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四川下發《關於同意撤銷新津縣設立成都市新津區的批覆》,同意撤銷新津縣,設立成都市新津區,以原新津縣的行政區域為成都市新津區的行政區域。繼東部新區掛牌成立之後,成都區劃再次迎來重大調整,新津設區後,成都市轄區增至12個。
6月19日,身處東北的吉林長春也傳出訊息,近日,經國務院批覆同意,將原由四平市代管的縣級公主嶺市改由長春市代管。
6月22日,據山東省人民政府網站消息,近日,國務院批覆同意對煙臺市部分行政區划進行調整。撤銷蓬萊市、長島縣,設立煙臺市蓬萊區,以原蓬萊市、長島縣的行政區域為蓬萊區的行政區域。
6月23日,邢臺市部分行政區劃獲批,對邢臺市的部分行政區進行調整。這次調整,將邢臺縣、任縣和南和縣併入邢臺市區,橋東區更名為襄都區,橋西區更名為信都區,撤銷任縣,設立邢臺市任澤區,以原任縣的行政區域為任澤區的行政區域;撤銷南和縣,設立邢臺市南和區,以原南和縣的行政區域為南和區的行政區域
幾日之內,全國各地均有城市進行了區劃調整。而這三個城市進行區劃調整,目的只有一個:優先發展大城市,做大做強中心城市。
比如成都,2002年,原新都縣、溫江縣撤縣設區獲批,2015年和2016年,原雙流縣和郫縣順利獲批為雙流區和郫都區,至此成都二圈層中的所有城市全部完成了撤縣設區工作。此外,成都還增設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東部新區,並代管了天府國際機場所在地——簡陽市(縣級市)。可以說,成都在區劃調整上,一直都較為積極。
至於長春,放在東北振興的背景下,城市擴容,綜合承載和資源配置能力提高,能進一步帶動周邊發展。事實上,2019年長春GDP省會首位度已經達到50.6%,全國範圍內僅次於銀川,但即便如此,這次依舊劃給了它一個百萬人口的公主嶺市。
可見,當下的核心城市競爭,非常激烈。而核心城市的競爭,也是一場資源爭奪戰。誰更具實力,誰就能贏得更多的青睞。顯然,成都、長春甚至煙臺,都很清楚。
南昌,會有下一步動作嗎?
12月25日,江西省人民政府發布了《關於同意江西省調整南昌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通知稱,撤銷南昌市灣裡區,將其行政區域併入南昌市新建區;設立南昌市紅谷灘區,轄生米鎮、沙井街道、衛東街道以及鳳凰洲管理處、紅角洲管理處、九龍湖管理處。
而在最新的網傳消息,灣裡將變身灣裡風景名勝區工委管委會,將在原灣裡區人民政府掛牌的「梅嶺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單獨設置,並更名為灣裡管理局,仍為市政府派出機構。同時,設立中共南昌市灣裡管理局工作委員會,為市委派出機構。將原灣裡區所轄的鎮、街道、管理處委託給該管理局代管。
不過這個消息暫未官宣。
但很顯然,在南昌亦步亦趨的進行內部調整時,其他城市,已經在大刀闊斧的「吞」,當然,相對於撤縣(市)設區,直接「吞」,擴張效果立竿見影,但難度要大很多,所以近些年來,能找到的案例如下:
2011年,巢湖被一分為三,部分劃歸合肥;
2016年,成都代管簡陽;
2017年,西安代管西鹹新區;
2018年,濟南合併萊蕪;
2019年,長春代管公主嶺市。
此時,對於南昌而言,有些話題,可能又得老調重彈了。
老調重彈的南昌縣、豐樟高
南昌縣「撤縣設區」
已經記不清南昌縣「撤縣設區(市)」的消息流傳多少年了,反正,但凡全國有區划動作,這個事情,就得在南昌坊間拿出來談。
在2012年的南昌政府工作計劃中,已提出通過市域整合城區和撤縣建區、建市,加快南昌城市化步伐,擴展南昌轄區範圍。當年,新建縣生米鎮被整體劃入紅谷灘新區管轄。
同時2012年提出「南昌大都市區」的時候,也明確表明:要對市、縣同城的力爭撤縣設區。
在2013年年底召開的南昌縣工作務虛會上,縣長明確提出「撤縣建市的著手啟動」。
2014年「撤縣設市」出現在官方文件上,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2014年,南昌縣撤縣設市被否決,被要求改為「設區」。
2015年,新建縣成功撤縣設區,南昌縣官方再無「撤縣設市/區」的消息。
2014年以後官方再無發聲,民間對於南昌縣撤縣設區的消息卻不絕於耳。
2019年8月1日,有市民再次向相關部門諮詢南昌撤縣設區的相關事宜,而官方的答覆為:謝謝你對南昌發展的關心。我室會將你的建議轉達給相關部門。未盡之處,敬請諒解。
2020年6月4日,又有市民再次向相關部門諮詢南昌撤縣設區、豐樟高劃入南昌的相關事宜,而官方的答覆為:撤縣設區需要對當地情況進行統籌研究、全省通盤考慮,並且按程序由省政府報請國務院批准。
為什麼南昌縣遲遲不能「撤縣設區」,不少吃瓜群眾認為,這是在保留「江西唯一百強縣」稱號。南昌縣也已經連續多年成為全國百強縣,且是江西唯一的百強縣。
2019年,南昌市 GDP 5596.18 億元,南昌縣 1027.76 億元佔比近 1/5,在南昌各縣區GDP排名中遙遙領先,也是江西首個破千億的縣區。
事實上,比起贛江西岸的紅谷灘、九龍湖、贛江新區發展的紅紅火火,贛江東岸除了高新區發展有亮點之外,其他區域整體較為平淡。
而南昌縣從南、東、北三面把南昌市環繞起來,已經嚴重阻礙了南昌市框架的拉伸。贛江東岸的老城區還能不能有所突破,這與南昌縣是否能「撤縣設區」緊密相聯。
周邊縣市併入南昌
將豐城市、樟樹市、高安市、永修、共青城劃入南昌,以彌補南昌人口少、GDP總量偏弱的現狀,這是很多人對於做大做強南昌體量的最直接建議,直接用「吞併大法」,可以迅速增加南昌市的體量。
據樂居網南昌梳理,2019年,南昌市GDP為5596.18億元,排名全國第40位,比去年下滑一位。
若加上這5個縣市,那麼2019年GDP的為7361.32億元,排名全國第27位。而2018年排在第30位,排名上升3位。
而人口,也達到了885.7萬人,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大南昌」。
多城邁入無縣時代:10年減少141個縣
近些年來,縣制「歷久不衰」的局面卻在發生變化,縣數快速銳減,市轄區數量卻在增長。民政部數據顯示,2009年底,中國尚有1464個縣,855個市轄區,2019年末,已縮減至1323個縣,市轄區數量卻增至965個。過去十年間,全國共撤銷了141個縣,同期增加了110個市轄區。
作為中國推進城市化的領頭軍,超大、特大城市亦率先步入「無縣時代」,四大一線城市以及武漢、南京等新一線城市早已實現「無縣化」。另外,一些大城市儘管仍管轄少量的縣,逐步向「無縣」狀態靠攏的意味亦相當明顯。
專家認為,對縣(市)來說,撤縣(市)設區後地方行政級別提升,可以享受到市裡的經濟輻射與帶動作用,帶來農村人口市民化、區域一體化協同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公共服務水平提升等諸多好處。
對市來說,撤縣(市)設區後全市的經濟總量、土地、人口、空間資源都將進一步提升。地級市在省裡的重要性與話語權提高,包括地鐵等基建的審批資質更容易達標。
文章綜合:
21世紀經濟報導:又一城市「大擴容」:邢臺三縣「撤縣並市」,城區人口增百萬
21世紀經濟報導:多城邁入無縣時代:10年減少141個縣 一線城市全部無縣化
添加樂居南昌官方微信
諮詢、投訴、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