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縣開展冬小麥苗情土壤墒情調查做好越冬服務

2020-12-26 瀟湘晨報

映象網訊(記者 黃向陽 見習記者 馮佔華 通訊員 付想)12月18日,西平縣氣象局農氣技術人員深入到西平縣二郎鎮張堯高標準農田示範區,開展冬小麥越冬前苗情和土壤墒情大田調查,為冬季麥田生產管理提出科學、合理的農事建議。

西平縣氣象局農氣技術人員選取了有代表性的地塊,對冬小麥株高、分櫱數、大櫱數、密度等苗情長勢和土壤墒情進行調查分析。結合當前麥田生長狀況和未來天氣趨勢,建議利用晴好天氣開展小麥越冬前病蟲草害防治,及時採取劃鋤保墒、鎮壓防凍、追肥等措施,並製作了專題材料,通過微博、微信、簡訊、釘釘、顯示屏等多種渠道向農戶開展服務,提出了冬小麥越冬期田間管理技術建議,指導農戶進行科學管理,為獲取明年冬小麥豐收奠定基礎,助力小麥安全越冬。

【來源:映象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太康:聯合開展冬小麥苗情土壤墒情調查
    12月16日,河南省太康縣氣象局聯合縣農業農村局農業技術專家深入高標準農田示範區,開展冬小麥越冬前苗情和土壤墒情大田調查,為冬季麥田生產管理提出科學建議。  專家實地調查了冬小麥株高、密度、分櫱數、次生根、苗情、墒情等情況。根據當前冬小麥苗情、土壤墒情結合未來天氣趨勢,專家建議,加強冬小麥田間管理,利用晴好天氣開展小麥越冬前病蟲草害防治,及時採取劃鋤保墒、鎮壓防凍、追肥等措施,確保小麥安全越冬。
  • 汝州:開展冬小麥苗情調查做好越冬服務
    12月15日,河南省汝州市氣象局農氣人員開展冬小麥苗情長勢調查,及時掌握冬小麥苗期生長情況。  調查顯示,全市冬小麥一類苗比例為45.4%,二類苗比例為53.3%,較去年同期分別增加0.8%、4.8%;三類苗比例為1.3%,較去年同期減少3.9%;土壤墒情適宜,適宜比例達100.0%,小麥分櫱足、出苗率高,苗情長勢良好。
  • 慶城:開展冬小麥和冬油菜苗情墒情調查
    12月21日,甘肅省慶城縣氣象局工作人員對全縣不同類型冬小麥、冬油菜的苗情及土壤墒情進行全面調查分析。  冬小麥單株分櫱數、單株次生根數、畝總莖數、土壤墒情、病蟲害及冬油菜畝株數、葉齡數、根莖粗等指標的詳細調查結果顯示,冬小麥和油菜苗情基本一致,苗情壯而不旺,無缺苗斷壠現象發生。
  • 新蔡縣氣象局多舉措氣象服務為冬小麥越冬護航
    映象網訊(記者 黃向陽 見習記者 馬彬 通訊員 張毅恆)近日,新蔡縣氣象局業務人員深入田間地頭調查冬小麥苗情長勢和土壤墒情,做好冬小麥氣象保障服務。業務技術人員仔細查看冬小麥苗情、墒情,及時將天氣預報送到種植戶手中,提醒通過簡訊、大喇叭、電子顯示屏、微信等多種渠道密切關注冷空氣活動和災害性天氣預警信息,根據調查結果提出冬灌、保墒等具體冬季農田管理措施,確保冬小麥安全越冬。(映象網駐馬店新聞熱線:0396—3599908,投稿郵箱yxwzmdpd@163.com。
  • 漯河:氣象農業部門聯合開展冬前小麥苗情調查
    12月7日,河南省漯河市氣象局、市農業農村局和市農科院組織農業氣象、植保專家深入舞陽、郾城和臨潁縣高標準農田示範區,開展冬小麥越冬前苗情大田調查,為冬季麥田生產管理提出科學建議。專家實地調查了冬小麥分櫱數、次生根數、畝群體以及主莖葉片數等,並對小麥生長狀況進行分析評估。目前,全市整體苗情以一類苗、二類苗為主,未發現旺長苗。根據當前冬小麥苗情、土壤墒情結合未來天氣趨勢,專家建議,要加強冬小麥田間管理,利用晴好天氣及時採取劃鋤保墒、鎮壓防凍、追肥等措施,確保小麥安全越冬。
  • 降水或改善巴西土壤墒情我國冬小麥產區苗情較好
    大豆國外:從降水分布來看,本周巴西南部地區有望出現改善,早先持續乾燥的南裡奧格蘭德、聖卡塔、帕拉納等地區降水預期達到40—60mm,對改善土壤墒情十分有利,也對處於生長期的大豆長勢帶來提振。阿根廷墒情適宜的區域為69%,去年同期為84%。交易所下調阿根廷大豆產量至5200萬噸,較之前預估減少250萬噸。小麥國內:本周華北、黃淮天氣保持乾燥,隨著氣溫水平進一步提升,預計冬小麥長勢條件進一步向好。預計河南大部、河北南部、山東西部一帶最高氣溫升至20℃,這將刺激小麥返青拔節速度。
  • 西安冬小麥苗情長勢良好
    總體看,今年冬天小麥苗情好於去年。據悉,今年我市小麥主要表現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底墒充足。由於小麥播種期間有效降雨較多,今年我市小麥播種的墒情充足,出苗相對較好。二是一、二類田比例較高。今年一、二類田佔到總面積的79.1%,較去年增加2.2個百分點。
  • 河南小麥越冬苗情近五年最好!今年春管要「防旱、防凍、防病蟲」!
    去年麥播以來,各級有關部門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切實穩定麥播面積,積極發展優質專用小麥,強化技術指導服務,狠抓冬前管理措施落實,加之天氣條件總體有利,全省小麥播種面積穩中有增,麥播質量高,越冬苗情好,為奪取今年夏糧豐收奠定了堅實基礎。一是播種面積增。
  • 新疆鞏留:農業部門為冬小麥苗情「把脈」
    現在正是冬小麥生長的關鍵時期,為了準確掌握小麥生長情況,鞏留縣農業農村局技術人員前往各鄉鎮片區開展小麥調查分析工作。  11月20日,在鞏留縣阿尕爾森鎮阿尕爾森村的冬小麥連片種植地裡,農業技術人員就地面溫度、空氣溼度、出苗率、麥苗長勢情況進行了觀測和分析,測量小麥的生長環境,查看麥苗的行間距,向種植戶詳細小麥的播種時間、畝下種量、出苗時間等,並且講解如何科學管理小麥,確保冬小麥安全越冬。
  • 小麥越冬水越晚澆越好嗎,越冬前正常小麥是什麼樣的,看完明白了
    就在昨天,還有位農戶朋友問,這個節氣還能不能澆小麥越冬水?其實這就和一些農民朋友的觀點有相似之處了,因為有一部分農民朋友認為小麥越冬水澆得越晚越好。那麼,到底什麼時候澆小麥越冬水最合適呢?什麼樣的小麥適合澆越冬水?另外,如果不能再澆小麥越冬水了,怎樣做能讓冬小麥提高抗寒、抗凍能力呢?下面咱們就合理澆小麥越冬水,詳細地說說這幾個問題。
  • 民權縣花園鄉四舉措確保小麥安全越冬
    該鄉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聯合相關部門工作人員組成專家組,深入田間地頭,認真開展苗情、墒情、病情的全面調查,就小麥施肥、田間管理等技術進行現場講解,指導農戶及時做好麥苗防凍、抗旱、除蟲等措施,確保麥苗安全越冬。四是建立預警機制。通過各種形式及時傳達降溫、防寒、防凍預警信息,及早落實抗寒防凍措施,確保小麥安全過冬。
  • 水旱輪作區種植的冬小麥,抗寒能力特別差,是哪裡出了問題?
    不過,也有農民反映,自家的處於水旱輪作區,種植的冬小麥抗寒能力特別差。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呢?這主要是年前使用藥劑,主要是除草劑不當,當突然遇到強降溫的時候,就容易出現一種被稱為「凍藥害」的麥田病症。經調查,這種除草劑主要是異丙隆,使用異丙隆之後,短期內遇到霜凍、低溫,麥苗就容易出現「凍藥害」,表現為葉片褪綠,生長受到抑制。用藥後,用藥時間距離寒潮的時間跨度越短,受害就越重。那有啥方法能降低異丙隆帶來的「凍藥害」風險嗎?專家建議,在0度氣溫的時候,就要及時停止使用異丙隆,以及包含異丙隆在內的混配除草劑,從根本上避免小麥發生「凍害病」。
  • 武山縣農業農村局開展冬小麥秋苗期病蟲調查
    為了掌握武山縣冬前小麥主要病蟲發生情況,分析預測翌年發生趨勢,武山縣農業農村局按照省、市關於做好小麥秋苗期病蟲調查工作的通知要求,連日來,組織縣植保站技術人員對全縣不同海拔區域小麥田條銹病、白粉病、麥紅蜘蛛、蚜蟲、地下害蟲等主要病蟲進行了全面調查,通過調查發現今年全縣秋苗期小麥條銹病菌源量大
  • 銅陵義安區:田間地頭專家忙 越冬莊稼有保障
    這塊地的苗大小不均勻,現在正好下雨了,要根據田塊不同、苗情不同施尿素4到6公斤,施個提苗肥,後期12月份再施臘肥,同時還要注意菜青蟲和蚜蟲的防治,一定要壯苗越冬……」日前,在西聯鎮旗杆村種植大戶孫寶四的田地裡,區農技推廣中心高級農藝師彭玉菊一邊查看油菜
  • 土壤墒情監測系統是由什麼組成的?
    其中,土壤墒情信息化是農作物生長的關鍵,同時也是農業灌溉、水資源合理利用、及抗旱救災基本信息收集的基礎工作。土壤墒情監測是通過土壤溫度水分傳感器、土壤PH傳感器等設備實時監測土壤的溫度、水分、電導率、PH等參數,並將監測到的數據實時上傳至智慧農田監測平臺,為灌溉/施肥片區信息化系統提供決策依據。
  • 土壤墒情監測系統搭配各種傳感器的效果是怎樣的
    打開APP 土壤墒情監測系統搭配各種傳感器的效果是怎樣的 tpyn2020 發表於 2020-12-24 15:11:32 隨著現代農業的迅速發展,託普雲農供應的土壤墒情監測系統的使用越來越廣泛,不僅如此,其它的農用儀器也是越來越受歡迎,例如殺蟲燈等植保器械,大家基本上都能夠接受,因為它所帶來的效果是實實在在能夠看到的,而對於監測土壤墒情等儀器來說,目前人們還處在徘徊的階段,正在考慮儀器到底有沒有用。
  • 冬小麥長勢差和施肥有關?施肥多年,可能你一直沒施對
    一、需肥規律應掌握冬小麥的一生經歷出苗、分櫱、越冬、返青、拔節、孕穗、灌漿、成熟8個階段,在不同生育期,對氮磷鉀的吸收數量和比例不同,要做到科學施肥,首先應探明小麥營養特點及需肥規律。越冬前,冬小麥對養分需求不多,以氮為主,約佔總養分吸收量的10%~14%,磷鉀比例均不足10%,但此時麥苗小、根系發育弱,對養分供應的敏感性較強,必須保證養分供應;越冬後,隨著氣溫的升高和小麥群體的增大,養分吸收量迅速增加,直至抽穗、開花時才緩慢下來,尤其是鉀,開花以後停止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