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天第一次走進裡原宿Billionaire Boys Club店鋪時我就被這位太空人吸引了。再見面是2017年春節,臺北敦化南路JUICE Taipei,鋪滿一整牆的BBC,當時就想「不愧是冠希老師的選款品味,這牌子馬上要火到內地了吧」。
事實上,即便是上海這樣潮流品牌百花齊放,對青年文化包容度極高的城市,在【巨富長】街區中也不曾出現幾位「億萬少年」,這個已經13歲的美日混血品牌在亞洲潮流圈中顯然還處於一個非常小眾的階段。我們不禁好奇,拋開分銷渠道等因素,就這個品牌的內核和傳遞的價值觀而言,是否值得被更多人認識和喜愛。
☕️
「宇宙神秘組織」
如果說有誰適合Billionaire Boys Club,第一位非Elon Musk莫屬,億萬富翁加上太空人元素,這難道不是為他量身定製的?但也不必勞煩Musk幫忙把品牌帶上太空,因為有一位真實的太空人已經做到了。
單憑調皮的Billionaire Boys Club字樣和頗為現代人鍾情的太空元素,就可以撬動一批人的好奇心了,更別說這個品牌背後還有好幾位傳奇大佬的加持。
2005年,Pharrell Williams菲董和Bape創始人Nigo一起創立了Billionaire Boys Club,簡稱「BBC」,作為A Bathing Ape的姊妹品牌高調出道,其副線ICE CREAM則是BBC與Reebok合作推出的高端運動系列。
Billionaire Boys Club直譯成「億萬少年俱樂部」完全沒有問題,因為俱樂部會員們一個比一個RICH,包括Kanye West、A$AP Rocky、Jay-Z、Beyonce、Justin Bieber、Drake、Miley Cyrus 等等。國內除了忠實粉絲陳小春和李晨Nic之外,近年也新增二位年輕有為的大佬鹿晗和王俊凱。
選擇太空人元素是因為菲董從小就沉迷於太空科普電視節目In Search of,具體的設計構思則來自裡原宿最重要也是最神秘的潮流推手——從來不露臉的 Sk8thing ,他是Bape logo及經典鯊魚拉鏈標識的重要Creator,也陸續參與了Stussy、Neighborhood等品牌重要支線的標識設計。很快他們就被英國廣播公司(BBC, 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因使用「BBC」作為logo而告上法庭,Billionaire Boys Club不得不調整了設計,新logo更突出「億萬少年俱樂部」全稱並沿用至今。
向右滑👉
頭幾年兩位主理人的日常穿搭顯然更側重於表象的「富有」,限量稀有單品的堆砌和赤裸裸地炫耀很自然地成為了大眾對品牌的印象。先不論BBC創立的初衷是什麼,這種撲面而來的浮誇率先扼殺了我們對其內核的探索欲,畢竟在嘻哈文化中已經見過足夠多的「用金鍊子這類身份的象徵獲取Respect」。
向右滑👉
限量營銷和大佬開光策略確實讓BBC成為當時排隊也難求的品牌之一。五年前Billionaire Boys Club在香港開設的分店,堪稱所有門店中的最佳設計。
不過變幻莫測的潮牌圈唯一不變的就是喜新厭舊,2012年BBC面臨嚴重的資金問題,而出手相救的正是億萬少年俱樂部的忠實氪金玩家Jay-Z。
Jay-Z甚至還為BBC寫了一首浮誇至極的歌,收錄在2013年專輯《Magna Carta... Holy Grail》中
據WWD報導,在Jay-Z的營銷推廣及財團Iconix的專業運作下,通過增加分銷渠道、將製造工廠由日本搬遷至中國及巴基斯坦等舉措,直至2015年,BBC及ICE CREAM 的總銷售額約在兩千五百萬至三千萬美金,而Jay-Z接手之前的最高銷售額僅有一千兩百萬美金。
今天回看這段歷史,任何人都可以輕而易舉地判斷出當年的BBC確實只屬於某個特定人群。
☕️
億萬少年重回「內心的富有」
我們當然不鼓勵盲目消費,不論時裝或潮牌,品牌能夠給消費者帶來的溢價很大程度就是讓大家相信you are what you wear。如果說過去BBC對金錢的崇拜過於赤裸,那麼近年來菲董個人的努力,及BBC團隊對於科技領域的格外關注,都似乎在讓品牌更具深度。
2016年菲董全數回購了BBC的股份,這位重新回歸的老闆,在接下來的運作中著手提升太空人和太空探索的內容比重,目前官網上48篇Blog中有13篇內容都是太空、科技、種族與和平相關的,佔比近30%。
除了討論無人機和uberAIR aircrafts這些飛天產品的社會意義,也為合作設計師及藝術家Michael Kagan宣傳最新藝術展。
電影《隱藏人物》講的是NASA三位非裔女科學家打破種族隔離的歧視最終為美國航天事業作出傑出貢獻的故事,菲董是這部電影的製片人之一,還和漢斯·季默一起負責了配樂部分。他在instagram呼籲為電影主角——NASA數學家和物理學家Katherine Johnson和樂高「Women of NASA」系列拉票,希望能成功推出這個玩具系列。
同時作為面料科技公司Bionic Yarn的創意總監,菲董也將他在G-star RAW 「一戰成名」的著名海洋塑料垃圾再生技術引入了BBC。
科技與環保,兩手都要抓
環保與時尚,最好都要硬
BBC的定價跟其他潮牌相比可以說是十分合理,T-Shirt普遍在50刀至90刀不等,衛衣100刀至250刀都有,官網還不定期打折,即便是一些合作款也不會有很誇張的定價。
就在5月30日,BBC預告了和Star Wars 的聯名企劃,圍繞近期熱映的《遊俠索羅》展開合作,更多細節還要等本月發售了。
當然BBC合作款的資源一直都在平均水準之上,其中不乏一些讓人會心一笑的趣味。最值得一提的是兩年前的愚人節之作,BBC公布消息說被川普收購併改名為Billionaire Men's Club,還非常認真地上線了官網,製作了新系列產品,不僅把太空人改成了川普的畫像,帽子上的標語也相當「有態度」,堪稱【年度最認真的假新聞】。
還跟'47 Brand合作過漢字系列,目前在線上商店是售罄的狀態。
Mickey Mouse、Be@rbrick、《龍珠》、村上隆、LeBron James、冰與火之歌,BBC都合作過。
向右滑👉
BBC在迷彩元素上的色彩表現力也相當不俗,星際迷彩是它們的看家元素。
「Unidentified」系列的星際迷彩T-shirt我也入手了,包裝袋上的那句「Wealth is of the heart and mind, not the pocket.」 即是品牌理念,紐約旗艦店內同款霓虹燈牌是標誌性的打卡勝地,【億萬少年俱樂部】想表達的其實一直都是內心的富有。
如今BBC所做的一切都顯而易見地比當年更加成熟,開始建立起日趨表裡如一的面貌。回到開篇那個問題,小眾有餘而熱賣遠遠未必的【億萬少年俱樂部】很可能永遠不會像Supreme一樣擁有完善的二級市場,但現在至少是個不錯的入手時間點。這裡引申出的更大議題是,在快時代潮牌是否要有長期堅持的精神內核?又有哪些品牌在堅持呢?
從個體的角度看,正處於身份認同焦慮無處不在的時代,通過消費讓外物(各種品牌)的介入或加持來獲取片刻的 inner peace;而從品牌看,藉助消費行為來定義或劃歸群體,再分級運營消費者投其所好繼而催生出更大的消費額已經是被商家們津津樂道的大數據工具。
此刻的消費盛宴怎麼看都是內心實際所需與消費這種表達方式之間的偏差,加上數據算法誘導所致,也導致人人都在一邊消費一邊檢討自省加入反消費主義陣營,真是無盡的循環,也無人能倖免。
事關消費更事關內心的滿足,我們先試著從了解品牌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