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韓前哨戰?!高雄市黨部主委菊系敗北牽動後續政治版圖

2020-12-27 華夏經緯網

陳菊。(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資料照)

民進黨黨部主委改選空前激烈,尤其最受矚目就是高雄這一戰了,一派花媽子弟兵代表高閔琳,另一派則是媒體支持的海派代表趙天麟,兩邊雙雙打出小英牌,最後由海派的趙天麟勝出,花媽陣營敗北。這一戰為何這麼重要,就是因為關乎了6/6罷韓的高雄布局,而就算罷韓沒有成功,誰能勝出更牽動罷韓後續補選的政治版圖,甚至綠營在高雄的資源分配,所以被視為是罷韓前哨戰。

核對證件領投票單,陳菊以前蔡英文辦公室秘書長之姿,現身高雄市主委選舉投票,一席話很有味道。陳菊:「手心手背都是肉,但是我當然會支持值得信賴,我認為比較有理想性(下一步的規劃?)我的,沒有,我想我現在就是一身輕。」

(圖/中視新聞畫面)

不把話說明,但關鍵時刻,身為陳菊的子弟兵,高閔琳跟海派「立委」趙天麟,為了高雄主委一職打得兇,力爭高雄3萬7千名黨員支持。包括劉世芳、許智傑、邱議瑩等人也都紛紛表態,為高閔琳催票,但最後還是由趙天麟勝出。

高雄市議員高閔琳:「黨內黨職的改選,就是不分派系,要爭取共同的支持。」

民進黨「立委」趙天麟:「不會把它視為派系的競爭,我會把它視為是我們,民進黨自己民主選舉的模範。」

高雄市議員邱於軒:「等於是罷韓的前哨站,誰掌握了這次主委,就等於誰,可以擁有罷韓之後,民進黨在高雄資源分配的保衛戰。」

菊系陣營敗北,雙方可是戰到最後才分勝負,因為力爭高雄黨部主委,更是放眼6/6罷韓後布局,若是罷韓沒有成功,也是能掌握黨部資源。兩派陣營廝殺,趙天麟勝出,後續罷韓要如何布局,也是新主委首要之務。

陳菊:我回來投罷韓票是應該的

面對媒體問及當天是否會回高雄投票?陳菊直說,現在自己也沒有任何公職,「我回來投票這是應該的」。

媒體問及民進黨在罷韓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是否回高雄投票?陳菊避答民進黨角色部分,但她認為罷韓這是高雄重要的民眾運動,她會尊重高雄人的選擇,至於自己做為一個高雄人會善盡應有的責任,現在也沒有任何公職,回來投票是應該的。

黨政皆丟 除了罷韓菊系還剩什麼?

韓國瑜。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民進黨高雄巿黨部主委選舉,菊系推出的巿議員高閔琳遭海派」 「立委」」趙天麟輾壓,在掌門人陳菊2018年北上後,菊系在高雄連丟政權與黨機器,可說黨政皆墨,在陳菊明升暗降外派到監察院後,除了罷韓,菊繫到底還剩什麼?

代表海派的趙天麟在新潮流與菊系連手下殺出重圍,贏得民進黨最大地方黨部主委位置,不僅牽動罷韓後高雄政局走向,也攸關兩年後巿長、巿議員布局,這一役勝出,已確保他在 「英海體制」下,高雄巿長「儲君」地位。

礙於剛連任「立委」的尷尬身份,曾投入民進黨高雄巿長初選的趙天麟,選擇力挺英派指標人物的陳其邁代表綠營再戰,不管是罷韓成功補選,或2022巿長選舉,英派在高雄都有一席之地,海派的靠攏,更朝「黨政合一」準備。

高雄深根13年的菊系,少了執政資源,又丟了黨機器優勢,如今海派勢力抬頭,菊系的何去何從,面臨被邊緣化,或有可能像謝系式微,各奔前程。同樣高舉民進黨旗幟,黨政皆無的菊系,在高雄除了wecare罷韓還剩什麼?

在政壇,向來只見新人笑、不見舊人哭,罷韓成功,即使陳其邁補選上高雄巿長,對趙天麟來說,仍佔有最先順位的接棒梯隊,反觀菊系,未來6年再加8年,恐怕都無法「光復高雄」,黨內團結,只是很現實的「被團結」。(華夏經緯網綜合報導)

責任編輯:邱夢穎

相關焦點

  • 罷韓前哨戰?綠高市黨部主委菊系敗北 牽動後續政治版圖
    臺媒資料圖臺灣中時電子報刊文分析說,民進黨黨部主委改選空前激烈,尤其最受矚目就是高雄這一戰了,一派「花媽子弟兵」代表高閔琳,另一派則是媒體支持的「海派」代表趙天麟,兩邊雙雙打出「小英牌」,最後由「海派」的趙天麟勝出,「花媽」陣營敗北。
  • 罷韓前哨戰?陳菊挫敗綠高市黨部主委 牽動政治版圖
    華夏經緯網5月25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民進黨黨部主委改選空前激烈,尤其最受矚目就是高雄這一戰了,一派花媽子弟兵代表高閔琳,另一派則是媒體支持的海派代表趙天麟,兩邊雙雙打出小英牌,最後由海派的趙天麟勝出,花媽陣營敗北。
  • 民進黨黨部主委血腥戰,考驗蔡英文能力!
    民進黨縣市黨部24日改選主委,此役攸關7月即將改選的常執委選舉,涉及未來民進黨中央的權力重組,更是2022年縣市長選舉的前哨戰,各派系都卯足全力搶奪地盤,亂象百出,堪稱民進黨史之最。其中最難看的爭鬥莫過於民進黨臺北市黨部主委的競選。
  • 高雄「菊系」不敵「海派」碾壓,民進黨「英海體制」初成形
    民進黨黨代表及縣市黨部主委選舉24日落幕,由於部分縣市主委選舉牽動2022縣市長選舉以及派系版圖競爭,這次角力格外激烈。以島內三立電視董事長林昆海為主的「海派」勢力壯大,與「英系」合作搶下兩席縣市黨部主委;所謂「正國會」也拿下基隆市、苗慄縣、彰化縣等7席主委,保有縣市一定勢力。
  • 吳子嘉預測:新潮流高雄吞敗,罷韓難過關
    民進黨主委選舉落幕,高雄市黨部主委選舉過程競爭激烈,獲得英系與「海派」支持的民進黨「立委」趙天麟,打敗新潮流力推的菊系市議員高閔琳。熟知綠營派系運作、《美麗島電子報》董事長,黑韓大佬吳子嘉接受中評社訪問分析,這代表了高雄「反新」、「反菊」勢力的大集結。
  • 國民黨高雄黨部主委難產,傳出四人有意願
    原中國國民黨高雄市黨部主委莊啟旺8月20日請辭後,主委一職懸而未決,黨部相關事務暫由書記長蕭金龍主持。
  • 「罷韓」連署剛過,民進黨已盡顯禿鷹本色
    圖片來源:臺媒臺灣「聯合新聞網」17日發表社論說,新冠肺炎疫情當前,只剩下一群人還在「搞政治」,就是高雄市的「罷韓」仍如火如荼推動。兩年多前失去高雄政權的民進黨,表面上看來施政一切以「防疫優先」,實則磨刀霍霍,瞄準高雄的罷免和補選之戰,甚至布局到二○二六以後,要搶食權力大餅,可謂盡顯禿鷹本色。
  • 「罷韓」非成不可?臺「中選會主委」親自出徵
    日前高雄市選委會主委陳雄文公開表示,顧慮防疫,連公立大學和公營單位都不借場地做「罷韓」投開票所。臺選務機構「中選會」隨即發表聲明,呼籲「應配合高雄市選委會,勿阻撓選務工作的進行」。有臺灣媒體就臺選務機構此舉是否有違「中立」進行網絡投票,有高達92.70%的網友回答,「是,明顯故意挺『罷韓』行動」。
  • 國民黨高雄市黨部主委由李哲華兼任
    國民黨組發會主委李哲華兼任高雄市黨部主委。(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綜合臺媒報導,國民黨高雄市黨部主委一職懸缺近5個月。國民黨4日下午宣布,為超前部署2022,由國民黨組發會主委李哲華兼任高雄市黨部主委,高雄市民政局前局長曹桓榮兼任副主委。李哲華表示,上任後將持續推動黨務,並發掘及培育優秀人才,為2022選舉做好盤整及準備工作。前高雄市長韓國瑜在6月6日遭罷免後,當時的高雄市黨部主委莊啟旺隨即請辭。
  • 國民黨組發會主委李哲華兼高雄市黨部主委 「韓家軍」任副主委
    李哲華據臺灣媒體報導 中國國民黨今宣布,高雄市委員會主任委員一職,由中央組織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李哲華同志兼任;韓國瑜執政時的高雄市民政局長曹桓榮,則派任中央組織發展委員會組織經營部副主任,並派駐高雄市協助黨務推展工作、兼任高市委員會副主委。
  • 高雄市國民黨團批罷韓者不顧疫情 籲挺韓者勿討論罷韓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中國臺灣網3月18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高雄市議會國民黨團今天(18日)上午開記者會呼籲挺韓民眾以高雄防疫為重,多宣傳高雄市長韓國瑜2年多來的施政,目前不要討論第三階段罷韓投票要不要投的問題。黨團也呼籲臺灣「中選會」和高雄市選委會,要依照規定處理罷韓團體在罷韓第一階段提議和第二階段聯署可能涉違法的部分,以維護選務公權力。
  • 「高雄市的阿舅」到底是誰?
    據香港中評社報導,6月6日罷韓投票前夕,高雄市街頭最近懸掛著綠底白字寫著「阿舅要回來了」的布條,成為外界茶餘飯後的話題。有人猜測這和民進黨的內鬥有關。前國民黨「立委」孫大千發文表示,要釐清誰是阿舅,要先探討5個問題。
  • 「罷韓」影響不止在高雄?臺灣政治版圖大挪移,國民黨翻盤難
    備受關注的「罷韓」案以韓國瑜遭罷免下臺而落幕,雖然外界對這一結果並不意外,但最終開出93萬張同意票仍超出預期,顯現高雄民意對韓國瑜的反撲力道比想像中更大。但「罷韓」的後續效應遠未停止,在國民黨持續勢衰、提振乏力的困境下,綠營已開始為收復地方版圖而磨刀霍霍。 「罷韓」後緊接而來的將是高雄市長補選,民進黨推派陳其邁出戰已是呼之欲出,憑藉「大選」高得票率、八席「立委」全壘打以及「罷韓」成功的政治熱度,綠營對「光復高雄」勢在必得。
  • 國民黨高雄黨部主委:韓國瑜可能投身明年黨主席選舉
    國民黨主席補選即將在本周六登場,國民黨高雄市黨部主委莊啟旺2日表示,現階段主席補選仍以「看守」成分居多,真正的關鍵是在明年第21屆黨主席選舉。
  • 「罷韓」廣告牌遭民眾檢舉 高雄市府勸「罷韓」團體:別搞政治陰謀
    「罷韓」廣告牌遭民眾檢舉。(圖片取自臺媒)中國臺灣網4月28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罷韓」團體今天(28日)聲稱懸掛在高雄市中正、和平路口的「罷韓」廣告牌,遭高雄工務局發文限定當日自行拆除。對此,高雄市府表示,「特定團體不要把自己漠視法規的錯誤政治化,以政治陰謀之名行公共違章關說之實,法律不因政治訴求而擁有特權」。「罷韓」團體「Wecare高雄」發文稱,高雄市府今天中午12點45分來到「罷韓」團體施掛第一面大廣告牌的現場,貼出一紙公文,說經民眾檢舉要求要在今天改善完成,不然將要執行拆除。
  • 香港《中評社》:「罷韓」過後 島內政治版圖會否大挪移?
    香港《中評社》評論指出,備受關注的「罷韓」案以韓國瑜遭罷免下臺而落幕,雖然外界對這一結果並不意外,但最終開出93萬張同意票仍超出預期,顯現高雄民意對韓國瑜的反撲力道比想像中更大。但「罷韓」的後續效應遠未停止,在國民黨持續勢衰、提振乏力的困境下,綠營已開始為收復地方版圖而磨刀霍霍。
  • 紓困振興為救韓?高雄市政府回應罷韓團隊:勿變政治打手
    高雄市政府進行疫情紓困與振興,遭「罷韓」團體質疑幫救韓國瑜。(圖片來源:臺灣「聯合新聞網」)中國臺灣網5月28日訊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高雄市政府經發局預計動支5千萬元(新臺幣,下同)進行疫情紓困與振興,卻因發放快速,遭「罷韓」團體質疑幫救韓國瑜。對此,高雄市新聞局長鄭照新27日表示,政治再怎麼對立,也不能扯高雄市紓困、振興的後腿,呼籲「罷韓」團體反思,這到底是政治運動主張,還是已陷入不斷只想讓高雄空轉的盲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