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帝王們,大多「三宮六院,七十二妃」。為了享受人間至樂,勢必要在壯陽上大做文章。在還沒有發明「偉哥」的時代,他們要服用哪些起陽的春藥,才能金槍不倒呢?
黃帝問素女
公元1542年10月21日凌晨,紫禁城內寒風蕭蕭,十幾個宮女在翊坤宮中靜靜等待。她們一齊衝向帷帳,死死摁住躺在床上的男人,塞上布團,套上繩套,拼了命的用手拉扯。她們要謀殺的不是別人,正是嘉靖皇帝。宮女謀殺皇帝,史稱「壬寅宮變」。
目前,關於宮女謀殺皇帝的動機,有多種猜測,其中一種便認為,宮女是因為不能忍受嘉靖煉丹帶來的折磨。據說嘉靖帝為了採得足夠的煉丹原料,強迫宮女們服食催經下血的藥物,輕則損傷宮女身心,重則造成失血過多甚至血崩,許多人因此喪命。嘉靖帝貪戀女色,迷戀道教是出了名的,他深諳採補理論,自覺以此可以長生不老。
事實上,古代房中術是一種養生保氣之術,通過男女交歡,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而房中術思想的基礎,是道家的陰陽觀。男人為「陽」,女人為「陰」。「陰陽交合」,便產生生命。
戰國至兩漢之際,誕生了一本很著名的書:《素女經》,可謂中國古代最重要的一部性學著作。《素女經》闡述了九種觀點,其中之一,就是後世道家大力倡導的所謂陰陽交合「延年益壽」之法:男子通過採補強身,女子因激發體內陰氣而健體,以致推遲衰老而延年益壽,甚至長生不老。
《素女經》以黃帝問素女的方式行文,影響深遠,諸多理論均被後世繼承。如唐人孫思邈在《千金要方·房中補益》中的方子——「若御女多者,可採氣」。
後周時做過刺史的李遷哲,有一百多個老婆,分住在一百多座宅院中,李遷哲往來其間,縱酒歡宴。究竟生了多少個兒子,連他自己都不清楚。子孫參見時,需要翻開花名冊,才能叫得出他們的名字。一夫多妻制雖然讓男性「採陰補陽」,但也可能造成眾女伐男,採陽補陰,江河日下的局面。於是,溫腎補氣的壯陽藥,就派上了用場,需求旺盛。
元朝太醫忽思慧,就通過一劑藥膳,治好了元仁宗的陽痿症。元朝延佑年間,元仁宗西徵回到大都,因操勞過度,房事不舉,十分痛苦。忽思慧聽了,就取來羊腎1對,配以羊肉、韭菜、枸杞、粳米等食材,做了一碗「羊腎韭菜粥」。皇帝喝了,療效明顯,不出三個月就讓皇妃懷上了龍種。
「羊腎韭菜粥」,何以有如此奇效?原來,羊腎能溫補腎氣,益髓填精;而羊肉能溫中祛寒,溫補氣血。至於韭菜,民間一直稱其為「起陽草」,更能補腎益陽、健胃提神。這幾種食材搭配做成藥膳,自然能讓皇帝重振雄風。
補陽藥原本有多種功用,可後來卻被民間發展成單一功用的壯陽藥。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壯陽藥原本的功用是方便行房中術,以延年養生,但翻開史冊,因服食壯陽藥而短命的皇帝、官宦、富商大賈,屢不絕書。這又是為何?其實,房事養生的首要原則即為節制。馬王堆房中書《天下至道談》就認為,陰陽交合雖有益於養生,但房事過度便會損傷腎精、陰損及陽,以至氣血逆亂、百病叢生。西漢的枚乘深曉此理,在著名的辭賦《七發》裡便說過,「皓齒蛾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醲,命曰腐腸之藥」,沉溺女色,就會喪身殞命。但道理知易行難,殞命於女色的人不知凡幾。壯陽藥就做了替罪羊,既受到人們渴求,又上不得臺面。
韓愈服硫磺
兩漢魏晉時,五石散十分流行,也被納入壯陽藥的範疇。五石散本是用來治療傷寒的,因服下之後體內大熱,後來竟變成了強身回春藥。孫思邈在《千金翼方》中,曾充分肯定五石散有益精補中、陽痿不足的作用,但是他也說明了五石散的劇毒。勸人寧可吃野葛,也不要服用五石散,野葛是一種有劇毒的草。
漢成帝劉驁的死,和慎恤膠大有關係。《飛燕外傳》記載,劉驁後宮中擁有趙飛燕、趙合德姐妹倆。自從得了趙氏姐妹,劉驁整日抱著這對姐妹花淫樂,樂此不疲,由於縱慾過度,弄得腰部直不起來。
劉驁身體虛弱,雄風不再。趙飛燕就獻上慎恤膠。這慎恤膠,由道士煉丹而成,主要成分是寒石散。據說吃了這種藥可以數幸而不倒,劉驁重振雄風。有一次,趙合德喝醉了,誤將原本一次吃一顆的慎恤膠,給劉驁餵了七顆,結果劉驁渾身發燒,精液流注不止而死。
唐末時,術士韋山甫發現了石硫磺擁有壯陽的作用,於是石硫磺又大為流行。只是石硫磺的壯陽作用只是一時半刻的,長期服用會致人死亡,唐代著名詩人韓愈就是死於過量服用硫磺。
韓愈曾納有兩個小妾,一個叫絳桃,一個叫柳枝,人如其名,能歌善舞。韓愈十分喜歡這兩個小妾,還為她們做了一首《感春詩》來炫耀。後來,唐穆宗時期,韓愈被安排到山西安撫叛亂。人在他鄉,自然情不自禁的想到了兩個嬌妾,觸景傷情,又做了一首《夕次壽陽驛題吳郎中詩後》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然而,這邊思念,那邊卻出了軌了。柳枝趁韓愈不在家,竟然偷偷地翻牆逃跑,尋找下一春,幸好被家丁逮到了,這事傳到了韓愈的耳中。韓愈對兩個小妾自然不錯,她們為什麼要紅杏出牆?原來韓愈年紀大了,身患陽痿之疾,嬌妾得不到滿足,結果另尋他途。韓愈為此事連連發愁。後來,韓愈碰到了一個道士,那道士給他傳授了一種可雄起的秘方。首先買幾十隻公雞,在大米裡面摻入硫磺餵食,並且嚴禁與母雞交配。等到公雞長到一千天後殺掉,每隔一天吃一隻。韓愈吃了這藥感覺還不錯,去煙花之地試了幾次,果然重振雄風。後來,他越吃越多,身體也漸漸不支,在57歲那年臥病在床。韓愈對前來探望的人說,搞成這個樣子,都是因為吃了那個藥的緣故。
唐宋時,醫家在「五石散」的基礎上,加上桑螵蛸之類的壯陽補腎藥,又發明了陽起石。中醫認為,陽起石性溫鹹,有溫腎壯陽的功效,可以用來治療陽痿、遺精、早洩等疾病。由於陽起石的特殊作用,經常有官員派人去山中搜尋,後來市場上流通的陽起石越來越少,以至到了宋代,陽起石僅作為貢品被進獻入宮。
南宋皇帝趙禥25歲登基,曾一晚上臨幸了30多位宮妃。雖然皇帝年輕,但如此行事,沒有壯陽藥可不行。
由於五石散、陽起石的前車之轍,宋人便找尋其他的壯陽藥。龍鹽和山獺骨便由此登上了舞臺。龍鹽採摘下來,用鹽漬之後可以治療虛敗,有益於房事。
龍鹽是什麼?其實就是紫梢花,在藥理上,紫梢花確實具有補腎助陽、固精縮尿之功效。而山獺骨,更為超強壯陽藥,宋人範成大在《桂海虞衡志》中說「獺性淫毒」,明人謝肇訓著的《五雜俎》記載:「山獺腎……能壯陽道,視比海狗腎,功力倍常也。」山獺骨比海狗腎還厲害。
海狗腎是一種中藥,主要功效便是治療陽痿早洩。由於效果頗佳,直至明代海狗腎依舊被人沿用。《萬曆野獲》中說,大宰相張居正妻妾成群,平日裡免不了要用到壯陽藥。戚繼光曾給張居正送禮,送的就是海狗腎,張居正服用之後,「嚴冬不能戴貂帽」,即使是大冬天,也不需要戴帽子。而跟著他上朝的文武百官,自然也不能戴帽子,只能挨凍。張首輔盛年喪命,和過度服食海狗腎,有很大關係。
秋石與「煉尿尚書」
皇帝借壯陽藥肆意淫樂屢見不鮮,而嘉靖皇帝朱厚熜玩出了新花樣。別人是求藥,他是自己動手,親自配藥。既想長生不老,又想御女萬千,紅鉛丸和秋石便成了朱厚熜形影不離的東西。
紅鉛丸是以童女的初行經水為主要原材料製作的紅色藥丸。當時的術士相信,童女的月經可保長生不老以及壯陽回春,於是紛紛進獻。《五雜俎》中記載了紅鉛丸的製作,大致就是普天下搜尋美麗的童女,收集她們初潮時的經血,加入露水、烏梅以及香料熬製,最後用火提煉製成固體的藥丸。
嘉靖的孫子明光宗朱常洛,正是由於過量食用了紅鉛丸,繼位一個月便死亡。明光宗即位之後,鄭貴妃從侍女中挑選了八位能彈會唱的侍女獻給他,身體不好的明光宗,整天和這八個侍女鬼混,導致身體越發虛弱。光宗病危,竟然繼續服用紅鉛丸,於是一命嗚呼。
秋石是從童男童女尿液中提取的潔白結晶。男性要補虛,就必須服用童女尿提取的秋石。
實際上,秋石確實擁有一定的延年益壽功效。宋代大科學家沈括在任宣城知府時,就親手提煉過秋石,據他回憶說,他的父親曾經得了「瘦疾」,用各種方法治療了九年都沒有用,直到服用了秋石才治好。他本人在駐守宣城時也得過大病,一病就是好幾年,後來服用了秋石,果然見效。由於秋石的藥效明顯,為了推廣秋石,治病救人,沈括將提煉秋石的陰陽二法收錄於《蘇沈良方》中,流傳至今。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註明了幾個秋石方的藥效,如「秋石乳粉丸,服之滋腎水、固元陽、降痰火」,「秋石四精丸,治思慮色慾過度,損傷心氣,遺精小便數」等等,它們的藥效,無不表現了滋陰、安陽、降火的功能。可以說,適量服用秋石可以起到積極的作用,但是古代皇帝為了延年益壽和壯陽,過度服用,反而損傷身體。
秋石在明代宮廷中十分風靡,當時竟有通過進獻秋石而加官晉爵的。魯迅《中國小說史略》記載,明人顧可學被罷官十年,不甘寂寞,於是就賄賂嚴嵩,自薦有奇藥,說可以長生不老。朱厚熜服用之後,覺得有效果,於是便對他厚愛有加,雖然顧可學的名聲很差,但還是官至禮部尚書。當時有傳言曰,「千場萬場尿,換得一尚書」,顧可學也就被人稱為「煉尿尚書」。而一生都在追求長生不老的朱厚熜,卻只活到了六十歲。
御書房裡的「葡萄」
儘管前人因為服用壯陽藥而多有損命,但是到了清代,壯陽藥在宮中還是廣為流傳,甚至被製作成點心、水果供帝王食用。孫靜庵在《棲霞閣野乘》中,還記述了一則「圓明園發現壯陽藥」的故事。
說有一天,鹹豐皇帝在圓明園召見翰林丁文誠。丁文誠奉旨入園,但是鹹豐皇帝還沒起來,於是太監就領著丁文誠去御書房等候。在御書房瞎晃悠時,丁翰林看到一盤「葡萄」,忍不住偷吃了一顆,味道不錯。當他正要吃第二顆的時候,突然覺得有一股熱氣鑽入肚中,陽物突然就長了一尺多,撐起了帳篷,嚇得他趕緊彎腰挺臀抱肚子,不敢移動。
這可怎麼辦,要是被皇帝知道了豈不是失態?於是他急中生智,突然就往地上一躺亂滾,邊滾邊喊肚子疼,旁邊的太監聽到了拿藥給他吃,哪會有什麼效果。後來實在沒辦法,就和皇帝稟報說,丁翰林突生疾病不能面聖,讓他回家去了。丁翰林回到家足足躺了5天才慢慢復原,可見這藥效之厲害。至於圓明園中為何會有這種藥物,可能與紫禁城裡對皇帝性生活管制比較嚴格有關吧。
「吃啥補啥」的奧秘
上文提到的所有壯陽藥物,基本都是通過服用來達到效果的。而且是因循「吃什麼補什麼」的思維。比如人們認為牛鞭又大又粗,因此中醫將其入藥,用於增強性功能。催淫壯陽草之所以入藥,也是同理。石膏、牛膝、犀牛角,這類東西比較堅硬,就用來治療男性的陽痿。尤其犀牛角,據說好的犀牛角磨成粉,每公斤高達美金五萬元。正可謂「同物相類」。
馬王堆漢簡《十問》中,記有一則故事:黃帝問大成,吃哪些保健品能壯陽。大成回答說:「春爵員駘,興坡(彼)鳴雄,鳴雄有精,誠能服此,玉策復生。」「春爵員駘」就是麻雀蛋,「鳴雄」即公雞,「鳥精」則為公雞睪丸。古人認為,動物的性器官蓄積了陽精,經常吃可以壯陽,提高行房能力。宋代的《太平聖惠方》記載,以菟絲子、覆盆子取汁去渣,再用藥汁加上麻雀肉、粳米煮熟,熟後加蔥、鹽調味,空腹食用。麻雀肉可壯陽益氣,暖腰膝,強筋骨,益精髓;菟絲子、覆盆子有補腎氣,壯陽道,益精氣的作用。此粥是治療陽痿早洩,腰膝酸軟,眩暈乏力的良方。而鹿茸能夠滋補壯陽,也是由於人們相信鹿有千歲長壽,並且交配頻繁。
這種理念實際上是受上古巫術的影響。中醫收錄的很多藥物確實具有「吃什麼補什麼」的功效,但有一種藥物卻是由於巫師方士對官僚皇帝投其所好而出現的,這就是紫河車。紫河車就是人出生時的胎盤。中國的巫術術士認為「生命力不滅」,從母體脫落的胎盤,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後來中醫就認為,一切有「氣血虛弱」症狀的疾病,都可以通過食用胎盤來調理,甚至認為食用胎盤可以延年益壽。
在明代以前,人對胎盤,一稱胞衣的處理方式,都是掩埋,而明代中後期,大批的術士開始傳食用胞衣可以壯陽補益、長壽不老。此後這種風氣逐漸傳播,以致大批中國本土醫家將「紫河車」等引入自己的著作中,對這些奇怪藥方大肆吹捧,迎合王公官僚的口味。
明代「倡食胞衣」之風,造成了惡劣的後果,順治康熙年間出臺的《大清律例》,就對「剜人臟腑及孕婦胞胎,室女元紅之類」,處以凌遲處死的重刑。
在幾千年的封建王朝中,大臣對皇帝都高呼「萬歲爺」。是不是也是受到了「同物相類」的影響,畢竟有這麼一句話,「千年王八,萬年龜」,這是借「萬歲」之比,期盼皇帝長壽吧!
(摘自《中華遺產》 文/陳青)
新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