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士兵使用Gewehr M1918型步槍進行戰鬥,這是一種製造了一百多萬枝,多達26個國家所採用的毛瑟型步槍。這種1.25米長且配有刺刀的步槍適於陣地戰,並在一戰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儘管如此,對於德意志帝國要求高度機動性的戰爭而言,這種槍械由於過長而有些不合時宜了。
毫無疑問,Kar 98k步槍是最為經典的輕武器
當1933年希特勒上臺後,他隨即批准了900億馬克去發展德國軍火工業。翌年,陸軍裝備部(Heereswaffenamt,縮寫HWA)正式成立。這個部門所做的第一個決定就是要為所有部隊製造新的制式武器,著名的槍械製造商紹爾(Saber)兵工廠和毛瑟工廠被委託進行該項目的研發工作。
(上圖)一支製造於1941年的經典Kar 98k步槍
上圖展示了這把步槍生產年代、製造商的標記、槍枝編號和驗收標記
1934年1月,毛瑟工廠成功地將他們的成果展示在HWA 面前,這就是富於傳奇的Karabiner 98 Kurz步槍,簡稱Kar 98k、K98k或直接簡稱為98k。注意數字「98」之前的「K」是代表卡賓槍的大寫字母,而數字之後的小寫字母「k」是kurz,是短的意思,表示它比98b式卡賓槍更短。這款步槍接近於一戰時期的毛瑟步槍,只是尺寸縮短到了110釐米,以適於重新武裝德軍。步槍重量為4公斤,標尺射程為100~2000米(有效射程為800米),槍機尾部是保險裝置。子彈呈雙排交錯排列的內置式彈倉,使用5發彈夾裝填子彈,子彈通過機匣上方壓入彈倉,也可以單發裝填。
Kar 98k是旋轉後拉式槍機步槍。這是槍機拉開時的位置,可以向彈倉內裝填子彈。
手冊內頁展示的毛瑟步槍核心槍機的各個部件
(上圖)槍機後部的細節展示,保險杆位於槍機後上方,用右手拇指可以很容易地操作。保險杆有三個操作位置:當保險杆撥到右邊時,會鎖住擊發阻鐵和槍機體,此時步槍既不能射擊,也不能打開槍機,為保險狀態;當保險杆撥到中央位置(向上抬起)時,只是鎖住阻鐵,步槍不能擊發,同時擋住瞄準線,但槍機可以打開,能進行裝填或清空彈倉的操作,為拆卸狀態;當保險杆撥到左邊位置時,只要扣動扳機步槍就能發射,為射擊狀態。
槍機處於閉鎖狀態,保險杆也處於射擊狀態
子彈裝填是一個簡單的動作,將子彈垂直放入槍膛,然後將子彈壓入彈倉,彈夾留下來,子彈裝填完畢,上膛閉鎖,就可以準備射擊了。
不同生產商製造的kar 98k步槍子彈,左邊由位於柏林的德國武器彈藥製造公司(Deutsche Waffen-u. Munitionsfabriken,簡稱DWM)生產。
kar 98k步槍非常的精準、安全而可靠,但其射速比不過同時期的一些同類的武器,如李恩菲爾德式步槍,更比不過採用自動裝填技術的美國伽蘭德步槍。為了改變其射速緩慢的缺點以戰勝對手,德國生產了半自動的Gewehr 41型步槍和後來的Gewehr 43型半自動步槍。儘管如此,部隊對初期配發的這些新槍並沒有感到滿意,而寧可繼續使用98K步槍。因為他們認為舊槍精度更高,可靠性更好,配備4 倍瞄準鏡的98k狙擊型更是一種利器。此外98K步槍可以安裝槍榴彈發射器。發射的槍榴彈有兩種,一種是把長尾杆直接插到槍管內發射,另一種是在槍口套上發射管,發射無尾杆的榴彈。二戰期間,德軍採用的槍榴彈發射器主要是42型,由於是一個長筒形狀,因此又被稱作發射筒(Schallpferen)。
(上圖)安裝好的42型榴彈發射器的位置
與許多其他的裝備一樣,隨著戰爭的進行,98K步槍也受到了戰時經濟的影響,並且越來越嚴重。為此,工廠陸續採取了一系列簡化措施,包括用衝壓件和鍛件代替原來的鑄件和機加工件,以致最後省略某些部件,如通條、刺刀卡筍等。這些簡化措施降低了步槍生產所需的時間和成本,簡化後的步槍稱之為Kar 98k戰爭型(德語為kriegsmodell)。
槍枝也受到了戰時經濟緊縮的影響。上面是1941年型,下面是1943年型
上圖為製造於1943年的kar 98k步槍。此時製造槍枝的原材料質量已經開始下降,但還沒有跌至谷底。
組圖:Kar 98K步槍的使用手冊圖例,包括步槍的使用與維護的照片。在這些照片中,我們能看到包括槍栓和準星等步槍的各個部件,以及如何安裝刺刀,在不同場合的射擊,甚至如何在連隊槍架或在野外架槍存放步槍。
在提供了一千多萬枝Kar 98k步槍後,毛瑟公司於戰爭結束前不久的1945年4月停止了98k的生產,從此Kar 98k步槍進入了歷史,但後來在不同的地區武裝衝突中仍被其他國家使用。Kar98k式卡賓槍在二戰中並不算是一種性能突出的武器,雖然隨著戰爭進程其質量越來越差, 但憑著可靠的槍機和良好的精度,Kar 98k成了一代經典名槍。
本文摘自《二戰陸軍單兵裝備:德國》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