韻外之致,意在筆先—廣西書法家蔣志文作品賞析

2020-12-18 騰訊網

韻外之致,意在筆先 —廣西書法家蔣志文作品賞析

2020-11-01 23:13

人文作者常常要去思考一個問題,我們這個時代在文化上能給歷史留下什麼,我不知道現在有多少人能說出唐朝某個年間的GDP是多少?但不會背出一句唐詩的中國人可能很少,這就是文化的力量。我們現在常常提到大師,多屬於現代史上的人物。欣賞蔣志文的書法作品時,我又想到這個問題,我想說蔣志文應該可以在廣西當代書法史上留下痕跡的一個人物。應該說蔣志文是幸運的,他身在桂林這個文化底蘊很深的城市,可以說「放懷天地外,情寄山水間」,用在蔣志文身上,也十分貼切。

歷來,書法界有一個共識:有韻無形則為上乘字,韻形兼備者次之,見形不見韻則為下品。蔣志文參加過無數次大大小小的書法展覽會。他深刻的感受到一個人的書法要是沒有自己的風格特色,也就是說沒有自己的神韻,那麼自己書法總是會給人似曾相識的感覺,就好像穿著同樣服裝的人站在跟前,如果不仔細從五官上來分辨,是難以分清誰是誰的書法作品,失去了個性和氣質,也就等於失去了韻味,書法作品沒有穿對自己的「衣服」,那麼其書法即使寫的再正確端莊,也只能說是一幅沒有問題的書法,而不是一幅好作品。

那麼書法的韻從何得來?蔣志文經過多年的書法實踐,得出了一個結論,作為一幅書法,要寫得有韻有味,不是提筆就能辦到的事,他必須在長期的書寫過程中,熟練的使用文房四寶,將筆與墨、神與力,融合在一起,在手背的帶動之下,用筆將墨熟練的書寫在紙上,同時將神和力融合於筆墨之間,滲透於紙面之上,無此功底,即使居於平生之力,也難以創作出書法的藝術韻味。也就是說,形,乃書法之外的形象;韻乃書法之內的靈氣。形,隱含有韻;韻,依附於行。有形無韻之書法,不會成為傳世之藝術佳作。

除了藝術功底之外,韻的形成也與個人修養息息相關。是在自己的經歷、閱歷、學識性格等諸多因素相互作用之下,從傳統經典中吸收營養,在書法家筆底所聚合成的一種特殊的藝術語言。在欣賞一幅作品的時候,人們很容易就能看得到「家底」,也就是說書法作品的整體面貌是學哪一家或是哪幾家雜糅而成。對於那些並未經過書法專門的訓練的人來說,很難有這樣的家底。比方說學寫王羲之的字,大多雄逸或是俊美,各得其一面;學寫顏真卿的字,大抵是恣意奔放;學寫蘇東坡的字書卷氣但略顯壓抑『…作品水平的高下,往往也是要看到這些傳統的東西繼承了多少,以及對這些傳統理解的深度。蔣志文的字往往用筆方圓兼施,枯潤交融,一展傳統書法之神韻。如他書寫的【心經】等作品,初看就感覺不一般,仿佛每一個字都是跳動的生命,給人以強烈的視角衝擊力和震撼。意在筆先,韻外之致,形容蔣志文的書法作品,並不過譽。

那麼,書法之「韻」怎麼得來?有人說,心正才能筆正,情高才能線雅。蔣志文深深地領悟到書法之韻是書法家道德、情趣、學識等內心真實情感的反映。一個書法家必要加強品德修養和知識修養,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必須加強書法藝術本身的修養,繼承方能創新,才能將天地大觀、山水清氣得之於心,形諸於筆,寫出自己風格的、有情有意、氣韻生動的書法。誠如蔣志文所書的:隸體。如:人和致祥、臥雲聽泉、天道酬勤等等。蔣志文仔細比照研讀一些古代有名的書法家的書法後,他發現,同樣的字,由於各自生活的社會形態不一加上個人的情趣、道德、追求不同,所以寫出來的字雖然相同,但儀態不同,給人的感覺也就不同。如古代一些書法大家,同樣在書寫「人」字時:顏魯公寫的「人」豪邁、雄渾、坦蕩、偉岸;王義之寫的「人」清麗、靈秀…,儘管這些大家的書寫風格各異,但卻都氣韻生動。氣韻生動成了所有書法大家所追求的一個審美境界。正是因為領悟到這點,蔣志文特別珍視一個人對生活和時代的感悟。可以說,生活就是「韻」之根,是書法家吸取營養的土壤。蔣志文常說,力是書法之本,韻乃書法之魂,氣乃書法之神,所以在他書寫的每一幅作品中,都力求創作主體與表現客體合一的精神和諧。在廣西眾多書畫收藏家和愛好者中,已有不少人開始收藏他的書法作品,甚至他和一些書法家去學術交流或現場書寫時,他的作品也是最受觀眾歡迎的書法家之一。

蔣志文正值壯年,如何傳承和變法,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所謂藝術永無止境。蔣志文意識到了自己的責任和使命,我們有理由期待他的新成就! 郭 軍

相關焦點

  • 韻外之致,意在筆先,話說宋代書法
    書法藝術歷數千載之演進,在宋代亦達到了一個高峰。與宋代山水畫一樣,宋代書法形成了獨特的審美趣味與美學特色:不滿足於追求事物的外在形似,而要表達出內在風神,作品不過是通過筆墨藉以表達書法家不能不盡主觀心意靈氣的形式。範仲淹《遠行帖》31.1*39cm,行書,11行90字 粉花箋本。
  • 傳承與創新,是書法的生命一訪廣西書法家蔣志文
    傳承與創新,是書法的生命一訪廣西書法家蔣志文 郭 軍 當我們談論廣西桂林市書法家蔣志文的書法時,如果失去了這種思考的角度,而僅僅局限於對其點橫撇捺的點評,也許就失去了審視的意義。我們審視蔣志文的書法,並將觀看的方向投向這位在全自治區頗具影響力的金融市場的知名人士時,其意旨,其實是尋找當代書法在中國傳統文化與當代藝術嬗變中的創變之道。僅以他書寫的「金綱經」為例,就備受行家的推崇,也是蔣志文的得意之作。
  • 書法家張國強|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張國強書法作品賞析
    書法家張國強草書書法家張國強草書 《醉太平·寒食》生叫破韶華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張國強書法作品賞析書法家張國強草書書法家張國強 《七律·登廬山》躍上蔥蘢四百旋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張國強書法作品賞析書法家張國強草書書法家張國強草書 《淮上喜會梁州故人》相逢每醉還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張國強書法作品賞析
  • 【以藝戰「疫」】書法家李彬戰疫作品賞析(三)
    他們以平凡之心、平凡之力,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你們守護著後方,支援著前方,讓越來越多的患者跑贏時間、戰勝病魔。  亦如我創作的安華歌詞《旗開得勝》寫道:戰鼓敲/旌旗招/勁風吹號角/徵途遠/鐵蹄急/揚鞭馬嘯嘯/好身手/好氣派/地動山也搖/誰英雄/誰好漢/霸氣衝雲霄……  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團結精神的人民。
  • 著名書法家詹欽成作品賞析
    現為上海書法家協會會員,上海書畫院畫師,中國書法藝術家協會上海理事,中國駿轉畫院畫師,上海中外文化藝術交流協會會員,上海城鎮文化發展研究院特聘書畫藝術家,上海生一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書法家,上海三民文化博覽館特聘書法師,上海世際文化交流中心藝術顧問,博源美術館特聘書法家,蘭風國際藝術中心(臺灣)特聘書法家,顧問。2010一2014年,上海三民文化博覽館(上海市書法家協會創作培訓基地)。
  • 甘肅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姜軍林作品賞析
    姜軍林,中國書畫研究院研究員,中國藝術研究院特聘書畫家,甘肅省書法家協會會員,隴東書畫院書畫家,慶陽市書畫院理事,慶陽市書法家協會會員。祖籍慶陽,1986年入中國書畫函授大學書法系,國畫系學習。1989年獲畢業作品書法二等獎,國畫創作獎;1992年獲全國青少年書法大賽三等獎;1996年進修於中國藝術研究院。1997年獲中韓二十世紀作品展優秀獎。
  • 山東書法家協會會員房賢銀作品賞析
    山東書法家協會會員,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毛澤東書法研究會青州理事,國家一級書法家,一級美術師,青州市美術家會員,書法家會員,濰坊市書法家會員,青州市教師書畫院院士。受啟先人影響,從小酷愛書法藝術,練過正,隸,行,瘦金體。近30年始習漢隸,曹全碑,史晨碑,乙瑛碑,近15年研究華山碑貼。其作品風格清秀,靈動,大氣剛健而不失儒雅。從小擅長喜歡鑑賞古玩,玉器,古家具,古字畫。
  • 中國書法家協會觀山老師書法作品賞析
    觀山,又名觀潮,生於1956年,畢業於 中央美術學院 , 中國書法家協會 會員、 北京市書法家協會 會員、 中國名家書畫研究院 院士、副秘書長、中國書畫界聯合會會員、 中國書法藝術研究院 委員、文化部中國書畫顧問。
  • 書法家黨傳青藝術作品賞析
    2010年以來,曾多次參加書法藝術交流和作品展。百餘幅作品被多個單位部門收藏。 首先,黨傳青是一位一流正牌的書法家。書法家這三字,在書風浮躁的當下,被叫俗了,成為一句客套話,似乎能拿毛筆劃拉兩下子的人,都可以稱為書法家。書法家之列,魚目混珠,書法水平參差不齊。
  •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鴻漸:《琴書大全》作品賞析
    ……作品賞析現今社會,會寫書法的人很多,寫的好的也很多,但用心寫的,會寫的卻不多,我們知道藝術創作要形成自己的語言和面目卻是十分不易。 如同這樣系列的小楷作品我們最近看到了幾幅,不難看出作者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書法語言和面目,系統的筆法,結字,章法,書寫的內容以古琴論為主,作者有自己的想法,這無疑決定了此幅作品的作者,是用心會寫字的!
  • 「翰墨名家」書法家樊衛東藝術作品賞析
    書法作品參加2008年振興中華迎奧運全國書畫名家展中獲「優秀獎」。2008年被中國名家書畫網授予「中國書畫名人」榮譽稱2008年11月聘為中國書畫名家網理事。同年書法作品參加和諧中華全國書畫展中獲「三等獎」2009年書法作品參加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中國書畫名家展中獲「三等獎2010年書法作品參加建國60周年「靖宇杯」書畫大賽獲創作成果金獎2010年書法作品參加第二屆中日議員公務員書法大賽獲優秀獎,並被收藏。
  • 顏培蕾談國展作品創作:技法嫻熟,意在筆先,作品方能神情動人
    福建顏培蕾入展十二屆國展的行書作品《<世說新語>二則》編輯釋文:謝靈運好戴曲柄笠,孔隱士謂曰:「卿欲希心高遠,何不能遺曲蓋之貌?」福建顏培蕾入展十二屆國展的行書作品《<世說新語>二則》創作手記:向來心儀魏晉風度,慕其瀟灑俊逸,故若干年來,於二王行草用功尤多,此次投稿作品,亦選《世說新語》二則,內容早已熟讀能誦,展紙運筆,心手雙暢。歐陽文忠公云:作字要熟,熟則神氣充實而有餘。我以為書寫者技法嫻熟,意在筆先,作品方能神情動人。
  • 唐雲龍刻字作品入展全國第四屆硬筆書法家大書法作品展
    據悉,本次國展自徵稿啟事發布以來,經過5個多月的時間徵稿,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的硬筆書法、毛筆書法、篆刻、刻字作品萬餘件,創下中硬書協歷屆國展各類投稿作品數量之最。△唐雲龍在創作藝術作品      唐雲龍藝術簡介:唐雲龍,畢業於廣西民族大學,2012年結業於中國書法家協會書法培訓中心第十九期隸書班,擅長楷書、隸書、篆書和現代書刻,現為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會員、廣西書法家協會會員
  • 「書畫名家」書法家孫健龜藝術作品賞析
    得聆林散之、沈鵬、祝嘉、王冰石、金德欣、劉文華等名家教誨,其楷書臨習顏、歐旁及魏碑,其行草書宗法二王又深得懷素、王鐸之風韻,平時以大、中、小三支鐵杵劃沙,練指力、腕力、肘力、臂力、筋力、肌肉、謂之六練,開書法界練書健身之先河,被譽為鐵杵書法家。
  • 【賞析】平正中和 端莊沉穩——劉滿才書法作品賞析
    【賞析】平正中和 端莊沉穩——劉滿才書法作品賞析唐·孫逖《宿雲門寺閣》作品從行草到篆書、隸書等均有涉獵,追求中庸、平和、溫暖,給人一種舒服、美的感覺和享受。  劉滿才的創作,在靈魂深處把字當人寫,筆筆圓潤涵煉,字字瀟灑寬博。
  • 書法智慧人生——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羅崇敏作品賞析
    中國作家協會、書法家協會、哲學學會會員。今教育部劉利民副部長、中國文聯有關領導、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張海、中國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先生等出席本次論壇,更彰顯了書法藝術教育的價值和本次活動的意義。中華民族的先賢們在生產生活中,運用極其洗鍊的線條創造漢字,並賦予了一個個象形文字以神靈力、自然力、生命力、心志力的形象,使之充滿了生命情意和審美意味,使漢字不僅成為記錄日常生產生活的工具,還能用富有生命意義的詞語來領會漢字和書法,更能用書法藝術來表達人類的生命和人生的智慧。
  • 當代國禮書法家包建新作品賞析
    簡介包建新,字守仁,號逸隱,山東單縣人.當代著名國禮書法家.中國著名書畫家教育家文史研究家包備伍先生衣缽傳人(真傳弟子)隸書作品《心經》被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周鐵農,中宣部王偉華部長,國務院外交部副部長張廣德
  • 【翰墨名家】書法家鄭曉勇藝術作品賞析
    藝術簡介 鄭曉勇 號白水,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溫嶺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台州市「四個一批」拔尖人才,獲台州市文化曙光獎
  • 方寸之間乾坤大、筆墨以外天地寬,隰慧明篆刻作品賞析,太贊了!
    隰慧明,丞暘文化特約資深書法老師、中央國家機關書法家協會會員 、北京電影家協會書畫藝術委員會副秘書長 、北京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書法委員會委員、湖社畫會理事等。多年來一直研習篆刻,由漢印入手,後學吳熙載、趙之謙、吳昌碩、齊白石、鄧散木等名家。先後參與北京第十五屆「筆墨當隨時代」書法篆刻精品展,北京第十七屆「翰墨中國」書法篆刻精品展等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