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以古建築多而聞名天下。塞北佛塔,晉中大院,河東廟堂,舊時王謝飛燕,築巢尋常人家。惟廣廈千萬,不傾歲月朱塵,三晉南北遍布當年古建,雄偉猶存。
在這些古建上,有停駐在屋頂上的「飛禽走獸」,當初建造他們,做什麼用處呢?
山西平遙古城 迎薰門樓上的一角
相傳,明成祖朱棣修建紫禁城時,天上的玉皇大帝曾經下賜「飛禽走獸」,為人間的共主鎮守紫禁城,於是乎紫禁城裡就多了很多的小動物。這些個鎮守吉祥的「禽獸」也發展開來,漸漸由官家,被請上尋常巷陌。由於它當初隨故宮琉璃而生,所以琉璃屋瓴成為「禽獸」常客。
山西平遙古城一角
這些「禽獸」主要有兩類:正吻和脊獸,它們都有具體的象徵意義。
正吻是屋頂正脊兩端的裝飾件:龍頭、龍口,咬往正脊,是防火鎮水的象徵。它是從古代建築上的鴟尾演變而來的。《太平御覽》有如下記述:「《唐會要》目,漢相梁殿災後,越巫言,『海中有魚虯,尾似鴟,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於尾,以厭火祥。」(大意是漢代的宮殿柏梁殿被火燒了,越地的巫師說海裡有一種魚,魚尾的形狀像鴟,拍打海浪就能下雨,把這種動物放在屋頂上,可以起到鎮火消災的作用),於是人們開始在屋脊上安放鴟尾。後來,鴟尾逐漸演變為鴟吻。
山西平遙古城 城隍廟鴟吻
鴟吻據民間傳說為龍的第九子,「曰螭吻,形似獸,性好望,今屋上獸頭是也。」鴟吻喜歡東張西望,經常被安排在建築物的屋脊上,做張口吞脊狀,並有一劍以固定之。它吞住的是正脊和垂脊的交會點,有強化交接點、加強牢固性的作用。大吻上方還有小開口,用來灌注填充物,劍把實際上是封閉這個開口的塞子。所以它還有一定的實用功能。
山西太原 晉祠鴟吻
鴟吻早期是魚形,突出了尾巴;晚期是龍形,突出龍頭。被賦予防火災、探風雲、祈吉祥的寓意。
山西祁縣 喬家大院鴟吻
脊獸就是簷角上的飾物,要除去「騎鶴仙人」開始算起。它們都是自古以來傳說中的麟類、羽毛類和走獸類的吉祥動物形象,形態各異,含義豐富。
《大清會典》上說這些小獸的排列順序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鬥牛、行什。其中天馬與海馬、狻猊與押魚之位可置換。走獸數量的多少是依宮殿的大小、建築的等級而定的。如若數目達不到9個時,則依先後順序。一般來說,獸數為單數,數量越多級別越高。級別不夠,前面就沒有「騎鶴仙人」。
北京故宮 太和殿上的脊獸
北京故宮的太和殿是唯一有十個飾物的建築,代表封建社會至高無上的皇權。
一般民間建築上,脊獸數量為3—5個。即使是和皇權不太相關的宗教建築,也符合規定。清初曾有條文特別規定這些脊獸使用身份、位置,後漸漸放寬。
山西五臺縣 五臺山上的脊獸
簷角上最外面的小像叫仙人,又稱真人或冥王。據說這位仙人是齊閔王的化身,就是成語故事中那個「好芋樂一一聽之」而逼走南郭先生的人。民間有「日曬閔王,走投無路」的說法,說東周列國時的齊閔王,被燕將樂毅打敗,倉皇出逃,四處碰壁,走投無路,後來被飛來的一隻鳳凰所救。在屋簷的頂端安置這個「仙人騎鳳」,大概還有絕處逢生、逢兇化吉的象徵意義。
山西渾源縣 北嶽恆山小懸空寺上的脊獸
其他走獸,都是大有來頭的:
一龍,不消贅述,在古代是皇權的象徵,除紫禁城外,其他建築不得使用。
二鳳,雄為鳳,雌稱凰,通稱為鳳凰,是祥瑞的象徵,在舊時還比喻有聖德的人。
三獅子,是「猛」、「仁」兼具的瑞獸。獅子作吼,群獸懾服,乃鎮山之王,寓意勇猛威嚴,在寺院中又有護法意,寓示佛法威力無窮。
四天馬,意為神馬,與海馬均為古代神話中吉祥的化身,漢朝時,對西域的良馬稱為天馬,天馬又是尊貴的象徵。「天馬行空,獨往獨來」,將其形象用於殿脊之上,有種傲視群雄,開拓疆土的氣勢。
五海馬,亦稱落龍子,象徵忠勇吉祥,智慧與威德通天入海,暢達四方。
六狻猊(suān ní),是龍第五子,古書記載中它是接近獅子的猛獸,能食虎豹,亦是威武百獸的率從。一說它日行五百裡,性好焰火,故香爐上面的龍首形裝飾為狻猊,有護佑平安意。
山西渾源縣 懸空寺上的脊獸(押魚、獬豸、鬥牛)
七押魚,是海中的異獸,說它能噴出水柱,寓其興風作雨,滅火防火。
八獬豸(xiè zhì),有神羊之稱,為獨角,又稱一角羊。《神異經》云:「東北荒中有獸如羊,一角,毛青,四足,性忠直。見人鬥則觸不直,聞人論則咋不正。」因善於辨別是非曲直,力大無比,古時的法官曾戴獬豸冠,以示善斷邪正。將它用在殿脊上裝飾,象徵公正無私,又有壓邪之意。
九鬥牛,為傳說中的虯龍,無角,與押魚作用相同,一說其為鎮水獸,古時曾在發生水患之地。立於殿脊之上意有鎮邪、護宅之功用。
十行什,因排行第十,故得此名,是一種帶翅膀猴面孔的壓尾獸。許多建築沒有它。
一般的話,非琉璃建築,而採用磚石砌的民宅,脊獸比較隨意。往往站著一隻或者兩隻脊獸,有的甚至簡化成象徵性的標誌。在晉南的一些民居上,出現了鴿子脊獸,這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晉南流行的建築裝飾。
山西五臺縣 五臺山佛光寺大殿上的脊獸
古家宅上的脊獸
和山西古建築上的裝飾不同,這些曾經的「禽獸」還走出了國門,在國外進行了簡化。
韓國景福宮交泰殿上的「簡化」脊獸
如今,當年的瑞獸們,逐漸脫離人的視線,與飛鳥「為伍」。當人在欣賞古剎風景時,很少會注意到屋頂上那些駐守百年的瑞獸。
它也是一道風景,平步青雲裡,總引夕陽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