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奧會的腳步越來越近,國人對於冰雪運動的興趣日趨濃厚。不僅滑冰滑雪愛好者越來越多,一些相對「冷門」的冬奧項目,如冰球、冰壺等,粉絲也增加了不少。今天是全民健身日,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冰雪運動的「大眾緣」。
冰球,也叫冰上曲棍球,結合了滑冰技藝和曲棍球技藝,是一種對抗性較強的集體冰上運動項目,運動員用冰杆將球擊入對方球門,以進球多者為勝。冰壺,也是一項集體冰上項目,兩隊參與比賽,每隊四人,兩隊輪流擲球,隊員要力爭使冰壺準確到達營壘的中心,同時讓對方的冰壺遠離圓心,最後以冰壺距離營壘圓心的遠近決定勝負。
以前,人們在電視節目中才能看到冰球、冰壺運動,而如今這兩項冰雪運動已經走進了很多人的日常生活。作為2022年冬奧會的舉辦城市,北京著力推進青少年冰雪賽事。不久前,2019-2020屆北京市青少年冰球俱樂部聯賽成功舉辦,共吸引了29家冰球俱樂部、252支隊伍、3701名運動員報名參賽,運動員人數比上屆聯賽增加了393人。不僅青少年,北京的成人冰球也頗有根基。去年,第三屆北京市成人冰球比賽中,上有五六十歲的老將,下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 「00後」,來自8支隊伍的120餘名選手一決高下,參賽人數較前一年增加了30餘人。
冰球愛好者參與冰球比賽。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 攝
冰壺運動在北京也越來越有「人緣」,據北京市冰壺協會副主席劉平江介紹,冰壺運動不但趣味性強,而且還是一項培養增進團隊凝聚力的團體性項目,目前已有很多市民進行了運動體驗。市民韓妍初次體驗冰壺運動後表示,上手很快,但打好並不太容易,「最難的一塊應該是右腳用力,我們一般都是初學者,左腳用力的比較多。」 市民鬱飛體驗後稱冰壺運動比較容易推廣,但就是場地太有限。對此,劉平江表示,目前國內的陸地冰壺項目較好地解決了場地的問題。所謂陸地冰壺,即在平滑地面上進行的冰壺運動,裝備和規則與冰壺相似,球體更輕,下方增設了3個滑輪用於地面滑行。「陸地冰壺可以讓大家掌握冰壺的規則、冰壺的歷史、冰壺的禮儀等等一系列東西,為以後能上真冰打下基礎。」 劉平江說。
河北省遷安市扣莊中學學生在進行陸地冰壺訓練。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除北方城市外,隨著國家「北冰南展」戰略的推動,許多南方城市也積極籌辦冰雪賽事,為當地民眾了解冰雪項目搭建了平臺,也提升了大家參與冰雪運動的熱情。
在深圳,加拿大冰球聯賽、國家女子冰球隊相繼落戶,吸引了很多百姓對冰雪運動的關注。「見到冰面感覺就跟到家了一樣。」自幼生長在哈爾濱的深圳觀眾陳冬昊在深圳大運中心觀看加拿大女子冰球聯賽時,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近幾年,上海也成功舉辦了許多冰雪賽事,僅冰球賽事每年就舉辦近600場。上海冰雪運動協會主席嚴家棟表示,在高規格設施和重大賽事的引領之下,整個上海地區的冰雪文化和群眾參與冰雪運動的熱情無疑會得到極大提升。「我從『零基礎』到如今能輕鬆移動,說明冰上運動離我們老百姓並不遙遠,」上海市民陳蓉說。
冬奧會的臨近,讓全民投身冰雪運動的熱情不斷高漲。人們對於曾經陌生的冰球、冰壺運動,從認識到參與其中,正是民眾積極了解冰雪項目、投身冰雪運動的一個縮影。建造場館也好,舉辦賽事也罷,最終的落腳點都是為了讓冰雪運動回歸到大眾之中,讓更多人在家門口就能感受到冰雪運動的快樂。
(光明網記者 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