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候是我國最早的結合天文、氣象、物候知識指導農事活動的曆法,以五日為候,三候為氣,六氣為時,四時為歲,是我國的文化瑰寶。
雨水第三候"草木萌動"是七十二候中的第六候。天地之氣交而為泰,故草木萌生發動矣。是為可耕之候。《禮記·月令》:"﹝孟春之月﹞是月也,天氣下降,地氣上騰。天地和同,草木萌動。"在"潤物細無聲"的春雨中,草木隨地中陽氣的上騰而開始抽出嫩芽。從此,大地漸漸開始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雨水賦云:天一生水,東風解凍,潤物無聲,草木萌動。此時節,春山入簾,白鰷出水,黃鸝拂羽,野徑成泊。農家備桑耕,松山聽溪聲。開窗可蒔花草,臨篬坐看灌甽。小樓一夜聽雨,茶山擎傘獨行。待雨霽,初晴,但尋芳草綠,莫問白雲升。空山新雨後,鳥鳴春澗中。
雨水三候花信風為李花。唐代詩人李商隱曾這樣描述過:
李徑獨來數,愁情相與懸。
自明無月夜,強笑欲風天。
減粉與園籜,分香沾渚蓮。
徐妃久已嫁,猶自玉為鈿。
李花,即李樹的花。李樹,又名玉梅,古稱嘉慶子,為薔薇科落葉小喬木,花期因地區、因具體品種而異,通常南方為3月,秦嶺-淮河以北4至5月。白花,雖小而繁茂,素雅清新。果實呈黃色或深紅色。除可生食外,還可加工成李子幹或李子醬等。
李樹屬於薔薇科,落葉小喬木,高約3-5米。葉長橢圓形至橢圓狀倒卵形,邊緣有鋸齒。枝幹如桃,葉綠而茂,花小而繁,三四月間花先於葉而開或花葉同發。李與桃、杏、梅一樣,是我國最古老的栽培花木並結果實,其歷史大約已有三千多年。李花色潔白素雅,猶如滿樹香雪,自古以來深受人們的喜愛,與桃花並稱。李的食用功效: 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止痛、利水等功效,可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骨痛、水腫、糖尿病、赤白痢、小兒丹毒等病症。
(草木萌動篆刻:張木奇)
編輯:拜 雲
責編:常錦華
審核:喬華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