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協在建立中超聯盟之前,放出了一套重磅的組合拳,限薪+球隊名稱中性化讓球員以及俱樂部都抓破腦袋去應對。限薪的問題已經蓋棺定論,唯一要確定的就是額外的獎金以及其他激勵政策。
而俱樂部改名這件事,對於不存在爭議的不少俱樂部已經進行了響應,而仍然有著不確定性的國安、魯能、申花等老牌球隊,依然抱有上書足協溝通的想法。但簡單的上書申訴未必能有好的結果,畢竟足協無法為一家球隊開這個先例。
其實改名這件事給俱樂部帶來不少麻煩,首先名字要有代表性而且還不能缺乏個性,但是一些代表性的常見的名詞基本已經被註冊了。
作為中超聯賽近10年最成功的球隊,廣州恆大率先想好了名字,已經有媒體曝出「廣州隊」將成為他們最後的選擇。「廣州隊」這個名字簡單直接,而且也具有代表性,代表了廣州足球,從球隊的地位、成績以及歷史,叫「廣州隊」無可厚非。
而且恆大的前身就是廣州隊,後來逐漸演變成廣州太陽神、日之泉、廣州醫藥等隊。值得一提的是,廣州當地媒體報導了球隊改名的細節,全稱「廣州市足球俱樂部」如果想完成更名,是需要工商管理部門同意的,一開始他們並不同意,但經過恆大集團的公關以及廣州體育局的支持才得以成行。
這一次恆大俱樂部選了大概10個名字上報給許老闆,最後是通過許老闆拍板定下了「廣州隊」的名字,但是個人並不希望中超聯賽球隊都按照這種名字來起,要不然一個聯賽就像變成了全運會,都是「北京隊」、「上海隊」、「江蘇隊」等等類似這種的。
另外一支廣州球隊廣州富力,自然也成為了球迷的焦點。由於恆大已經率先將更名材料上報到廣州足協,那麼之後就是中國足協,如果順利的話,名字很快就可以得到審批。那麼富力這邊就要從其他名字上入手了,富力的新名字也已經呼之欲出,叫「廣州藍獅」的希望最大,而且球隊註冊地很可能從廣州市區搬到郊區。
此前我本身是保留意見的,說這個政策有好處也有壞處,中國聯賽一開始從體制走向商業,為了收益那就會犧牲掉一些東西,現在又從商業重回體制,註定就要還27年前的債。所以中國足球聯賽就會經歷一個陣痛期,可能很多東西哦度不是我們所習慣的了。
徹底的中性名,其實也是讓球隊回歸到球迷當中去,不摻雜商業成分,成為一種文化的代名詞。時間久了球迷以及外界就會習慣新的稱呼。
說實話,中國球迷的要求以及話語權太低,逆來順受慣了,很多球隊做出的任何決定,球迷根本無法參與進去,就像更改隊名這種事,為什麼不能通過球迷協會投票來決定呢。所以說中國聯賽是任重道遠、道阻且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