外湖『旅遊』了一趟又回來了。」
這些小鴛鴦的冷知識
你知道嗎
小鴛鴦出生以後,最愛幹的事情就是排成一縱隊,跟著媽媽巡遊找吃的。
為什麼這一個個小毛毛頭跟在媽媽後面的隊伍排得這麼整齊?
浙江野鳥協會副理事長東斯說,小鴛鴦一出窩就能在水裡遊,遊泳能力是很強的。
他猜測,這樣排隊,或許是減少阻力的一種辦法,跟在媽媽後面遊,水的阻力就會小很多,往前遊就不會很費勁,速度也能跟上媽媽。
「勝勝」一家 老潘 攝
通常,小鴛鴦跟著媽媽繞著孤山一圈圈地轉悠,速度特別快,每一次起碼要轉個5圈,一路遊一路找吃的,吃飽了就會回到岸邊休息。
覓食 老潘 攝
一般休息睡覺的時候,鴛鴦寶寶們就會藏到媽媽肚子下面,鴛鴦媽媽會用兩隻翅膀把它們護在下面,鴛鴦媽媽睡眠很淺的,一旦旁邊有任何風吹草動,它就要睜眼查勘「敵情」。特別是搶地盤的時候,鴛鴦媽媽們都很兇,拼命伸長脖子去對抗。
雨天,鴛鴦寶寶們躲在媽媽肚子下面躲雨休息 老潘 攝
有時候小鴛鴦還會「串窩」。大陸前段時間發現,「東東」一家有天晚上在愛心橋休息,南南一家也想擠進來,後面「南南」媽媽發現實在地方太小,只好去別的地方休息。就這樣,「南南」家7隻鴛鴦小寶寶就和「東東」一家擠在一窩。
不打擾就是
對它們最好的愛護
今天一大早,浙江野鳥協會副理事長東斯,也拍到了東東一家的萌照。
「東東」一家 東斯 攝
東斯介紹說,鴛鴦其實是杭州的候鳥,每年秋天從北方飛來,在杭州過冬並尋找愛侶,來年的春天,再飛回北方去繁殖。近年來,不少鴛鴦留杭定居生子,從候鳥變成了留鳥,這也是西湖的生態環境變好的一種直觀反映。不過,從去年冬天西湖鳥類普查統計的數據來看,冬天來西湖過冬的鴛鴦有336隻左右,現在最多不超過40隻,說明大部分也都飛回去了,「這說明,生物到一個環境生存,如果這裡的空間和食物不夠多,那他們就會去另外的地方尋找,這也是一種平衡。」
「東東」一家 東斯 攝
「小鴛鴦從出生到會飛,持續時間大概50天左右,能不能生存下來,這段時間很關鍵,特別是出生後半個月左右,是最脆弱的時候。」東斯說,小鴛鴦長大的過程,也是一個自然優勝劣汰的過程,鴛鴦寶寶在沒有人為幹涉和破壞的情況下真正存活下來,也是很不容易的。
「東東」一家
根據今天拍到的情況,第一窩「東東」家,目前還有10隻寶寶。第二窩「南南」家,媽媽帶出來的隊伍還有4隻。「它們如果太小,和媽媽走散了,就比較危險,很有可能會被吃掉。」
鴛鴦寶寶們最愛呆的地方之一,就是荷區。荷區水域中,有豐富的食物可以吃。
記者也了解到,目前為了鴛鴦寶寶更好地生存,西湖風景名勝區水域管理處這段時間特地將荷區的攔網高度做了調整——從原來的80到90釐米降到10-15釐米左右。這樣,小鴛鴦翻網去遊湖就非常容易。
「勝勝」一家 東斯 攝
不過,最讓志願者們擔心的還是人為的投餵和捕捉,這是目前對鴛鴦寶寶最大的威脅和傷害。
大陸說這段時間的假期,人流一多,不文明現場就多了。光是上周日一天,他就勸下了20來起傷害鴛鴦寶寶的不文明行為,想想都很心焦,「最典型的就兩種,一種是到水裡去撈鴛鴦寶寶,拿在手裡玩,第二種就是亂餵吃的。實在不應該啊,要知道,遊客的這些行為都有可能傷害到鴛鴦寶寶。」
遊客捕抓小鴛鴦寶寶的視頻截圖 大陸 攝
鴛鴦在吃遊客投餵的食物,其實這些食物本身也汙染了西湖水 大陸 攝
東斯也呼籲,去西湖邊觀賞鴛鴦寶寶,「不打擾」是對它們最大的保護。「鴛鴦是一種野生動物,它們不能吃人類餵的食物,另外,它也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一旦造成傷害,是要負法律責任的。」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也了解到,這段時間西湖風景名勝區也加強了管理,投入了更多的人員力量在鴛鴦等各種水鳥出沒的區域進行管理和勸導。
在此,錢江晚報▪小時新聞也提醒各位遊客和市民:
來西湖邊觀賞鴛鴦寶寶或其他水鳥,切記「不驚擾,不投喂,不傷害,保持距離,文明觀賞」。這是對西湖里這些生命最好的保護。
來源: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餘雯雯
原標題:《「又生了一窩!」西湖邊又傳來了好消息》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