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一場賽會制的決賽是很有趣的事,看得多了,看得久了,你會發現一個規律——往往冠軍的榮耀屬於一個團隊,而亞軍的苦澀往往匯集於一人,這個人被稱為悲情英雄,他憑藉一己之力力挽狂瀾於既倒,卻難扶大廈於將傾。2018年的莫德裡奇輸得足夠悲壯,2014年的梅西敗得讓人憐惜,而2010年的斯內德雖負猶榮。
經歷過2006年瘋狂的德意志之夏後,世界盃的足跡來到了炎熱的非洲大陸,南非力壓摩洛哥取得2010年世界盃舉辦資格。這座非洲最南端,有著「彩虹之國」美譽的國家第一次被世界所熟知。作為參加世界盃次數最多卻從未捧杯的荷蘭隊,「無冕之王」再度向大力神杯發起衝擊,回首望去,這個王者屢戰屢敗,屢敗又屢戰。
兩年前,作為奪冠熱門的荷蘭被同胞率領的俄羅斯爆冷擊敗,失利的痛苦依然縈繞在心間。兩年之後,「橙衣軍團」的掌舵人換成了範馬克韋爾,相比於前任對全攻全守的奉行,後者更熱衷現代足球,或者說更崇尚兇狠而非華麗。風格的改變不能阻礙荷蘭人對足球的狂熱,大批的荷蘭人漂洋過海遠赴南非,感受世界盃賽場的魅力同時,也將這份濃烈、極具視線衝擊感的「橙色」從場上延續到場下。
小組賽伊始,由「荷蘭三劍客」領銜的「橙衣軍團」火力全開,丹麥、日本、喀麥隆的疲弱顯然不足以成為「飛翔荷蘭人」的對手,乾淨利落的三連勝拿下小組頭名,靜候淘汰賽的到來。
相比於其他兩位,斯內德對這個冠軍的渴望超乎尋常,這種渴望摻雜著些許的私心,畢竟金球獎的誘惑沒人可以拒絕。這位前皇馬棄將在國際米蘭捧得了三冠王的殊榮,化身球隊核心的他如果有了世界盃冠軍的加持,世界足球先生的頭銜恐怕早已是囊中之物了。可有時候你越追求一種事物,反而越求之不得,造化弄人也罷,命運使然也好,總之,上帝在和你開玩笑,你卻不得不俯首聽命。
從八分之一決賽面對僥倖晉級的斯洛伐克到半決賽戰勝迭戈·弗蘭領軍的烏拉圭,斯內德猶如克魯伊夫附體一般,三場狂轟四球,更有半決賽梅開二度幫助球隊戰勝巴西的經典戰役,來勢洶洶的斯內德和來勢洶洶的「橙衣軍團」似乎真的無人可擋,正如1974年那支依靠全攻全守震撼世界的荷蘭隊一樣,創造歷史的機會正擺在每一個身穿橙衣的球員面前。南非約翰尼斯堡的足球城體育場,這座專門為舉辦世界盃而修建的球場正進行著最後一場戰役,無冕之王荷蘭遇到了同樣從未捧杯的西班牙,無論最終勝利的是哪一方都將創造歷史。62分鐘,斯內德送出了職業生涯最重要的一次傳球,羅本打丟了職業生涯最重要的一次單刀,卡西利亞斯做出了職業生涯最重要的一次撲救,這本該是決定歷史的一球,卻足足往後推遲了54分鐘,法布雷加斯成為送出那腳傳球的隊員,而接球的變成了伊涅斯塔,乾淨利落的抽射,西班牙站到了世界之巔。
打進五粒進球並列射手榜第一的斯內德果然與金球獎失之交臂,對於這個結果並不感到些許的憤慨,只有無盡的遺憾。因為這樣,2010年夏天的荷蘭隊才足夠悲壯,足夠深入人心。無冕之王是遺憾的,你甚至不能妄言自己曾如此接近過大力神杯;錯失金球獎是遺憾的,二十年的職業生涯能有多少次機會染指這項榮譽;人生是遺憾的,遺憾還有這麼多風景未曾親眼看過,遺憾還有這麼多的事沒有親身經歷,而對於橙衣軍團和斯內德來說,生命的真實,恰恰在於這些遺憾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