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50%優秀率:中國留學生決勝德國「高考」

2020-12-14 自主學習自在成長

如同中國高考出分後的舉國興奮那樣,在德國參加ABITUR考試的中國留學生們也引起那些留德學生家庭和準留學生群體的極大關注。

近日,某中學留學機構公布了今年的畢業戰果:六十多名畢業於德國各個文理中學的中國學生,一半的人取得了1.0-1.9之間的優秀成績。這是自該校與德國方面合作辦學以來,學生總體水平表現最佳的一屆。

所謂合作辦學,是指學生參加中考選拔,並通過額外複試、面試之後,以德語零基礎起步,先在中國學習一年,再到德國中學就讀三年,與德國學生同臺競爭,參加當地的ABITUR考試。

從十餘年的運行經驗來看,這種聯合培養方式是非常高效的,在短期內打造了適宜德國教育模式的可塑之材。儘管這只是一個小樣本統計,並不一定能體現在德中國留學生的全部狀況,但能以第二外語作為留學語言並達到比較高的學業水平,已是相當令人欣慰了。

那麼,這個1.0-1.9的優秀成績究竟是怎樣的分數等級,相當於中國高考的什麼水平?我們不妨以滿分的百分率來比較。

德國ABITUR原始分滿分900,換算為6分制後,1.0為最高分,4分及格。根據分數換算表,823-900分計1.0,以後每17分為一檔,661-678分為1.9。661分約佔900的73%。

若以中國新高考的750滿分為標準,73%相當於548分,達到本科水平。這個百分比略高於APS官網規定的「高考程序申請人」的基準:若中國學生以高考成績直接申請德國大學,分數應達到滿分的70%以上。

當然中德兩國大學對於人才的選拔理念不同。德國ABITUR成績包含了學生高中階段最後兩年的平時成績(約佔2/3)及畢業會考成績(約佔1/3)。因此,1.0-1.9分數等級所代表的優秀是一貫制的。學生很難通過考前突擊或逆襲獲得高分,因而更能體現自身真實的學習態度和能力。

這些斬獲佳績的學生有什麼特點?根據他們的自我總結,有三個方面值得留意:

紮實的知識基礎

應該說,經歷中國應試教育及中考歷練的孩子們,只要用心努力,學科知識功底都比較好,尤其在數學、物理、生物、化學、計算機等理科方面,勝過大部分德國學生。他們的弱勢就在於語言。一旦渡過德語難關,學生們就會體現出極大的環境適應力,很快習慣當地的教育理念、教學模式和考核方式,進步顯著。

有的學生高中就已自學了大學書目,在學校擔當輔導老師,幫助別的同學提高數學和物理;有的參加當地的袋鼠數學競賽和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並取得名次;有的獲得理工科課程雙科乃至多科滿分,收到州教育部長頒發的優秀畢業證書;有的申請MINT(數學、信息、自然科學與技術)基金,加入工程師課題研究……這些榮譽的取得與他們穩固的學習積累有很大關係。

有個學生回顧三年留德生活,最大的感慨是「求同存異」,互通有無。沒有任何一種教育制度是完美的。走出國門,他更深刻地體會到,自己的優異成績離不開中國學校的高強度訓練。

有自律才有自由

德國中學給予學生的自由度較高。每天下午三四點鐘以後,學生有大量的時間用於實踐活動、興趣社團或者自主學習;另外,德國中學假期也很多,一年約有四個月處於休假狀態,因此,個人的時間管理效能非常重要。

善於自律是優秀生們的共有特點。他們目標明確,思路清晰,知道自己將要追求什麼,時間如何利用。

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前提下,有的人撿起擱置數年的藝術特長,加入學校樂隊,成為吉他手或者長笛手;有的人報名當地的象棋俱樂部,獲得個人積分和獎勵;有的人拿到了德國駕照;有的人喜歡演講與表達,成為所在中學建校以來首位在畢業典禮上發言的中國人;有的人利用假期參加大學營地或者去公司、醫院實習……總之,生活呈現了多種可能,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越強,就越能抓住機會,探索出更多的個人價值。

主動融入群體

在德國中學,刻苦學習只是生活的一個方面。要想進步更大、收益更多、過得更充實快樂,就要與群體互動,在思想交流和團隊合作中完善自己。有的學生加入學校的工程師項目,每周都要和德國同學去校外機構、公司、工廠和大學參觀、考察、觀摩和探究;有的與小組合作完成流水線上真實的模具製作與測試;有的積極參與年級代表、宿舍代表和學生會成員的競選,讓中國學生擺脫了邊緣化存在的狀態……

融入是一個雙贏的過程。有個ABITUR1.0 的女生表示,德國高中三年讓她改變了很多。這裡亦師亦友的學習氛圍可以讓人以放鬆的心態應對學習和考試,由原來的內向拘謹、患得患失變得開朗、果斷、大方。與此同時,很多學校表示,勤勉、樂思、聰慧的中國學生給他們帶來了新的活力,讓學校的國際化水平更上層樓。

高考業已結束,成績屬於過去。對即將開始大學新生活的學生來說,教育就是忘記了學校所學的一切之後剩下的東西。無論在哪兒深造求學,獨立思考和系統學習能力都是王道,只有這樣,才能挑戰成長的變量,發現真正的自我。

相關焦點

  • 中國準留學生還想出國嗎?
    而中國仍然是美國最龐大的留學生群體。外交部在回應「美大學驅逐我公費留學生」中也提到,美國有關的數據顯示,中國留學生每年給美貢獻價值超150億美元。可以說,中國留學生是美國國際生人數榜+貢獻榜的NO.1。
  • 《2020德國留學報告》:中國留學生最愛工科,研究生佔比高
    中國穩居德國第一大留學生源國,留學生最青睞西德北威州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DAAD)和德國高等教育與科學研究中心(DZHW)共同發布的《科學大都會2020》報告顯示,赴德國留學的中國學生數從2012年的23883人增長到2019年的39871人,佔外國留學生總數13.2%,增幅平均每年為8.4%,
  • 在美國的德國留學生也將被驅逐出境,德國學生夢碎美國
    中新社·華輿訊據德國生活報報導 本周一,美國移民及海關執法局局調整了針對國際學生的籤證。如果大學裡的全部課程都是網課的國際學生,將無法得到籤證,就算人已經在美國了,也被強制要求離境。這一新規影響人數超過百萬,中國留學生自然也受到衝擊,許多人迷茫不知道該如何繼續學業。
  • 德國一餐廳:「不歡迎中國人」,中國留學生你一定要硬氣!
    近日德國一家米其林餐廳主廚因在「臉書」上寫復工通知時,聲明「不歡迎中國人」就餐,引發種族歧視指控。5月15日晚間,米其林指南官方發布聲明稱,已將這家餐廳從官方網站的推介榜單上移除。據媒體報導,杜塞道夫是華為公司歐洲總部的所在地,當地還有五礦集團、OPPO等中國公司,還有留學生以及華僑華人約有2萬人左右。隨著國民經濟的迅速提高,人們的經濟收入也逐步增加,同時國際之間的交流也越來越頻繁,很多家庭都有了外出留學的經濟條件。
  • 德國2019年移民報告顯示 中國為最大留學生生源國
    中新網12月4日電 據《歐洲時報》報導,日前,德國聯邦政府發布的2019年移民報告顯示,德國移民現狀正在發生變化,外國學生越來越多,難民越來越少。 2019年,在德國生活的8180萬居民中,每4人中就有1人具有移民背景(2120萬)。與2018年相比,這一數字增長了超過40萬。
  • 2019德國移民報告:難民減少 中國為最大留學生生源國
    【歐洲時報12月3日白劼編譯】德國仍然是移民主要目的國家。2019年,儘管進入德國的難民數量有所下降,但對於其他移民群體而言,德國的吸引力仍在增強。 德國「明鏡在線」稱,外國學生越來越多,難民越來越少,德國移民現狀正在發生變化。
  • 英美向中國學生關閉科學之門,全民英語是否還要堅持?
    一、中國留學生語種分布 2019年,中國新增出國留學生約71萬,其中15萬去了美國,6萬去了澳大利亞,4.5萬去了英國,4萬去了加拿大,這四個英語國家佔中國出國留學生總數的41%,如果加上紐西蘭、新加坡、愛爾蘭、馬來西亞、南非、印度等採用英語教學的國家,中國英語留學生超過50%!
  • 在德國留學生:疫情下的萊比錫為什麼能秩序井然?
    駱志遠,來自安徽省合肥市,現任德國萊比錫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主席。隔離在家的她在中國駐德國大使館的指導下,與同學們時刻保持聯繫,並拍攝短視頻發布在微博上,記錄這段特殊的日子。  點滴舉措維護秩序穩定  「怎麼辦?會不會被傳染?1月底,剛從慕尼黑參加華人春晚回來的駱志遠有點驚慌。
  • 德國「高考」怎麼考?選課很複雜,一考跨兩年
    同為天下學子,我們不妨來看看德國的高考科目和中國有什麼區別。中德兩國教育體制差別很大,且各自國內的高考都存在一定的地區差異,但這種地區差異並不顯著,可以稱得上「和而不同」。因此,為方便比較,我們選取北京和德國北部的梅前州作為樣本。
  • 在未知與變化中前行:留學生的中國求學路
    高考延期一個月,託福、雅思等各項大型考試無限期推遲,藝考、研究生複試發生變化,交換、實習的計劃受阻……在焦點之外,還有一個叫做「志向中國大學的來華留學生」的群體,他們的經歷似乎比人們想像的更曲折:從招生日程被無限期推遲,到多年來為進入中國大學而做出的努力失去指向而洩氣,他們仍然在忐忑和迷茫中等待。
  • 北青報:遏制「國際高考移民」關鍵要提高留學生招生標準
    (相關報導見A7版)我國是世界上第三大留學生輸入國,但留學生的質量不盡如人意,其中「本土留學」「國際高考移民」等是輿論關注較多的話題。教育部對國際生申請我國高校政策做出調整,強化國際生的身份審核,目的之一是為了遏制「國際高考移民」,促進教育公平,並提高留學生教育質量。
  • 俞敏洪建議:防範國際高考移民,降低高校留學生數量指標要求
    澎湃新聞記者從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了解到,今年兩會,全國政協委員、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帶來了三份提案,分別是《關於規範外國留學生招生政策防範國際高考移民的建議》《關於充分利用5G優勢進一步推進我國城鄉教育均衡的建議》《關於利用網際網路技術提升西部鄉村小學英語教學及師資的建議》在《關於規範外國留學生招生政策防範國際高考移民的建議》中,俞敏洪提到,近年來,由於國際留學生指標是評價世界一流大學國際化水平的重要指標
  • 中國高考 VS 日本高考,哪一個更容易上名校?
    今天是全國高考第一天,今年由於新冠疫情影響,高考被整整延遲了一個月,這幾天又碰上「暴力梅」。不管如何,先在這裡預祝各位學子都能取得理想成績,順利考入夢想高校。話又說回來,大家知道中國高考,日本高考哪個更加容易考上好的學校嗎?
  • 點燃激情 決勝高考——壽光二中舉行高三學生勵志報告會
    為進一步激發高三學子的備考熱情, 凝聚決勝高考的精神力量,12月5日上午,壽光二中「點燃激情·決勝高考」大型激情勵志報告會在智廳大報告廳舉行。2018級高三全體學生、班主任,2019級、2020級部分學生參加了此次報告會,會議由朱洪洲副校長主持,全國知名激勵專家、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中國高考勵志演講團首席講師荊偉泰老師應邀到我校主講。
  • 高考結束,你會去美國留學嗎?中國留學生想在美國找工作不太容易
    高考結束,你會選擇去美國留學嗎? 這個問題在往年,我相信大多數同學只要有機會出國,為了增長見識和資歷,一定會選擇去美國留學深造。但是在疫情肆虐的2020年,美國對於疫情的控制令世界人民大失所望的情況下,中國學生對於去美國留學的願景,似乎前所未有地降到了低潮和谷底。
  • 認可中國高考成績!俄羅斯頂尖大學宣布在河南招收30名理科留學生
    又一所世界名校宣布認可中國高考成績。7月13日,莫斯科國立物理技術學院認同中國高考成績新聞發布會召開,發布會上宣布認可中國高考成績,並以此為核心建立中國留學生錄取評價體系,即「6+3+1模式」選拔學生。
  • 2012熱門留學國對中國高考最新認可度
    澳大利亞雪梨大學宣布認可高考成績的消息成為近期的熱點,但認可中國內地高考成績的並非只有雪梨大學一所,事實上,在澳大利亞的八大名校中,雪梨大學是第三所認可中國內地高考成績的,此外,歐洲的多個國家如法國、德國、西班牙等早已把高考成績作為申請的必要條件。到底哪些國家的高校對高考成績「感冒」呢?
  • 1.5萬小留學生有多少人會終生保留中國國籍?
    現在,來看看1.5萬小留學生有多少會終生不改國籍?首先看看為何有些人一心想改國籍?電視劇《天道》中清華大學畢業,德國留學,居住十年,取得德國永久居留權的丁元英是這樣說的:芮小丹說:「怎麼又回到這個問題了?類似這種話我聽多了,要麼說我傻,要麼就是想挖掘點思想火花什麼的,我從不回答這種問題。那麼多人都幹警察,怎麼一到我這兒就不一樣了?
  • 德國再次放鬆管制 留學生可申請無息貸款 失業潮興起 新冠死亡人數...
    159119人,當天新增病例1478例,治癒人數大約為123500人,佔總感染比例從29日的76%上升到77.6%,仍在治療中的人數為29331人,每十萬人中會有191人感染,死亡人數為6288人,死亡率仍約為3.9%。
  • 德國警長之子姦殺中國女留學生!發達國家的陰暗面你永遠想不到
    德國一直以其嚴謹的工匠精神聞名於世。但是,最近,就是這麼一個國家也鬧出一條大新聞:警察局長之子姦殺中國留學生。而整個案件的處理中,不難發現我爸是李剛和李天一事件的影子。到底德國是否真如我們所想的那樣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