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湖南永州市和益陽市同時召開領導幹部大會,湖南省委組織部領導到會宣布省委決定,1970年6月出生的李暉任永州市委書記,1970年2月出生的張值恆任益陽市委副書記提名為市長人選。此前不久,11月29日,湖北鹹寧市1972年12月出生的市長丁小強被任命為市委書記。歲末年初,隨著地方黨委換屆的深入,「70後」的地級市黨政「一把手」陣容再度擴大。
從2008年3月汪鴻雁(1970年4月出生)出任湖北十堰市代市長以來,「70後」地市級(含地級市、地區、自治州、盟,不含直轄市的區,下同)黨委書記和政府「一把手」(含代理市長、州長,下同)逐漸登上政治舞臺。據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統計,截至目前,全國除河北、山西、吉林、河南、陝西外,大部分省和自治區已先後產生「70後」地市級黨政「一把手」48人,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特為讀者梳理這些年輕幹部的情況,供參閱。
梳理「70後」地市黨政「一把手」的成長曆程,一些重要的任職節點躍然紙上。女幹部汪鴻雁是第一個「70後」地市級政府「一把手」。1970年4月出生的她是湖北孝昌人,曾任共青團湖北孝感市委書記,共青團湖北省委副書記,2004年1月後任鄂州市副市長,2008年3月,她被任命為十堰市代市長。不過,還沒正式當選,她就在當年6月被任命為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並一直任職至今。
2011年,地市級政府中「70後」「一把手」開始逐漸增多。時年2月,1970年1月出生的張恩亮卸任共青團黑龍江省委書記,被任命為黑河市代市長,4月當選市長,成為了第一個正式當選的「70後」地市級政府「一把手」,同時,身為滿族幹部的他還是第一個「70後」少數民族地市級政府「一把手」。
同年6月,1970年6月出生的李暉從湖南省株洲市委副書記(正廳級)、炎陵縣委書記調任懷化市代市長,轉年1月當選市長,成為第一個正式當選的「70後」女性地市級政府「一把手」。還是在這一年的8月,1970年10月出生的周紅波出任廣西南寧市代市長,10月當選市長,成為了第一個「70後」省會城市政府「一把手」。
2011年5月,來自北京的援疆幹部劉劍出任新疆阿勒泰地委書記,成為第一位「70後」地市級黨委書記。1970年2月出生的劉劍是山東平陰人,1992年中國人民大學計劃經濟系價格學專業畢業,2000年由國家開發投資公司總經理秘書調任北京市西城區區長助理、區科委主任,其後又任過共青團北京市委副書記、書記兼北京奧組委志願者部部長,北京市順義區區長,北京市政府副秘書長、對口支援和經濟合作工作領導小組新疆和田指揮部指揮,併兼任和田地委副書記。
在2012年黨的十八大上,劉劍當選惟一一位「70後」中央候補委員,2013年3月改任新疆哈密地委書記,又成為第一個在兩個地級行政區任黨委書記的「70後」幹部。2016年撤地建市後,劉劍現任地級哈密市的第一任市委書記。不過,劉劍並不是第一個地級市市委書記,2012年5月,1970年5月出生的陳新就被任命為浙江衢州市委書記,剛剛履新湖南永州市委書記的李暉則是第一位女性地市級黨委書記。
隨著「70後」地市級黨政「一把手」的增多,其來源也越來越廣。2012年7月,1970年10月出生的苗族幹部廖飛出任黔東南州代州長,10月當選州長,是第一個「70後」自治州州長。他在2002年12月就擔任了共青團貴州省委書記,是當時全國最年輕的省級團委書記,目前任貴州省科技廳廳長。
2015年6月,1972年5月出生的藏族幹部普布頓珠任山南地區行署專員,是第一個「70後」地區行署專員,目前全國地級行政單位中,只有新疆、西藏和黑龍江還有少數的地區建制,山南地區也於2016年改為地級山南市,普布頓珠繼續任市長。
2015年10月,1970年4月出生的蒙古族幹部韓憲軍任興安盟盟長,是第一個「70後」盟長,盟是內蒙古特有的地市行政區,現在也僅有3個。2016年,在幹部交流中,韓憲軍任中國鐵路總公司工程管理中心黨委書記,來自鐵路系統的另一位「70後」幹部費東斌則交流到內蒙古任烏蘭察布市代市長。
1970年6月出生的苗族女幹部郭建群2013年任湖南湘西州州長,是第一位「70後」自治州女州長。
在「70後」地市黨政「一把手」陣營中,更為年輕的「75後」逐漸嶄露頭角。1975年11月出生的傅振邦來自企業,2012年8月任湖北隨州市代市長、市長,是第一位「75後」地級市市長。2013年6月,和同樣來自湖北的汪鴻雁一樣出任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
2012年8月起代理雲南大理州州長,並於12月正式當選州長的白族幹部何華出生於1976年10月,是迄今為止最年輕的地市級黨政「一把手」,高校出身的他於2015年年初調任昆明學院院長,2016年交流到華北電力大學任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正廳級)。
1975年9月出生的湖北隨州市市長郄英才是目前在任最年輕的地市黨政「一把手」。「75後」現職地級市市長,還有1975年1月出生的山東德州市市長陳飛。但是,截至目前還沒有「75後」地市級黨委書記,目前最年輕的地市級黨委書記是1972年3月出生的山東菏澤市委書記孫愛軍。
在2016年11月的省級黨委換屆中,1970年1月出生的劉捷當選江西省委常委,是第一位「70後」省級黨委常委,此前任過江西新餘市市長、市委書記的他也是第一位晉升副省級的「70後」地市級黨政「一把手」。
梳理「70後」地市級黨政「一把手」的任職經歷,除了在地方黨政機關逐級晉升的年輕幹部外,還有幾種經歷比較普遍,值得注意。
首先,多有共青團領導經歷。如現任黑龍江黑河市市長張恩亮、安徽淮南市市長王宏(女)、湖北鹹寧市委書記丁小強、湖南永州市委書記李暉(女)、湖南益陽市市長人選張值恆、廣東揭陽市市長陳東、四川樂山市市長張彤、貴州銅仁市委書記陳昌旭、雲南保山市市長楊軍和新疆哈密市委書記劉劍,以及曾任萊蕪市市長的王磊(女)、玉溪市市長的饒南湖(女)和黔東南州州長的廖飛等,都有省級團委書記的任職經歷。而山東菏澤市委書記孫愛軍、江西景德鎮市市長梅亦(女)、海南儋州市代市長朱洪武、甘肅嘉峪關市委書記柳鵬等,都任過省級團委副書記。
其次,有企業任職經歷的眾多。前面提到的劉捷曾任湘潭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傅振邦曾任中國長江電力股份公司董事會秘書、財務總監,湖北能源集團總經理,劉劍曾在國家開發投資公司工作,併兼任過河南福弘有限公司董事長,還有內蒙古巴彥淖爾市代市長張曉兵(1971年11月生)任過內蒙古礦業集團公司董事長,湖北孝感市市長滕剛(1970年7月生)任過中國衛星通信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常務副總經理、黨委書記,湖南衡陽市市長周海兵(1971年2月生)任過湖南建工集團總經理等。
再次,來自中央國家機關和北京等地的幹部較多。據統計,曾在中央辦公廳任職的現職「70後」地市級黨政「一把手」就有3人,分別是浙江衢州市委書記陳新(曾任中央辦公廳副局級秘書、正局級秘書)、湖北隨州市市長郄英才(曾任中央辦公廳秘書局副局長、巡視員)和四川綿陽市市長劉超(1971年11月生,2007年曾任中央辦公廳副局級幹部、2009年躋身正局級)。巧合的是,有北京市任職經歷的也有3人,包括前文提到的劉劍,以及四川南充市代市長吳群剛(1974年4月生,曾任北京市人口計生委副主任、市社會建設工作辦公室副主任、懷柔區副區長)、寧夏中衛市市長萬新恆(1972年11月生,曾任北京市石景山區區長助理、市經濟信息化委副主任)。此外,還有曾長期在交通運輸部系統工作的雲南昭通市市長郭大進(1974年10月生),及清華大學出身的山東菏澤市委書記孫愛軍、嘉興市市長胡海峰(1970年生)等。從經歷看,這些年輕幹部中的一些人先是在異地掛職鍛鍊,然後留在當地工作。
此外,曾參與援疆援藏工作也是年輕幹部的一個重要成長經歷。除劉劍外,現任遼寧撫順市委書記的高宏彬(1971年10月生)曾任遼寧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揮部總指揮、援疆幹部總領隊、新疆塔城地委副書記,回遼後任過本溪市市長、市委書記。
縱觀「70後」地市黨政「一把手」履歷,高學歷、高職稱也是重要的特徵,多人擁有博士學位,如山東菏澤市委書記孫愛軍是清華大學管理學博士,福建省三明市代市長餘紅勝(1970年10月生)是廈門大學經濟學博士。女性和少數民族幹部「70後」地市黨政「一把手」所佔比例較高,在先後任過這一級職務的48人中,女性幹部有7人,少數民族幹部有9人。從地域分布看,湖南、湖北先後出現過5位「70後」地市黨政「一把手」,內蒙古、廣東、雲南各4位,目前在任者中,湖南、廣東各4人。
來源|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微信公號,獨家內容轉載請註明出處以及作者
編輯|傅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