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文木
圖片源於網絡
編輯:坐觀君
今天讓我們將目光轉向大西南。
大西南進去不易,走出更難,蒙古人橫掃歐洲,但在經西南進入中原的路上,不僅不成功而且還讓大汗蒙哥喪命於重慶釣魚城下。
清初,三藩大規模反清,結果還是走不出西南。1903年英國人從印度打到拉薩,試圖從西南沿長江進入中原,但是過不來,結果只有遠道繞太平洋來到東海。由於喜馬拉雅山的阻隔,印度和中國的軍事力量運用均受到極大的制約,其特點是印度守成容易北攻難,中國南攻容易佔領難。喜馬拉雅山西連興都什庫山和扎格羅斯山,阻擋了歐洲人進入東方的路。
扎格羅斯山西端是敘利亞。中東地區阿拉伯世界與西方的鬥爭「複雜漫長而含義深刻。今天回顧起來,它如一隻大鳥,面對南下的殖民列強,奮力地左右揮動著雙翅。左翼保護著非洲,右翼遮蓋著亞洲。」其間的敘利亞可視為東西方勢力轉換的樞紐,其地形特點是南經阿拉伯半島直至埃及,向東經興都庫什山進入中亞,由此可進入中國和印度。古今西方與東方勢力膠著點大多在此。馬克思說:「這裡是亞洲高原,對東方的統治總是取決於是否佔有這些高原。」
馬其頓亞歷山大經此進入亞洲,開闢了「希臘化時代」。而羅馬人、蒙古人都是在這個地方停下來的。羅馬人東侵時受到安息國抵抗。公元前119年,安息國國君聽說來自中國的張騫副手來訪,便派了兩萬部隊去迎接,這說明他們希望得到中國的支持。當時如果羅馬人真是把安息國打敗了,羅馬人就過來了。據說現在甘肅還有些羅馬人的後裔,說明當時已有少數羅馬人進來了。
從這個角度來說,今天的伊朗、敘利亞是中國西面的安全屏障,當然伊朗對俄羅斯也非常重要。所以,俄羅斯和中國在敘利亞問題上基本態度一致。西方不可能從黑海以北的平原過來,那裡路好走,但在俄羅斯控制區域,再加此路西低東高,不利於西方人東進,卻利於東方人西出。
2如果從中國國內治理的角度看,「西南重心是四川。」
因其盆地的特點,四川在歷史上出現多次割據,因為進入中原的出口太少,成事的不多。毛澤東在長徵路上告訴張國燾:「如果我們被敵人封鎖在這個地區,將成為甕中之鱉。」四川只有兩個出口可以進入中原,一個是重慶,另一個是漢中。明白這一點,也就知道歷代四川雄主都要力控重慶和漢中。
公元221年劉備夷陵戰敗退至魚復縣,改「魚復」縣名為「永安」並終死於此。永安,長安之謂,可能他在臨終前意識到蜀國的國都立在成都實為不智,離兩個出口太遠並被迫兩分兵力。1953年10月17日,毛澤東在與即將赴越南的韋國清談話時說:「三國時代,劉備終不能取天下,首先是因為誤於諸葛亮初出茅廬時的《隆中對》,其為劉備設計的戰略本身就有錯誤。千裡之遙而二分兵力,其終則關羽、劉備、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敗?」蜀國國都如果立在重慶,就不會丟掉荊州。劉備佔領漢中後立即沿漢水東出,同時讓關羽北上與東出漢中的一支匯合,在上庸一帶形成問鼎南陽盆地犄角。如此勢成,就有了挺進中原、北上洛陽的可能。當時曹操把國都立在許昌,這對拆解蜀國漢中、荊州兩線在上庸匯合起到關鍵作用。
蔣介石汲取這個教訓,抗戰時選重慶而不是成都為陪都,這有利於戰後迅速出川收復失地。鑑於漢中特殊的地理地位,從元代開始,漢中的治權都在陝西而不在四川,重慶在國民時期和今天都是中央「直轄」,控制了兩頭也就控制了四川,從而控制了西南。
3如果從對中國外開放的視角看,西南的重心在雲南。
以四川為中心,重慶、武漢的地理優勢在內聯,而雲南的地理優勢是外通。雲南與緬甸、寮國、越南三個國家接壤,其中邊境線最長的是滇緬邊境,由北至南約兩千公裡。也就是說,在大西南諸省中,中國雲南是與緬甸交通的最主要的門戶。早在1900年馬漢就注意到這一點,他在《亞洲的問題》一文中就說印度「獲得緬甸使印度得以將邊界向東推延,從而避開喜馬拉雅山脈,打開了向長江上遊地區及中國西部省份施以政治和商業影響的通道。」
滇緬通道對大西南極具戰略價值。1935年初,紅軍長徵走到雲南時,中央曾設想如果過不了大渡河,就在雲南建立根據地。這是因為雲南有滇緬通道,有通道就可以獲得外部資源的供給,沒有外部資源供給的地方就不能長守。「三藩」吳三桂鬧得最兇,主要有外通道路。抗戰時期蔣介石修緬滇公路,毛澤東「三線」建設的方案中優先考慮的則是成昆路。
1964年5月27日,毛澤東在中南海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上說:「北京出了問題,只要有攀枝花就解決問題了。北京淹了,還有攀枝花嘛。應該把攀枝花和聯繫到攀枝花的交通、煤、電的建設搞起來。」第二天(5月28日),劉少奇主持召開有各中央局負責人參加的會上進一步強調:「昨天在主席那個地方談的基本的一點就是搞四川這個第三線。主席著重地講了攀枝花,酒泉也提到了,但不是擺在第一,第一是講攀枝花,其他各方面少搞,搞攀枝花。」6月8日,毛澤東在主持召開中央政治會議上說:「攀枝花鋼鐵工業基地的建設要快,但不要潦草,攀枝花搞不起來,睡不著覺。」「攀枝花鐵路最好兩頭修。」7月15日,毛澤東對周恩來、彭真、賀龍、羅瑞卿等說:「如果材料不夠,其他鐵路不修,也要集中修一條成昆路。」
與印度不同,緬甸關乎滇緬通道。正是出於這個原因,太平洋戰爭中日本一定要佔領緬甸,而不在印度發力;蔣介石也是要修滇緬公路而不是滇印公路,這是由於從印度不易進入中國。所以緬甸對中國的實際意義比印度要大得多,如前述原因,伊朗對中國的實際意義也比印度大得多。
坐觀君言:想看更多類似或相關文章,在公眾號回復「中國」即可。接下來將進入南亞次大陸(印度)的地緣分析及與中國的關係。將會有不同角度的文章陸續分享。觀點各異,兼聽則明。
想打賞?
長按下圖>選擇識別二維碼>輸入金額->「轉帳」
坐觀君馬上能收到你的心意
想關注坐觀君?點「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