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自上報、風傳媒、聯合報、「中央社」(第一次沒有用中評社的哈哈哈)
一、韓國瑜回防高雄市 賭盤差距二三十萬票
選前倒數1個多月,韓國瑜開始全力回防高雄市,一方面高雄市議會總質詢已經告一段落,韓回到高雄固票更無所牽掛;另一方面,韓日前打出要支持者接到民調電話均回答「唯一支持蔡英文」的選舉奇招,民調可信度及公信力被破壞後,韓若能從大本營高雄市重新捲起熱帶氣旋,複製類似去年「三山」造勢驚人場面,將有機會突破現階段的選戰困境。
據地方人士透露,南部賭盤狀況更是讓大選選情顯得異常詭譎,目前有好幾個南部賭盤都已經封盤,且有的還僅收下注蔡英文、拒收下注韓國瑜,而賭盤不是呈現PK盤,就是蔡僅讓韓20、30萬票,與外部民調機構顯示的支持度差距,大相逕庭。
二、侯友宜開始輔選 能否逆轉新北「立委」選情
握有執政優勢的新北市長侯友宜,11月初結束總質詢後開始投入輔選,挾著高人氣和地方聲望,不只公開替小雞站臺,合體拉抬聲勢,加上藍營多名候選人均是現任議員,侯出席基層活動、市政行程時,候選人抓緊機會「跟緊緊」,地方也觀察到,侯近幾周多了不少地方會勘、視察行程,並安排私下拜會裡長,均讓綠營高度警戒。
「侯友宜動起來,有助藍營拓展基本盤以外的淺藍和中間選票,對我們當然有影響」。綠營輔選幹部直言,侯雖頻頻與韓切割,輔選動作不大,但「立委」部分早已在動,近幾周效果已浮現,特別是對裡長、地方勢力而言,侯握有行政權,有相當影響力,加上外圍退警系統相助,選戰到愈後期,侯投入的資源勢必愈多,預期藍營候選人12月可能會再拉一波,必須小心嚴防。
民進黨地方人士評估,板橋兩區選情本就膠著,民進黨張宏陸與國民黨林國春互有領先,持續拉鋸中,羅致政對手柯志恩則「開低走高」,導致羅的領先幅度不斷縮小,加上偏都會選區,受侯輔選的衝擊更大,只要拉個1%、2%就可能翻盤。地方也耳聞,侯會將蘇巧慧所在的樹林視為重點輔選區,大力拉抬黨內候選人黃志雄,以防下屆市長選戰「假想敵」選得太好看。
據指出,侯友宜施政建設不分藍綠,綠營議員私下以「新北鄭文燦」來形容侯友宜,加上去年挺侯不遺餘力、由退休警察自行組織「新北戰警隊」早已整軍、銜命輔選,在「挺侯'立委'進'中央'」的號召下,侯友宜成為國民黨力拼新北「立委」選戰的關鍵助力,讓不少綠營選將「挫咧等」。
其中,與侯友宜淵源最深的新北市議員林國春(警察出身),侯友宜頻陪同林國春合體掃街、出席活動,無疑是「挺侯立委」的指標性人物,上屆輸對手張宏陸近2萬票,這次「相對強很多」,打成五五波。
藍營選將說,有「小市長」之稱的裡長,只要侯友宜出席的活動幾乎都會出席,這對選舉士氣鼓舞非常大。
三、遊盈隆:缺乏自我檢討能力才是韓國瑜的最大罩門
民調落後的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日前向支持者拋出「得民調得痔瘡」、「拒答民調」、「力挺蔡英文」等說法,引發各界關注。對此,親綠的臺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遊盈隆1日在社交媒體上發文提醒,怪民調反而會讓自己和團隊陷入挨打困境,認為「缺乏自我檢討」能力或許才是韓營的最大罩門。
遊盈隆認為,韓國瑜這些無釐頭的發言,就是要清楚呼籲韓粉不要受到民調影響,雖說韓粉是否會接受喊話有待觀察,但遊盈隆認為,他們很難不受影響。
四、韓國瑜若為黨主席鋪路 徐巧芯:值得大家譴責
風傳媒2日報導,徐巧芯上月29日在政論節目《新聞面對面》登場,主持人謝震武引述同為臺北市議員的來賓苗博雅所言,詢問徐巧芯,韓國瑜最近的言行看來根本不是要打領導人選戰,只是在力阻大選過後的高雄市長罷免案,「國民黨主席也許因此可以拿得下來?」
對此,徐巧芯回應自己並不清楚,因為韓國瑜本人說這是假議題,並未正面回應。不過,徐巧芯也說,現在選戰還有40多天,如果現在韓國瑜就在為黨主席布局,其實非常值得大家譴責,現在韓國瑜應該把這一仗打好。
徐巧芯進一步說明,韓國瑜本來應該要擔任高雄市長,結果市長還沒做完就去選領導人,也得到黨內成員認可,且韓國瑜也說過選領導人才能拯救高雄,「所以你就去選領導人,當然沒問題。」
五、陳菊:改革比革命困難
2日,陳菊回憶40年前的「美麗島」時間感慨說,她在當年的審判中判刑12年,如今身居高位,從街頭走入體制,感慨「改革比革命困難」。
六、陸淑美:會促進王金平、郭臺銘、韓國瑜大團結
高雄市議長陸淑美是王金平所在的白派的重要幹部,其女是郭臺銘認證的「郭家軍」。1日,陸表示說,她會努力促成王郭韓大團結,以「下架民進黨」,韓國瑜表示,來支持的人,他都非常感謝。
七、韓國瑜獲不起訴
《聯合報》1日報導,韓國瑜3月出訪港澳深圳廈門,拜會大陸官員,遭國民黨高雄市議員陳致中等控告「外患罪」。臺灣檢方調查完認定,韓國瑜表態支持「九二共識」,不等於支持「一國兩制」,查無不法,全案籤結。
八、韓國瑜嶽父:他看我賺也要選「立委」
《聯合報》1日報導,「時代力量立委」黃國昌再指控,韓國瑜嶽父李日貴擔任雲林縣議員時曾在議會質詢砂石經營問題,其中提到:女婿韓國瑜就是看他賺兩個月,所以要選「立委」。報導稱,黨內同為議員者對此事記憶模糊,但只記得質詢風格強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