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拜佔庭帝國如何與波斯抗爭,終以少勝多,贏得戰爭勝利?

2020-12-14 文月梧桐

羅馬波斯戰爭是薩珊波斯為了與羅馬帝國爭奪東西方商路和小亞西亞霸權而進行的一場長達400年的戰爭。在世界古代史上,這場戰爭具有重要的影響,它使得這兩個國家最終遭遇了兩敗俱傷的結局,戰爭的結果是拜佔庭帝國開始衰弱,而薩珊波斯則遭到了慘敗,不久之後便被阿拉伯帝國的鐵騎踏破遭遇了滅亡

有人說,這場持續時間頗長的戰爭,是古代西方勢力與東方勢力千餘年來衝突的一個縮影,極大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形勢。

公元527年,羅馬拜佔庭皇帝查士丁一世去世之後,他的侄子繼承了王位。這位新繼任的拜佔庭皇帝是一位會有野心的帝王,為了恢復羅馬帝國的疆域,他便對國內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以此加強中央集權。對外積極地向東方和西方進行侵略擴張,不斷擴大拜佔庭帝國的領土。對於東方那麼最為出名的便是羅馬與波斯之間的戰爭,在之後的時間裡,拜佔庭與波斯之間先後進行了五次規模較大的爭霸戰爭,其中雙方各有勝負。

第一次戰爭發生在公元528年,剛剛繼位的拜佔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就任命年僅22歲的貝利撒為東徵大元帥。卻沒想到波斯率先得知消息,竟然先發制人,命令大將軍率領三萬大軍向拜佔庭方面發起了猛烈的進攻,並於雙方的首次戰役中擊敗拜佔庭帝國軍隊,直接率領軍隊前往美索布達米亞平原上的軍事戰略重鎮。

在之後的戰爭中,由於沒有充足的準備,因此拜佔庭屢次遭遇失敗,最後無奈只得選擇祈求和平。雙方籤訂協約,拜佔庭撤回在波斯方面的軍隊,向波斯支付多達1000磅的黃金。第二次戰爭發生在540年,是由波斯方面率先挑起的,當時的新一任波斯王繼位之後,便立馬對拜佔庭發動突然襲擊,並先後取得了多個城池,逼近敘利亞的首都。經過激烈的戰鬥之後,波斯方面順利攻下該城池,並在此地燒殺搶掠。或許是這樣殘暴的行為激起了拜佔庭方面的不滿,最終在軍民一心的情況下,竟然大敗波斯軍隊。無奈之下的波斯只好祈求和平,作為協定拜佔庭收復了被波斯佔領的全部領土。

和平只是暫時的,在雙方經過短暫的休養生息之後,戰爭再次爆發。經過長達九個月的戰鬥之後,波斯軍隊終於攻陷了達拉城,後來波斯決定兵分兩路,一路攻佔喀拉蚩亞等地區,一路聯合阿瓦爾人逼近君士坦丁堡。這個時期拜佔庭內部極為混亂,波斯軍隊便趁著這個機會長驅直入,竟然直接攻打下的耶路撒冷。也是這時波斯所佔領的版圖一時之間達到頂峰,薩珊王朝的勢力達到了空前絕後的強大。為了維護國家的統治,拜佔庭便與其他國家聯合起來,再加上這時的波斯國內發生政變,使得波斯方面節節敗退,最終雙方籤訂了和平協約,歸還所有雙方佔領土地以及財物,規定永不再戰。

羅馬帝國與波斯之間的戰爭一共經歷了400多年,在這期間雙方交戰多次,雖然戰爭的結果是波斯失敗,但是實際上這是一場兩敗俱傷的拉鋸戰。戰爭的結束只不過是重新恢復了這兩個國家交戰之前的狀態罷了。

在我看來,在這兩個國家裡,波斯擁有相對強大的軍事實力與優勢地位,但是由於缺乏一支與拜佔庭海軍相抗衡的艦隊,因此始終無法對君士坦丁堡地區構成嚴重的威脅,以至於每次圍攻都以失敗告終。再看拜佔庭方面,他擁有許多出色的軍事將領,他們對軍隊的指揮上頗有才華,這也從某種程度上彌補了軍隊不足所帶來的弱點。也就是由於此才使得他們最終轉換了自己的劣勢,做到了以少勝多,在決戰中擊敗敵人,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拜佔庭帝國實質上就是羅馬帝國的延續,雖然在當時已經逐漸開始衰落下來,但是相較於其他國家而言,仍有相對強大的政治經濟軍事實力。而這波斯雖然處於一個正在發展階段的國家,但在綜合國力方面,仍然不能與底蘊深厚的拜佔庭帝國相提並論,再加上通過長達幾個世紀的戰爭,因而在最後的戰爭中才遭到了徹底的失敗。但也正是由於羅馬波斯戰爭帶來的惡劣影響,使得拜佔庭帝國的軍事力量逐漸衰弱,後來漸漸無力抵抗阿拉伯人的入侵,為他最終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相關焦點

  • 伯羅奔尼撒戰爭——斯巴達認為是自己的勝利,卻被波斯帝國打臉
    之前雙方還同心協力共同應對波斯帝國的入侵,也獲得了戰爭絕對性的勝利。不僅將波斯趕出希臘世界,而且還將小亞細亞地區已經被波斯佔領的希臘城邦獲得獨立。當雅典和斯巴達的爭霸戰爭開始以後,波斯帝國重新進入這一地區。斯巴達人則通過自己與波斯人的交換贏得了伯羅奔尼撒戰爭的勝利。
  • 希波戰爭:強大的波斯帝國,為何沒能踏平各自為政的希臘城邦?
    上文中,我們講到了波斯帝國的建立,波斯帝國是由居魯士大帝建立的,居魯士在位時期寬仁治國,而且軍事才能很強,因此穩固了王朝。 而這個由居魯士大帝一手締造的奴隸制國家波斯帝國,到了大流士一世統治的時期,已經成為世界古代史上第一個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強大帝國。
  • 高加米拉戰役的強強對抗,為何馬其頓能夠取代波斯走向帝國神壇?
    高加米拉戰役是馬其頓帝國和波斯帝國之間的一場戰爭,雙方都為此戰役進行了精密的部署,而且投入了巨大的兵力。最終波斯戰敗,馬其頓取代波斯走向了帝國神壇。雖然馬其頓崛起,成為一個強國,而波斯帝國的輝煌已經逐漸黯淡,但經過休整,波斯帝國的實力仍舊能和遠徵的馬其頓相抗衡。為什麼兩強相爭之下,是馬其頓贏得了最終的勝利?
  • 馬拉松戰役:古希臘對波斯帝國的首次勝利
    但這場戰役本身為波斯帝國的首次希臘攻略,做了定格。讓博弈的雙方都有了一個近距離了解對手的機會。波斯大王的野望,渴望將帝國的疆土推廣到遙遠的愛琴海。之前的很多希臘城邦就是被波斯人用填平壕溝,被堆積的土堆攻克城牆。波斯人還會用挖地道的方式去破壞城牆根基,讓遭到攻擊的城市無一倖免。相比之下,公元前6-5世紀之間的希臘城邦,很少進行曠日持久的戰爭,更不用提攻守城戰。當時主要是城邦之間在邊疆上約時間地點,列陣而戰。這是因為從事戰爭的公民兵不是職業軍人,需要經營工農業獲得收入。
  • 兵不厭詐——憑藉奇怪的戰術贏得勝利的三場戰爭
    在戰爭史上,作戰雙方為了取得戰爭的勝利可謂無所不用其極,陰謀陽謀層出不窮。《孫子兵法》、《戰爭論》就是古今中外軍事思想理論的集大成者。不過除了我們熟悉的種種戰術外,歷史上還出現了通過奇怪的戰術贏得勝利的戰爭,接下來就為大家盤點三個這樣的戰爭。
  • 波斯帝國的崛起:第一個橫跨三洲的帝國
    波斯帝國的崛起通過政權的力量,把帝國的政治、軍事、經濟、宗教、文字等方面進行統一,促進了波斯帝國境內各民族與部族之間的交往。 此外,不斷的擴張也推動了國內外的交流,波斯帝國第一次將區域交往的範圍擴大至亞、非、歐三個大洲。首先,擴張戰爭本身的人員與物資流動加速了波斯帝國與各區域的物質文明交流。例如在希波戰爭中,波斯成為了東方文化向希臘傳播的主力。
  • 希臘城邦、波斯帝國的滅亡與馬其頓帝國的崛起
    希臘半島多為山地,土地貧瘠,人口稀少,經濟、交通極其落後(至今依然)。古代希臘半島上僅僅存在一些人口很少(約2-3萬人),規模很小的城邦。其中較為著名的城邦有雅典和斯巴達。希臘沒有發展成為統一的國家,恐怕與其地理交通極其不便有關,當然,這種多山地、易守難攻的地貌特點,幫助希臘城邦在與波斯帝國的連綿戰役中,沒有被吞併、奴役。
  • 波斯還是伊朗?波斯帝國大事紀年表
    希臘人將第一個伊朗人的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稱為「波斯亞」(Persseya),即波斯,不過伊朗人會將他們的家園稱為「伊勒安」(Eire-An)或者「伊朗」(Ir-An),即「雅利安人的土地」。最初的伊朗人概念,是包含米底人、波斯人和大部分已經消失的北伊朗語族使用者(塞種人/斯基泰人和薩爾馬提亞人)在內的眾多族群的大家庭。伊朗或波斯從最開始就是多語言、多民族和多信仰的國家。
  • 最早的帝國——波斯
    年末事多(主要是磨),耽誤太久。抱歉抱歉。今天我們講波斯。
  • 波斯帝國:曾經稱霸世界版圖,比大秦帝國還早的帝國,是如何崛起的?
    作為歷史上第一個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波斯帝國首創了中央集權理論體系和成熟的行省制度,被後來的各大帝國奉為模板,就讓我們來從頭還原波斯帝國的光輝年代。  上世紀伊朗巴列維王朝時期曾經做過一次調查統計,誰是伊朗兩千多年中最重要的歷史人物,大部分人選擇了居魯士大帝。
  • 波斯帝國的復興與薩菲王朝的建立
    651年被阿拉伯帝國所滅,波斯的宗教也由拜火教變為伊斯蘭教,淪為了阿拉伯帝國的行省,末代王子俾路斯逃到中國。之後伊朗高原經歷了大分裂時期,塞爾柱帝國統治期,花剌子模統治期。874年波斯人建立了薩曼王朝,之後又經歷了突厥王朝和伊爾汗國和帖木兒帝國統治。黑羊王朝和白羊王朝統一了伊朗高原大部。
  • 張源:自由帝國邏各斯的誕生 ——希波戰爭與希羅多德的雅典帝國敘事
    換言之,帝國必須成為「一」,並據此統治世界之「多」,最終由此確定世界秩序。這種觀念大概不會是城邦時期希臘人的發明,而應該是從他們最可怕的敵人——波斯帝國那裡習得的。波斯帝國崛起之前,同時存在著四個區域性帝國:米底、巴比倫、呂底亞,以及埃及(第二十六王朝)。
  • 薩拉米斯的決定性一戰,擊碎波斯的帝國野心,造就雅典的黃金時代
    海戰在戰爭史上屢見不鮮,海上的霸權往往是人類戰爭中所要爭奪的重要一部分。對於海洋文明孕育出來的國家而言,海戰往往能夠決定其生死存亡。薩拉米斯海戰就是這樣一場決定雅典生死存亡的關鍵一戰,這場戰役使希臘在希波戰爭中扭轉戰局,最終擊潰了波斯帝國,而雅典也由此開啟了其發展的黃金時代。
  • 曾經稱霸世界版圖的帝國---波斯帝國!
    歷史上第一個橫跨亞歐非大陸的大帝國——波斯帝國!波斯帝國是位於西亞伊朗高原地區以古波斯人為中心形成的君主制帝國,始於公元前550年居魯士大帝開創阿契美尼德王朝,終於1935年巴列維王朝禮薩汗改國名為伊朗。歷史上波斯人曾建立過多個帝國,如阿契美尼德王朝、薩珊王朝、薩曼王朝、薩菲王朝等。
  • 波斯帝國的崛起與沒落
    此時,佔有大片國土的波斯,終於有了與新巴比倫帝國抗衡的實力。於是在公元前539年,居魯士揮兵西進,兵臨巴比倫城下。當時的巴比倫王伯沙撒自認為城池固若金湯,不把波斯人放在眼裡。但他想不到的是,他的祭司居然打開城門,波斯軍隊蜂擁而入,滅亡了新巴比倫王國。波斯帝國由此成為當時中東的霸主。雖然居魯士大帝在前529年,與中亞的馬薩革泰人徵戰中陣亡,但這並未阻擋帝國擴張的腳步。
  • 希波戰爭:東西方文明的大碰撞,波斯一蹶不振,雅典成為海上霸主
    希波戰爭是東方古波斯帝國和西方的古希臘城邦之間的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自公元前499年波斯為了擴大版圖入侵希臘開始,一直到公元前449年,這場戰爭共持續了將近五十年。希臘自從文明開始,便一直沒有形成一個穩定的國家。由於地理環境原因,希臘開創了獨特的城邦文明,由眾多農村地區和城市組成的城邦制度是希臘地區的特有的制度。
  • 中東三大帝國-波斯帝國、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帝國,哪個更強大?
    這六大帝國在地中海沿岸的爭霸戰,貫穿了從希波戰爭以來的整個西方歷史。而始於公元前499年的希波戰爭也將整個西方徹底劃分成了「東方」和「西方」兩部分,這裡的東方指的就是中東,而西方便是歐洲。下面,我們便簡單梳理一下這六大帝國的興衰。
  • 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
    波斯帝國徵服了大片的領土,不僅僅是人口增加,而且稅收與財富也迅速積累,同時也擴大了帝國的勢力。這時,他才開始準備徵服巴比倫,此刻巴比倫內部已不再團結和睦,國王與祭司之間矛盾重重。在公元前522年,隨岡比西斯二世出徵埃及的大流士還只是長矛兵,就在這一年結束之前,他成了波斯帝國的國王。
  • 希臘城邦同波斯帝國的千古恩怨——雅典的輝煌時刻,馬拉松戰役
    公元前五世紀的波斯帝國是世界上領土最遼闊的國家,數十萬波斯大軍控制著40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和幾千萬的人口,而希臘只有波斯帝國一個省份的規模,而且還分裂為上百個小城邦。
  • 伊朗,將波斯帝國塵封於歷史
    從波斯帝國到伊斯蘭共和國在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中,關於小昭和波斯明教的描述,是老楊少年時代對于波斯最早的記憶。而後來學習了歷史才知道,波斯帝國與張無忌的明教根本就不在一個時代。公元前553年,波斯帝國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