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詢早年書法神作,這字乃書法界「天花板」,盛傳1000多年

2020-12-22 書法網

在書法史上,唐朝絕對是書法發展的一個輝煌時期,在唐朝出現了楷書四大家之中的三位,分別是歐陽詢(歐體)、顏真卿(顏體)、柳公權(柳體),除此之外,什麼草聖張旭、諸遂良、虞世南、薛稷……這簡直就是一個神仙打架的時代。

而歐陽詢在這群「神仙」之中,算是一位拔尖的人物,畢竟他可以被人們譽為「唐代書法第一人」的風流人物。

歐陽詢,字信本,漢族,唐朝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唐朝著名書法家、官員,楷書四大家之一。

他的書法,先學王羲之,用筆力求險勁,結體緊嚴方整,法度森嚴,風格高峻,在初唐就已成為學習書法的樣式,在當時引起了一股潮流,後人也將這種「平正中見險絕」的風格,稱之為歐體。

唐代書法評鑑著作《書斷》稱:「詢八體盡能,筆力勁險。篆體尤精,飛白冠絕,峻於古人,擾龍蛇戰鬥之象,雲霧輕籠之勢,幾旋雷激,操舉若神。真行之書,出於太令,別成一體,森森焉若武庫矛戟,風神嚴於智永,潤色寡於虞世南。其草書迭蕩流通,視之二王,可為動色;然驚其跳駿,不避危險,傷於清之致。」

著名的天下第一楷書《九成宮醴泉銘》就出自歐陽詢之手,但除了九成宮之外,歐陽詢其他的書法作品,也都是一等一的精品。

就比如,他早年所寫的《皇甫誕碑》,這幅楷書作品,堪稱是書法界「天花板式」的神作。

此作記載的是,并州總司馬皇甫誕,在漢王叛亂的事件中,以身殉國,得隋煬帝讚賞,此碑就是皇甫誕事跡的見證。

這幅書法作品與九成宮不用,此作通篇字體瘦勁挺拔,章法也很疏朗,看上去文雅之風更盛,而且因為保存比較完好,要比被損壞嚴重的九成宮碑,更加適合人們學習。

雖是早年的作品,但已經具備了「歐式」楷書的嚴整、險絕等特點,基本上奠定了歐陽詢以後的創作風格,大家可以看出來,在用筆、結字及字形上,此作都頗有北齊之風。

清代書法家翁方綱曾說:「是碑由隸成楷,因險絕而恰得方正,乃率更行筆最見神採,未遽藏鋒,是學唐楷第一必由之路也。」

不錯,如果大家想學習歐楷書,從《皇甫誕碑》下手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畢竟從書寫完畢,到現在已經過去了1000多年,但是此作的威名還是絲毫不減。

商品引導語:現今,我們將歐陽詢楷書《皇甫誕碑》進行高清複製,儘量還原作品原貌,送與大家,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編輯謫仙

相關焦點

  • 歐陽詢一件楷書,堪稱天花板!
    ,在唐朝出現了楷書四大家之中的三位,分別是歐陽詢(歐體)、顏真卿(顏體)、柳公權(柳體),除此之外,什麼草聖張旭、諸遂良、虞世南、薛稷……這簡直就是一個神仙打架的時代。而歐陽詢在這群「神仙」之中,算是一位拔尖的人物,畢竟他可以被人們譽為「唐代書法第一人」的風流人物。歐陽詢,字信本,漢族,唐朝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唐朝著名書法家、官員,楷書四大家之一。
  • 歐陽詢書法欣賞
    唐于志寧撰文,歐陽詢書。此碑現在陝西西安,無書寫年月。楷書28行,行59字。碑額篆書「隋柱國宏議明公皇甫府君碑」十二字。《墨林快事》謂此碑立於隋朝,當為歐陽詢早年所書。此碑在明代已斷為兩截。誠然,歐陽詢所書《虞恭公碑》已達到了藝術的化境,細觀次碑書法已脫離了「歐體」在《九成宮》,《化度寺》中所具有的凝厚嚴謹的特徵,而更趨於自然流暢。此時歐陽詢作楷書已能隨心所欲,運筆自如。
  • 1000年來的歐楷「神品」,這字直追歐陽詢,在當代書法界無人能比
    第二是只學歐陽詢,不懂兼收並蓄。在書法上單純學一家,那麼這一家則很難學好,因為沒有了橫向與縱向的對於,對於這一家的理解力就不會深入。學習歐陽詢既要懂北碑之樸茂,又要知曉南朝之風流蘊藉,最主要的是要看懂後世學歐名家是如何從歐楷中取法的。
  • 歐陽詢與初唐書法
    唐朝自唐太宗以後,唐高宗 武則天,唐睿宗 唐玄宗 唐肅宗 唐宣宗及諸王都酷愛書法。特別是唐太宗,對王羲之的書法大加褒揚,並且不惜以重金求其真跡。每地王帖,就叫諸王子通過臨摹500遍。他還命書法名家摹寫《蘭亭序》,分賜朝臣。唐代產生了很多書法大家。
  • 書畫欣賞丨歐陽詢書法作品欣賞
    據史書記載,歐陽詢「雖貌甚寢陋,而聰司絕倫,讀書即數行俱下,博覽經史,尤精三史。」早年他專學二王(羲之、獻之)書,後兼臨北朝三公郎中劉珉書,並融合當時眾書家的長處,勤學苦練,細心揣摩,漸得書法之道,從摹體中脫出,形成自家體勢、風格,其書以險勁刻厲的獨特風貌而令人耳目一新。與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並稱為「唐初四大書家」。歐陽詢善正書、行書。尤其正書,對後世影響較大。
  • 歐陽詢書法作品被埋藏1000年,出土後歐楷真美,不輸《九成宮》!
    ,正是在這些書法名家的影響下,我國的書法文化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和傳承,今天小七給大家介紹的這位書法作品是歐陽詢的書法作品,這幅書法作品被埋藏地下1000年,當出土以後看到「歐楷」字跡真的是太美了,完全不輸《九成宮》!
  • 書法故事會:不一樣的歐陽詢
    凡是練習過書法,或者學習過書法知識的人,沒有不知道歐陽詢的。歐陽詢是屬於開山立派的書法家,與同時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並稱初唐四大家。尤其是他與虞世南都以書法馳名初唐,並稱「歐虞」,其書法於平正中見險絕,被譽為「歐體」。
  • 為什麼說田英章是書法的門外漢,看懂歐陽詢的字,你就明白了!
    這節課我們聊三個字:隨,壽,跨。這個專欄全是乾貨,都是我多年對歐體楷書的思考,將這些思考整理出來,其實並不太容易。專欄定價不高,所以請大家不要催促。這個專欄絕對是物超所值,目前設置的是20集,目的是配合視頻專欄講這歐陽詢《九成宮》的100個經典例字寫完,每一期寫3-5個字,20集應該是不夠的,到時候會持續增加。我們來看這個「隨」字:我們這篇文章的題目是:寫書法不能太整齊。因為太整齊了就不能叫做書法。這話不是我說的,是王羲之說的。
  • 歐陽詢顏值不行 書法卻「 八體盡能」
    最後,他乾脆在石碑前的地上鋪上自己帶著的氈子,細細品酌,用手指觸摸石碑上的陰文,感受每一筆的力道、每一個字的結構。就這樣過了三天三夜,歐陽詢自覺領悟了石碑上的字法,才起身離去。他對於書法的痴迷,可見一斑。
  • 他是歐陽詢的書法老師,字字通神,被譽為「唐楷第一宗師」!
    從唐代以後,在書壇就已經基本建立起了以楷書為書法入門學習的範式,而在眾多的楷書的名手當中,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徐浩、顏真卿,便成為了眾多的一般選擇!而對於當代人來講,由于田蘊章和田英章兩位先生的影響,在民間書法界學習歐楷者人數最多,這就使當代很多楷書學習者對於歐陽詢了解最多,而一旦對於一位書法了解越多,就越容易一葉障目而不見泰山!
  • 歐陽詢書法藝術賞析
    歐陽詢的書法熔漢隸和晉楷的特點,又參合了魏碑,博採眾家之長。其特點是嚴謹工整、平正峭勁。字形稍長、分間布白,中宮緊密,主筆伸長,顯得氣勢奔放。歐陽詢曾留下「字體結構法」三十六條,一切藝術中的法,都可以活學活用,要從有法到無法,這才是真正的藝術。
  • 蔡邕、王羲之、歐陽詢書法的共性,就是借勢,這是成就書法的訣竅
    好的書法作品一定要有力,這是我們普遍認同的觀點。入木三分、力透紙背、遒勁有力這些詞好像都在說筆畫的力度。蔡邕也說過,「力在字中,下筆用力」這樣的話。衛夫人也有類似的說法,「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
  • 書法界的「一代宗師」,他的字冠絕古今,被譽為「神仙中人」!
    書法界能夠構成「一代宗師」的人並不多,這些人首先在書法史上有著深遠的影響,書法自成一派,同時期名人弟子眾多,聲明在其生前或者身後極為顯赫。我們今天介紹一個人,他書法界的「一代宗師」,他的字冠絕古今,忽必烈見到它,直接稱其為為「神仙中人」!
  • 歐陽詢父子書法欣賞
    歐陽詢        歐陽詢(557年一641年),字信本,漢族,唐朝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唐朝著名書法家,官員,楷書四大家之一,他與虞世南俱以書法馳名初唐,並稱「歐虞」,後人以其書於平正中見險絕,最便於初學者
  • 書法故事之歐陽詢
    歐陽詢,字信本,唐代著名書法家、官員、楷書四大家之一,歐陽詢與虞世南俱以書法馳名初唐,並稱"歐虞",後人以其書於平正中見險絕,最便於初學者,號為"歐體"。代表作楷書有《九成宮醴泉銘》《皇甫誕碑》《化度寺碑》,行書有《仲尼夢奠帖》《行書千字文》。
  • 歐陽詢書法《心經》
    歐陽詢書法《心經》
  • 歐陽詢最得意的作品,標準「歐體」字!啟功:這個字寫錯了
    歐陽詢《皇甫誕碑》說起歐陽詢歐體字的代表作,很多人都會想起《九成宮》,其實論書法造詣和影響,《皇甫誕碑》要遠勝於《九成宮》。歐陽詢《皇甫誕碑》歷代書法名家曾給予歐陽詢的《皇甫君碑》高度評價:明朝書法家王世貞認為:「率更書皇甫府君碑
  • 歐陽詢書法精髓三十六條,書家必備
    歐陽詢的書法熔漢隸和晉楷的特點,又參合了魏碑,博採眾家之長。其特點是嚴謹工整、平正峭勁。字形稍長、分間布白,中宮緊密,主筆伸長,顯得氣勢奔放。歐陽詢曾留下「字體結構法」三十六條,一切藝術中的法,都可以活學活用,要從有法到無法,這才是真正的藝術。
  • 在倉頡、許慎、歐陽詢面前,黃自元的書法能稱得上字聖嗎
    因同治帝的吹噓,黃自元自此名聲大振,他的字,效仿者不計其數,一時蔚然成風,漸至成為了社會上的通用字範,成為了書生們考取功名的書法標準。尤其是其總結自己幾十年書法心得撰寫的《間架結構九十二法》,竟達到了家喻戶曉,人手一冊,學書之人案頭必備的程度。
  • 他是王羲之的嫡傳弟子,楷書遠勝歐陽詢,稱雄書壇1000多年!
    在普通人對於書法的認知當中,「楷書四大家」的名頭可謂如雷貫耳,並且認為這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子昂就代表了中國楷書的最高水平了!,魏碑楷書變化無雙極具氣勢,而唐楷雖也有晉楷與魏碑的部分變化風貌,卻更加趨向於規範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