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火星對中國的意義到底有多大,為什麼?

2020-12-14 騰訊網

登上火星對中國意義有多大?中國人口14億,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國,在整個世界舞臺上佔有舉足輕重的位置,扮演著重要角色。在火星探索的路上,我們國家不甘落後,今年7月首次向火星發射「天問一號」,目前正在向著星辰大海進發。

從1960年至2020年,美蘇及俄羅斯先後向火星發射了34個各類探測器,但三分之二的探測器最終「壯志未酬」,以失敗而結束。僅美國就發射了22次有關火星的探測器,而且每次發射火星探測投資都高得驚人,僅美國「毅力號」火星探測器總計花費了27億美元,美國為「好奇號」投資了25億美元進行研發。

而我們國家「天問一號」,是在嫦娥探月工程基礎上研發的,「嫦娥二號」的投入大概是在15億人民幣左右,「天問一號」的總投入大概在30多億人民幣左右,換算成美元的話大概5億美元,面對財大氣粗的美國,我國的火星探索計劃可謂是精打細算。

人類花費這麼高的代價,探索火星意義有多大?

目標很明確,就是要在茫茫的宇宙中,尋找適合人類生活的星球。

在人類發展過程中,每一次科技的進步, 都在試圖揭開宇宙的奧秘,尋找我們的第二個家園,當時人們寄希望於我們身邊的月球,當上世紀60年代,美國2名太空人雙腳踏上月球表面時,終於發現月球的大氣環境,無論我們如何改造都不適合人類生存。失望並沒有讓我們停下腳步,反而激發了我們開始探索身邊的鄰居——火星,火紅色的整體外觀更是讓這顆行星格外惹人關注。

火星是距離地球第二近的行星,是一顆類地行星,除此之外,還有一顆金星,距離我們最近,可是這顆熾熱的星球環境根本不適合人類居住,自從1964年,NASA從水手4號探測器傳回來的22張火星照片來看,讓人類第一次近距離看到了火星表面的樣子,它還對火星大氣、磁場和空間環境做了初步探測,火星大氣稀薄,表面像月球那樣撞擊坑遍布,並且荒涼沉寂,沒有發現任何支持火星人這樣的複雜智慧生命存在的證據。

1997年,美國火星探路者號著陸器帶著人類第一輛火星車旅居者號成功登上火星表面,人類第一次觸模火星,為以後著陸火星掃清了障礙,鋪平了道路。

2001年,NASA將環繞器火星奧德賽號送往火星,它搭載的伽馬射線譜儀首次在火星上探測到了氫的存在,間接證實了火星地下含有水和冰。

2003年,歐空局將環繞器火星快車號和著陸器小獵犬2號送往火星,在火星表面多處檢測出了黏土等水合礦物,表明火星表面在很久以前很可能有大量液態水流過,還在火星地下發現了疑似液態水湖。

同期美國的勇氣號和機遇號的探測結果進一步證明火星曾經有過溫暖溼潤的環境,那時候的火星或許有生命跡象。

class="sysbr">2012年8月,好奇號探索遠古火星可能存在的水和生命痕跡,並在火星上鑽孔,直接採樣分析火星樣本的成分。

2013和2016年發射窗口,NASA和歐空局&俄宇航合作,目標是探測火星大氣,探索失去磁場的火星是如何逐漸失去大氣層的,了解火星大氣中的甲烷等痕量氣體,探索大氣層的結構和構成大氣的成分。

2018年,NASA的洞察號著陸器奔赴火星,洞察號攜帶著火震儀和熱流檢測儀等儀器,目標是探索火星的內部結構、熱狀態、自轉變化等地球物理性質,相當於地球上的物理勘探。

2020年7月,新的火星賽季再次開啟,阿聯的希望號於7月20日率先出發,不久火星又迎來了新的客人:中國的天問一號、NASA的毅力號&機智號。

class="sysbr">多少次的火星探測,傳回的數據表明,火星上有維持生命存在的必需元素。

火星大氣層構成:

95.3%的二氧化碳

2.7%的氮

1.6%的氬

0.2%的氧

相比之下,目前地球的大氣層由78.1%的氮、20.9%的氧、0.9%的氬以及0.1%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氣體構成,與之相比是有一些差距,但與數十億年前地球的大氣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地球最初形成時並不存在氧氣,大氣層完全由二氧化碳和氮構成,直到地球上進化出了具有光合作用的生物,才產生了足夠的氧氣,從而進化出生物。

我們人類登上火星之後,可以藉助地球上的生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CO2,釋放更多的氧氣,加速火星大氣的改造,人工幹預火星,讓火星的大氣成分快速接近地球,為我們移居火星做好準備。

我國航天發展雖然起步晚,但發展迅速,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於2011年11月9日4時16分(北京時間)搭載在俄羅斯火星探測器內部,由俄羅斯天頂號運載火箭發射升空,不久就出現了故障,最終沒有進入火星軌道,以失敗而告終。

今年7月份,我國自主研製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由於前期有了嫦娥四號成功著落月球,」天問一號「著落火星獲得成功。

我國已成為世界上第四個成功著落火星的國家,為我們以後探測火星打下堅實的基礎,「天問一號」給我們帶來了有關火星的更多數據,幫助我們認識火星,為以後人類登陸火星貢獻我們的一份力量。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對自然資源不斷地開發和使用,資源面臨著枯竭,環境也進一步惡化,將來我們也許可以在火星上找到適合我們中華子孫生存的土壤。雖然是遙遠的未來,但我們必須做好準備,迎接下一次移民潮的到來,為此探索火星對我們來說意義重大。

其次,國與國的競爭,更多的是科技的較量,我們這麼一個大國,近些年來航天技術的迅速發展一直是我們的驕傲,我們組建了世界上最完備的衛星導航系統,探月工程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我們不能在探索火星的道路上落後於它國,我們只有跟上世界的腳步,與世界同框,才能長我們民族志氣,滅他們的威風,才能在世界上有話語權,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相關焦點

  • 人類到底能不能移民火星?矽谷高富帥:2050年送100萬人登上火星
    人類到底能不能移民到火星?這個問題我們有請馬斯克來回答!馬斯克說:我終有一天會將人類帶往火星,移民火星不再是電影裡的場景,將會真實地發生。預計地球上1萬至2萬人願意移民外星球,人們不用節衣縮食在地球上買房,攢下的錢可以用於移居太空」】在2016年這個計劃徹底啟動,馬斯克花了大筆資金投入到Space X火星計劃當中,並且他立下誓言:他將在2050年送100萬人登上火星。此後又在今年正式啟動了SpaceX 團隊將向火星發起首次無人飛行任務!
  • 火星,中國非去不可!
    ▲中國深空探測已拉開帷幕,繼人造衛星、載人航天后,探月工程五戰五捷,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完成將標誌我國深空探測能力實現跨越式發展。攝影CFP火星,中國為什麼一定要去?從科學探索看,火星探測,是太空強國的重要標誌,登陸火星,中國將躋身世界航天第一梯隊。中國人,非去不可。
  • 50年前人類就登過月球,為什麼至今為止都沒登陸過火星?
    其實早在1969年,美國就將載人飛船送抵月球,阿姆斯特朗作為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說出了一句廣為流傳的名言:這是個人一小步,人類一大步,而這句話至今影響著人類對太空的探索計劃。不管是探月工程還是火星登陸,都是人類對太空探索的不斷追求。火星作為人類移民外星球的首選,一直受到廣泛關注。
  • 權威專家解讀中國火星探測計劃
    今天是第5個中國航天日。4月24日,國家航天局在2020年中國航天日線上啟動儀式上公布: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依次編號。我國的火星探測分哪幾步走?火星探測器指的是什麼?具體將在什麼時候發送火星探測器?
  • 在2050年前,或有100萬人可登上火星,你會不會是百萬分之一?
    而該公司的CEO埃隆·馬斯克在其推特上公開發表:在2050年之前, SpaceX預計會具備將100萬地球人送上火星的實力,儘管目前實現這個宏偉計劃前提的第一艘星際飛船並沒有完成原型建設,那誰最有可能會成為這百萬分之一呢?
  • 預言地球保護神在中國,2020年有大災的火星男孩在哪?
    如今從各大氣象預測機構的情況來看,我們地球確實在不斷的升溫,並且2020年1月也是再創新高,所以霍金預言全球變暖的問題還是沒有多大的變化。而除了霍金之外,還有一個人是令大家比較關心的,那就是曾經被霍金關注的「火星男孩」為什麼消失了?據俄羅斯《真理報》2004年03月12日報導稱,波力斯卡說自稱來自於「火星」,精通各種專業術語,掌握詳實的資料,甚至熟悉火星和地球的歷史。
  • 馬斯克:4到6年登上火星,特斯拉降價為移民火星籌錢,我們呢
    新年伊始,Model Y降價15萬,當所有人驚呼狼來了的時候,馬斯克卻仍將目光鎖定在火星。Model Y的降價掀起了波瀾,驚到了蔚來,傷害了理想,比亞迪倍感壓力,那些傳統車企再也不敢小覷特斯拉的存在了。
  • 中國首次載人航天危險度有多大?致敬:中國太空人英雄楊利偉!
    美蘇在「冷戰」期間,蘇聯率先將太空人加加林送入了太空,從此太空這一未知領域被打開,美國為了趕超蘇聯,在1969年率先完成載人登月的世界壯舉,那中國的首次載人航天危險度有多大?我們應該致敬:中國太空人英雄楊利偉!
  • 公開中國UFO組織2018年與「火星男孩」的秘密對話錄
    還存在有沒有時間屬性的空間緯度的地方,這個跟你們無關,就不說了。就是科學發展道路的不一樣,任何一個宇宙文明體都有屬於自己的科學發展道路,中國古代的科學也是,如果沒有地球近代的西方工業革命,中國古代的科學比這個西方物質實證科學要升級快很多。它是外星負面勢力覆蓋過來的產物,中國古代繼承的傳統科學才是你們自己的。
  • 「嫦娥」帶月球「土特產」回家,背後意義有多大
    1.嫦娥五號攜月球樣品成功著陸,對月球科研意義有多大?上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前蘇聯用於登月計劃的H-1大推力運載火箭連續四次試射失敗。與此同時,美國在1969年在全世界的注目下成功實現載人登月。前蘇聯版的登月計劃處在一個十分尷尬的境地。
  • 世界神話中,為何都把火星視為不祥?
    比如縱觀世界神話體系,我發現了關於一顆星星的有趣神話現象,這顆星星就是我們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的火星。在世界各大神話體系中,對於火星的神話描述,幾乎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大家普遍視火星為不祥的象徵。在世界神話中,火星基本就是預示著戰爭和災禍的代名詞。
  • 「天問一號」開啟中國火星時代,為了奔赴火星,這群人開啟了未來...
    7月23日,中國首次向火星發射自主研發的探測器「天問一號」,開啟屬於中國的「火星時代」,近百位世界青年代表齊聚甘肅金昌火星1號基地,進行了一場以「一起會更好」為主題的探火體驗活動。火星媽媽趙天舒、中國航天員中心科研員、「綠航星際180」實驗指令長唐永康、國際正能量主播Ryan一起,帶大家共同體驗未來火星生活方式。首場直播在抖音、B站、淘寶直播、微博等多個社交媒體平臺同步進行,2小時直播在線觀看人數超過20萬,互動點讚數超過30萬條,直播登上淘寶、bilibili等直播平臺首頁,科技感十足的直播場地,乾貨滿滿的直播內容,新奇有趣的直播主題引發了網友的積極響應以及熱烈好評。
  • 「天問一號」命名有何寓意?我們離火星還有多遠?
    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Tianwen)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依次編號。   為什麼取名「天問一號」?中國的火星探測任務何時實施?我們離火星還有多遠?   與地球環境相近似   極具基礎研究價值   那麼,人們為什麼要探測火星?   作為太陽系的行星之一,火星距離地球的距離最近5000多萬公裡、最遠4億公裡。
  • 「一帶一路」對中國的意義和世界影響有多大?
    眾所周知,「一帶一路」是習大大下的一盤世紀大棋,一帶一路沿線64個國家、,最後在荷蘭阿姆斯特丹這個港口城市首尾相接,一帶一路到此閉合成為一個圓環。
  • 去火星容易,為什麼太空人不能從火星返回?
    目前的火星是環繞衛星和探測器的天下,我國也將於明年擇機發射自己的火星「環繞著陸」探測器,實現對火星探測「從0到1」的突破,迄今為止有完整「登火」時間表的還不是任何一個國家的航天局
  • 故宮到底有多大?
    故宮到底有多大?那麼,故宮到底有多大呢?故宮有多大,五大宮殿比一比不同地區的宮殿,建築樣式不同,統計標準也難以統一:有的著名宮殿有嚴格的宮牆界限,有的則與城市街區融為一體,有的則加入許多新建築。建築群比大小,其實並沒有統一標準,全球範圍也並沒有權威的排行榜。
  • 火星上到底是什麼樣子,人站在火星上什麼感覺?
    火星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也是最具有地球的特徵,最適合生命存在的一顆行星了,人類對火星的探索也從未停止過。火星的到底是個什麼樣子火星是太陽系離太陽第四近的行星,它和我們人類的地球是鄰居,是一顆類地行星,它的質量是地球的11%,直徑差不多是地球的一半,是個沙漠星球。
  • 印度2名女學生,發現圍繞火星運動的小行星,為何網友說沒意義?
    髒亂差的環境,明顯的貧富差距,以及姓氏等級和女性卑微的地位,這都讓人難以理解,但是印度似乎在天文學方面有著不小的建樹,曾經還揚言要超過中國,當然這在短時間內並沒有得到實現。 近日來自印度西部2名十幾歲的小女生,卻在一次聯合項目當中發現了一個從來沒有被科學家確認過的小行星,並且它一直圍繞著火星做有規律的運動,讓人一度懷疑它是火星的一顆衛星。
  • 機器狗將先人一步登上火星
    在12月14日在線舉行的美國地球物理聯盟(AGU)年會上,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JPL-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進行了一次演示,向外界介紹了他們的「火星狗」。目前,科學家們正在為機器狗配備人工智慧(AI)和一系列傳感設備,以幫助機器人在火星上實現自主導航,從而探索危險地形和地下洞穴。傳統的火星漫遊車大多只能在平坦的地表活動,但許多具有重大科學意義的火星區域通常地形崎嶇,有的還在地表以下。而會走路的機器人狗非常適合進行這些探索,即使摔倒了,也能重新站起來。
  • 今日凌晨「火星衝日」 太陽地球火星三星一線(圖)
    據天文專家說,到6月22日,火星還將過近日點,此時它距地球最近,僅6700萬公裡,但在2003年下一次「火星衝日」時,將發生近百年來最大接近,火星與地球的距離僅0.3727天文單位,即5600萬公裡,這一紀錄要到公元2287年才會被打破。他還表示,人類在本世紀最大的目標之一就是登上火星,因此,此次「火星衝日」對科學知識的普及會產生很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