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規模的世界性棋賽——西洋棋奧林匹克團體賽

2020-09-03 棋思妙論nku

西洋棋奧林匹克團體賽,也稱「世界西洋棋奧林匹克團體錦標賽」,簡稱「奧林匹克棋賽」或「奧賽」。系國際棋聯組織的最大規模的世界性比賽。

取名奧林匹克是鑑於西洋棋與奧林匹克運動會相聯繫的歷史。1912年斯德哥爾摩的奧運會和1924年巴黎的奧運會都設立西洋棋項目。但是西洋棋領域並不急於把業餘棋手從專業棋手中區分出來,而奧運會規定只有業餘選手才能參加。因此,1924年國際棋聯成立後,就取而代之直接組織奧林匹克棋賽了。

第一局正式的西洋棋奧林匹克團體賽於1927年在倫敦舉行,有16個隊參加,匈牙利隊獲冠軍,贏得一位英國公爵捐助的以其名字命名的「國際哈密爾頓·羅素流動金杯」,以後每隔一年或兩年舉辦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共舉行了8屆,這8屆比賽都與奧運會沒有聯繫,但是1936年奧運會在柏林舉辦,當時不是國際棋聯成員國的德國棋協在慕尼黑組織了西洋棋團體賽作為這屆奧運會的補充。每個國家隊由8名隊員組成。

1960年,在南斯拉夫杜布羅夫尼克舉辦了戰後首次奧林匹克棋賽,以後每兩年一屆,參加國家(地區)也逐漸增多,到1990年在南斯拉夫諾維薩德舉行的第二十九屆,參賽的國家(地區)已達108個。

1982年西洋棋奧林匹克賽男子團體冠軍成員(左起):卡斯帕羅夫、別利亞夫斯基、卡爾波夫、波羅加也夫斯基、尤蘇波夫、塔爾。

在前9屆奧賽中,美國隊獲4屆冠軍,匈牙利隊獲2屆冠軍,波蘭、德國和南斯拉夫隊各獲1次冠軍。蘇聯隊自參加1952年的第十屆奧賽以來,20屆比賽有18屆捧得「國際哈密爾頓·羅素流動金杯」,失杯的兩次是1976年的第二十二屆和1978年的第二十三屆。第二十二屆蘇聯因抵制主辦國以色列而未參賽,冠軍為美國隊所得。第二十三屆冠軍則由匈牙利隊獲得。

奧林匹克棋賽原採用循環制,隨著參賽隊數增多,遂採用兩階段的分組循環,分預賽和決賽。先是按預賽名次的高低分別進入A、B、C、D四個組進·行決賽,此後是當屆比賽除排出名次外,還決定下屆組別的升降,每屆比賽的A組冠軍獲獎盃。鑑於種子隊很難分配均勻,所以強隊常與弱隊相遇,再加上一些隊不是每屆參加,也有一些隊每屆實力變動較大,分組就難以合理。為改變這種狀況,1976年該賽改用14輪瑞士賽制至今。凡國際棋聯成員國(地區)皆可派隊參加,每隊由正式隊員4名、替補隊員2名組成,按實力高低列出第一臺至第六臺選手。每場出場4人,按臺次順序排列,不得顛倒。除冠軍隊得流動金杯外,還分別授團體前3名每個隊員金、銀、銅牌獎等。自1984年起,凡逢4的倍數的年份(如1984、1988、1992、1996……)舉辦的奧林匹克棋賽,又是四年一度的世界西洋棋團體錦標賽的預選賽,獲前5名的隊都有資格入選。

1980年西洋棋奧林匹克賽女子團體冠軍蘇聯隊成員(左起):加普林達什維莉、亞歷克山德莉婭、奇布爾達尼澤、約謝裡阿妮。

自1957年起,國際棋聯增設了女子西洋棋奧林匹克團體賽,最初不定期舉行,後來與男子奧賽同時同地進行。每隊正式隊員3名,替補隊員1名,按實力高低列出第一臺至第四臺選手。每場出場3人,按臺次順序排列。冠軍隊獲「維拉·明契克流動獎盃」。至1990年諾維薩德舉辦的第十四屆,參賽的國家(地區)隊已達64個。在前十二屆比賽中,蘇聯隊獲11次冠軍,唯一的一次失杯是由於抵制以色列而未參加'L976年的第七屆奧賽,終為以色列隊捧杯。然而,第十三屆和第十四屆奧賽,兩次獎盃均由波爾加三姐妹為主體的匈牙利女隊所奪,蘇聯隊皆獲亞軍。

1992年6月馬尼拉舉辦的第三十屆(女子是第十五屆)奧林匹克棋賽中,由於蘇聯的解體和南斯拉夫國內變化,致使歐美列強取得名次機會更少。被列為男子2號種子的英國隊僅獲第十名,俄羅斯隊代替原蘇聯隊雄踞霸主地位,烏茲別克和亞美尼亞隊分獲銀牌和銅牌。這屆女子奧賽,波爾加三姐妹未代表匈牙利女隊出戰,喬治亞和烏克蘭女隊分獲冠亞軍。

1992年馬尼拉西洋棋奧林匹克賽喬治亞獲女團冠軍(從右至左):奇布爾達尼澤,加普林達什維莉,約謝裡阿妮,古裡也麗。

女團亞軍烏克蘭隊(從左至右):謝苗諾娃、利京斯卡婭、切魯什金娜、加裡亞莫娃。

中國男隊自1978年起參加西洋棋奧林匹克團體賽。在第二十三屆奧賽中並列第十八至二十名。其中,中國棋手劉文哲擊敗荷蘭國際特級大師唐納的一局棋,僅用20步,最後6步的棄後連珠妙著,轟動了整個比賽大廳。這局棋被譽為「像一首美妙的詩,像一曲動聽的歌」,在棋界傳為佳話。中國男隊最近5屆的名次是:1984年第二十六屆並列第八至十三名,1986年第二十七屆列第七名,1988年第二十八屆列第八名,1990年第二十九屆到第六名,1992年第三十屆列第十六名。其中,由徐俊、葉江川、葉榮光、梁金榮、林塔、汪自力組成的代表隊在第二十九屆奧賽中取得的名次為歷屆中國和亞洲國家(地區)中的最佳名次。

中國隊獲女團季軍(從左到右)王蕾,謝軍,彭肇勤,秦侃瀅

以謝軍、彭肇勤、秦侃瀅、王蕾組成的中國女隊,榮獲1990年西洋棋奧林匹克賽團體第三名,使五星紅旗首次在世界西洋棋大賽中升起。

中國女隊自1980年起參加女子西洋棋奧林匹克團體賽。在第九屆獲並列第五至六名,當時的4名隊員是劉適蘭、吳敏茜、安豔風、趙蘭,平均年齡不滿18歲。此後,名次穩步上升,1982年第十屆並列第四至第六名,1984年第十一屆並列第四至第五名,1986年第十二屆列第四名,1988年第十三屆列第四名,1990年第十四屆列第三名。1992年第十五屆列第三名。由謝軍、彭肇勤、秦侃瀅、王蕾(平均年齡18歲)組成的代表隊在第十四屆奧賽中奪得銅牌,這不僅是中國隊歷屆奧賽的最好成績,也是開創奧賽歷史上60多年以來,亞洲國家首次獲得的獎牌。

從奧林匹克棋賽中中國隊的個人成績而言,獲過臺次獎的有:葉江川獲1982年第二十五屆第四臺銀牌,劉適蘭獲1984年第十一屆女子第一臺銅牌,徐俊獲1986年第二十七屆第一臺銅牌,彭肇勤獲1988年第十三屆女子第三臺金牌,謝軍獲1990年第十四屆女子第一臺銅牌,秦侃瀅獲1992年第十五屆女子第四臺銅牌。也就是說,自1982年起的6屆奧賽中,每屆都有名中國棋手獲臺次獎牌。

相關焦點

  • 國際棋聯:2020西洋棋奧林匹克團體賽推遲至2021年舉行
    新華社北京3月25日電(記者鄭直 盧羽晨)國際棋聯於北京時間25日在官網發布聲明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原定於今年夏天舉辦的2020西洋棋奧林匹克團體賽將推遲至2021年夏天舉行。
  • 高考保送,居然和西洋棋也有關係!7人學棋保送至上海財經大學
    (圖片來源:上海財經大學)1988年、1991年、1995年、1999年、2004年共5屆全國個人賽冠軍;1990年、1991年、1993年-1996年、1998年---2001年共10屆全國團體賽冠軍;1990年代表中國隊贏得西洋棋奧林匹克賽女子團體銅牌,首次登上了奧賽領獎臺,實現了歷史突破。
  • 揭開塵封的歷史:西洋棋奧林匹克團體賽的淵源
    19世紀初期,英國西洋棋協會每年都會組織一次西洋棋大會,期間會舉辦許多不同的比賽。1922年在倫敦舉行的大會除通常的活動外,還包括了大師賽。卡帕布蘭卡在贏得世界冠軍後首次在大師賽上亮相,並獲得冠軍,緊跟他之後的是阿廖欣和魯賓斯坦。當時居住在巴黎的俄羅斯大師波羅夫斯基在比賽中宣布,法國西洋棋協會希望舉辦一場偉大的比賽,以配合將於1924年在法國首都舉行的奧運會。
  • 西洋棋界第5位棋後:加普林達什維莉
    1990年12月4日,在第二十九屆西洋棋奧林匹克賽的閉幕式中,當國際棋聯主席坎波馬內斯宣布一名女棋手獲得國際棋聯榮譽委員稱號時,南斯拉夫諾維薩德體育博覽中心的萬人大廳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這位被譽為世界上偉大的女棋手既不是當時的世界冠軍奇布爾達尼澤,也不是名聞遐邇的波爾加三姐妹之一,而是年近半百的蘇聯老將加普林達什維莉。
  • 網絡棋賽為何難成主流?
    其實,網絡棋賽並非疫情下的獨特產物,不要說業餘棋手,就連職業棋手也經常在網上練棋甚至進行正式比賽。但網絡比賽的公平公正性始終是一大問題,作為過渡,主辦方將一再延期的正規比賽例如職業聯賽和各種世界性比賽等進行網上預賽,然後伺機進行線下的正賽。網絡棋賽的優勢是比賽成本的降低,但一直以來無法完全成為正規比賽,最大的原因有幾點。
  • 西洋棋史上的那些美女棋後
    加賽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進行兩盤25+3(每方25分鐘,每步棋加10秒)的快棋,如果打平,進入第二階段兩盤10+10的快棋,如果打平,進入第三階段兩盤5+3的快棋,如果6盤快棋加賽均未能分出勝負,則進入最後階段——「突然死亡」,白方5分鐘,黑方4分鐘,如果和棋則算黑方勝出。
  • 西洋棋界第16位棋後:譚中怡
    2016年獲得西洋棋奧林匹克團體賽冠軍,2017年獲得世界女子西洋棋冠軍賽冠軍,現重慶市青年聯合會委員。成為繼謝軍、諸宸、許昱華、侯逸凡之後中國的第五位世界棋後,也是西洋棋歷史上第16位女子冠軍。是中國目前唯一一位雙數棋後。
  • 西洋棋界第16位棋後:譚中怡
    2016年獲得西洋棋奧林匹克團體賽冠軍,2017年獲得世界女子西洋棋冠軍賽冠軍,現重慶市青年聯合會委員。成為繼謝軍、諸宸、許昱華、侯逸凡之後中國的第五位世界棋後,也是西洋棋歷史上第16位女子冠軍。是中國目前唯一一位雙數棋後。(女子世界冠軍史上,中國似乎對單數情有獨鍾,謝軍第7位棋後,諸宸第9位棋後,許昱華第11位棋後,侯逸凡第13位棋後,居文君第17位棋後。
  • 西洋棋界第9位棋後:諸宸
    擁有西洋棋女子特級大師和男子特級大師雙料稱號,是西洋棋史上第一位大滿貫世界冠軍。從天才少女,到美女棋後,後來卻又因遠嫁阿拉伯引發軒然大波。有人贊她嘆她,也有人詆她毀她。諸宸的生活,始終光環與爭議並存。如今的諸宸,已經遠離外界視線很久。
  • 西洋棋在中國發展的六個裡程碑
    儘管西洋棋有以千年計的發展歷史,但是對西洋棋的科研價值和教育功能的世界性興趣不過是近六、七十年的事情。在世界上,各國都有給西洋棋恰當的社會定位的難題。可以想像,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期,剛誕生時間不長的新中國,百業待興,如何促進西洋棋、圍棋、象棋的發展,也列入政府的日程。三棋由文化部劃歸體委領導,或許是受到當時蘇聯的影響,但是不管怎樣,客觀上這個決定相當有利於西洋棋運動的發展。
  • 你知道西洋棋比賽的用時規則嗎?
    根據新的規定,世界冠軍對抗賽、候選人賽、國際棋聯大獎賽均將採用(100'/40 50'/20 15') 30''/步的時限規則,即100分鐘40步棋 +50分鐘20步棋 +15分鐘至全局終,自第一步起每步棋加30秒。
  • 侯逸凡再奪棋後頭銜 提振士氣 以厲再戰 - 國家體育總局
    侯逸凡再奪棋後頭銜 提振士氣 以厲再戰 發布時間:2016-03-16 來源:總局政府網站 作者:陳君 葛會忠 字體: 大 中 小
  • 業餘碰職業 攻佔城市最高峰 中國城市西洋棋聯賽進入報名倒計時
    第一屆「機器人谷杯中國城市西洋棋聯賽」會告訴我們答案。參賽的14支職業棋手為主的種子隊名單已經公布,愛好者戰隊正在報名中,報名截止到10月9日。 9月28日,第一屆中國城市西洋棋聯賽在北京正式啟動, 14支種子戰隊也已經亮相。種子隊以職業高手為主力,共有3位世界棋後、11位世界冠軍、30位特級大師,幾乎涵蓋了國內所有的一線棋手,代表著西洋棋的國內最高水平。
  • 西洋棋「天才少年」——韋奕
    韋奕: 5歲正式學棋的「天才少年」1999年出生,西洋棋特級大師韋奕最早接觸西洋棋是在幼兒園,校外的一家培訓機構,每周來給4歲多的孩子們上西洋棋啟蒙課。小小的他,那時就對造型各異立體的棋產生了濃厚興趣。有一回,媽媽去幼兒園接他,老師對她說:「韋奕在下棋方面挺有天賦,可以好好培養。」當時媽媽並未在意,以為是老師的推廣。結果等韋奕5歲時,自己嚷著要學西洋棋,媽媽這才答應,不過當時她並沒有想到,這黑白的64格會改變兒子的成長軌跡。
  • 西洋棋網絡奧賽今日開賽 163支代表隊參賽盛況空前
    圖說:國際棋聯網絡奧林匹克團體賽今日開賽網絡圖  今天,2020年國際棋聯網絡奧林匹克團體賽在Chess.com上開賽。  此次西洋棋網絡奧賽是線下奧賽的網絡版,比賽從今天起一直到8月30日落幕。這項賽事時間跨度之長、參賽人數之多,均創歷史之最。  2018年奧賽男、女團體冠軍中國隊派出12名棋手參賽,志在奪冠。
  • 棋後譚中怡的西洋棋之路丨5歲學棋 從小有個「大心臟」~
    加冕國象史上第16位棋後,成為繼謝軍、諸宸、許昱華、侯逸凡之後中國第五位國象世界棋後,當然,現在中國已經有了第六位棋後居文君。西洋棋女子特級大師,國家隊助理教練。1997年已經開始學習西洋棋,2000年成為世界青少年錦標賽冠軍,2001年進入重慶棋院西洋棋專業隊,2009級上海財經大學學生 、法學系本科、學士學位。2011年獲得世界女子西洋棋團體錦標賽冠軍,2016年獲得西洋棋奧林匹克團體賽冠軍,2017年獲得世界女子西洋棋冠軍賽冠軍,成為西洋棋史上第16位棋後。「學棋就是學做人。」
  • 學棋前先了解一下:西洋棋在中國的發展過程
    西洋棋是思維藝術,是人對科學、藝術、競技三者認識的結晶。西洋棋的多功能性影響人們對它的深刻認識。儘管西洋棋有以千年計的發展歷史,但是對西洋棋的科研價值和教育功能的世界性興趣不過是近六、七十年的事情。在世界上,各國都有給西洋棋恰當的社會定位的難題。
  • 西洋棋界第15位棋後:穆茲丘克
    「因為那塊手錶的激勵,我開始第一次認真地對待比賽,正是這份好勝心,讓我堅持在西洋棋的道路上走了這麼遠。當然,我會把這份好勝心繼續保持下去,去認真對待每一盤棋,去贏得我能夠贏得的每一場比賽。」10歲時獲得世界分齡組少年賽亞軍後,穆茲丘克就正式走上了職業棋手的道路。儘管當年的那塊手錶早已不知去向,但穆茲丘克表示如今即使再看到一塊一模一樣的,也不會再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