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結束不久後,《陽光報》記者就不斷地接到學生家長反映,寶雞市渭濱區轄區渭濱中學、姜譚聯中違規招收高三複習班,並涉嫌違規收費。隨後,記者先後於7月1日復讀生報名日,9月2日開學日,對家長所反映的情況到學校進行了解。 記者 趙小康 帥華鋒 文/圖
報名時間:7月1日 地點:渭濱中學
有工作人員和家長談論孩子的考分
早在7月1日,復讀生報名的當天,記者在渭濱中學暗訪看到,在學校傳達室旁邊的一間辦公室裡,一位工作人員正在和前來聯繫孩子補習的家長談論孩子的分數問題。
隨即,記者也表示自己的孩子想補習,這位工作人員馬上拿出一張招生收費標準單,上面詳細列明各種分數所對應的收費細則,其中文科從417分至548分,理科從402分至503分之間,收費從1600元至6600元不等,收費標準上另外註明,特殊情況的話,每低五分,加收1000元。
開學時間:9月2日地點:渭濱中學
羅校長:在我內心裡其實不願意辦補習班
9月2日開學時,記者在渭濱中學門口看見「熱烈慶賀我校2014年高考一本上線408人,考生王某同學獲渭濱區理工類狀元」鮮紅顏色的條幅。「人家學習好的同學考上了,但學校也不至於拿這個來宣傳呀,這樣讓我們在校的學生壓力挺大的。」一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學生說。
該校有文科復讀生9名理科復讀生52名
記者來到渭濱中學,首先在看到黑板報公示著文科複習生九名,分別插入應屆班9、10、11、12班。隨後,記者了解到高三13班就是理科複習班,記者來到高三複習班,發現該班有近五十名學生,一名學生說,自己不屬於渭濱區學區的學生,他交了學費1800元,據他所知也有同學交了1600元的學費。
隨後,記者來到該學校羅校長辦公室,在表明來意後,羅校長最開始說沒有辦補習班,當記者問到13班是什麼情況時,羅校長說13班是插班生。後來羅校長說,學校也沒辦法,是家長要來辦補習班。
他說,至於複習班的人數,自己也不清楚,要和負責的袁副校長聯繫。而關於補習收費情況,羅校長說:「這都是正常收費,從自己內心講,我不願意辦(補習)班,都是家長鬧得不行,有的學生考試差個一兩分,家長不甘心,希望自己的孩子考個好學校,成天來找學校(要讓孩子補習),沒辦法才辦的(補習班)。」
副校長:復讀生收費用於學校建設
經採訪,袁副校長告訴記者,學校現有理科補習班有52人,文科插班九人。關於收費情況,袁校長說自己也不負責,具體事由教導主任清楚。最後,記者詢問袁校長學校收了這麼多的學生,費用都交到哪了?袁校長說全部進入財政帳戶,然後學校要搞建設,比如實驗室,學校餐廳改造,維修教室,就可以申請,財政帳戶再往下批。
報名時間:7月1日地點:姜譚聯中
校領導稱今年辦不辦補習班還要開會決定
姜譚聯中也有補習諮詢處
7月1日,記者也曾在位於市姜譚路63號的姜譚聯立高級中學發現類似現象,在學校大門的一個辦公室裡的招生處,門口上寫道「招生報名處」另外張貼了一張招生單子,上面寫著詳細的招生辦法和聯繫方式。
記者走進該辦公室,問到學生今年沒有考好,想補習怎麼辦?辦公室的招生的老師說,這要看孩子考了多少,他隨後拿出一張收費單,上面寫著:文科412分以下,理科372分以下,基礎為3150元,每低一分加收100元。分數從412分至492分不等,收費從700至3150元不等,收費單裡面詳細介紹了分數及對應的收費情況,對於外縣區的收費還另有備註。
隨後,記者來到該校辦公室,辦公室陳主任在得知記者來意後對於記者提出的幾個關於招生的問題不做正面回答,當問到招了多少學生,大概收費情況時,陳主任都說自己不清楚這些事情,要和單位領導聯繫一下。
隨後一位自稱校長助理的領導告訴記者,只有主管局同意才能接受採訪,當問到學校為何設立招生處時,這位領導說招生處只接受諮詢,今年辦不辦班還要
開會決定。最後關於收費情況一律不作回答,記者無奈離開。
開學時間:9月2日地點:姜譚聯中
復讀生文科生有26人理科生有三十多人
9月2日上午,記者再次來到姜譚聯中,記者經過採訪得知,該學校的高三7班和8班正是高三補習班,通過對補習的幾位學生採訪了解到,兩個班分別是文科和理科,其中文科26人,理科三十多人。
隨後,記者來到學校一位副校長辦公室,正是上次採訪的校長助理,他告訴記者,沒有教育局的允許,不能接受採訪,後來請示學校領導之後告訴,還是讓記者聯繫教育局。
相關連結
高中學校是否舉辦復讀班補課班會作為申報「省級標準化高中」的重要條件
省教育廳《關於進一步做好全省中考中招工作若干問題的緊急通知》(陝教基〔2008〕23號)文件規定,普通高中學校要嚴格執行教育部不得舉辦復讀班、補課班的有關規定,把現有教育資源全部用於招收應屆初中畢業生。各市(區)要把高中學校是否舉辦復讀班、補課班以及接收災區學生上學情況作為申報 「省級標準化高中」的重要條件和參考依據。
此外,教育部門曾有通知,任何學校不得擅自向社會公布參加中考、高考的考生成績、名次等信息,不得圍繞高分學生進行宣傳,不得宣傳炒作中考、高考升學率,避免對進一步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