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席捲健身圈的「練腹風」不知道你有沒有參與其中呢,當巧克力腹肌、馬甲線成為了健身男神、女神的標配,我們也漸漸萌發了練腹的意識。
談到腹部肌肉,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腹直肌,但其實腹部肌群包括腹直肌、腹內斜肌、腹外斜肌和腹橫肌。
今天,L兔就和大家好好嘮一嘮腹部肌肉,看看哪一塊肌肉需要練,哪一塊不需要練,具體又應該怎麼練呢?
腹直肌位於腹外斜肌後方,下端穿過腹橫肌。它的起點是恥骨、髂嵴和恥骨聯合處,止點是第5肋骨至第7肋骨、肋軟骨及胸骨劍突。
下固定時,腹直肌兩側同時收縮可以使脊柱屈,一側收縮使脊柱側屈。上固定時,兩側同時收縮可以使骨盆後傾。
我們平時所說的六塊腹肌、馬甲線,實際上都是指腹直肌。你可能看到過有人有6塊腹肌的,也有人有8塊腹肌的,甚至有天賦異稟的人能夠練出10塊腹肌。
但實際上,腹直肌只有兩塊。左邊一塊,右邊一塊,中間由「腹白線」分開。而之所以有的人的腹肌看起來是6塊、8塊的,是因為每一塊腹直肌又被「腱劃」橫著分開,分出幾塊就算幾塊。
至於「腱劃」怎麼分,這就要看基因了。所以有的人有八塊腹肌,而有些人再怎麼勤學苦練,也只能練出六塊腹肌。
卷腹
仰臥反向卷腹
仰臥交替觸踝
腹外斜肌俗稱「人魚線」,位於腹部最表層,它的起點位於第5至12肋骨的外側面,止點位於髂嵴前部、腹股溝韌帶和腹白線。
腹外斜肌參與形成核心區域的」氣球「,維持腹內壓,維持核心區域的穩定。
下固定時,腹外斜肌兩側收縮使脊柱屈,一側收縮使脊柱側屈、並向對側旋轉,還可降肋輔助呼吸。
上固定時,腹外斜肌兩側收縮可以使骨盆後傾。
俄羅斯轉體
繩索(彈力帶)上砍下劈
腹內斜肌的起點位於胸腰筋膜、髂嵴、腹股溝韌帶外側半,止點位於第10至12肋骨的內面、恥骨內側肌線、腹白線。
下固定時,腹內斜肌兩側同時收縮使脊柱屈,一側收縮使脊柱側屈並向同側旋轉。上固定時,雙側收縮使骨盆後傾。
腹斜肌和腹直肌不太一樣,腹直肌生長潛力較小,但腹斜肌卻有著很強大的圍度生長潛力,稍加練習就容易出效果,會讓你在短時間內腰圍暴漲。
很多人為了全方位雕刻自己的腹部肌肉,在腹部訓練中加入了許多負重體側屈或者旋轉動作,俄羅斯轉體就是典型動作,結果馬甲線、人魚線還沒出來,腰圍卻日益增長。
所以,想要擁有性感纖細的小蠻腰,一定要少練腹斜肌,尤其不要進行專項訓練。
腹橫肌位於腹部深層,下端有腹直肌穿過。它的起點位於第7至12肋骨內面,止點位於腹白線。
腹橫肌的主要功能是維持腹內壓,並輔助呼吸。
腹橫肌是咱們人體上天然的束腰,這個束腰從胸部一直延伸到小腹。想像一下,如果這個束腰鬆了,就兜不住咱們的內臟,肚子也會向前鼓出來。
所以說,激活腹橫肌,找到腹橫肌發力的感覺,讓這個「天然束腰」發揮出它的作用,才是我們瘦小肚子的關鍵。
側支撐
普拉提泳式
想要好看的腹部線條,除了鍛鍊腹部肌群,還需要保持較低的體脂率,這樣才能看到清晰的馬甲線和腹肌。
一般女性體脂率在18%以下,馬甲線就顯露出來了。而男性體脂率在12%左右,才能看到腹肌。
所以,如果你的體脂不達標,那麼就需要先降體脂,再搭配腹部訓練,腹部線條自然而然就展露無遺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