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市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
與臺灣島隔海相望,
是舉世聞名的「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和
民族英雄鄭成功的故鄉。
三國東吳置縣,
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
依山傍水南安美
古郡新起點,千帆競遠航。
當前,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
作為海絲起點的南安,
再次迎來創新發展的契機。
南安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
發揮經濟基礎堅實、
歷史文化厚重的優勢,
努力在開放合作、南臺融合、產業轉型、
改革創新、文化交流等方面展示作為,
爭創兩岸融合發展先行示範區。
位居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第29位、
最具投資潛力百強第11位、
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第31位、
工業百強第23位、
營商環境百強第46位、
福布斯中國大陸最佳縣級市30強第4位……
多年來,南安縣域經濟實力穩步提升。發展成就催人奮進,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時不我待。今後,南安謀劃在產業轉型升級、城鄉區域協調、生態環境質量、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爭創一流業績,奮力創造新時代現代化新南安建設新業績。
2018年,
南安市經濟總量邁入千億城市行列,
位列全省縣級市第三,
讓廣大海內外南安人倍感自豪。
回眸過往,南安在經濟產業發展上可謂收穫滿滿,工業大盤支撐有力,三產效益持續釋放,泛家居產業聚力成勢,「芯谷」集群初露崢嶸,智造能力日新月異……在堅持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的道路上,用行動書寫了產業經濟發展的南安力度、南安速度。
「石材產業」讓南安水頭鎮一直保持著強勁的發展勢頭,而發達的高速公路網絡,則讓這座小鎮真正「跑」起來。
一直以來,南安堅持工業立市,緊抓實體經濟不放鬆,形成了一批專業化特色明顯、產業鏈體系完整、企業聚集效應顯著、經濟活力強勁的主導產業,「無中生有」地培育出石材陶瓷、水暖廚衛、機械裝備、鞋服輕紡、光電信息等特色產業集群,推進全市向「工業強市」邁進。同時,通過傳統產業轉型、新興產業培育和平臺經濟壯大「三管齊下」,經濟跑道悄然變軌,泛家居、芯谷、智谷成為南安產業新名片。
作為全國著名的建材之鄉,南安石材陶瓷、水暖廚衛、五金安防等產業,在國內外都有較強影響力。在此背景下,成立不到三年的「泛家居」產業聯盟,通過「政府+聯盟+公司」運作模式,持續帶領南安「企業天團」抱團走天下。目前,南安泛家居產業聯合會會員企業已達上千家,並升格成立福建省泛智能家居產業聯盟;泛家居類超億元企業達140家,泛家居產業年產值超千億元。投資30億元的產業基金也已落地,區域品牌知名度越來越響亮。
同樣發端於南安傳統優勢產業的高端鑄造產業園項目,立足打造高端綠色智能鑄造產業集群,建設省級高端裝備製造示範園區,項目一推出,就引得不少業內領軍企業青睞。
在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同時,南安也致力於新興產業的培育,「芯谷」和「智谷」就是兩大抓手。
作為「泉州芯谷」核心區,位於石井鎮的南安園區規劃面積約33平方公裡,目標定位為打造化合物半導體產業基地。一個全新的集聚高新產業、智能製造產業的載體平臺正在建設,區域經濟新增長極正在形成。
「芯谷」之外,還有「智谷」。2018年,「南安智谷」概念首次提出。隨著總投資160億元的綠色泛家居建材展貿項目和總投資230億元的美的智慧家居科創項目落地開工,以工業4.0、智慧家居、柔性製造為主的「智谷」破繭而出。
隨著南部「芯谷」蓄勢崛起、
中部「智谷」破繭而出,
新興產業在成型成勢的路上飛奔。
從推動優勢產業形成集群,到構建產業發展生態載體,南安對分散布局的優勢產業進行深度整合,實現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結合,向外界昭示著產業革新帶來的生機與活力。
與此同時,南安以文旅和平臺經濟帶動現代服務業擴量提質。大力扶持發展物流、電商展會、供應鏈、金融服務等流量型平臺和服務型製造,天地匯宏圖物流等「爆炸式」發展,安鑫智能電商及冷鏈物流產業園、365汽車城、唯品會海西總部、民生電商現代金融物流園、海峽金融產業園等項目相繼落地。成功文化產業園海絲冰雪世界、楊子山大地藝術、溫泉童話小鎮等重大文旅項目有序推進,提升現代服務業發展水平。
「本地人留戀,外地人嚮往。」
這是當下南安城市的簡潔側寫。
中心城區,
數條主幹道全面升級,
顏值與內涵更上層樓,
一批瓶頸路、斷頭路相繼打通,
東安、梁安、南安三座大橋擁江而立,
撐開了市區「東進北拓」的骨架……
成功國際會展中心
走出市區,往南,南石高速通車、南官公路改造;向北,縱三線省新至梅山公路建成;周邊,南洪、南金等出城通道分段實現「市政化」。在街鎮,85%鄉鎮(街道)通二級以上公路,鎮鎮有幹線指日可待;在農村,僅去年就提級改造70公裡,「四好農村路」有序建設。
「域內大聯結,對外大聯通」。隨著「三縱一橫四聯」高速公路網、「四縱二橫二聯」普通國省幹線公路網、15條縣道的農村公路集散網的不斷完善,「鄉鎮20分鐘上高速、30分鐘到市區」逐步實現,「市區60分鐘通達泉廈及臨近縣、90分鐘通達省內設區市」指日可待。
位於南安金淘的高速亭川樞紐
道通者,不以山海為遠。如今,向陽、蓬華的高山蔬菜,早上剛從山上摘下,中午就可以到市區的餐桌;在溪美工作的梅山人,每晚下班回家,不用擔心倚門等待的妻子望眼欲穿;從廈門引進的人才,只需要一輛車,也能安心地過起「雙城」生活。道路的變化,拉近了時空距離,也提升了幸福指數。
交通好不好,物流最清楚。僅去年,南安市就新增物流企業58家,海西石材物流園成為省級示範園區,天地匯公路港年貨運量超500萬噸。順豐、京東、淘寶、唯品會等電商、物流紛紛布局設點,搶佔先機。
流通創造價值。一個個交通項目的建成投用,既方便了民生,更助推了發展。
在南部,隨著泉廈漳聯盟路、福廈客專石井段以及科院北路、成功大道等一批交通項目的落地、建成,區位優勢越發明顯,總投資333億元的三安高端半導體項目成功落戶,「芯谷」蓄勢崛起;在中部,南安大道直通高速,綠色泛家居建材展貿項目、美的智慧家居科創項目花開兩朵,「智谷」破繭而出;在城北,江北大道沿溪而過,皇家濱城、中駿、保利等相繼落子,繁榮帶初見雛形。
近年來,南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圍繞「四個交通,兩大體系」總體要求,積極謀劃,持續推進交通基礎設施網絡建設,不斷完善運輸場站配套設施建設。
截至目前,南安公路網總裡程達4091.774公裡。其中,高速公路160.11公裡、二級公路353.846公裡、三級公路163.006公裡、四級及等外公路3414.812公裡,公路平均密度達201.3公裡/百平方公裡;85%鄉鎮(街道)通二級以上公路(除向陽、眉山、翔雲外),構成以橫貫東西、縱橫南北、覆蓋全市、連接周邊、密度適中、布局合理的幹線公路網絡,基本形成了綜合交通運力體系。
建設中的泉廈漳城市聯盟高速路,這條高速建成投用後,將使泉州環城高速「大環」閉合,南安石井也將更好地融入環灣都市圈。圖為泉廈漳城市聯盟高速路安海灣特大橋石井工地。
南安的大交通版圖還在進一步延伸拓展,承載著這座城市發展的希望。一條條道路的修建正在逐步打通南安內外溝通的「動脈」,開啟南安大開放、大發展的新徵程。目前,南安著眼「環灣、擁海、連江、合群」戰略,拔高標杆,瞄向國內二三線城市標準,按照產城高端融合理念,持續優化空間布局、謀劃配置資源,並按照「策劃、規劃、建設、經營、管理」的城建思路,強功能、補短板、優環境、提品質,系統推進「雙城、雙軸、三帶」建設,中部城市逐步融入買入泉州環灣格局,綜合服務能級不斷提升;南部城市充分利用廈漳泉同城化聚合效應,看齊廈門城市發展規格,加快打造現代化濱海城市;東西溪雙軸著力打造生態經濟示範區和高端產業集聚區,城鄉融合互動步伐加快,閩西南區域協同發展「橋頭堡」姿態形成,全市城鎮化率提高至60.3%。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在南安,將80%以上本級財力用於民生改善,解決一批群眾掛心、操心、煩心的事,始終是市委、市政府堅持的事。瞄準民生社會事業的薄弱環節,多年來,圍繞加快補齊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短板,南安持續打造一批項目,老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不斷增強。
位於南安市羅東鎮的昌財學村,由幼兒園、小學、中學組成。
五裡橋公園
教育醫療加快發展,幸福更有質感。嶄新的幼兒園裡,教室寬敞明亮,戶外活動區域亮點紛呈,孩子們學得開心、玩得快樂。作為普惠性公辦幼兒園,憑藉高標準的建設,南安市第二幼兒園吸引周邊數百名兒童前來就學。
為推動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南安出臺教育質量提升三年行動方案,全面提升教育質量。2017年9月以來,全市新建、改擴建幼兒園8所、中小學28所,新增幼兒園學位1440個、中小學學位7065個,五小今年秋季可以招生,六幼、十小、十一小等一批學校馬上也要啟動建設,有效擴大南安市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進一步推動南安市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在加快補齊衛生與健康事業短板上,南安持續發力,優質醫療資源實現擴容提質。市醫院新院區門診樓主體年底封頂,住院樓明年3、4月份封頂;童昌綜合醫院已選址,正在土地報批;4所鄉鎮衛生院完成改造提升;基層中醫館實現全覆蓋,新增床位320張;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內容不斷拓展,270家村衛生所完成標準化建設……如今,南安正以更好的醫療,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務,群眾醫療滿意度進一步提升。
社會保障水平提升,幸福更有底氣。去年,南安「城鄉低保」標準實現一體化,補助水平進一步提高,城鄉醫療、養老保險待遇水平穩步上升,「救急難」等社會救助制度惠及11.4萬人次。老有所養更有保障,新建省級農村幸福院12個、農村居家養老服務站35個、醫養結合試點26個。慈善事業健康發展,連續25年僑捐超億元,最大單筆認捐款達5億元。
不僅在教育、醫療補短板上投入大量「真金白銀」,在脫貧攻堅、壯大村集體經濟等各個民生領域,也都下了大力氣,取得了豐碩成果。
脫貧致富是民生幸福的關鍵,近年來,南安市充分發揮異地南安商會及社會賢達眾多的優勢,提出「百會幫百村」「萬賢扶千戶」等創新舉措,並付諸實施。目前,南安全市建檔立卡貧困戶共18879人,已全部退出貧困線。
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方面,南安通過組織村集體購買銀行股權、購買「鄉村振興」基金、成立投資公司以委託貸款形式投資優質產業項目,以及「國有企業+村集體合作開發土地」、實施產業導入促增收項目、吸引鄉賢回歸創業等「6六種創新模式」,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南安對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不斷摸索發展,帶來了豐碩的成果:2018年,南安全市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達到3.93億元,同比增長21.29%,已全面消除「空殼村」。村級集體經濟的壯大,助推了南安農村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和美麗鄉村建設,讓村民有了更多的獲得感與幸福感。
「無風水面琉璃滑,
不覺船移。
微動漣漪,
驚起沙禽掠岸飛。」
北山森林公園,南安又一座綠肺
不久的將來,伴隨著「兩溪一灣」整治工程霞美陳塘段霞美陳塘段的推進,金山村、張坑村、仙河村、杏埔村、玉田村村民,將擁有沿溪一帶的生態綠廊、花海景觀,生活也將因為市政工程、道路建設、公共服務設施等領域的投入,得到很大提升。
項目施工經理周志紅介紹,霞美陳塘示範段於2017年9月底開工建設,包含水利工程、市政工程及園林景觀工程,計劃總投資6548.88萬元,「計劃今年6月完工並投用。」屆時,這裡將成為城市親水休閒景觀帶和會客廳。
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在這場以綠色發展為主題的「接力賽」中,南安從水生態安全入手,探索出一條以水為媒的發展之路。2015年底,南安前瞻性地提出實施「兩溪一灣」工程的戰略部署,旨在以生態文明為根、「兩溪一灣」為幹、「河長制」為枝、水土流失治理為葉,緊密結合環保督察,通過鐵腕推進重點流域和近海水域水環境整治,大氣、水、土壤、危險廢物和重金屬等汙染防治,以及生態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河長制建設、水土流失治理等多管齊下,致力構建網格化綜合治水體系,暢通全市水資源「動脈」和「毛細血管」,積極探索走出一條綜合治水的「南安路徑」,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環境優美、空氣清新的藍溪溼地公園成為南安市民茶餘飯後又一好去處。
「兩溪一灣」,即東溪、西溪和石井灣。工程涉及東溪、西溪、晉江幹流南安段,以及詩溪、淘溪、羅溪、梅溪、英溪、檀溪、蘭溪、大盈溪、九十九溪、壽溪等10條支流,流域全長339.9公裡,石井灣海岸線全長約32.8公裡,覆蓋21個鄉鎮(街道),力爭至2020年基本實現「河暢、水清、岸綠、安全、生態」的目標,逐步將「兩溪一灣」建成南安未來發展的交通帶、生態帶、經濟帶和文體旅遊帶,積極探索打造可推廣、可複製的全域性綜合治水新樣板。
南安鄉野綠景
一期工程建設範圍包括晉江舊金雞閘至市區綠岸攔河閘河段、東溪流域雙溪口至創意大橋河段(總長約19公裡),初設概算總投資12.86億元(水利工程計劃投資2.11億元,市政工程計劃投資5.66億元,園林景觀工程計劃投資5.09億元)。其中,水利工程計劃新建防洪堤總長7.57公裡、河道護岸總長1.32公裡、排澇水閘5座、排水穿堤管10處、南安市汙水處理廠尾水生態溼地淨化工程1處;市政工程計劃新建道路21.59公裡、汙水管道29.31公裡、汙水處理設施10座;園林景觀工程設計總面積97.4公頃,綠化面積856575平方米。
南安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芯谷)工業汙水處理廠一期工程已具雛形,正在進行外部裝修。
此外,南安以中央、省環保督察整改為抓手,運用城市「雙修」理念治山、治水、治線。在治山上,除加大植樹造林和水土流失治理外,積極對接大型國企,規劃實施揚子山大地藝術景觀改造工程,推進廢棄礦坑的再開發、再利用。在治水上,按照「治-建-管-用-展」思路,從「控源、截汙、生態修復」入手,創新治汙設施PPP工程包和政府購買河道管養服務模式,強化流域環境治理和修復,並結合「兩溪一灣」工程建設,把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土地整理、產業導入和鄉村振興結合起來,打造從水治理、水修復、水生態到水經濟的治水「4.0」升級版,累積投入9.4億元,整治生態流域59.8公裡,4條劣Ⅴ類水體全部實現脫劣。在治線上,深入推進生態連綿帶建設,打好「兩高」環境整治和「兩違」治理攻堅戰,提升了「市民常走、客人常到」的景觀風貌。
11日,鄭成功誕辰395周年紀念大會在南安舉行,把南安作為成功故裡的城市名片再一次亮在海峽兩岸的嘉賓面前,同時也讓大家又一次將目光聚焦在南安與臺灣之間包括文化、經貿、人員等一系列的交流和往來。
南安市是民族英雄鄭成功的故鄉,也是臺灣同胞的主要祖籍地之一,島內現有南安籍臺胞150多萬人,南臺最短距離僅6海裡。可以說,南安與臺灣隔海相望,兩地地緣近、血緣親、商緣通,憑藉獨特的區位和人文優勢,南臺兩地融合發展日益深入,在經濟、文化、民生等領域一直保持密切交流合作。
來自臺灣的大學生與石井本地的小學生一起彩繪燈籠,用來裝扮延平王祠
情系兩岸的南臺民間文化交流活動,還遠不止鄭成功文化,同樣在兩地具有廣泛影響力的還有依託廣澤尊王信俗開展的鳳山文化旅遊節。近年來,南安市立足於祖庭、祖地優勢,先後打造了鄭成功文化、鳳山文化等對臺交流品牌,每年舉辦的鄭成功文化節、鳳山文化旅遊節吸引了大量的臺灣基層民眾、富商政要前來參加,取得了良好的宣傳交流效果,南安市鄭成功故裡於2018年被評為國家級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文化搭臺,經濟唱戲。
立足熱絡的文化交流,南臺兩地的經貿往來和合作也日益緊密,持續書寫攜手共贏的篇章。
2月11日,載著來自臺灣高雄農漁產品的貨運船,陸續抵達南安石井港。春節後首航的這艘貨輪,除了有來自高雄的農漁產品,也有來自臺灣其他地區的產品。
石井港
「貨輪一般晚上裝船,經過金門,最後到達石井港,全程20個小時以內,到港口的時間通常是中午到下午。」福建閩臺農產品市場有限公司總經理林成績告訴記者,目前從高雄發出的貨輪,以水產品居多,通過石井港銷往全國各地。日益密切的交通聯繫,架設起兩岸農漁產品貿易的便捷通道,今後有望實現在臺灣旅遊、購物,到泉州提貨,甚至送貨上門的願景。
此外,閩臺農產品市場因其獨特優勢,於2016年被國臺辦評為「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示範點」。幾年來,示範點通過與臺南市南安商會合作,成立了南安市臺灣青年就業創業服務有限公司,設立了「臺灣青年就業創業輔導中心」「臺青驛棧」等服務團體,並開展「成功市集」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合作項目,目前籤約入駐示範點的臺青企業(含機構團體)有30多家,臺灣青年50多人。
記者了解到,為了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逐步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待遇,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惠臺措施,南安也出臺了相應的配套措施,並通過開展「臺商臺胞服務年」活動,使臺灣同胞的「國民待遇」落到實處。
截至目前,南臺經貿合作更加緊密,成功舉辦十一屆「海峽兩岸農產品採購訂貨會」,累計吸引臺灣展商近萬名,銷售額近3億元,也吸引了臺灣相關農業協會、企業關注南安,進一步確立了南安作為對臺農產品交易重要中心的地位。累計引進臺資企業超過160家,投資總額近9億美元,涉及光電LED、精密機械、食品以及水果、水產等行業。
航拍山美水庫,這裡不僅是泉州人民的「生命」庫,還為金門直供水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8月5日,來自南安山美水庫的源頭活水沿著長長的海底管道,源源不斷送到金門田埔水庫旁的受水池裡。福建向金門供水工程正式通水,大陸水終於走到了金門同胞的家中,金門同胞終於喝上了甘甜清澈的水。可以說,這是一條充分印證「兩岸一家親,同飲一江水」的生命之線、親情之線。
多年來,南臺直接往來更加頻繁,南安「三通」工作走在福建省前列。截至2018年,對金貨運直航共航行2982航次,貨運量336.2萬噸,是大陸對臺吞吐量最大的航線之一;泉金客運直航共航行27221航次,運送旅客124.52萬人,成為臺灣民眾往來大陸的重要通道之一;對臺小額貿易穩步增長,共航行6151航次,貨運量18.31萬噸,貿易額18893.96萬美元,特別是冰鮮帶魚、午仔魚、檳榔和鱉卵都佔到大陸進口總量的2/3,已成為兩岸農產品貿易的「黃金通道」。(海絲商報記者莊曉麗 蘇明明 李 想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