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難以想像這麼密集的槽點,才只是第一集的內容。
來源:醫脈通
作者:賈茜
本文為作者授權醫脈通發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01 所謂國產「醫療劇」?
11月30日,《了不起的兒科醫生》開播,登錄北京衛視、深圳衛視、優酷和芒果TV四大平臺。該劇號稱歷時6年精心打磨,主創團隊也放言說要做出負責任的醫療劇,開播至今,該劇集已經更新到27集,優酷平臺上稱其收視率已經位列醫療劇榜首(雖然同期也沒有其他醫療劇競爭)。
開播之前,製片人江薇在採訪中表示:
「今年這麼難的時候,經過疫情,大家不需要溫暖和治癒嗎?」
「我們拿出了最大的誠意,盡最大的全力,戴著鐐銬跳舞,在鋼絲上走平衡。」
「我可是做狗血劇的鼻祖,但這次卻認真地拍了部醫療劇。」
編劇王歡、翁海鑫稱,創作這部劇的靈感,來自於自己的兩個孩子成長過程中與醫院和兒科醫生接觸的經歷,了解到兒科醫生在當下醫療環境中面臨的一些困境,做為孩子的家長和藝術工作者,想為兒科醫生做些什麼。
02 所謂「認真誠懇」?
那我們來看看他們交出的答卷是什麼樣子。
依舊是俊男靚女,依舊是風花雪月,依舊是「掛羊頭賣狗肉」的都市情感狗血偶像劇。
先說我對這部劇最直觀的感受:乾淨。
陳曉的顏值當然是養眼的,兩個「佳人」,一個是古靈精怪的曲綃筱,一個是曾經驚豔了童年的龍女豔彩,全上海頂級的童馨兒科醫院,醫生辦公室乾淨,醫生的妝面乾淨,病房乾淨。不僅如此,醫生護士的工作服乾淨,醫院的空氣更乾淨,他們不戴口罩不扣工作服扣子也不用擔心。可能這就是我沒見過的頂級大醫院吧。
一開始,旁白交代了本劇的故事背景——上海最頂尖的專科三甲兒科醫院。
有著「普外第一刀」之稱,年紀輕輕(劇裡沒明確說多少歲),就當上主任醫師的鄧大神,在連續工作了36個小時之後,衣著整齊,襯衫領帶紋絲不亂,髮型一絲不苟,準時在早7點穿著亮潔如新的白大褂,在兒科醫院普外科值班室的沙發上醒來。連續36個小時的高強度工作,沒有黑眼圈,沒有儀容散亂,而是精神抖擻容光煥發。我就想問問大家熬夜工作以後都是這個精神狀態嗎,這就是大醫院的水平嗎,愛了愛了。
在交班查房之前準點醒來的鄧大神,又連著上了一天班給高空墜樓的孩子做手術。也就是說,他至少連續工作了48個小時。
唔,我表示十體投地的佩服。不過真害怕我的病人以後跟我說,醫生你怎麼能睡覺呢,你看人家《兒科醫生》那鄧大神,都不睡覺還那麼精神,你沒人家那本事還當什麼大夫啊。
再看女主這頭,《良醫》低配版開頭。只要是近幾年的醫療劇,一開始肯定是主角獨自在外,當街遇到突發狀況,主角沉著冷靜一頓操作猛如虎,展現主角強大的專業能力和人文關懷。
可以是可以,我稍微眼瞎一點也都可以接受,藝術嘛,不能要求太多。
但是肉眼CT是不是有點過分了啊導演,為什麼她搭眼一瞧就能確定顱內出血啊,這種經天緯地人神共憤的天才技能可不可以賞給我們醫院啊,也省得我們三天兩頭地花大價錢維護影像設備勞心勞力。
還有,你倒是稍微摸一下頸動脈再說心跳驟停,單手心肺復甦後,湊到患兒胸前聽了一下就說脈搏恢復了,好傢夥。運送病人的體位是咋回事,明知道患者高空墜樓,5層樓高,猜也猜得到會有內臟損傷,也無法確定是不是有骨折,就這麼橫抱著孩子放在自己懷裡,真的不擔心會造成二次傷害嗎?就算計程車條件不允許,總能把孩子平放到後座吧。外傷的病人如何搬運,專科的臨床生也知道的技能操作,一個能到頂級醫院專培的科班生居然會犯這種低級錯誤?
鄧大神給高空墜樓的爍爍做手術,旁邊站了一排醫生,這一趴的用意就是在言談間側面表現男主的過人之處。那個什麼視覺空間轉換能力,尬得我在地上扣出歡樂王國。說好的醫療劇呢?這麼魔幻的情節我直接好傢夥!
再說說這人物關係,兩個佳人加一個大神。受過多年狗血劇情訓練的我,又聞到了三角戀劇情的熟悉味道,男主能力出眾一枝獨秀,襯得當初一手帶他的師兄黯然失色。好嘛,估計後面的劇情就是許秉澤鬱郁不得志,然後使些小動作,然後被男主光環打敗。
說是醫療劇,劇集裡跟醫療沾邊的內容和時長,恨不得比狗不理包子裡的肉餡還少,整個劇情就是各種誤會和意外,男主傲慢看不上女主,女主剛來就收穫了一個舔狗,女二各種瞧不起女一,女二暗戀男主……
江薇大製作,你還說這不是狗血劇?
03 所謂「立足現實」?
這樣一部有名無實的,喊著醫療劇的口號,在今年這個特殊時期還是蹭著醫療行業的熱度,卻由裡而外散發著偶像劇氣質的「醫療劇」。製作人江薇表示,劇中的主角和案例,都有真實人物和事件原型的。
男主角鄧子昂,原型是上海兒童醫院的劉江斌主任,製作人江薇說他「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帥哥,但是他非常自信,因為醫術特別高。他覺得自己非常帥,是萬眾矚目的焦點,然後他帶學生、講課也非常嚴格,他做手術就像是一場藝術。」再看劇中陳曉的人設和扮相,你說他30歲我還覺得把他說老了。
這個年紀能當上國內頂級專科醫院的主任醫師,放眼全中國也找不到。
有人說年紀輕輕當上主任醫師的人很多啊,你看看人家陶勇醫生。
我想說的是,像陶勇這樣的人才還是鳳毛麟角,不知道這些人是哪來的立場和依據說這樣的人多的是?陶勇醫生是北大畢業的醫學博士,35歲評上主任醫師,不到40歲當上首都醫科大學的博士生導師,這麼優秀的人你來跟我說現實生活多的是?
按照我們國家的職稱晉升制度,假設鄧子昂6歲上小學,一路沒卡殼地獲得了醫學博士學位,就職就是主治醫師的職稱,這個時候他也應該是31歲,博士學位晉升副高至少需要2年;從副高晉正高,還需要工作時間滿5年,也就是說按照鄧子昂的資歷,他至少已經38歲了。
另外,第一集誤喝了敵敵畏的病例,在我看來也是漏洞百出,但是許多人來槓,說這是真實存在的案例。
首先,病患原型是個8歲的孩子,劇中卻還成了14歲。而8歲和14歲孩子的心智差得不是一星半點吧,8歲孩子誤喝敵敵畏的可能性確實比14歲更大吧。
其次,在上海這種經濟高度發達的地區,一個14歲、心智已近健全的孩子是怎麼接觸到這種有機磷農藥的?病例原型發生在2017年的汕頭。相比上海,有機磷出現在汕頭的機率也更大吧,2017年的有機磷農藥中毒還是用阿託品來解毒,而2018年,由我國自主研發的新型抗膽鹼藥長託寧全面上市,在上海這種地方,會落後到還用阿託品來解毒嗎?
病例原型中,8位醫護人員奮戰了一夜,才掰了8000瓶阿託品,為什麼到了劇裡女主一個人就能掰3000瓶,合著她一個人能幹3個人的活,為什麼她辦完了報導手續還是不穿白大褂在醫院閒逛?為什麼一起掰瓶子的其他人都戴著無菌手套就她可以不戴?可以為突出女主的性格使用一些藝術手段,但是求求了,不要用那麼尬的個人英雄式的手法。
難以想像這麼密集的槽點,才只是第一集的內容。後面還有各種喝蛋花湯克服心理障礙,去幼兒園磨鍊心性,明裡暗裡爭奪手術名額,奇奇怪怪讓人理解不來的比賽……
04 拍醫療劇不聽醫護人員評價,最秀!
一邊揚言要拍最負責的醫療劇,一邊又說愛情線是這部劇的主線。
一邊說自己多真誠,一邊卻在談到其中涉及的專業知識時說:
「我們的影視工業和國外有巨大差距。」
「我們的國情不允許,手術畫面不能展示。」
「專業性的話,我們盡力了。」
前腳說該劇最重要的是其社會性,後腳就說「我們這部劇的主要受眾是二十四五歲的年輕女性,我們做這些就是給女生看的,所以醫生各有各的帥,各有各的特色,我就是要找漂亮的演員。」
一邊說要展示最真實的兒科醫生,拍出來的醫生卻各個的浮在半空不接地氣。
一邊說要藉此緩解醫患矛盾,卻在事實上讓大眾對醫生這個行業的誤解更深。
一邊說自己拍這部劇有多困難,遇到了多大的挫折,什麼6年磨一劍,創作是一場無悔的奔赴;一邊卻拿出了這麼一部口水劇來糊弄人。
醫護人員還不能說一句不好,只要你說這劇不專業,不嚴謹,就會些人來噴你:「想看專業的去看紀錄片行嗎,來這兒刷什麼存在感?」
是劇方和主辦方說這是一部醫療劇的啊,拍了醫療劇卻不肯聽醫護人員評價是最秀的。
05 行業劇要拍出真實
我們不是拍不出來優秀的醫療劇,8年前的《心術》激勵了多少人走上學醫的道路,「仁心仁術」四個字鼓勵了多少顆年輕熱血的心。10年前的《醫者仁心》,一群充滿理想與獻身精神的醫生在理想與現實中艱難跋涉,用實踐來履行希波克拉底誓言給予的崇高與責任和 「醫者仁心」的職業信仰。
現在呢,不光是醫療劇,幾乎所有的行業劇拍到最後都變成了愛情劇,仿佛我們人生除了男歡女愛再沒有讓人心馳神往的東西,信仰,理想,專業,能力,追求,現在的行業劇再也找不出這些讓人振奮和熱血的感覺。
希望我們的編劇和導演,藝術工作者,能夠放下姿態,俯下身看看真實的生活是什麼樣子。
責編 蘇暄 小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