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生 從體能訓練說為什麼傳武打不過搏擊

2020-09-20 風雲生0

這個話題,很早就想講!最近遇到很多問題,堆積到一起,覺得不講不行了!咱們先捋一捋:

最早是我的一個學生,某一天突然說,師父你會不會古戳腳?我看了一個老視頻,那個戳腳真的厲害,我想學!其實他不知道,他是我比較寄予希望想教的,所以他的話讓我特別生氣!

為什麼呢,二個點,首先是他雖然相對年輕,但是,人已經走上社會,在為生活奔忙了,他覺得古枝子好,(古枝子也就是戳腳),實際上古枝子訓練是很苦的,不是內家拳想學就學,學了就當練了!其次,雖然我不會古枝子,但是我明白,古拳法訓練遠遠大於現在業餘的散打訓練的強度!你說想學古枝子,除非你有足夠的經濟實力,能夠脫產學習,這還是他體能很強!

我不會古枝子,咱們以譚師的螳螂拳訓練為例,就是一個小登山步,傳統練法,需要你選一個大土坡,然後用一個手推車,腳下小登山步,手上推推車,上這個大土坡!上去之後還得下來,一天折騰多少趟!等你適應了,手推車還得裝土,裝沙子,裝石頭,磚頭,總之是形成負重,據說,要達到千斤,能夠推上推下,才算過關!

大家覺得誇張嗎?實際上現在福建自然門,四川的一些老拳法,還有人在打滑車!

對,就是傳統評書《嶽飛傳》中,高寵槍挑鐵滑車,那種滑車,在家裡安裝軌道,四十五度角,要求你一拳打的滑車倒退,退到高處。再滑下來,再打,退上去,滑下來時再打!……

前幾天直播,進來一位朋友,提出一個觀點,就是在我們小的時候,農村種地,全靠肩挑手提,勞動強度很大,所以,農民的體能,也是極其強大的!所以,有些農村的習武者,實際上是用勞動取代體能訓練!這是事實!

而倒退幾年,有李紫劍,有一些經歷專業隊訓練的人,提出,古人飯都吃不飽,他們功力再高,也不可能比得過專業隊的隊員!其實,他們比較的是改革開放後的中國社會環境,現在收割有什麼聯合收割機,能夠直接把稻子打成顆粒!這就節省很多人工和體力勞動!

所以,拿改革開放後的社會環境,去作為普通人的體力標準,去用專業隊人員去比較,很扯淡!

我有個學生是貴州民辦教師,他可以挑三十五公斤擔子,走四十華裡山路,不知道除了馬拉松運動員外,什麼專業隊員可以去挑戰一下?

當初熊朝忠獲得世界拳王,首先大家要看到,熊朝忠十幾歲下礦背煤,讓專業拳擊下礦跟熊朝忠比一比背煤呢?中國只有一個熊朝忠嗎?我學現代搏擊有個師弟,安徽人,十四歲也是下礦幹活,但是他下的礦是類似在水裡淘金那種,我們一起學拳,他二十一歲,他的同鄉在拳館被罰跑三十圈,跑了好幾天完成三十圈,而趙軍,也被罰跑三十圈,沒三十分鐘跑完回來了!(那個時候下雨,我們上理論課,趙軍覺得老師講的學過一遍了,就沒聽課,所以被罰!老師一堂課沒講完,他就跑完回來了,感覺上不到三十分鐘,實際上沒有人記時!他的力量,體能,我們一起打實戰,我是體驗過的!最起碼我覺得他不差於熊朝忠,就是人生目標,選擇,決定他們人生完全不同!

我們去了解武術,傳統上就是一些故事,傳說,一些人有機緣拜師學藝,聽師父口傳心授!後來,有雜誌,雜誌時代延續有二三十年?再進入網絡時代!

雜誌時代的早期,還是能夠比較真實的反映出武術真實的樣子!當然,那個時候更多能夠寫文章的,還是那些體院,專業機構的研究者!後期,從大成拳開始,武術宣傳就有一定程度歪曲與神話!在我來說,網絡時代開啟於1999年,那一年我拜師盧氏結構,而楊鴻塵老師,高臣先生倡導的筋骨論大行其道!

前幾天,在微信群裡聊到體能,想起來一件事,那是2008年,那年黑龍江省打了二次省錦標賽,第一次因為有些工作人員舉動隨意,被人拍攝傳到網絡,造成不好影響,所以八九月份,又在齊齊哈爾舉辦第二次錦標賽!某些比賽結束後,黑龍江省體工隊跆拳道領隊,把各個參賽隊教練召集起來,先介紹一些省體工訓練,然後給大家講了一番關於訓練的經驗,談到她曾經是國家隊,體操奧運冠軍劉璇的教練團隊一員,劉璇曾經某一屆奧運會之前膝蓋受傷,做手術怕影響成績,所以教練團隊給劉璇設計一套體育療法,就是穿沙背心,沙綁腿,負重進行單腿蹲起,左右腿各一組,五百次為一組,每天三組……一個月後,劉璇腿傷痊癒!

講到這裡,群裡有個朋友跳出來提出質疑,為了回應他的質疑,我就談起傳統武術的打熬筋骨問題,嚴格說,打熬筋骨並不是完全的傳統武術,而是古代將門,也就是武將世家,訓練子弟的一套體系,大體上都有呼吸吐納訓練,然後在孩子十六周歲到二十二周歲之間,安排三年或者更多時間的一些高強度的力量與技巧的訓練,叫做打熬筋骨!能夠有效開發人的體能,把人的體能開發到比較大的程度!

當然,這番表述是我寫文章,實際在當時,這位朋友並沒有聽我說什麼,而是在不斷的提出質疑,因為他是很業餘的愛好者,他也提不出啥有力的質疑,所以一直質疑,我的理論是不是符合內家三拳的理論!實際上,這種對內家拳只是淺淺愛的愛好者,他們會覺得武術是亙古不變的,可是這是不可能的!真實的武術,其實是不斷變化的,甚至有的時候,還要誤入歧途,然後在戰亂中通過大量實踐去糾正過來!所以,事實上的中國,並沒有始終一貫的拳理,而是在拳理上是不斷推陳出新,包括一些錯誤的新理論!而顯然我的朋友不懂,也沒有耐心去聽我講,後來,我講,如果你智商沒有問題,你應該能明白,他就抓住這句話,認為我在罵他,要求我道歉,……最終我徒弟將他踢出群!

真正的武術,包括韓國的跆拳道,泰國的泰國拳,真正培養拳王級別的高手,訓練強度都很大!但是,像有些被我踢出群的這類人,還認為武術修煉練了所謂內功,就可以輕鬆成為高手,實際上,那都是意淫!

這種意淫式的思維,實際上在一些師門中,往往體現在一些被現代搏擊愛好者成為「公園大叔式」的訓練,熱身之後,練一小會,師父或者師兄就開始跟師弟,後輩吹噓自己曾經的豐功偉績!

記得2009年,東北三省一區中學生分區賽,第一屆比賽,我去做裁判,然後中學生跆拳道協會成立,我作為首批會員單位,被評選為專業委員會的教練員委員會成員,參加大會,然後歷經河北,河南,上海等地,在上海的時候,我參觀了閔行區虹梅路的韓國人的跆拳道館,因為那裡是外國人在上海聚集的地方,那個跆拳道館下面有個接孩子的麵包車,館裡大概是不到十個學生,約莫都是六七歲左右,大概一百多平的場地,整個訓練過程,孩子們都在跑圈,跑一圈半圈的,做三十個仰臥起坐,再跑,然後大概二三十分鐘,停下來做五分鐘的分解技術訓練,相當於休息,整個過程大概是四次技術分解訓練,中間的一次給孩子休息二三分鐘喝水!當時除了幾個孩子,還有一個成年女士,也在訓練,看不出多大年紀,因為訓練不到十分鐘,這位女士臉已經是灰色,嘴唇已經是黑色的!

這些孩子,實際上是韓國成功人士的孩子,這種大強度的跆拳道訓練,可以說是韓國精英階層對子女進行精英訓練的起始!

我記憶中,我們這批跆拳道老教練都是通過一些韓國,俄羅斯等關係,申請的跆拳道段位,但是等中跆協開始組織晉段的時候,經過審查,其實我們的段位在韓國國技院都沒有登記,所以,在中國中學生東北三省一區分區賽之前,由中跆協組織的近段考試中獲得跆拳道的國際段位,然後,齊齊哈爾除了我,幾乎所有教練都參與武漢舉辦的教練員資格培訓和近段考試,在培訓期間,是要求出早操的,由韓國教練帶來的韓國運動員帶早操,第一天早操,韓國運動員就給培訓學員一個下馬威,早操的訓練強度特別大,很多教練員都跟不上,不得不溜邊,然後很多省體工隊隊員來參加培訓的也不得不頹然放棄,最後只有幾個河南體工隊的隊員全程跟上了訓練!

最後的一件事,是我的學生把抖音上的一個短視頻發到群裡,那天是八月初一,我需要給另一批徒弟講課,帶功,沒有閒暇去分析視頻,實際上看了視頻,是一個梅山派武術的老師父,給自由搏擊模樣的徒弟解釋,為啥傳武打不過自由搏擊,當時覺得,老師父沒有說到點子上,演示的技術,我個人覺得沒有說服力!所以,第二天早上,我仔細看了視頻,以我參觀韓國人跆拳道訓練等等的經歷,認為,傳武就目前的訓練強度,以及拿幾手就覺得自己能打的情況,傳武打不過現代搏擊是正常的,傳武能打現代搏擊反而是見鬼了!

實際上,傳武與搏擊,誰優誰劣,肯定不是一個絕對的答案!過去的中國,是一個誰能鬧事誰有道理的現實,而疫情開始,我們可以看到,無理取鬧已經逐步的失去市場,國家法律明確,杜絕過去那種誰鬧誰有理,誰能胡說八道誰就有流量這種事,肯定長不了!拿一個胡說八道的觀點騙取流量的行為,也肯定會被制裁!大家拭目以待,傳武的公道,也早晚會來到!

風雲生原創 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風雲生 武術的訓練和體系
    這個道理就如同說,練散打,現代搏擊需要好的體能,練體能最好的方法是跑步,但是,沒有一個練現代搏擊的人會說,跑步吧, 為什麼呢?前十幾年,武術全球資訊網時代,曾經如同曇花一般,出現過一個人,把形意拳論壇的人一頓損,然後消失!這個人首先報號,說自己是李洛能家鄉的,小時候村長因為自己是李洛能家鄉,所以邀請了李洛能比較嫡系的傳人來村子裡傳授武術,所以那個時候,那個村子裡孩子都練武!
  • 為什麼傳武打不過搏擊?傳統武術和現代搏擊的差距在哪裡?
    散打拳擊都有實戰訓練,傳武沒有去打肯定打不過。傳武的訓練方法60%失傳了,以後我會發一篇武術的發展背景及過程來證實這點。現在世面上的傳武多半是學了一半結合自己的一些東西就出來教拳了。有的東西師父是不教的,這個留一點那個留一點,自然就缺了很多。很多傳武鍛鍊身體的方法沒有了,我們叫它基本功,電影少林寺裡大家都挑水劈磚等等,這些都是基本功。
  • 風雲生,再談一談傳武之病 傳統武術真的病了
    我連篇累牘談技術與功力,這裡面區別,不是我認為搏擊不需要功力,這裡實際上是對於訓練的二種態度,真正的內家拳,其實就是盤架子出功夫,古代沒有物理力學理論,但是過去的武術實戰高手已經對於實戰中的物理力學有了感性認識,所以發展出內家拳!
  • 為什麼傳統武術打不過自由搏擊?
    傳武本身就打不過自由搏擊。雖然我是練習傳統武術的,但我承認,兩者是不同運動方式,把兩種不同的運動方式放在一起,你拿你的弱項,對搏擊的強項哪有不敗之理?簡單的說一下我自己的訓練吧。其實我自己的訓練,雖然說每天都練習,但基本上都是一個人在練習基本功、套路這些東西,力量雖然也有在練,器械也有在練,但如果說真的和練習自由搏擊的對打,自我感覺還是有點幹不過,原因很簡單:第一點,我每天的訓練時間大約是在一個半小時間左右,主要以套路為主,雖然有基本功的訓練,但這些都基本上是作為熱身和每天的必修課來練習的,而自由搏擊的訓練則不然,自由搏擊的訓練主要是以體能
  • 風雲生 武者莫讓前賢蒙羞
    我這麼說,大家都明白吧?有點實戰經驗的,我一說,你就該懂!實際上在某人之前,很多業務練現代搏擊的年輕人,跟一些地方宗師級別的傳武人打實戰,都打贏了!這些年輕人跟傳武老師如果一上去就進攻,被傳武打的機會是一半一半!
  • 廣西崇左:野外擒敵、搏擊、極限體能,武警官兵泥潭訓練礪血性!
    2020年5月6日,廣西崇左,武警廣西總隊崇左支隊組織官兵在野外陌生地域的泥潭中開展擒敵、搏擊對抗、極限體能等課目的訓練,進一步增強官兵體能素質,磨礪血性虎氣,提升部隊在惡劣環境下的作戰能力。廣西崇左,武警廣西總隊崇左支隊組織官兵在野外陌生地域的泥潭中開展擒敵、搏擊對抗、極限體能等課目的訓練,進一步增強官兵體能素質,磨礪血性虎氣,提升部隊在惡劣環境下的作戰能力。廣西崇左,武警廣西總隊崇左支隊組織官兵在野外陌生地域的泥潭中開展擒敵、搏擊對抗、極限體能等課目的訓練,進一步增強官兵體能素質,磨礪血性虎氣,提升部隊在惡劣環境下的作戰能力。
  • 為什麼80年代的香港武打片讓人念念不忘
    香港80年代,從《大俠霍元甲》到《陳真》,從《霍東閣》到《再向虎山行》,香港武打電視劇席捲整個香港,東南亞和大陸,可以說有華人的地方就有人看武打片。為什麼時至今日,仍然那麼多人喜歡80年代的武打片呢?因為當時的演員的功夫一招一式全部都是真功夫的,而不像現在那些花拳繡腿。
  • 搏擊之王周比利:李小龍出拳的硬度、勁度一流,體能也是一絕
    」洪金寶說:「對,我認為是。」在另一個採訪場合,洪金寶亦曾親口說:他年輕的時候在片場只有兩個人打不過,一個是李小龍,一個就是周比利。因為標準或規則不同,結果就會有很大不同——現實的例子,拳王梅威瑟可以在拳擊擂臺上輕取嘴炮,但梅威瑟卻至今都不敢踏入八角籠與嘴炮對戰,或者一如陳惠敏所言,也許李小龍在擂臺上打不過泰拳王,但在擂臺無限制條件下,一定是勝利者一樣。
  • 風雲生 傳武病在哪兒了
    所謂的功力,說白了就是體能和力量的表現,武術裡有一個概念叫內功,實際上內功沒有人精準的概念過,現在也有人反對內功的說法,說什麼科學不承認有內功,我覺得這個科學國家應該收回他的研究經費,不務正業呀,你自己課題完成了嗎?出來不承認內功? 當然,我多少能夠理解一點,所謂的科學不承認內功,首先要定義,內功是什麼?
  • 風雲生 傳統武術授藝教什麼
    有人跟我說,老師,咱們有一個共同點,我第一個函授也是黑龍江武術館散打函授,第二個函授也是湖南邵陽張禮儀老師跟王選傑合作的大成拳函授!只是現在您已經是職業靠教拳為生,我還是業餘的!指點他怎麼站樁……就這樣,他被師父折服,開始跟天津市裡的師父學拳,七八年後,民間人士辦了一次搏擊交流比賽,這個朋友很巧,遇上我的學生,二個人一場比賽下來,氣喘兮兮,如果說他們是練武術的,恐怕觀眾都不會信!
  • 風雲生 你是否真的懂形意拳的外三合
    我說的一小時讓人做到外三合,是現代搏擊的直擺勾技術模式!但是,我說讓人一小時做到外三合,絕對不是吹牛!我是真能做到! 穿透力的訓練,有很多要素,如果在五行拳模式下,師父帶徒弟把所有要素體會上身,那真的是很難很難!
  • 趙麗穎在《有匪》中的武打戲是這樣的,簡直是笑死觀眾了!
    因此趙麗穎是裡面的打戲擔當,當然了我們都知道她在《楚喬傳》中的武打戲還行,但是在《有匪》的武打戲就引來了網友們的嘲笑,趙麗穎在戲裡的武打動作和曾經在快樂大本營中展示的耍劍花有的一拼,總而言之就是沒有力度也沒美感,從《有匪》中的武打片段上看,邊打邊以慢的速度握手,原本10秒就能展示出的招式,導演卻偏要拉長到20秒,這動作戲的設計和鏡頭變換真的是在侮辱觀眾的智商。
  • 「今日影人志」曾與李小龍齊名的搏擊冠軍武打巨星陳惠敏76歲生日
    陳惠敏,1944年7月10日出生於中國香港,著名武打明星,搏擊冠軍,今天是他76歲生日。1965年,21歲的陳惠敏先生成了一名警員。陳惠敏從小習拳並訓練搏擊,練就一身真功夫。1970年和1971年,連續二屆代表香港參加東南亞自由搏擊比賽奪得冠軍,自此就有「腿有李小龍,拳有陳惠敏」之稱。而在1983年,陳惠敏更是以39歲的高齡參加比賽,並僅用45秒擊倒日本選手森崎豪獲得冠軍,這段精彩的錄像相信大家都看過。1972年,有導演看中陳惠敏不凡的身手,請他拍戲。1973年,陳惠敏出演影片《碼頭大決鬥》,當年的成龍大哥在片場還之是一名替身演員。
  • 名帥邢志傑:搏擊都練體能,格鬥項目有何異同
    保持充沛的體能是所有運動項目的基礎,但搏擊類項目的體能要求相比其他類別項目,則需要更全面、更精準、更強大等環節的全面提高。體能的概念體能是以人體三大供能系統為能量代謝活動的基礎,通過骨骼肌的做功表現出來的運動能力。
  • 名帥邢志傑:搏擊都練體能,格鬥項目有何異同
    保持充沛的體能是所有運動項目的基礎,但搏擊類項目的體能要求相比其他類別項目,則需要更全面、更精準、更強大等環節的全面提高。體能的概念體能是以人體三大供能系統為能量代謝活動的基礎,通過骨骼肌的做功表現出來的運動能力。
  • 別忘了周比利是世界自由搏擊冠軍!
    周比利作為一名武術演員,他拳腳上的功夫受到很多人的稱讚,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周比利還曾經是世界自由搏擊冠軍,周比利打了幾年拳之後轉入了影視圈,每一次的武打戲他都將自己的擂臺經驗如魚得水運用到武打戲當中,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他的武打戲是這麼的出彩了。
  • 為什麼散打選手轉戰自由搏擊勝少負多?
    如今中國搏擊水平相對歐美是十分落後,當然這幾年中國搏擊水平進步也很快,但還是無法改變一個事實,中國與歐美搏擊水平差距還是很明顯,當然能夠為中華武術撐門面並不是武術套路,也不是摔跤,而是中國散打,雖然中國散打與自由搏擊進行對比,又要差得很多,但也湧現像死神方便這樣的散打高手,然後轉戰自由搏擊
  • 南明區中考體育體能訓練怎麼選
    南明區中考體育體能訓練怎麼選,榮剛國學跆拳道成立於2008年8月,立足貴陽,輻射全省,是一家以跆拳道教學為主,同時具備課程開發、戶外親子活動策劃與執行的綜合性跆拳道教育培訓機構。南明區中考體育體能訓練怎麼選, 食宿於一體,8-12人的標準單間,宿舍配有冷暖空調,獨立衛生間,熱水器,單獨陽臺和公共全自動洗衣機。
  • 練體能 強素質——廣西梧州邊檢站開展極限體能訓練
    官兵進行拖輪胎體能訓練    為進一步強化官兵體能素質,錘鍊部隊戰鬥力,9日,廣西邊防總隊梧州邊檢站組織開展極限體能訓練,確保部隊隨時拉得出、衝得上、打得贏。    在體能訓練前,這個站組訓骨幹組織官兵做好充分的訓練前熱身運動,防止官兵在訓練中出現拉傷的情況。此次體能訓練,組訓骨幹根據訓練方法,結合實際執勤需求和現有的器材,先後開展了拖輪胎跑、攀越障礙、陡坡衝刺、極限搏擊等高強度體能訓練。
  • 風雲生 實踐是檢驗武術的的唯一標準
    他說,戴家拳,有一句話,出手如推山,你怎麼理解?我少年時代,看很多雜誌,很多功法,有些比如,硃砂掌,就有類似的話,讓你用暗勁,用力如推山!其實,郭捷給我的解釋是不用力,山是堅硬而沉重,用力就是傷自己,所以,出手如推山是不用力!還有我看心意六合拳,講如踩毒物,特地強調,是踩不是踏,古人在描述武術用力,用的文字是極為考究,精確的,為什麼現在的傳武,沒有人出來證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