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十五六歲的男孩,他心地善良,心思細膩,樂於助人,深得同齡女生的喜歡。有點兒小聰明,有點貪玩兒,媽媽疼,奶奶愛,姐姐喜歡,就是懼怕父親過問功課,然而厚積薄發,最終高中科舉考試,像極了現在家裡的熊孩子,他就是《紅樓夢》中的賈寶玉。賈政對寶玉的愛是隱喻的,不願意表達的,寶玉對賈政懼怕多於親近,也像極了現在很多的父子關係。大觀園落成,賈政攜一眾清客遊覽,命寶玉賦詩作對,展現了賈政愛子心切的真情和深謀遠慮。
一、寶玉的亮相是一次人力資源的共享,為將來社交奠定基礎。
(一)賈政和寶玉之間是一種中國式傳統的父子關係。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父子關係是人世間最親密的關係,血濃於水。賈政對寶玉的威嚴大於慈愛,但威嚴的背後隱藏著一顆愛子之心。
賈珠早逝,賈環是庶子出身,賈政的三個兒子之中,他最看重寄予希望最多的就是寶玉,最嚴格要求的也是寶玉。但是賈政不善於表達,常常把對寶玉的愛埋在心裡。很少對寶玉進行正面鼓勵和表揚,哪怕是溝通交流也非常少見。以至於寶玉一聽到父親要考問他的功課,或者是問話,臉色馬上就變,頭上像戴了緊箍咒一般。
(二)寶玉在大觀園題匾額,拓展人脈。大觀園建好之後,賈珍來向賈政匯報,其餘設施都已完備,大觀園裡需要提匾額對聯。
聽到這話,賈政和眾清客開始商議如何行事。
清客是什麼?
是指舊時在富貴人家幫閒湊趣的文人。清客聽起來很雅致,舊時科舉不順仕途不暢之士,只得在富貴人家做幫閒門客,寫字做詩、喝酒打牌都是他們的絕活,所以方能應付裕如左右逢源。
清人梁章鉅在《歸田瑣記》卷七中做清客之「十字令」為:一筆好字,二等才情,三斤酒量,四季衣服,五子圍棋,六出崑曲,七字歪詩,八張馬吊,九品頭銜,十分和氣。
這段話意思就是清客才藝多,才情高,不僅寫的好字,還有酒量,又會琴棋書畫,什麼場合都少不了這些人,古時候達官貴人們喜歡養著一些清客,目的就是為他們在江湖上歌功頌德,宣傳好名聲。
賈政為什麼經常和一些考場失意的這樣一群人在一起呢?
這就是賈政的智慧過人之處。考場失意、官場不順並非是這些人無才,只是時運不濟或者朝中無人。往往這樣的清客認識官場的人很多,而且無所顧忌,但又容易滿足,把他們的人心收攏,便於幫賈政乃至寶玉散播良好的人物形象或者人設。
賈政自幼學習刻苦,有實力考取功名,可是他的爺爺去世的時候給他討了一個世襲的官位,從此走向仕途。與賈敬的荒謬、賈珍的不學無術,賈赦的濫情不同,賈政是一個中規中矩的官員和家長,喜愛的就是和一幫清客在一起吟詩作對,寫寫畫畫。
言歸正傳,大家都說建議先提好了,元貴妃省親的時候讓領導做選擇題,賈政有些猶豫擔心,唯恐提出來的匾額對聯不但不能使園子增色,反而不好,豈不無趣。眾清客又建議大家一起去大觀園裡參觀遊覽,邊走邊看邊做,選出好的優勝劣汰。
(三)賈政命寶玉在大觀園裡當眾作對聯,充分體現了愛子心切。需要說明一點的是,賈政一行最初並未與寶玉在一起,是恰巧碰到了寶玉。賈政想到近日聽到寶玉念書的學校稱讚寶玉對對聯比較擅長。賈政靈機一動,今日碰見這個機會,便命他前來,看他做的怎麼樣。
賈政急中生智叫來寶玉。最大的目的是給寶玉拓展社交,人脈。因為寶玉作為賈府最有希望的繼承人,賈母、賈政夫婦對寶玉是寄予很大希望的。寶玉遲早都要擔當起管理家業外出社交的重任。大觀園題匾額對聯是一次很好的社交機會,既沒有壓力,也不用落於觥籌交錯的凡塵俗套之中。況且清客們無論再憤青,都是在自家的園子裡,無論如何都會給寶玉一定的肯定,為將來寶玉走向官場奠定良好的群眾基礎。
二、大觀園的亭臺樓閣的匾額對聯具有政治意義
(一)元春疼愛寶玉,讓寶玉題對是向元春邀寵元春是賈政三個孩子中的老大,元春未入宮時,自幼在賈母身邊教養。後來王夫人年紀很大的時候才生了寶玉,元春非常疼愛這個弟弟,就一同在賈母身邊調教。寶玉還沒上學的時候,元春在家裡給弟弟當家教,寶玉三四歲時已已經學了好幾本書,會認得好幾千字了。因為年齡懸殊很大,雖然寶玉叫元春為姐姐,可是元春對寶玉的感情就像母子一般。
元春入宮後,常常寫信給賈政夫婦說一定要好好撫養寶玉,要寬嚴有度,不嚴不能成器,過嚴恐生不虞。
元春的囑咐賈政時刻記在心上,唯恐做不好達不到娘娘的要求,讓元春失望。
(二)為寶玉在政治上鋪路如果說,當著眾清客命寶玉施展才華是奠定群眾基礎,那麼大觀園裡的匾額對聯是為寶玉奠定政治基礎。
聽聞書塾的教師稱讚寶玉偏才盡有。賈政不信,恰巧碰到大觀園落成,令其題撰,試一試究竟才學是否屬實。有兩個好處:一是如果寶玉做得不盡如人意,那也不打緊,畢竟是元春弟弟,寶玉又是個孩子,定會網開一面。二是如果寶玉做得好,元春知道了是自己最愛的弟弟所做,定會喜出望外,兩全其美。
元春省親一行,定會帶許多官員前往,眾人得知是元春弟弟所做,定會一傳十十傳百。寶玉將來考取功名也能落個耳熟的好處。況且元春在宮中,若想提點寶玉,也能有好的由頭。
三、題匾額作對是為寶玉之前在清客面前挨訓挽回顏面
(一)賈政以訓代教成為習慣。賈政與寶玉交流的情節並不多,最為代表的是五次:
一次是當著眾清客的面兒問寶玉的功課,回答的不盡如人意,賈政臉上無光,將寶玉和陪讀的李貴一起訓斥了一頓。
二次是怒問是否知道蔣玉函的下落。
三次是元妃下諭叫寶玉等去園中住。賈政傳來寶玉,當著王夫人的面,對所起「襲人」名字不滿,訓斥了一番。
四次就是大觀園試才題匾額。
五就是受賈環挑唆,痛打寶玉。
且不說痛打寶玉鬧得沸沸揚揚,賈政對寶玉的簡單粗暴家裡人都一清二楚。
第一次賈政當著清客們拷問寶玉功課,寶玉回答的不好挨了訓斥。李貴就對寶玉說:人家的奴才跟了主子還有個好處,咱們跟了你成天擔驚受怕。
在大觀園裡賈珍就笑著對寶玉說過這樣一句話:「你還不出去!老爺一會就來了。」寶玉一聽就不自在起來,可巧賈政已經來到跟前,躲也躲不過去了,所以才有了賈政命寶玉作對子的情節。
在這五次中,試才題匾額是賈政最為舒心也最為滿意的一回,雖然多次當著眾人的面兒說寶玉「畜生,你才識得幾個字」、一會兒又說「叉出去」,大家對寶玉的讚揚賈政一面心裡受用,一面又謙虛地說他一個小孩子家懂什麼?可是對寶玉的表揚溢於言表。
眾人聽了,都贊道:「是極。二世兄天分高,才情遠,不似我們讀腐了書的。」賈政笑道:「不可謬獎。他年小,不過以一知充十用,取笑罷了。再俟選擬。」
(二)賈政想緩和父子關係。
曾經有調查表明:中國家庭中關係最緊張的就是父子關係。
人們常說賈政刻板,可是賈政在封建社會作為一個大家族的家長,難免會負重前行,他的責任重大,也希望孩子將來能成為一個有擔當,有責任感的男子,勢必對寶玉嚴格要求。再者入宮後的元春經常告訴父親要對寶玉嚴格要求,只不過要適度,賈政執行力強,過於嚴苛,寬容有待改善。
賈政雖然刻板,但是他對寶玉的愛從未減輕,難能可貴的是,他也慢慢在調整和寶玉交流的方式。
奈何天建議天底下的父親都試著及和自己的兒子成為朋友,身教大於言傳,一朋友的身份來相處,多溝通,多肯定,婉轉地指出錯誤,避免話不投機半句多的尷尬場景出現,保護孩子的個性成長。父子關係和諧是家庭和諧的雙贏。
喜歡的話就請點個讚再走吧,歡迎關注 奈何天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