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託海」牧羊人的真實生活。
《可可託海的牧羊人》的牧羊人這首歌涉及兩個比較有名氣的景點,一個是可可託海,一個是那拉提。
在很多內地朋友耳中,陌生的可可託海和那拉提可能因這首歌曲,他們才是第一次聽說這些地名。有著悽美愛情故事的富蘊可可託海、新源那拉提、吐爾根杏花溝令無數人陶醉。這無疑是宣傳新疆景區的最好載體,相信這首歌的傳唱,會把新疆的景區帶出去,讓廣大的遊客心生嚮往。
牧羊人和養蜂女邂逅的可可託海是新疆北部的一個小鎮,養蜂女嫁去的地方那拉提也是新疆的一個小鎮,位於新疆西部。養蜂女從可可託海嫁到伊犁的那拉提有一千多公裡。兩個地方現在都是美麗的5A級風景區。
在富蘊,給人以最大視覺衝擊力的是牧民轉場的壯觀場面。
從五月開始,這些居住在周邊恰庫爾圖、克孜勒希力克、薩爾託海等地的牧民們就趕著成群的牧隊開始了浩浩蕩蕩大遷徙的徵程,經過一個月的長途跋涉,終於到達綠色叢林可可託海,開始了他們的夏季牧場生活。
在每年的九月,正是從夏季牧場向冬季牧場轉場的時節。在西部旅遊多次遇到過轉場的牛羊,馬群,但以這次最為壯觀。若干家牧民的牛羊合為數千頭的大群,蹄聲轟鳴,煙塵蔽天蓋日青壯年和牧工帶著狗在前面驅趕羊群。待大群牛羊揚起的煙塵散去,馱著糧食、帳篷、家具、鍋碗瓢盆等緇重的駝隊才慢慢跟上來。
世代遊牧的哈薩克牧民逐水草而居,哪裡有草原哪裡就是他們的家。他們一生搬家轉場無數,只為尋找草原的家,他們一生都在用雙腳丈量土地,只為尋找那片伊甸園。這裡的一條條路,他們早已走了千百遍,這裡的一道道山谷,他們早已住了千百年。遙遠漫長的轉場路程,從來沒有讓他們懼畏;沒有通訊、沒有娛樂的大山生活,從來沒有令他們絕望。
夏季的可可託海,水草豐美,羊兒個個吃的體壯臀肥,馬兒毛色光亮,牛兒乳豐肚圓,駱駝褪去「舊坎肩」穿上絨絨新「衣」。這時候牧民們的生活也在慢節奏中日復一日中重複著。這時候山花爛漫的草原上也吸引來了遠方的放蜂人。一個牧羊人和一個養蜂女的故事就在這片遼闊自由的草原上發生了。
(作者:孫學倫)
編輯:孜爾迭
初審:劉曉
終審:胡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