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8日晚
由香港寶蓮禪寺、南京惠濟講寺
錦州北普陀寺、無錫祥符禪寺
山東大靈巖寺、揚州文峰寺
聯合發起並舉辦的
《金剛經》消災除疫線上祈福法會
進入共修第五十九天
遼寧省義縣寶林禪寺住持
錦州北普陀寺監院大贊大和尚
主禮《金剛經》消災除疫線上祈福法會
大贊大和尚
為大家開示
「化無所化分第二十五」
讓我們一起來
回顧
大贊大和尚的精彩開示吧!
遼寧省義縣寶林禪寺住持,錦州北普陀寺監院,珠海學院佛學研究中心碩士,從2011至2019年間分別於嘉興精嚴講寺、荊州章華寺、錦州北普陀寺、香港寶蓮禪寺、珠海普陀寺、潮州開元寺、秦皇島法雲寺參加傳戒法會。
「須菩提!於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則有我、人、眾生、壽者。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則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則非凡夫。」
「化」者,以法度眾生,「無所化」者,以平等心度平等眾,外不見所度的眾生,內不見能度的我,能所俱忘,自然是化無所化。有度眾生之實,而無度眾生之心,才是佛度眾生的精髓。
此二十五分至三十一分,都在闡述諸相平等,佛與眾生在法性上並無任何差別,以示菩提無法,直顯般若本體。《六祖壇經》云:「一切處所,一切時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又云:「般若無形相,智慧心即是。若作如此見,即名般若智。」
佛要救度眾生,任何修行的人也都應該度化眾生。但是度化之人,不應有救度眾生的念頭。如果有這個念頭,就著了我相,有救度別人的念頭,就有了人相。有救度眾生的念頭,就有了眾生相。救度眾生的念頭不斷,就有了壽者相。佛在這分說道,「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則有我、人、眾生、壽者。」就是希望我們破除我執,即著相、分別心。破除了我執,其它障礙迎刃而解。
那麼,如何破除我執呢?首先要明白「我」。我們可以反問自己,名字是我嗎?社會地位是我嗎?身體是我嗎?最終你會發現,找不到有自性的「我」。佛陀告訴我們,「我」不過是由色、受、想、行、識構成,時刻變化、因緣和合而成,沒有一個獨立、固定的「我」相存在。
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不斷觀察自己剎那生滅的意識,來體驗這一真相。此刻聽《金剛經》的我,下一刻想去看電影的我,想去吃飯的我,想睡覺的我等等。通過不斷觀察意識的生起、消失,來破除我們對身體、對外在觀念等的執著,領悟到萬事萬物皆是因緣和合,變化無常,沒有固定的相你能夠得到,能夠抓取。凡事所取有度,不被條件所束縛,同時,要注意,「無我」不是沒有我,是緣起緣滅,不斷相續的狀態。不要因為說「無我」,就墮入到虛無主義中去。
如何在生活中正確運用既不著「有」又不著「無」的道理呢?
天臺宗「一心三觀」的思想,就是從一念的心性本來清淨、本來具足來修觀照,讓我們從迷惑而變成覺悟。「空觀」,即不執著有法;「假觀」,即不執著空法。以此空有二法開出無量諸法,故立「中觀」,以不思議心,觀不思議境。
前面講了不著我相度眾生,接下來我們還要明白一個道理,即佛陀沒有辦法幫我們成佛,必須要自性自度。所以佛說,沒有一個眾生是需要我度的。必須眾生自己有信心,自修自度。
這裡講一個故事。1837年,患了結核病的特魯多醫生放棄積極治療,來到人煙稀少的撒拉納克湖畔準備等待死亡。在遠離城市喧囂的鄉村,他沉醉在對過去美好生活的回憶中,偶爾也出去爬山打獵,過著悠閒的日子。漸漸地,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他發現自己的體力在恢復,不久居然能完成學業並獲得博士學位。後來,創建了第一家專門的結核病療養院——「村舍療養院」,並創辦了一所「結核病大學」。1915年,特魯多醫生最終還是死於結核病,但是,他比當時罹患該病的大多數人的生存時間要長得多。他被埋葬在撒拉納克湖畔。讓他名聲遠揚的,並不是他在學術上的成就,而是他墓碑上刻著的話,他一輩子行醫生涯的概括與總結——「有時是治癒;常常是幫助;總是去安慰。」
這個故事啟發我們,最好的醫生其實是人的本能。同樣,佛陀是醫生,凡夫是病人。醫生只能啟發病人,而真正找回本能,找回清淨本性,只能自度。所以,《六祖壇經》云:「迷時師度,悟時自度。」
這分告訴我們,所謂凡夫者,只是個假名,沒有一個固定不變、永恆的凡夫相狀。一切眾生都是佛,只是眾生找不到自己的本性;找到了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心即是佛,悟道了,此心即是佛;沒有悟道,佛也是凡夫。《壇經》云:「善知識,凡夫即佛,煩惱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所以,沒有實在的佛度眾生,沒有實在的眾生需要被度化。我們不應執著有固定的眾生可度,也不應執著有固定的我相可以度眾生,以此心態度人,幫助的人越多越開心,因為不被任何相所束縛。這就是本段的重點:「心不住於被教化的眾生,化無所化,化眾無量。」
問:如何運用《金剛經》的道理,去幫助患有抑鬱症的朋友?
大贊大和尚:從身、心兩個方面來幫助。由於患有抑鬱症的人,常常是從心結難開,最後轉為生理上無法睡眠、焦慮等問題。所以,作為朋友,我們要及時帶患者去醫院,相信醫生,給予他足夠的耐心,和安全舒適的環境,按時吃藥,讓他的身體能夠放鬆,並得到治療。從心靈上,可以以《金剛經》中「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的道理,幫助他將執著的心結慢慢打開,讓他活在當下,不要將自己的心停留在過去的某個點上,或者某件事上。關注當下,做一些簡單、輕鬆的事情,並且鼓勵他做一些能夠產生信心的事情,哪怕是小事。
線上共修
誦持《金剛經》共計282部
個人線下單獨誦持
348人參與,共計862部
5月18日共計
誦持《金剛經》1144部
通 知
如您想加入我們的共修,一同誦持《金剛經》,請您報名後掃描下方群二維碼,稍後會有負責人員將您拉入共修群組。
↙↙↙
「閱讀原文」
來報名吧!
線上法會限額500人,滿員即止!
往期精彩推薦
(點擊圖片閱讀)
朗明大和尚開示【無法可得分第二十二】【淨心行善分第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