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代筆,在我們古大大的寫作史上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劍毒梅香 寫了4集、其後由上官鼎代筆;劍氣書香只寫3集,其後由墨餘生續至8集;龍吟曲只寫了兩集,其後由蕭逸代筆。總之古大大盛名之下,一旦中途棄筆,那麼馬上會出現這麼一批人:
但今天說的這部小說是個意外,不知是古龍不讓還是他們不敢,總之這部小說爛尾後,無一人為其代筆,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殘金缺玉》
首先在閒散評論史上,《殘金缺玉》幾乎統一了讀者的評論:
當然還是有些死忠粉不甘心,跳出來為古大大開脫,但也僅限於:
但是拋開混亂的情節、混亂的人物、混亂的感情、本書是否真的一無是處呢?
這倒也不是,比如其中有一處人性的刻畫,就令筆者印象深刻:
本書的主線是圍繞著本已在17年前身死的殘金毒掌竟然又重出江湖這個點來展開的!首先是參與17年前大戰的老同志們見了殘金毒掌後,人人自危:
尤其是龍舌劍林佩奇,他也是上一次參加圍殲殘金毒掌中的一人,此刻更是惶然若有巨禍臨身。他雖是血性男兒,但自身的種種憂患,卻使他忘記了金剛掌司徒項城的慘禍,他甚至沒有去問一下司徒項城的後事和家人的下落。殘金缺玉
文中交待龍舌劍林佩奇本是應金剛掌司徒項城的邀請前去助拳的,但是當看到殘金毒掌的厲害之後,有此反應。
但你能說他做錯了什麼嗎?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人性的深處是自私的這一點毋庸置疑,也無需掩飾,更無需為此感到不安,因為生物的基因本質上就是這麼設計的。想必我們初中生物都做過那個草履蟲的實驗,一個單細胞生物尚且知道趨利避害,何況人呢?
所以我一直不喜歡「造神」的小說,比如將生死置之度外什麼的。我從不否認會有這樣的人,也不否認每個人在特定的時刻都有可能這樣的人。但我所討厭的是這樣思考的人!
這就是我喜歡古龍的一個原因,他筆下的人是真實的人,有人性的弱點,也能散發人性的光輝!
不知怎的,寫到這裡突然想起魯迅先生的一句話:損著別人的牙眼,卻反對報復,主張寬容的人,萬勿和他接近。本質上說的應該是同一個道理吧!
關於這個問題的描述,書中還有一段:
在車內,八步趕蟬思潮反覆,想到天靈星孫清羽叔侄,又不禁擔心他們的安危,他可沒想到,當時自己乘隙溜走時,又怎的不擔心別人呢?這就是人類的卑劣根性,當自己完全脫身事外時,才會考慮到別人。殘金缺玉
考慮到我自己看完這本小說的反應,出於對讀者的保護,我不會向大家推薦這部小說!
因為!!
它有一個慘絕人寰的收尾,號稱「驀地三連」:
驀地——在相府的後園裡,掠出一條金色的人影,刷的,飛身上牆,四下辨別了一下方向,縱身下了牆,幾個起落,消失在黑夜裡。驀地——又掠起一條金色的人影,像是一隻燕子似的,在空中一擰身,便已掠出了後園的圍牆,再一長身,也消失在黑暗裡。驀地——又是一條金色的人影在這相府的後園裡掠起,轉折之間,也掠了出去,在牆外躊躇了一下,便也以極快的速度飛掠了去。殘金缺玉
就在我沉浸在古大俠的驀地三連擊中而不可自拔的時候,一切戛然而止:
這結尾果然很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