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同盟會的元老,黃興後來哪去了?為革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2020-12-16 歷史秘讀

辛亥革命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轉折點,尤其是他推翻了中國封建王朝專制的歷史,使得民主共和的觀念開始逐漸深入人心,雖然後來袁世凱篡奪了勝利的果實,但是也絲毫不影響,辛亥革命在歷史上的意義,我們都知道在辛亥革命成功之前,以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曾多次舉行起義,但是每一次都以失敗而告終。

不過在早期的同盟會領導人中,除了孫中山以外,還有一位革命元老,在當時也擁有巨大的聲望,而他就是黃興,黃興出生於1874年,他本人其實是出生於一個地主家庭,後來有機會前往國外留學,並在國外接觸到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說起來他革命思想的根源和孫中山、宋教仁他們都不同。

由於黃興祖上曾為明朝官吏,因此定下了一個準則,終身不出仕清朝,因此黃興對科舉做官並不熱衷,而是對諸多學科有很大的興趣,在接觸到革命思想以後,開始逐漸的改變自己原先的想法,並和自幼在國外生活的孫中山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在革命最為艱難的年代裡面,孫中山和黃興這兩個人的名字是聯繫在一起的,黃興在國內負責領導起義,而孫中山負責在海外募捐,黃興的多次起義都很不順利,尤其是宣統元年的廣州起義中,更是犧牲巨大,雖然因此而受傷,但黃興革命的初衷始終都沒有改變過,但是隨著革命取得勝利以後,黃興的名字卻逐漸被人遺忘。

實際上黃興本人並不熱衷於名利,尤其是在當時武昌起義以後,他是第一個趕到戰場上負責指揮作戰的,一度在建立民國時,要先選舉黃興為大元帥,然而黃興不願意,執意要等到孫中山前來以後,我們也知道後來袁世凱竊取了革命勝利的果實以後,黃興對於革命黨內對袁世凱的妥協和讓步十分不滿,並由此而發生爭執。

不過即便是如此,黃興仍然針對國內革命形勢做諸多奔走,不遺餘力,蔡鍔在雲南組織護國軍討伐袁世凱,曾致電黃興,希望他回國,後來袁世凱雖然病逝,但是北洋軍閥並未被徹底打到,中國也就此進入到軍閥割據的混戰時代,黃興對此勞心勞力,以至於積勞成疾,1916年因胃出血而住院治療,最終因肝硬化而引發各種併發症而去世,享年42歲。

相關焦點

  • 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
    1905年8月20日,中國同盟會在東京成立。181年8月20日 三國名相諸葛亮出生。諸葛亮(181年8月20日—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發明家。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 (黃氏名人)--黃興--中華民國的創建者之一
    黃興還提議把《二十世紀之支那》雜誌作為同盟會機關報(後改稱《民報》),得到與會者贊同。黃興被選為庶務(相當於協理),成為同盟會中僅次於孫中山的重要領袖。黃興在與孫中山共建同盟會上起了重要作用,可以說,同盟會是以孫中山、黃興為軸心建立起來的。同盟會的成立,加強了革命力量的團結和統一,使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 同盟會元老譚人鳳百年祭:譚人鳳《十要》述論(上)
    他早年加入洪門,萌發反清革命思想,隨後加入華興會、同盟會,積極參加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和五四運動,為推翻清政府封建專制統治、創建中華民國、建立和鞏固民主共和制度、推進中國民主革命事業貢獻了畢生的力量,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今年適值譚人鳳誕辰160周年暨逝世100周年,特作此文,以志紀念。
  • 「同盟會把皇權送上不歸路」——同盟會在歷史轉折關頭的重大作用
    會上通過了孫中山起草的《中國同盟會宣言》、《中國同盟會對外宣言》,由黃興等起草的《軍政府宣言》《中國同盟會總章》和《革命方略》等文件。會章共30條,以後經過修改為24條。大會又通過以華興會機關刊物《二十世紀之支那》作為同盟會的機關報,後改名為《民報》。中國同盟會確認其政綱為孫中山提出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十六字綱領,該綱領後又被解釋為三民主義學說。
  • 黃興為什麼把江山讓給孫中山?
    讓我們攜手同行,弘揚黃氏文化,共建家族文明!
  • 同盟會、國民黨、中華革命黨、中國國民黨都有什麼關係?
    而且中國同盟會、國民黨、中華革命黨,中國國民黨在組織形式、意識形態乃至人員組成上都存在差異,不能完全視為同一政黨的延續。那麼同盟會、國民黨、中華革命黨、中國國民黨都有什麼關係呢?隨著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和資產階級的發展,中國在清末出現了多個主張推翻清朝的革命組織,影響最大的為孫中山為首的興中會,黃興、宋教仁為首的華興會,陶成章、章炳麟為首的光復會。
  • 新中國成立後,被錯殺的2位同盟會元老,還掛上將軍銜,他們是誰
    我們今天講的這兩位,都是同盟會元老,還掛著上將軍銜,沒想到也被錯殺,他們就是夏之時和何海清。 夏之時,四川人,1887年出生,1905年在日本留學時加入了同盟會,在辛亥革命時也領導了起義,還被推舉為革命軍的總指揮,是在四川推動政治變革的關鍵人物,曾任四川省副都督。
  • 劉道一:反清革命志士,同盟會犧牲第一人
    他是留日學生中因反清革命被殺害的第一人,也是同盟會會員中為革命流血犧牲的第一個烈士,他留下了英名,也留下了著作《衡山正氣集》。
  • 隋唐那些事:靠山王楊林,一生忠於大隋的梟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他是大隋的靠山王,一生忠於大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沒錯,他就是楊林,隋唐第八位好漢。隨即,他們結為異姓兄弟,引為摯交。楊林對戰羅藝後來,秦叔寶怒殺宇文智及,其兄宇文化及想要殺他報仇。楊林為保秦叔寶一命,不惜與宇文化及鬧翻。
  • 興中會跟同盟會的區別是啥?龐大的清王朝是怎麼被革命摧毀的
    後來10多次新的革命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雖然清政府一次一次把它們按了下去,體現出了強大王朝的手腕,讓所有人知道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但革命之火一旦點燃,想要再度熄滅就很難了。於是最終在1911年,武昌起義正式發動,此次起義雖然革命的聲勢同樣不大,但是卻讓整個清王朝都淪陷了。滴水穿石,就算是蚊子也可以叮死大象,經過了10多年的起義派抗爭,清朝最後還是敗下陣來。
  • 臺灣革命同盟會與臺灣光復
    因國民政府並未將臺灣明定為淪陷區,無行政區編制,臺灣革命同盟會的經費極端缺乏,每月的經常收入只有法幣5000元,尚不足以維持交通費,更談不到臺灣及淪陷區工作的擴大。[14] 臺籍志士不甘於臺灣革命同盟會僅僅停留在群眾團體的位級上,希望國民黨中央能夠提升臺灣革命同盟會的層級。
  • 辛亥革命後黃興在南京擁兵二十多萬,為何不揮師北伐蕩平北洋軍?
    孫中山抵達南京時,受到了革命陣營的熱烈歡迎,並且被擁戴為臨時大總統。大家都以為孫先生肯定從海外帶回大筆的真金白銀,因為他常年奔走於海外,與外國政府建立了良好關係。 1912年2月,南北和談告成,大清亡,民國興。孫中山如約卸任臨時大總統職位,轉而去實踐他所倡導的民生主義,號召人民興辦實業,並親自擔任全國鐵路督辦,準備籌借外資修築鐵路幹線。
  • 馬敏、洪振強:百年來中國同盟會研究述評
    ③早在1949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的早期同盟會員吳玉章就寫了《辛亥革命的教訓》(華北大學教務處,1949),提出同盟會作為分散的地方性革命團體之聯合體為辛亥革命埋下了危機,後在其著《辛亥革命》(人民出版社,1961)中進一步強化其觀點。可以說,吳玉章屬最早一批研究辛亥革命和同盟會的馬克思主義學者。
  • 【文史】那一年,黃興的性命曾在恩師手上
    黃興是晚清著名的革命黨人,在同盟會中的地位僅次於孫中山,也是辛亥革命的領袖和先驅。然而,如果沒有當年恩師梁鼎芬放他一馬,恐怕整個民國歷史都會改寫。張創辦兩湖書院,梁被聘為書院院長,黃興就是在此期間成為梁學生的。梁、黃二人,雖為師生,但政治立場、觀點迥然不同:梁儘管曾被貶,但維護清王朝統治的決心始終頑固不化。而黃興是堅定的革命家,一生奔走革命,儘管與孫中山在某些事情上看法不一致(比如1906年冬,孫、黃為選擇國旗一事曾發生嚴重衝突),但並不影響黃興擁護孫中山。
  • 孫中山與辛亥革命以及興中會、同盟會和日本的黑龍會!
    青年時因清法戰爭的失敗,並決定要以革命的方式改變中國。1894年11月24日,孫在檀香山成立興中會。1895年,興中會發動乙未廣州起義。1905年,在日本東京組成中國同盟會,孫被推為總理;確定「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並提出三民主義學說。
  • 隆文人蕭耀昌:荷屬東印度群島同盟會早期領導人、愛國僑領
    1905年8月20日,在東京赤坂區頭山滿提供的民宅二樓榻榻米房,中國革命同盟會成立,孫中山被推舉為總理,黃興等任庶務;除制定了《軍政府宣言》《中國同盟會總章》和《革命方略》等文件,並決定在國內外建立支部和分會,聯絡華僑、會黨和新軍,成為全國性的革命組織。
  • 奉天省革命,旗人張榕與士官三傑(下)
    早在孫中山、黃興籌備廣州起義時,宋教仁就提出,東北是戰略要地,革命若想取得成功,則不可忽略東北;而對於無一兵一卒在東北的革命黨,成事東北之關鍵,則在於對活躍在東北廣大地區的綠林武裝「馬俠」的爭取。宋教仁的提議,得到了以孫中山為首的同盟會決策層的高度認可。
  • 國民黨的四大元老
    沒有他的鼎力相助,孫中山的革命事業,估計會很艱難。 比如,在歐洲第一次遇到孫中山,為了表示支持孫中山的革命事業,張靜江一出手就是三萬兩白銀。1906年,張靜江在新加坡加入了同盟會。從此,為民國的建立積極奔走。 可以說,在中華民國建立的過程中,張靜江是名副其實的「財政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