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永遠不要小瞧不如自己的人,他正在前進的路上慢慢超越你!

2021-01-13 向明而生

最近一段時間,我一直在輸出文字。從以前的偶爾寫,到今年的經常寫;從剛開始寫幾段話,到現在開始寫整篇文章。雖然現在寫的水平很一般,但我想只要我持續精進,內容質量自然也會持續進步。

為什麼我說這個事呢?這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思維,迭代思維。

迭代就是,你想去遠方,但你不可能一步邁過去,你想去山頂,但你不可能一步登上去。你需要無數步,每一步都可以被稱為迭代。

有人會問,你說的這些跟標題沒有關係呀?那接下來我再來說另外一個思維,動態思維。

動態思維的反面是靜態思維。靜態思維看的是當下,動態思維看的是未來。兩者的本質在於,一個是不變的,一個是變化的。

我們經常說,不要與別人比,要跟過去的自己比。靜態思維看自己,雖然與別人還有很大差距,但是加上時間的維度,用動態思維去審視,比過去的自己又進步很多,那就說明已經很棒了。展望未來,如果自己持續精進,持續進步,不斷的縮小與別人的差距,有一天超越別人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我們再來思考一下,看別人是用靜態思維還是動態思維呢?當然是動態思維。你看到別人目前不夠優秀不如你,那只是代表當下。倘若他一直努力改變,持續迭代自己,說不一定,不知不覺中就把自己甩掉幾條街,自己可能還在蒙在鼓裡。

人性的一種通病是我們習慣帶著一種偏見,用靜態的眼光觀察一個人,心裡會認為,他怎麼可能行呢?以顯示自己的一種優越感。

但是,別忘了,迭代的過程是一種動態的過程,只要別人一直在迭代,一直在變化,我們就不能小瞧別人。所以說,看別人,要用動態的眼光去看。

由此可見,世界是變化的,成長是動態的。無論看人,還是看事,我們所有的判斷都應該加上時間的維度。

從過去,現在,未來不同角度去看,看到的是演化的過程和其中的路徑,因此會更加的全面和客觀。

如果您覺得對您有啟發、有幫助,歡迎關注、點讚、轉發,您的支持,是我堅持分享的動力!

相關焦點

  • 永遠不要小瞧任何一個人
    很喜歡一句話:「人若是看透了自己,便不會再小瞧別人」深以為然。說實話在生活中,真的不要小瞧任何人,特別是那個人是你的敵人或者競爭對手情況前提下。可能有些人會說,明明競爭對手看上去落後我一大截,或者在某些地方不如我,我當然會對他產生一些輕視心理。的確如此,很多時候,我們人類對於某些地方不如我們的人,天然會產生一些優越感,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包括在這個社會上多多少少,都會存在這樣的人。
  • 一個人有這三個特徵,很可能是內心強大的人,不要小瞧了
    一個人有這三個特徵,很可能是內心強大的人,不要小瞧了很多人都在年輕的時候,立下了雄心壯志,想要做成一番事業,實現自己的價值。但是經歷過社會的毒打之後,心智不堅定的人就會變得消沉起來,逐漸隨波逐流,得過且過。
  • 致女人:沒有人會永遠陪伴著自己,人生路上,不要讓自己迷路
    有時候,人生就像是一列沒有終點的火車,每個人都在路上行走著,一路上,有人上車,也有人下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路要走,沒有人會永遠陪在自己身邊。所以,女人要知道,任何時候,都不能迷失自己,要學會找到屬於自己的路。
  • 聽聽丨誰是你前進路上值得依靠的人?
    今天我們要和大家聊的話題:誰是你前進路上值得依靠的人?有一句俗語:「靠人人倒,靠山山倒。」你是怎麼理解的呢?求人不如求己,生氣不如爭氣。你贊同嗎?有人說:人最大的靠山其實是自己。你贊同嗎?01o 永遠不要高估一段關係。前段時間,我一個朋友失業了。
  • 激勵人前進的話語,致奮鬥在路上的自己!
    四、當你很累很累的時候,你應該閉上眼睛做深呼吸,告訴自己你應該堅持得住,不要這麼輕易地否定自己,誰說你沒有好的未來,關於明天的事後天才知道,在一切變好之前,我們總要經歷一些不開心的日子,不要因為一點瑕疵而放棄一段堅持,即使沒有人為你鼓掌,也要優雅的謝幕,感謝自己認真的付出。
  • 這個詞是你前進路上的絆腳石,務必重視
    在我們前進的路上有很多絆腳石,但是有一個卻是我們很多人無法避免的,那就是——恐懼。好多道理我們其實都明白,但往往很多人就是做不到。為什麼?我想很多人都聽說過「知行合一」這麼一個詞。但偏偏就是好多人,沒辦法把想法變成實際。
  • 親愛的,慢慢走,慢慢活;生活,永遠等著你;時光,永遠陪著你
    你是否會在生活中忘記了自己生存和活著的意義?你是否會被巨大的壓力擠得心力交瘁?你是否會被身邊的人的急匆匆同化的如同熱鍋上的螞蟻,再也無暇用心去製造快樂,發現快樂?或許如此。於是你不妨讀一個人的歲月年華,他與你絕不雷同的慢時光。
  • 永遠不要,向別人解釋自己
    但我們要是每一個都去解釋的話,未免太累了。一旦被別人誤解,我們總喜歡向別人解釋:自己做過什麼,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可不曾想,這是非常蒼白無力的。了解你的人自然知道你的為人,不信你的人講一百遍也無用。我有一個摯友,從她的身上我真的體會到了那種感覺。
  • 永遠不要和別人解釋你自已(精闢)
    有時候你的解釋,在他們聽來會覺得那只是你在狡辯,顯得毫無意義。與其地碟不休的解釋自己給那些不值得的人聽,真的不如做好自己,只要自己問心無愧,就永遠無需和他人解釋自己。01、不懂你的人,解釋再多也沒用每個人都有著屬於自己的圈子、屬於自己的人生,因此產生了各自不同的思想,其中也難免會發生一些衝突。
  • 我們慢慢變老的路上……獻給所有老年人的一篇美文!
    我們都會變老,從起點走向終點,自然而必然。 我們老了,就要明白,活著,就該盡力活好,別讓自己活得太累。想開、看淡,放鬆,不要累人、累己、累心。
  • 前進路上的勵志句子,有意境的心靈雞湯美文
    人生前進路上,能阻擋我前進的只有一個人,那就是我自己。如果我不想停止前進,任何人任何事都阻擋不了。朋友們,我們都應該勇往直前,別怕前面是什麼路,只要我們走過了,就是腳下的路。1、人應像壓路機一樣,粉碎每一個前進路上的障礙!
  • 人活著,千萬不要太早放棄自己!
    而是在20歲之前,30歲之前,40歲之前……放棄了自己曾經想追求的東西。當然,它們都是些你生命中曾經夢想去做的事情,之前由於某種原因沒能實現,現在你想去做,但覺得為時已晚,不如放棄。當某天,你周圍的人都在談論退休,他們說他們感到疲倦,他們正在變老,他們感嘆一輩子的時光真的短暫……終有一天,我們每一個人都會離開這個世界,不是嗎?但在離開之前,你真的會甘心嗎?我相信你不會。
  • 讓人很受鼓舞的句子,經典犀利,送給拼搏路上的你
    無論你怎麼選,都難免會有遺憾。沒有什麼辦法能夠讓你能完全彌補遺憾、做到十全十美。所以,與其把時間花費在遺憾和憂傷上,不如全心全力走好已經選擇的路,不要去羨慕其它路上不屬於你的風景和繁華。2、關於愛情,有這麼一句話,沒有麵包,怎麼跳舞?無論什麼時候,你決定去好好愛一個人的時候,一定要考慮給她你能給予的最好的物質生活。
  • 激勵我們在人生路上繼續走下去的勵志句子
    一、 你要從現在開始,微笑著面對生活,不要抱怨生活給了你太多的磨難,不要抱怨生活中有太多的曲折,不要抱怨生活中存在的不公。當你走過世間的繁華與喧鬧,閱盡世事,你會幡然明白:人生不會太圓滿,再苦也要笑一笑! 二、 真正在努力的,日子是不會舒服的。
  • 在慢慢變老的路上,我們正年輕!
    你終於像洩了氣的皮球,長出了一口氣,你知道黑髮的陣地失守了,既然己經拔不過來了,那就隨便長吧。從此,鑷子換成了染髮劑,但掩耳盜鈴的心思是一樣的。你常自嘲說,其實不染也挺好看的,那是時尚的奶奶灰。眼前的東西也變得越來越模糊,不要說以前的穿針引線是小菜一碟,就是書本上、藥瓶上再小的字,也沒有你認不出的。
  • 70後的我們慢慢老了,在變老的路上,請你一定要變好
    前半生,我們70後含辛茹苦打拼了大半輩子,苦過、累過、笑過,回首過往,都已成過眼雲煙。「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拋棄過往的遺憾,在變老的路上,一定要變好。作為70後的我們,出走半生,驀然回首才發現,人生的前半場,自己如犁地的牛,只顧埋頭往前走,一晃就是知天命的年紀。我們牽掛這個記著那個,卻唯獨忘了自己才是人生的主角。人生苦短,生活不易,與其去取悅別人,不如要自己快樂。無法重來的一生,我們要好好愛自己。
  • 永遠不要去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要清楚自己的優點何在
    因為這個東西我確實是想給大家講:永遠不要消極,永遠不要消極,永遠要積極,永遠不要認為自己辦不到,永遠要認為自己辦得到!然後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東西!就是你們接下來去梳理自己有哪些特長,你要對自己的特長,自己的優點。
  • 做人,不要太把自己當回事
    大樹被竹筍的話弄笑了,他說:「你真會做白日夢,別痴心妄想了,我可是經歷了十幾年的風吹雨打才長成參天大樹的,你永遠都不可能超過我的。你這個矮小的小東西。」結果幾場大雨過後,竹筍開始長大,大樹發現竹筍已經長得有有自己的三分之一高了。又過了幾天之後,大樹發現竹筍已經長到了它的枝幹的地方。
  • 塔羅:心裡忘不掉的他還會找你複合嗎?卡住的感情又該如何前進?
    再次想起他的時候可能你會揪心,這個人你深愛過,然後伸展眉頭微笑釋懷,也許他的名字自此以後永遠的刻在了你的心底,所以,努力吧,把自己的根扎得更深,枝葉朝著有光的地方,加油!我是方玉思辰,我們今天的塔羅牌測驗話題就是,在你心裡忘不掉的他,還會找你複合嗎?
  • 不合群的人,往往有以下三種能力,可別小瞧了
    叔本華說:「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可以完全成為他自己。」 不是所有的聚會都值得參加,無意義的聚會和酒局只會不斷消耗你的精力。與其為了合群而社交,不如面對真實的自己當你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大多數人只是通過存在感去獲取別人對外在的自我的認同,卻忽視了精神上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