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火星對中國意義有多大?中國人口14億,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國,在整個世界舞臺上佔有舉足輕重的位置,扮演著重要角色。在火星探索的路上,我們國家不甘落後,今年7月首次向火星發射「天問一號」,目前正在向著星辰大海進發。
從1960年至2020年,美蘇及俄羅斯先後向火星發射了34個各類探測器,但三分之二的探測器最終「壯志未酬」,以失敗而結束。僅美國就發射了22次有關火星的探測器,而且每次發射火星探測投資都高得驚人,僅美國「毅力號」火星探測器總計花費了27億美元,美國為「好奇號」投資了25億美元進行研發。
而我們國家「天問一號」,是在嫦娥探月工程基礎上研發的,「嫦娥二號」的投入大概是在15億人民幣左右,「天問一號」的總投入大概在30多億人民幣左右,換算成美元的話大概5億美元,面對財大氣粗的美國,我國的火星探索計劃可謂是精打細算。
人類花費這麼高的代價,探索火星意義有多大?
目標很明確,就是要在茫茫的宇宙中,尋找適合人類生活的星球。
在人類發展過程中,每一次科技的進步, 都在試圖揭開宇宙的奧秘,尋找我們的第二個家園,當時人們寄希望於我們身邊的月球,當上世紀60年代,美國2名太空人雙腳踏上月球表面時,終於發現月球的大氣環境,無論我們如何改造都不適合人類生存。失望並沒有讓我們停下腳步,反而激發了我們開始探索身邊的鄰居——火星,火紅色的整體外觀更是讓這顆行星格外惹人關注。
火星是距離地球第二近的行星,是一顆類地行星,除此之外,還有一顆金星,距離我們最近,可是這顆熾熱的星球環境根本不適合人類居住,自從1964年,NASA從水手4號探測器傳回來的22張火星照片來看,讓人類第一次近距離看到了火星表面的樣子,它還對火星大氣、磁場和空間環境做了初步探測,火星大氣稀薄,表面像月球那樣撞擊坑遍布,並且荒涼沉寂,沒有發現任何支持火星人這樣的複雜智慧生命存在的證據。
1997年,美國火星探路者號著陸器帶著人類第一輛火星車旅居者號成功登上火星表面,人類第一次觸模火星,為以後著陸火星掃清了障礙,鋪平了道路。
2001年,NASA將環繞器火星奧德賽號送往火星,它搭載的伽馬射線譜儀首次在火星上探測到了氫的存在,間接證實了火星地下含有水和冰。
2003年,歐空局將環繞器火星快車號和著陸器小獵犬2號送往火星,在火星表面多處檢測出了黏土等水合礦物,表明火星表面在很久以前很可能有大量液態水流過,還在火星地下發現了疑似液態水湖。
同期美國的勇氣號和機遇號的探測結果進一步證明火星曾經有過溫暖溼潤的環境,那時候的火星或許有生命跡象。
class="sysbr">2012年8月,好奇號探索遠古火星可能存在的水和生命痕跡,並在火星上鑽孔,直接採樣分析火星樣本的成分。
2013和2016年發射窗口,NASA和歐空局&俄宇航合作,目標是探測火星大氣,探索失去磁場的火星是如何逐漸失去大氣層的,了解火星大氣中的甲烷等痕量氣體,探索大氣層的結構和構成大氣的成分。
2018年,NASA的洞察號著陸器奔赴火星,洞察號攜帶著火震儀和熱流檢測儀等儀器,目標是探索火星的內部結構、熱狀態、自轉變化等地球物理性質,相當於地球上的物理勘探。
2020年7月,新的火星賽季再次開啟,阿聯的希望號於7月20日率先出發,不久火星又迎來了新的客人:中國的天問一號、NASA的毅力號&機智號。
class="sysbr">多少次的火星探測,傳回的數據表明,火星上有維持生命存在的必需元素。
火星大氣層構成:
95.3%的二氧化碳
2.7%的氮
1.6%的氬
0.2%的氧
相比之下,目前地球的大氣層由78.1%的氮、20.9%的氧、0.9%的氬以及0.1%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氣體構成,與之相比是有一些差距,但與數十億年前地球的大氣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地球最初形成時並不存在氧氣,大氣層完全由二氧化碳和氮構成,直到地球上進化出了具有光合作用的生物,才產生了足夠的氧氣,從而進化出生物。
我們人類登上火星之後,可以藉助地球上的生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CO2,釋放更多的氧氣,加速火星大氣的改造,人工幹預火星,讓火星的大氣成分快速接近地球,為我們移居火星做好準備。
我國航天發展雖然起步晚,但發展迅速,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於2011年11月9日4時16分(北京時間)搭載在俄羅斯火星探測器內部,由俄羅斯天頂號運載火箭發射升空,不久就出現了故障,最終沒有進入火星軌道,以失敗而告終。
今年7月份,我國自主研製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由於前期有了嫦娥四號成功著落月球,」天問一號「著落火星獲得成功。
我國已成為世界上第四個成功著落火星的國家,為我們以後探測火星打下堅實的基礎,「天問一號」給我們帶來了有關火星的更多數據,幫助我們認識火星,為以後人類登陸火星貢獻我們的一份力量。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對自然資源不斷地開發和使用,資源面臨著枯竭,環境也進一步惡化,將來我們也許可以在火星上找到適合我們中華子孫生存的土壤。雖然是遙遠的未來,但我們必須做好準備,迎接下一次移民潮的到來,為此探索火星對我們來說意義重大。
其次,國與國的競爭,更多的是科技的較量,我們這麼一個大國,近些年來航天技術的迅速發展一直是我們的驕傲,我們組建了世界上最完備的衛星導航系統,探月工程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我們不能在探索火星的道路上落後於它國,我們只有跟上世界的腳步,與世界同框,才能長我們民族志氣,滅他們的威風,才能在世界上有話語權,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