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娜桑聖誕節過得怎樣!
搶到回家的票了嗎?
跨年安排好了嗎?
春節假期去哪兒玩!
打住,一想到新年 2020 裡的期待就蠢蠢欲動、躍躍欲試,雖然假期還隔了這麼七八九十天,但嚮往讓生活充滿了動力,漫娘已經開始檢索好玩的清單 : D
可是!!作為忠實的博物館愛好者 & 漫畫愛好者,當搜索「漫畫博物館」時卻沒有出現任何建議選項……
這怎麼可以!
世界各地的大家都是怎樣在一起分享著漫畫的魅力呢?真想一起去看看這個隱秘卻偉大的漫畫世界啊。
這就安排!!!
1
··· 京都國際漫畫博物館 ···
名單第一位自然是來自「最愛漫畫啊」的日本,大概一篇長文也道不盡日本大大小小的動漫博物館。比如大家比較熟悉的吉卜力博物館、藤子不二雄博物館、柯南博物館…都不在我們今天的介紹範圍內哦。
因為挑任何一個主題博物館都是偏心,難道就沒有囊括所有漫畫主題的綜合博物館了嗎?日本的前輩似乎早就想到了這個問題,於是建立起一所綜合性漫畫博物館——京都國際漫畫博物館。
//////////
繼續建造一個小朋友熱愛的地方
京都國際漫畫博物館的前身是京都市立龍池小學的舊校舍,後來因人口出生率下降,入學人數減少,龍池小學被合併關閉。適逢 2003 年京都精華大學向市政府提議建立一所漫畫博物館,龍池小學改建展館的計劃應運而生。
龍池小學舊貌
值得一提的是,展館的改造保持了龍池小學原有的風格與大量的歷史痕跡,現在的京都國際漫畫博物館內還能看到一百多年前小學課堂的復原房間。這一舉措不但沒有破壞漫畫博物館的整體感,反倒讓這裡多了幾分溫情。
現在的京都國際漫畫博物館
京都國際漫畫博物館於 2006 年正式開館,彼時總藏書 20 萬,館內開始收集眾多海內外珍貴漫畫,這所當時看來並不起眼的建築那時便立志要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漫畫資料收藏館。
顯然它不僅做到了,並在這條道路上越走越堅定。目前京都博物館收藏資料數量累計約 30 萬冊,並且還在不斷增長。
館內著名的漫畫書之牆長達 140 米,書架上陳列著 4 萬冊包括中文、法語、德文、英語的漫畫作品。
館內漫畫按照發行年代排布的書架
建立漫畫博物館的目的是希望更多人改變對漫畫的看法,了解漫畫既是一種文化,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京都國際漫畫博物館 中村紘子
//////////
「這些東西在其他地方都看不到」
京都國際漫畫博物館分為展示區、研究區和資料收藏區。除常設展「漫畫是什麼」外,這裡舉辦過眾多臨時展覽。從「這也是漫畫—中國連環畫展」到「漫畫與戰爭展」、「「大人的漫畫」既難懂又豪華」….漫畫被延伸至生活與文化,你可以在官網找到過去所有的展覽歷史(雖然只是捶胸頓足地大喊「可惜都錯過了」)
常設展覽,關於漫畫的一切
眾多有趣的臨時展覽
好玩的地方還有很多。進入大廳內,可以看到一隻懸掛的大鳥。這個巨大的懸空木雕出自日本著名藝術家之手,長達 11 米,重達半噸。熟悉的朋友或許能認出這是手塚治虫作品《火鳥》裡的形象(再來康康我們已經出版的中文版本),不死不滅的它飛翔俯瞰著漫畫天堂。
夜晚裡的火鳥格外美麗
為了慶祝博物館設立 10 周年,2016 年博物館還策劃了「漫畫家之手」項目,現在你可以在二樓展廳看到 100 多尊手握畫筆的石膏模型,這些手對應的正是參觀過博物館的著名漫畫家,其中不僅包括宮崎駿、松本大洋等著名日本漫畫家,還有眾多國外漫畫家(比如後浪漫系列中廣受歡迎的《3秒》作者安託萬馬修也在裡面喲),在模型一旁還貼心地附上了他們的籤繪(堪稱大型朝拜聖地)。
博物館內還有很多互動設置,比如在復原的紙芝居,看古老的街頭故事;參加「漫畫工房」看專業漫畫家演示製作漫畫的過程;離開博物館前還可以在肖像畫角付費體驗卡通畫像。
「街頭故事會」紙芝居,圖片來自京都之間
體驗速寫漫畫頭像,圖片來自京都之間
當然還有小朋友最喜歡的吉祥物 Mamyu 在博物館內隨處可見,而館外的草坪空曠翠綠,休息的人們抱著漫畫,快樂又自在。這樣的天地如何不叫人喜愛。
我們的終極目標是成為一個保護被忽視的、消失的漫畫的地方,並將它們作為文化財產復活。我想和大家一起享受漫畫的魅力。謝謝你的支持。
博物館執行董事 荒田浩
2
···比利時漫畫藝術中心 ···
Belgian Comic Strip Center
目光轉向歐洲漫畫,不得不提到的便是漫畫藝術家密度最高的國家——比利時。據說按從業者計算的話,世界上每 3 個漫畫家中就有 1 個是比利時人呢!
細想來擁有世界最大漫畫節的法國也並沒有將漫畫作為特殊的文化象徵。為什麼比利時人如此愛漫畫呢?
眾多原因中我們最感興趣的理由是這樣解釋的:從地理上看,比利時是整個歐洲的十字路口,官方語言就有法語、荷蘭語、德語 3 種,多種語言讓人們的溝通交流變得困難,而漫畫作為一種圖像表達,跨越語言之上,剛好適合比利時人對於視覺溝通的需求和喜愛,便一直發展至今。
或許這正是漫畫的魅力,跨越語言,閱讀門檻低,只需要想像力便能產生共鳴,所以才成為了我們生活中跨越年齡的存在。也正是這個原因,比利時將漫畫發揮到極致,街頭巷尾到處是巨幅連環畫,而這種視覺溝通也將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變為了歐洲漫畫之都,吸引著全球各地的漫畫愛好者前來。
融入街景的城市壁畫
在這個漫畫王國的市中心,有一顆漫畫心臟——比利時漫畫藝術中心。作為全歐洲最古老、面積最大、館藏最豐富的漫畫博物館,比利時漫畫藝術中心展示著歐洲 600 多位漫畫家的近 8000 副作品。
//////////
元老級漫畫博物館
比利時漫畫中心所在的歷史建築也頗有來頭,它是新藝術風格建築先驅 Victor Horta 於 1906 年設計建造的半工業建築作品。最初建築為百貨商鋪「沃奎茲商店」(Magasins Waucquez)所用,商店關門後經畫家倡導被改建為漫畫中心,於 1986 年正式開放,算算年頭,它已跨國 33 個春秋,真可謂元老級漫畫博物館。
漫畫中心入口處
改建好的漫畫中心不僅保持了最初的新藝術風格,比如彩繪玻璃窗和螺旋裝飾,還設立了 Victor Horta 與沃奎茲商店的專題陳列來紀念它的前身歷史,和剛才提到的京都國際漫畫博物館的做法頗有照應之處。
展廳內部
比利時著名建築師 Victor Horta
//////////
「這些東西在其他地方看不到」
比利時漫畫藝術中心的常設展除了常規的漫畫歷史、創作過程與分類以外,更重要的是展現了比利時漫畫家為創造多樣性漫畫世界而做出的努力。
比利時漫畫家 Pieter De Poortere 筆下的比利時藝術中心。這位畫家所繪的漫畫《Dickle》在比利時大受歡迎,作品畫風可愛又飽含黑色幽默。
漫畫藝術中心的焦點明星自然是享譽全球的藍精靈與《丁丁歷險記》裡的丁丁,比利時人喜歡丁丁就好像我們喜歡齊天大聖一般。在藝術中心裡到處都是丁丁歷險記故事的彩蛋,比如走廊處的火箭模型便是來自丁丁歷險記裡的太空火箭。
丁丁歷險記裡的太空火箭
藍精靈故事裡的場景復原
展館內也是動漫迷們尋找彩蛋的大型探索現場
聰明如你,看見展板後藏著的雕像了嗎?
那是宮崎駿作品《紅豬》裡的飛天紅豬俠
比利時漫畫藝術中心還能找到眾多中國的影子。丁丁歷險記中有一部《蘭蓮花》,便是作者埃爾熱在中國留學生張充仁協助下創作的以中國為背景的故事。在展館內走動,你還能找到由中國使館贈送給博物館的三毛雕像。而在 2012 年,60 種中國原創漫畫第一次入駐比利時藝術中心,包括蔡志忠、寂地、阿梗、夏達等中國原創漫畫家的作品也被容納進藝術中心這個大家庭。
館內的三毛塑像
正如京都與布魯塞爾所呈現的精神一樣,因為從漫畫中得到了快樂,衍生出依戀,所以愛著漫畫的人們也想要去好好保護那些快要消失的印跡。也藉此從傳統的快樂中得到啟發,像漫畫之國比利時一樣也去開拓更多漫畫藝術的生機。
正如馬修在新書《盧浮地宮》裡討論畫框時寫道,「通過簡化畫框,可以創作新的敘述形式,你們能想像出這種時序繪畫的潛力嗎?也許終有一天,這些嘗試會獲得它當之無愧的反響。」
整個對話裡並沒有說明這種時序繪畫到底是什麼,但是腦洞突破天際的馬修早就告訴了我們答案,仔細看那中間的 1-2-3-4 敘述順序,不正好照應的就是這幅頁面的分鏡順序嗎?是啊!這種終會獲得反響的繪畫就是了不起的漫畫啊!
《方向》《3秒》作者馬修攜新作《盧浮地宮》歸來,這是一個看似在講博物館卻埋藏眾多謎語的探索之書,準備好迎接馬修的新一波頭腦風暴叭!
廣告結束分割線
而因為篇幅有限,這個清單並不能作為詳細的旅遊指南,相信聰明的大家可以收集到更多信息(門票、開放時間這些在官網都可以查到哦)。
在接下來的更新中我們會繼續盤點那些流行世界的漫畫博物館,也會將目光聚焦到世界角落少有關注的小小漫畫收藏館,或許其中就有你去過的地方,但一定也有你沒有聽說過的小天堂。
如果你也去過很喜歡的漫畫天地,可能是大型博物館,可能是小小書屋,歡迎在留言處和我們分享!期待你們眼中的漫畫世界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