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上來看,是一個很特殊的年份,既是同盟國戰勝納粹德國的第75周年,也是納粹德國在西歐大肆擴張的80周年。
說到納粹德國在西歐的擴張,那就不得不說到蘇聯,哪怕大多人對蘇聯有許多嚴厲批判,但我在這裡還是要肯定蘇聯在打擊納粹德國方面的貢獻。現在全世界已經公認,80%的德軍及其他歐洲軸心國部隊是被牽制在以蘇聯為主體的東歐戰場上。
蘇聯龐大的國土、惡劣的氣候還有蘇聯將士堅忍不拔的戰鬥意志,是德軍在東線戰場上大敗的主要原因。在經歷了史達林格勒與庫斯克等重大戰役的勝利後,蘇聯紅軍總算在1944年夏季將德軍驅逐出了國境,然而蘇聯的攻勢卻沒有停止。
史達林名義上是要履行對同盟國的承諾,戰鬥到納粹德國投降為止,實際上則是要將配合德軍作戰的東歐軸心國納入蘇聯的勢力範圍,建立阻隔西方盟軍未來進軍蘇聯的緩衝區。這意味著許多東中歐國家,包括長期抵抗納粹德國的捷克人與波蘭人,都將在戰後接受史達林政權的統治,而美英盟國對此則毫無異議。
不過除了蘇聯紅軍之外,此刻還有另外一支由俄羅斯人組成的武裝在中歐與當地民眾一起抵抗納粹德國。這支由弗拉索夫將軍領導的俄羅斯解放軍,於1945年5月5日參加了布拉格起義,與捷克反抗軍領袖庫特瓦什爾攜手合作,在三天後迫使德軍守將魯道夫·圖森籤署城下之盟。
上圖:曾經的蘇聯英雄安德烈·安德烈耶維奇·弗拉索夫
弗拉索夫與俄羅斯解放軍
在深入探討布拉格起義之前,我們要先介紹一下什麼是俄羅斯解放軍,讓大家理解這支軍隊與蘇聯紅軍究竟有什麼不同。畢竟當時的蘇聯在史達林的統治下,一樣強調俄羅斯民族主義,而且也自視為東歐的解放者,大家很容易把俄羅斯解放軍認為是史達林部署在捷克的第五縱隊。可實際上俄羅斯解放軍與蘇聯紅軍是站在對立面的。
俄羅斯解放軍是由反史達林政權的俄羅斯人組成的部隊,而且起初成立的目的是配合德軍進攻蘇聯紅軍,所謂「解放」兩字指的不是從納粹法西斯主義手中解放俄羅斯人,而是從史達林政府手中解放俄羅斯人。從這一層的意義上來看,將俄羅斯解放軍與蘇聯紅軍的關係形容成勢不兩立也毫不為過。
既然是反史達林政權的俄羅斯人,那麼大家一定會認為俄羅斯解放軍的領袖們是過去十月革命被驅逐到海外的白俄人士,即沙皇尼古拉二世或者臨時政府主席克倫斯基的擁護者。可實際上無論是克倫斯基還是鄧尼金等反共的白俄領袖,都在希特勒揮師俄羅斯後暫時放下了與史達林的恩怨,全力支持史達林抵禦外敵。
所以俄羅斯解放軍的組成,不可能是來自於流亡海外的白俄領袖。畢竟1941年距離1918年已經過了23年,原本支持沙皇或者克倫斯基的俄羅斯人早就被史達林清洗得差不多了,光靠支持前朝的俄羅斯人也不可能號召到規模達50000人的俄羅斯解放軍。事實上俄羅斯解放軍的士兵來源,還是來自於那些在戰場上被德軍俘虜的蘇聯紅軍戰俘。
領導俄羅斯解放軍的弗拉索夫不只是蘇聯共產黨員,而且還是早在蘇聯成立之前就參加革命的蘇俄紅軍元老級人物,他在紅白內戰期間多次與效忠沙皇的鄧尼金大打出手。要論所謂的根正苗紅,大概就連帝俄騎兵出身的蘇聯英雄朱可夫元帥都比不上弗拉索夫。甚至當史達林在1936年針對蘇聯紅軍將校發動大清洗時,弗拉索夫都能夠全身而退。
儘管如此,盡忠職守的弗拉索夫仍在入侵芬蘭的戰爭中衝鋒陷陣,他所領導的第99步兵師被評估為表現最傑出的單位。德軍入侵蘇聯之後,他指揮的第37集團軍在基輔還有莫斯科保衛戰中英勇頑抗侵略者,並為《真理報》形容為「國家首都的捍衛者」。弗拉索夫也因為他的勇猛頑強,得到了紅旗勳章的表揚,如果時間停留在這一刻,他絕對是100%的蘇聯英雄。
1942年5月,率領第2突擊集團軍支援列寧格勒保衛戰的弗拉索夫因為表現得太過於突出,居然在渡過沃爾霍夫河之後將單獨闖入德軍第18集團軍後方展開攻勢。然而其他友軍的推進速度卻趕不上弗拉索夫的速度,導致第2突擊集團軍慘遭德軍以優勢兵力包圍。張自忠將軍1940年5月16日率領2000孤軍橫渡襄河,卻慘遭日軍優勢兵力包圍的悲劇在弗拉索夫身上重演一次。
當時的史達林非常看重弗拉索夫,曾表示願意以飛機將弗拉索夫從敵軍包圍中救出。我們要知道,史達林對於陣前指揮不利的將領是非常無情的。失敗的將領如果沒有被德軍殺死,就算逃回後方也很難避免被處決的下場,投敵當然更是死罪難逃。派出飛機將弗拉索夫救出,讓他保住自己的生命和尊嚴,已經是史達林非常難得展現的一次慈悲之舉。
雖然史達林如此推崇弗拉索夫,但弗拉索夫卻不願意拋棄第2突擊集團軍的弟兄們苟活。弗拉索夫婉拒史達林的好意,繼續抵抗德軍攻勢,直到第2突擊集團軍在6月份全軍覆沒為止。可是弗拉索夫並沒有效法張自忠將軍自殺殉國,而是化裝成平民躲藏起來,直到7月12日才為德軍擄獲。隨即他的思想出現激烈轉變,從保衛莫斯科的蘇聯英雄搖身一變成為德意志國防軍的反蘇夥伴。
裡外不是人的俄羅斯解放軍
許多參加東線戰爭的德軍名將,包括曼施坦因元帥與古德裡安將軍都將德國徵服蘇聯失敗的原因,歸罪到希特勒病態的種族主義政策上。因為在德軍進攻蘇聯之初,絕大多數經歷史達林23年高壓統治的俄國人、烏克蘭人、白俄羅斯人、愛沙尼亞人、立陶宛人與拉脫維亞人其實是歡迎德國的。
古德裡安甚至還記得,他們推進到烏克蘭的時候,當地民眾如何拿出麵包與牛奶款待德軍。
上圖:德軍推進烏克蘭後,當地民眾居然拿出麵包與牛奶款待德軍。
然而看在希特勒眼中,斯拉夫人雖然不至於要像猶太人那樣被送到毒氣室裡「人道毀滅」,卻也只能世世代代當日耳曼人的奴隸。希特勒告誡所有將領,千萬不能把斯拉夫人當人類看待,更不能讓任何斯拉夫人種組織屬於自己的軍隊,尤其是俄羅斯人。
所以德軍雖然支持弗拉索夫建立「俄羅斯解放委員會」,並讓他協助印製勸降蘇聯紅軍的傳單,卻遲遲不讓他把反蘇的俄羅斯人組織起來。1943年4月3日,希特勒甚至下令嚴格禁止德軍將領們協助弗拉索夫組織俄羅斯解放軍,因為他擔心這樣一支反蘇的俄羅斯軍隊可能會搶在德軍之前推翻史達林,阻止納粹德國把國界擴張到烏拉山的美夢。
弗拉索夫也確實是不折不扣的俄羅斯民族主義者,他非常堅持俄羅斯的版圖不可分割。所謂的俄羅斯版圖,指的可不是蘇聯的版圖,而是過去俄羅斯帝國的版圖。所以不只波羅的海三小國,就連芬蘭也必須回歸俄羅斯領導下的。弗拉索夫這樣的想法,就算是立場再怎麼親俄的德軍將領也無法接受。
除了反蘇的俄羅斯人外,德軍也有扶持反蘇的烏克蘭人、白俄羅斯人、愛沙尼亞人、立陶宛人與拉脫維亞人。他們當中甚至還有不少人,參加了納粹黨組織的武裝親衛隊。如果同時又扶持一個強調俄羅斯領土完整的俄羅斯解放軍,那麼這些由不同族群組成的德國附庸武裝恐怕自己會先打起來,所以德軍也遲遲不敢讓弗拉索夫把軍隊拉起來。
一直要等到1944年11月,東線戰場全面潰敗已經成為事實之後,納粹特務頭子希姆萊才為了延緩蘇聯紅軍打向德國本土的速度,允許弗拉索夫建立俄羅斯解放軍。
俄羅斯解放軍本來被允許擁有10個步兵師的規模,可是從頭到尾都只有由布尼亞琴科擔任師長的第1步兵師被建立起來。
很有趣的是,成立不到五個月的俄羅斯解放軍還有一支小規模的空軍。雖然在1945年1月27日的一場會議上,王牌飛行員出身的德國總理戈林元帥曾輕蔑表達了他對俄羅斯飛行員的不信任,認為俄羅斯飛行員在戰場上唯一會做的事情就是叛逃,但還是有40架左右的德國軍用機被移交給了俄羅斯解放軍,其中包括16架第一線作戰用的梅塞施密特Bf 109G-10戰鬥機。
以這16架Bf-109-10為基礎,俄羅斯解放軍空軍成立了第5戰鬥機中隊和第8夜襲中隊。網絡上有許多資料顯示,甚至還有一架Me 262噴射戰鬥機被提供給了俄羅斯解放軍。如果此一論點得到證實,那麼第一代的俄羅斯噴射機飛行員或許還是來自於弗拉索夫的子弟兵。不過無論到底有還是沒有Me 262,此刻的俄羅斯解放軍已經走到了歷史的盡頭。
布拉格起義的中流砥柱,卻被英美無情拋棄
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進入尾聲,弗拉索夫深知自己一旦落入蘇聯紅軍手中會有什麼樣的下場,所以他一邊聽命德軍指示把俄羅斯解放軍調往捷克,一邊則試圖與英美盟軍取得聯繫,希望能在冷戰大背景來臨的情況下得到英美的政治庇護。同樣出身紅軍的第1步兵師師長布尼亞琴科,更是瞞著弗拉索夫直接與捷克反抗軍聯繫,希望能為自己的生存爭取多一份保障。
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曾經是世界上的第七大工業國,擁有連日本都嘆為觀止的軍火與航空工業,卻在1939年3月15日不發一槍的為納粹德國佔領。希特勒允許斯洛伐克人獨立建國,成立親納粹的右翼法西斯政權,卻剝奪了捷克作為主權獨立國家的身份。在納粹佔領軍的安排下,捷克成為了毫無尊嚴和自主性的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
不過在捷克斯洛伐克國父貝奈斯的領導下,地下反抗運動仍風起雲湧般的在捷克土地上上演。納粹頭子海德裡希,就是為英國特別行動處訓練的捷克特戰人員刺殺身亡。與其他主動和納粹合作的中歐還有東歐國家不一樣,捷克人與波蘭人是最讓納粹頭痛的兩大民族。
雖然同屬西斯拉夫人,但是捷克人與斯拉伐克人又對大斯拉夫主義沒有像波蘭人那般的排斥。所以捷克反抗軍領袖庫特瓦什爾非常樂意與布尼亞琴科合作,這不只是因為他們共同的斯拉夫民族主義和反蘇信仰,同時還因為俄羅斯解放軍擁有兩輛T-34戰車、三輛BA-10裝甲車與一輛SdKfz 251半履帶車的戰力。無論T-34還是Bf 109,都是捷克反抗軍所無法輕易取得的重型武器。
從5月6號開始,18000名俄羅斯解放軍將士陣前倒戈,和30000名捷克愛國者一起將槍口指向德軍。時任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最高軍事指揮的魯道夫·圖森,還有他手下的德國國防軍已經士氣崩潰,並不希望與捷克反抗軍或俄羅斯解放軍交惡。魯道夫·圖森暗中與反抗軍談判,希望能讓出一條道路讓捷克斯洛伐克境內的德軍撤退回德國。
不過捷克境內的武裝親衛隊,還有由狂熱斯洛伐克民族主義者組成的赫林卡衛隊仍不願意妥協,很快就與捷克反抗軍和俄羅斯解放軍陷入激烈混戰。俄羅斯解放軍麾下的四個團作戰英勇,第2團在拉多井-拉霍維斯與武裝親衛隊克蘭戰鬥群正面交鋒,第3團則佔領魯濟涅機場,阻止德國空軍戰機升空。
伏爾塔瓦河一線,是第1團大戰武裝親衛隊傑爾契戰鬥群的戰場。佩特任山與布拉格舊市區裡,呈現的是第4團與赫林卡衛隊戰鬥到血流成河的畫面。弗拉索夫願意不惜成本與納粹大打出手,是因為此刻小喬治·史密斯·巴頓指揮的美國陸軍第3軍團正在朝布拉格方向開來,他在戰鬥中殺死越多的納粹,就越有向美軍將功贖罪的機會。
戰鬥到5月8日,魯道夫·圖森與捷克反抗軍達成協議,下令德國國防軍停止抵抗,準備撤回德國。但是武裝親衛隊和赫卡林衛隊的抵抗,卻一直持續到5月9日。期望能一舉攻克布拉格的巴頓,卻在這最關鍵的時候被艾森豪命令停下腳步。顯然根據美英雙方在雅爾達會議上的承諾,捷克斯洛伐克將在戰後被納入蘇聯的勢力範圍,弗拉索夫已經為英美盟軍所拋棄。
反觀蘇聯紅軍,則是在調轉槍口的前軸心國羅馬尼亞,還有親蘇聯的波蘭附庸軍隊支援下,浩浩蕩蕩的於5月9日殺進布拉格。由於德軍與武裝親衛隊都在與捷克反抗軍還有俄羅斯解放軍的交戰中元氣大傷,他們沒有辦法減緩蘇聯紅軍進入布拉格的速度。布拉格在沒有什麼交戰的情況下被「解放」,弗拉索夫與布尼亞琴科則帶著第1步兵師將士們向西邊逃亡,期待能向美軍投降。
戰鬥到只剩1000左右的俄羅斯解放軍,最後都落入美軍第3軍團手中,其中又以第44步兵師扣押的俄國人最多。巴頓是位非常反蘇的將領,認為美國政府應該庇護俄羅斯解放軍,把他們改編為盟軍之後投入未來對蘇聯的戰爭。可是美國政府並不打算發起與蘇聯的第三次世界大戰,又希望史達林儘早對日本出兵,於是便做出了將俄羅斯解放軍戰俘全部轉交給紅軍的決定。
雅爾達密約的犧牲者
弗拉索夫與布尼亞琴科都被美軍無情地移交給了蘇聯,他們也毫無意外的被起訴為叛國者,先後在1946年8月1日及8月2日處以絞刑。絕大多數參加過俄羅斯解放軍的官兵,不是被集體處決就是被送到古拉格勞改。或許還是有少數的俄羅斯解放軍老兵重新回到蘇聯紅軍的崗位,但目前我還沒有找到肯定的數據,在此先不下結論。
早在蘇聯解體前,鄧尼金、克倫斯基甚至於尼古拉二世都獲得了不同程度的平反,甚至在蘇聯解體後成為了國家民族的英雄。但是像弗拉索夫這類二戰期間與德軍勾結的將領,到今天在俄羅斯仍處於高度爭議的狀態。尤其普京非常重視俄羅斯與二戰蘇聯的歷史傳承,在還有許多紅軍老兵在世的今天,更是不敢貿然肯定弗拉索夫的俄羅斯民族主義者地位。
但極為有趣的是,過去蘇聯對弗拉索夫的「反蘇維埃罪」指控,還是為俄羅斯政府所摘除。或許這個決定來自於蘇聯已經解體,但卻仍給弗拉索夫的俄羅斯支持者們帶來未來平反的希望。更重要的一點,則是弗拉索夫的一個孫子目前正在俄羅斯海軍服役。雖然其孫在俄國海軍扮演什麼角色,當到什麼樣的階級目前很少人知曉,但卻證明了這個家族與俄羅斯軍隊的淵源仍維持到了今天。
俄羅斯眾多的極右翼民族主義團體,本身對於該如何評價弗拉索夫也有很巨大的爭議。對於弗拉索夫的支持者而言,他至少從來沒有向希特勒的極端種族主義政策低頭,並堅決捍衛俄羅斯領土主權的完整。
在海外的俄羅斯人社群中,紀念弗拉索夫的也不在少數,比方說在紐約就有專門為弗拉索夫和俄羅斯解放軍設立的紀念碑。
上圖:紐約的弗拉索夫與俄羅斯解放軍紀念碑,默默控訴著當年美國對俄羅斯人的背叛。
而在今天的捷克,弗拉索夫仍被視為布拉格起義的英雄看待,人們普遍認為沒有俄羅斯解放軍的幫助,捷克人不可能獲得起義的成功。布拉格市民甚至為了肅立弗拉索夫的銅像,多次與俄羅斯大使館爆發衝突。
上圖:布拉格市政府為蘇聯叛將弗拉索夫豎立雕像。
或許站在俄羅斯的角度來看,是不是該讓捷克建造這樣的銅像是一件很為難的事情。畢竟捷克對俄羅斯的反感一直相當強烈,而弗拉索夫卻又是唯一能讓莫斯科與布拉格共同團結在大斯拉夫主義下的一個最大公約數。可平反了弗拉索夫,又無法對死在衛國戰爭中的蘇聯將士們交代,這是當前普京政府面對的一個歷史困境。
美國在二戰末期出賣弗拉索夫的歷史,同樣也讓俄羅斯還有眾多東歐國家的人民十分反感。尤其是反蘇的俄羅斯民族主義者,對美國更是難以再有任何信任,更是積極團結支持普京政府現行的對外政策。這是一個美國永遠無法甩掉的歷史包袱。
許多被轉交給蘇聯的東歐反蘇人士,確實在東線戰場上犯下累累暴行,包括對猶太人等少數族裔的種族屠殺。可是俄羅斯解放軍從頭到尾都被納粹歧視,直到戰爭最後五個月才有機會被派上戰場。而且在最關鍵的布拉格起義中,他們調轉了槍口對抗納粹德國,卻仍遭到被出賣的悲慘下場。也難怪今天蘇聯雖然已經解體,但俄羅斯民族主義者仍極度仇視西方世界,尤其仇視美國!因為英美對人權、生命的踐踏,永遠刻在歷史的恥辱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