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學者研討「中國共產黨領導新中國建設的成就與歷史經驗」

2020-12-23 光明網新聞中心

  【信息與動態】

  作者:潯邑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歷史和歷史科學的重要論述精神,推動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回顧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輝煌歷史,總結歷史經驗,探討歷史規律。日前,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在京舉辦了主題為「中國共產黨領導新中國建設的成就與歷史經驗」的「當代中國史研究京師論壇——2020年年會」。來自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南開大學、浙江大學、四川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等60餘所高校和科研機構的110餘名專家學者參加論壇。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院)長何毅亭、北京師範大學校長董奇,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院長黃興濤,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院長張皓等代表各方致辭。何毅亭從知史愛黨、知史愛國、知史明理等角度指出,學習和研究「四史」具有極不尋常的重大意義,可以使我們從歷史與現實、理論與實踐等角度更好地深入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新中國史要堅持唯物史觀,從長時段來準確把握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主流和本質,不被細小所迷惑,不被碎片所遮蔽,堅持三點原則:第一,正確認識改革開放前後兩個歷史時期;第二,牢牢把握社會主義現代化主線;第三,應當著力研究改革開放史,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歷史。董奇指出,北京師範大學在歷史學科建設方面具有豐厚的學術積澱和優良傳統,著名歷史學家王檜林先生是中國現代史學科體系的主要創始人之一,為北師大現當代史學科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北師大歷史學科要進一步突出史學的社會功能和史學工作者的社會責任,推動歷史學科的創新、融合與發展。

  教育部高等學校社會科學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炳林、原中央黨史研究室鄭謙研究員、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朱漢國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社會史研究室主任李文、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共黨史教研部副主任張太原等分別圍繞《當代中國史研究的原則和方法》《研讀〈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的幾點體會》《從職工保險到全民保險:當代中國社會保險制度的歷史考察》《以五年規劃引領發展是我國的制度特色和制度優勢》《理想追求和歷史變動中的新民主主義社會構建及終止》等主題作了大會報告。大家認為,推動「四史」學習,要抓住重點。關於中國共產黨史的學習要突出革命英雄的主題,新中國史的學習要突出復興的主題,改革開放史的學習要突出創新的主題,社會主義發展史的學習要突出信仰的主題。在「四史」學習中,應以中國共產黨的歷史為主體脈絡,深入研究闡釋中國共產黨的革命、建設與改革經驗,是學習「四史」最基礎、最重要的內容。

  本次論壇設立「當代中國的經濟與社會」「當代中國的政治、制度與對外關係」「當代中國的思想與文化」「當代中國的社會、環境與女性」、博士生專場等分論壇及圓桌討論等環節。大家認為,當代史檔案資料豐富,與現實聯繫密切,容易激發學者的研究熱情,研究成果也容易受到社會關注,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與現實關懷,研究前景廣闊,大有可為。同時,當代史研究也有相當的難度,需要強烈的現實關切、較高的理論水平和方法自覺,也需要清醒的歷史理性,需要抓住重大歷史轉折點、關鍵點和標誌性事件,並努力將歷史與現實高水平地結合起來,推動歷史研究有效服務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

  《光明日報》( 2020年12月22日 15版)

[ 責編:姚坤森 ]

相關焦點

  • 30餘名專家學者在滬共論「中國共產黨早期發展與上海大學」
    、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原館長張黎明、上海抗戰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研究會會長張雲、上海市中共黨史學會會長忻平、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研究館員鞏梅、上海大學黨委書記成旦紅、上海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劉昌勝、上海大學黨委副書記段勇等30餘名專家學者參加會議。
  • 「黨建治學」韓慶祥:中國共產黨歷史發展的邏輯、新中國歷史發展的...
    歷史的邏輯確實如此: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改革開放。中國共產黨正是在探尋中國道路並創造歷史成就的過程中呈現出領導力的,也是在運用總體方略實現戰略目標的歷史進程中實現其領導力的。因此,只有讀懂中國共產黨,才能理解中國道路;只有理解中國道路,才有助於理解中國共產黨。
  • 「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中國共產黨領導力研討會」舉行
    ——中國共產黨領導力研討會」在線舉行。會議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領導力研究中心及青島市社會科學規劃辦承辦。全國領導力研究知名學者以及多家學術期刊主編、編輯共百餘人齊聚雲端參加會議。中國共產黨領導力研究重大課題首席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領導力研究中心主任蔡禮強教授主持會議。
  • 楊浦區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學術研討會徵稿啟事
    《「大道之行——楊浦區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學術研討會」徵稿啟事》,誠邀相關領域專家學者賜稿。;③ 《共產黨宣言》:《共產黨宣言》對中國共產黨創建及早期發展的作用和影響、陳望道中譯本的歷史價值等;④ 義勇軍進行曲:義勇軍進行曲的誕生與新中國的成立、義勇軍進行曲與左翼文藝等;⑤ 中國共產黨對文藝工作的領導(以下三階段亦可寫該階段黨對文藝工作領導)。
  • •記憶】孫照紅 ‖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領導戰「疫」的舉措與經驗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領導戰「疫」的舉措與經驗孫照紅 新中國成立後,黨中央十分關心血吸蟲病的防治工作,毛主席發出了「一定要消滅血吸蟲病」的偉大號召。黨領導群眾創造出了堵汊、開新溝填舊溝、修築「滅螺帶」、藥殺、火燒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在1958年全面消滅了在中國流行2000多年的血吸蟲病。
  • 新中國七十年黨領導社會主義建設的基本規律與偉大成就
    內容提要: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波瀾壯闊的社會主義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探索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基本規律,主要包括:社會主義建設必須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必須用好改革開放關鍵一招
  • 中國共產黨歷史與理論研究院舉辦「新世紀以來毛澤東研究的回顧與...
    11月29日,為紀念毛澤東誕辰120周年,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共產黨歷史與理論研究院與中國中共黨史學會學科建設專業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高等院校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北京市中共黨史學會在中國人民大學聯合召開「新世紀以來毛澤東研究的回顧與前瞻高層學術研討會」,參加這次學術會議的有來自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共中央黨校、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
  • 中國共產黨歷史發展規律的三大生命基礎
    內容提要:中國共產黨成立90年,從幾十人發展到7000多萬黨員的世界第一大黨,把貧窮落後的舊中國建設成為繁榮昌盛的世界強國,成就巨大,舉世矚目。為什麼中國共產黨取得如此震撼世界的成就?這是人們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也是我們必須研究的重大課題。
  • 專家學者聚焦非遺教育,共探非遺學科建設之路
    馮驥才發來致辭視頻王立軍向線上及線下的國內外專家介紹了文學院以及民間文學和民俗學專業悠久的歷史傳統以及相關學者在國內外非遺保護、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中所起到的重要推動作用。他還結合自己的文字學專業,闡發了對非遺多樣性和傳承性的理解,並對非遺教育與非遺學科的未來發展提出了展望與希冀。
  •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歷史和人民作出的正確選擇
    編者的話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黨的領導是做好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根本保證,是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定海神針」。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是中國人民的選擇,實踐已經並將進一步證明歷史和人民的選擇是完全正確的。為什麼說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為什麼中國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領導?
  • 中國共產黨銅陵歷史館揭牌 丁純胡啟生等出席儀式
    市領導胡啟生、張夢生、趙振華、盛九江、昌紅梅、朱巍、田昕、何剛明,合肥國源展覽展示有限公司董事長童善生,市委秘書長馬軍、市政府秘書長周劍等出席揭牌儀式。市委副書記趙振華致辭。市委常委、副市長昌紅梅主持。
  • 謝春濤: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
    第一批上線推出的是中共黨史專題講座,共設置十二講課程,分別為: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朱毛紅軍與古田會議、遵義會議與長徵勝利、國共兩黨與抗日戰爭、延安整風與黨的團結統一、黨奪取全國政權的歷史經驗、建立新中國的構想及其實踐、抗美援朝的決策及其影響、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黨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與偉大歷史轉折
  • 中國戲曲學院舉辦新中國戲曲教育70年學術研討會
    12月5日,中國戲曲學院召開「新中國戲曲教育70年學術研討會」,下設戲曲教育研討會、戲曲導演研討會、戲曲音樂研討會和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學術會議四個分會場。中國戲曲學院黨委書記龔裕、院長尹曉東、黨委副書記徐超、副院長冉常建、汪澤和近百名專家、學者出席本次研討會。
  • 「中國共產黨百年形象建設與百年事業發展」研討會暨《新時代大黨...
    《新時代大黨形象》是以中國共產黨百年誕辰為契機,由人民日報出版社策劃推出的通俗理論讀物。該書圍繞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形象建設和百年事業發展,對中國共產黨的內在品質和外在形象進行了深入解讀。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外宣局局長楊明偉,中共中央黨校黨史教研部主任羅平漢,人民日報社理論部副主任彭國華,北京市委黨校副校長袁吉富,天津市委黨校副校長徐中,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陸紹陽,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孫蚌珠,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宇文利、劉軍,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魏波、林緒武,以及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書記馮雅新、副院長宋朝龍、副教授王久高等來自國家機關、北京大學、中央團校等科研院所20餘位專家學者出席了本次研討會
  • ...新中國史的好讀本 ——讀張士義新著《站起來 富起來 強起來...
    本書系統回顧和生動描述了從建立新中國到步入新時代的黨史、新中國史,全景式、立體化呈現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建設新社會、創造新生活的奮鬥歷程和精神風貌。本書從1945年中共七大描繪新中國藍圖開始寫起,時間跨度大,內容厚重,線索清晰,語言簡潔明快,是一部學習黨史、新中國史的好讀本。張士義是國內知名的黨史、新中國史研究專家。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歷史經驗成就中國之治
    新中國成立70多年的成就生動地證明,中國共產黨立足人民立場,依靠集中力量、組織動員群眾辦大事辦好事辦實事的制度優勢,辦成了一件又一件大事,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偉大成就,演繹了改天換地的宏偉篇章。之所以能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實現幾千年的私有制到公有制的制度變遷,主要歸結於以下幾點:第一,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是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全國人民的主心骨,這在新中國成立後成為全國人民的共識。有了這種共識,中國共產黨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願望就可以通過得到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支持而實現。第二,循序漸進的方式。
  • 中國共產黨依憲執政的實踐探索與光輝歷程
    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法律,領導人民實施憲法法律,黨自身要在憲法法律範圍內活動。」憲法是治國理政的總章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根本法律依據。我國憲法以國家根本法的形式,確認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鬥爭和根本成就,確立我國的國體、政體和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各方面重要制度,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長期奮鬥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的必然結果。
  • 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疫情防控的基本經驗
    面對各類疫情的嚴峻考驗,中國共產黨領導廣大人民群眾打響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  集中力量辦大事,防控察北鼠疫。新中國在初始的一窮二白中奮進,唯一可依賴的就是中國共產黨的制度優勢,習近平總書記說過:「我們最大的優勢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這是我們成就事業的重要法寶。」
  • 新中國成立後中共歷屆中央領導集體形成始末
    列寧有這樣一段名言:「 階級通常是由政黨來領導的;政黨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響、最有經驗、被選出擔任最重要職務而稱為領袖的人們所組成的比較穩定的集團來主持的。」 史達林也提出: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