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白巖松,我在公司幹了五年了,現在跟領導處的很不愉快,我是應該走呢,還是應該留呢?
白巖松答:「年輕人思維最大的誤區就是非黑即白,非好即壞,認定這個世界不是A,就是B,其實,一個人隨著年紀的增長,心智的成熟,慢慢會發現還有C選項,甚至更多的選擇。」
白巖松思忖片刻又說:「其實我以前也經常跟領導拍桌子,結果我發現拍了十次,一次問題都沒解決。後來有位老前輩給我指點迷津說:
你要學會改變領導。
怎麼改變呢?給他出主意。再後來,我永遠會給領導A,B,C三個方案,讓領導自己選喜歡的方案,不管他選哪個,都是我的主意。」
在職場上,當溝通遇到問題時,一定要記得溝通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矛盾,而不是加深矛盾。
一
請聽題,這種行為叫什麼?套用外國的概念說叫「非暴力溝通」,用東方智慧來說,就是「說服」。
縱橫家的工作是什麼?很簡單,就四個字,建言獻策,用這個方式來完成說服的目的。通俗的說,其實就是給領導出主意。
我們必須承認,跟領導為敵的人是不明智的,對個人和企業都沒有好處,這麼說,倒不是因為職場政治,而是因為這麼做根本解決不了任何事情,有百害而無一利。
相信有朋友會說了,道理俺們都懂,可具體如何做呢?
關於這個問題,鬼谷子是說服的祖師爺,相信沒有人比他更有發言權。
具體方法,你僅需記牢三句話。
二
第一句:陰慮可否,明言得失,以御其志。
這個世界上最難的事情莫過於「御其志」,也就是駕馭別人的思想。關於這件事,說難也難,說容易也容易。
試想,為啥我們總是跟領導不能處在一個頻道上?是因為頻率不對,太著急了。這裡阿信給大家分享一個邏輯「先順應,再改變」。如果雙方發生矛盾,你任性的「啪」的一掌拍響了領導的桌子,不管接下來領導是勃然大怒,還是忍辱不發,其實你們的關係都已經對立了。而你的說服已經失敗了,記好了,
你永遠說服不了你的敵人。
所以,我們需要「陰慮可否」,也就是私下思慮好,說辭和方案到底能不能行得通。如果行得通,你再「明言得失」,告訴領導,可以得到什麼,失去什麼。
注意,鬼谷子說的是「明言」,就是「打開天窗說亮話」,把話說明白了,別再藏著掖著了。這其實是很多朋友經常犯的毛病,想不清,說不明,結果自然是不能夠改變領導的想法的。您記好了,
領導最關心的是利害得失。
三
第二句:方來應時,以和其謀。詳思來楗,往應時當也。
很多朋友因為受到「非黑即白」思想的影響,導致認為策略只有好和不好兩種,其實不是。
一個好的策略一定要符合兩個特徵,其一、符合時宜,時機一定要對。時機對了,說服就成功了一般,時機錯了,就全錯了。
其二,你的策略是否合乎領導的意圖,你覺得好的方案,不是好方案,領導覺得好的方案,才是好方案。你可以用方案去影響領導,但不能去反對領導。所以鬼谷子才會說「詳思來楗,往應時當也」,啥意思?
你一定要詳細地思考,深思熟慮後再來進言,以找準時機,適應形勢。
四
第三句:夫內有不合者,不可施行也。
什麼是內?即指話術,也指方案是否與人合情。就如,你推開了領導的辦公室,方才發現,你的說辭和計謀,都不能解決領導內心的需求,被領導拒絕了是很自然的。這時候,你應該憤怒的拍桌子,痛斥領導不好嗎?留下一句「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嗎?或許,你唯一能做的是停止一切計劃,重新開始揣度。
暴力解決不了問題,但是變通可以。
所以,你要做的不是暴力抗拒,而是非暴力溝通,這個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或許,你需要學會的,僅僅是變通。
本文由鬼谷道、鬼谷子智囊團創始人原創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