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美國「海豹」「三角洲」「綠色貝雷帽」,俄羅斯「阿爾法」「信號旗」,英國SAS特種空勤團等世界著名特種部隊相比,解放軍特種部隊信息披露較少。據公開資料顯示,解放軍七大軍區時代,各軍區都有自己的陸軍特戰大隊,每個大隊都有特定的綽號, 如原廣州軍區的「南國利劍」、原成都軍區的「西南獵鷹」、原北京軍區的「東方神劍」、 原瀋陽軍區的「東北猛虎」、原南京軍區的「中國飛龍」、原濟南軍區的「雄鷹」、原蘭州軍區的「老虎團」。
中國海軍陸戰隊也組建了自己的特種部隊,外界一直認為有4個營或大隊,每隊300-400人。近年來,隨著海外護航任務常態化,中國海軍特種部隊與各軍事強國特種兵一同亮相、大放光彩。解放軍唯一的空降軍15軍轄下也有特種部隊,外媒猜測是 400-500人。此外,武警部隊也有自己的 「獵鷹」 突擊隊,等等。2011年,各軍區特種作戰大隊升格為特戰旅。據《解放軍報》披露,2011年8月,解放軍在原國際關係學院偵察與特種作戰指揮專業、軍事體育綜合訓練基地(原廣州軍事體育學院)的基礎上,籌建了特種作戰學院。該學院以特種作戰與特種偵察為主體牽引,軍事體能與特種技能為基礎支撐,軍隊指揮與保密檔案為其兩翼。這表明特戰專業已經上升為解放軍訓練作戰的重要方向。
在武器裝備方面,21世紀初的中國特種兵似乎以通用制式槍械為主。但近10年來, 隨著多樣化軍事任務的需要,解放軍特戰隊員開始裝備夜視儀、衛星定位器、雷射測距儀、無人機、單兵電臺等先進設備,再配上最新型的凱夫拉通訊頭盔、護目鏡、戰術背 心,使得中國特種兵出鏡形象 「越來越潮 」,標誌著解放軍特戰裝備開始追趕國際潮流。 2017年7月30日朱日和閱兵中,特種作戰群作為一個獨立的作戰群接受國家領導人檢閱,預示著中國特種作戰力量將有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特種部隊訓練科目更多、戰術要求也更加嚴苛。以 「南國利劍」 特種大隊為例,越野、攀登、泅渡和射擊只是基礎課目,每個士兵 都要進行半年以上的跨專業訓練,每年都有長達半年之久的野外訓練。不僅要完成多種機型、傘型的空降課目訓練任務,還有直升機小速度跳下、 海上武裝洶渡、潛水、特種射擊、孤島生存等10多個海、陸、空不同課目的高強度訓練。此外,還需掌握GPS全球定位儀、微光夜視儀、照相偵察、 傳感等15種高科技特種偵察裝備的操作使用。按照這種標準訓練出來的特戰隊員,人人都是海陸空全能戰士。
美國海軍少校澤維爾·史密斯曾經評價:「 中國特種部隊的發展強調直接作戰和特種偵察任務,其組成和所擔負的中心任務更像美國越戰前的特種部隊,在執行直接作戰和特種偵察在務時,作戰能力與美國的遊騎兵和海豹部隊相當。2015年,美國真實防務網站撰文指出,「中國特戰力量裝備有中國最先進的武器裝備,在訓練中強調單兵和團隊生存、偽裝、各類型武器和陸地導航通信裝備使用等多種能力的養成,特戰隊員具有良好的個人身體素質和在極端條件下執行任務的能力。中國特戰力量的作用未來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