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把黑格爾搬出來,據說他看完《論語》後,把書一扔,不屑地說:「這不就是一個鄉間老頭兒的閒言碎語嗎?」那意思就是,孔老先生,您也不過就是一個世俗的智者,那些稀鬆平常的事兒,您叨叨的,絲毫沒有一點思辨哲學在嘛。
《論語》奉為經典,也是有爭議的。有人認為,後世的弟子們記錄孔子的言行,必然有神話他的意思,無法還原一個真實的孔子。「孔子去聖人化,乃見真孔子。」
但是,作為歷史文化的淵源,孔子對於幾千年來國人的影響依舊是不可忽視的。「吾日三省吾身」,這種提問與思考的方式常常貫穿於一個人的一生。
那麼,《論語》到底值不值得讀?有人覺得這個時代不需要了,但是有一個人肯定是持反對意見的,他就是樊登。樊登講論語,推《論語》,這是眾所周知的事。
如今把樊登列為「屌絲」大概有許多人不同意,但是許多年以前,即便是從小成績優異,讀書又讀到了博士,他仍然有一段不願回憶的灰色時光。樊登曾是1999年國際大專辯論賽的冠軍。當年被名嘴相中,帶他到央視這個更大的舞臺。可是,這個舞臺真的是太大了,大到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沒有存在的必要。
就連領導都跟他說:「你別想了,像李詠那樣的人,多少年出一個,你能行嗎?不是人人都能當的。」那段時光,樊登也如大多數的屌絲一樣,整天憂心忡忡自己哪天會不會失業,擔心著房貸還不還得了。可是,偶然的時間,他又重新讀起了《論語》,他讀了市面上各種主流的《論語》解讀。突然覺得,這《論語》好像就是為他量身打造的一樣,它甚至解答了幾乎所有的困擾。
好像時間倒流,特意趕赴孔子的這場千年之約。
在某次和家人出遊時,他特意拜過曲阜的孔夫子廟,一時間老淚縱橫。家人都被他反常的行為感到驚訝,他說不出自己的行為該作何解釋。只不過,這麼多年來,感慨於從孔子那裡得到的感悟,大概都是自己人生經歷的實打實的體會,那樣深刻,甚至有些刻骨銘心。那些人生之苦,好像只有孔子知道,他從書中與孔夫子交流,冥冥中引導他從暗夜走向光明。
如今,樊登這個名字已經很少有人不知道,靠知識付費樊登早已身家過億,當屬知識付費第一網紅。樊登讀書會市值遠超羅胖和吳曉波的總和,直逼200億。
有人問,這些屌絲逆襲的雞湯到底是給誰喝的?你是想說,這些傲視群雄的成績都來自於讀書,來自於《論語》嗎?對!也不對!
樊登一直在強調讀書的重要性。作為一個讀書推廣人,以讀書為知識付費切入點的超級網紅IP,你會想,他靠讀書賺錢啊,當然要「鼓吹」讀書有用論。於是就有了下面的名場面:
在某期《奇葩說》中,樊登就直接地拋出觀點,樊登說:「讀書是要命的事,它是跟安身立命有關係的事。」
高曉松不同意了,他質疑地說,「讀書如果能這麼簡單的三段論的解決問題,那這世界也太容易了一點。」
高曉松勸樊登少讀點」有用的書「,樊登勸高曉松少讀點」歷史」。其實作為文化人的兩個人,一定都是有著愛書情節的。人到底要不要讀書?在這一點上,我相信兩個人是達成共識的,但是讀書到底有沒有用?這個問題就不好回答了。何為有用?何為無用?
德國作家赫爾曼·黑塞的一句話:
「世界上任何書籍都不能帶給你好運,但是它們能讓你悄悄成為你自己。」
我們繼續延續兩個人的「論戰」,樊登舉了韓寒的例子,「那韓寒說,我聽過了世間所有的道理,但仍然過不好這一生,那為什麼有人聽了就過好了呢?沒過好這一生,難道怪道理嘍。」
樊登說,「我們不教給大家答案,我們倡導的是,你去努力的學習,總會有所收穫,學習就是提供一個機會,一個可能性,改變自己的人生和方向,你要自己去判斷,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而讀書是最好的藥引子。」
換句話講,樊登解讀這一句:懂得許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反倒是用了《論語》裡的精髓,
他說,「學而時習之」,這句話可以應對人生中的一切痛苦。有人問樊登:「為什麼聽了你講了很多書,我的生活卻還是沒有過好一點。」這是一句犀利的問題,最直指人心也最接近現實。是啊,為什麼呢?樊登講,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你是快樂的嗎?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人就會快樂。那麼你有在「學」嗎?學過之後,又有沒有「習」呢?而「習」又有沒有「時習」(常常練習)呢?
我們有思考過這些嗎?
就像西方學者認為的那樣,這個老頭兒(孔子)的這些淺顯的話啊,就是我們生活中很平常的啊,但是千百年來,那麼多人來反覆解讀,卻總能常讀常新。那些說《論語》過時的人,是不是應該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最簡單的道理。這句「學而實習之」,與當代流行的「刻意練習」、「終身成長」,又有什麼分別呢?所以,《論語》是一部經世致用之學,按樊登的說法,它確實不是一部無用之書。它正是誕生於「禮崩樂壞」之時,給人們行動指引的書,它是來教人「如何過好這一生」的。
因此,樊登結合自己多年的解讀,編制了這本《樊登講論語:學而》,也正是從應用的角度來解讀《論語》,它是一本通俗版的「答案之書」。
你說,在公司不受領導重視怎麼辦?孔子回答:「不患無位,患所以立。」是啊,與其患得患失過不好當下,不如就立刻努力提升自己。
你說,搞不好人際關係怎麼辦?孔子說:「巧言、令色、足恭,恭近於禮。」人際關係的這個事,也不過就是個距離,就是個火候。該遠的人要遠離,該近的人要親近,過猶不及。
你說,擔心自己被裁員。孔子說:「君子不器。」孔子勸你呀,別定義自己,別限制自己,還是由內而外地發出力量來拯救自己,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樊登說:「讀論語,能夠讓我們真正理解自己作為中國人的性格底色,擁有文化自信心。」
是啊,作為老祖宗的孔子,是中國人心中近乎道德完美之人,我們自然成不了他,但是在向完美靠近的過程中,不斷完美自己,誰說這不是自我成長、自我救贖呢?
《樊登講論語》系列本是視頻課程,許多人已經成功受益,這本《樊登講論語:學而》只需要49.8元,超值享有樊登的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