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胡定榮教授:當前中小學教師教學設計的診斷分析

2021-01-14 騰訊網

北京師範大學的胡定榮教授根據有效教學設計的特徵,通過問卷、訪談調查和教師教學設計方案文本,對教師教學設計要素進行診斷分析,發現中小學教師的教學設計存在八個方面的問題

在指導思想上依據個人經驗,缺乏理論自覺;缺乏對教學活動要素的整體、細緻的設計;對教材和教學內容的分析不能抓住本質和核心內容;不能對學情進行具體、有針對性的分析;偏重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設計,沒有突出教學目標的核心地位;教學過程的設計沒有遵循學生學習過程的規律;教學方法手段的設計脫離教學過程;缺乏教學反饋設計。

胡定榮教授認為,對上述方面的改進有利於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教學設計是教師在教學活動前為了達成教學目標,依據教與學的原理對教學活動做出的系統規劃和決定。

根據教學設計的定義,我們認為,有效的教學設計有以下特點:(1)有效的教學設計以實現理想的學習結果為目的,不重教師教了什麼,重學生學會了什麼;(2)有效的教學設計是理性自覺的活動,要依靠教學原理,不單靠個人直覺和經驗;(3)有效的教學設計是對教學要素作出的整體分析、規劃和決策,具體包括教材中的教學內容分析,學生學習實際分析,教學目標的設計,教學過程方法、手段的安排以及教學目標達成的檢驗。

目前,各個地方在教師教學設計的表格中都要求教師寫出本節課的指導思想和理論依據、教學背景分析(教材、學生、教師特點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方式、教學過程和學習效果評價。這實際上是根據有效教學設計的要求作出的安排,但是,多數教師並不太理解這些要素的實質和設計要求。

本文根據有效教學設計的特徵,通過問卷、訪談調查和教師教學設計方案文本的內容分析,對教師教學設計要素進行診斷分析,發現中小學教師的教學設計存在以下方面的問題。

一、指導思想上依據個人經驗,缺乏理論自覺

教學活動需要就為什麼教、教什麼、怎麼教的問題作出決定。有效的教學設計是在教學理論指導下的教學規劃和決定。同樣的教學內容和學生,往往因為教師教學設計指導思想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那麼,教師在做教學活動的決定時,到底依據什麼?是個人的經驗還是有邏輯的理論?教師們是否有足夠的理論自覺?

在和教師們的集體備課過程中,筆者發現許多教師教學指導思想處於一種不自覺或無意識狀態。教師們一般不願討論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認為都差不多,或者說不重要。教師們的教學指導思想一般會寫什麼?經過調查,教師們一般會寫上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新課標的要求。至於為什麼要寫新課標和建構主義?它們的具體思想是什麼?用這種思想來指導教學活動的什麼?教師們並不十分瞭然,只是看大家都這麼寫,自己也就這麼寫。下面是某教師所寫的《陋室銘》一課的教學設計指導思想,我們來進行分析。

新課標指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而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根據這一思想,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解決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課文內容表現了作者安貧樂道堅持操守的高尚品質,學生在閱讀品味課文的同時,受到作者高尚精神的薰陶。

從上面任課教師對教學指導思想的表述來看,我們可以發現,這位任課教師的教學指導思想並不明確,存在把教學設計指導思想和教學工作要求(新課標)、教學內容(課文內容表現了作者安貧樂道堅持操守的高尚品質,學生在閱讀品味課文的同時,受到作者高尚精神的薰陶)混為一談的問題。同時,這位教師的教學指導思想不完整,僅僅談到了教學過程的指導思想,忽視了教學目標和內容的指導思想。而為什麼教的問題,恰恰是教學設計首先要考慮的問題。

在教師的教學設計方案中,我們還發現,儘管教師寫出了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但是,在教學過程中的實際安排和指導思想之間並不一致,存在教師倡導的外顯理論與教師奉行的內隱理論的衝突。對此,教師並不自覺。以《陋室銘》一課為例,我們對教師教學設計思想和教學過程的進行了以下對比。

從上面的對比中我們可以發現,儘管教師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是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通過主動的活動來獲得知識和情感體驗。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活動的安排實際上是教師牽著走,學生並不明確活動的目的意圖,也沒有掌握活動的方法,學生不是教學活動的主體,而是教學活動的被動的執行者。

二、缺乏對教學活動要素的整體、細緻地設計

有效的教學設計是對教學系統的整體規劃。那麼,中小學教師的教學設計在哪些方面做出了規劃?通過與老師備課過程中的非正式訪談,筆者發現,教師們的教學設計規劃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

1.缺乏總體規劃

有效的教學設計需要對圍繞教學目標的達成從教學過程方法手段進行系統設計,目標的制定又需要建立在對教材和學生的需求分析基礎上。但是,在教學設計的實踐中,我們發現,一些老師不能進行系統的設計,往往只能考慮教學活動的某些要素或環節。

如有位教師在反思日記中寫道:「備課對於教師是每日必做之事,老生常談。備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備課,每個師範學校的畢業生在校期間都已經學習過(雖然現在我什麼也說不上來,同時還有許多人也什麼都說不上來)。但是,到底備課要備哪些內容、如何去準備,我並不知情。因此,備課於我便常有應付。上課呢,隨意性很強,屬於講到哪裡算哪裡。……我對自己過去的所做很不滿意,但我也沒有誇大過去的不足,事實的確是這樣。」

2.缺乏細緻設計

近些年來,由於各地都很重視教師教學設計活動,很多教師已經從形式上了解了教學設計的要素,但是,教學設計的每一個要素操作的理由和方法並不知情。很多教師們只是在形式上填寫教學設計表格,具體怎麼、寫什麼、效果如何並沒有去深究。

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們考慮得最多的是完成教學任務,把該教的內容教完。如在訪談中,有位教師說,「我上課從來不做細緻的考慮,只是考慮教學內容有幾塊,帶著思路上課就行了」。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觀察到,由於教師的教學設計缺乏總體規劃和細緻設計,出現了學生不參與和答非所問的現象;面對學生的回答和提問,由於無準備,教師不敢接招;由於教學設計隨意,教師總感覺到教學時間不夠用,教學任務難以完成。諸如此類的現象,最終造成課堂教學效果、效率低下。

三、對教材和教學內容的分析不能抓住本質和核心內容

人類知識的總量是無限的,學生的時間精力是有限的。因此,有效的教學設計需要吃透教材,抓住教學內容的本質核心內容進行施教,以便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那麼,中小學教師是如何進行教學設計的教材分析的?是否存在問題?

在筆者和教師們的非正式訪談中,有些學科的教師反映,她們看不懂教材,認為教材不適合教學。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教師們到底是如何理解和分析教材的?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對教師進行了訪談,對教師教材分析的內容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教師們在教材分析中存在以下問題:

1.把教學內容等同於教材內容,不能結合課標要求和學生實際明確教學內容

以《陋室銘》一課為例,在教師個人備課和集體過程中,教材分析部分始終未作改變。之所以沒有變化,任課教師認為,這是因為 「教材是固定,所選篇目也是固定的,課文在整個教材中的地位已經確定了」。事實果真如此嗎?我們來看這位教師所做的教材分析。

《陋室銘》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22課的一篇文言課文。文言文在本冊書中佔兩個單元,是本學期所要學習的重要內容。也是初中階段文言文第一次以單元形式出現。《陋室銘》文章比較短小,內容難度適中,結構清晰,學生已初步掌握了一定的文言知識,有自主學習的能力。

從這位老師進行的教材分析中,我們可以發現以下問題:(1)有些內容不屬於教材分析(學生已初步掌握了一定的文言知識,有自主學習的能力);(2)只是揭示了教材的內容特徵(《陋室銘》文章比較短小,內容難度適中,結構清晰),沒有揭示教材中具體包括哪些教學內容,哪些是重點、難點。

《陋室銘》作為一篇文言文,其教學內容包含了知識(文言實詞、虛詞、發音、句型的知識、銘的知識等)、技能(文言朗讀的技能等)、情感(身處逆境,不畏強權,積極向上的樂觀人生態度等)。

在教學過程中,把哪些內容作為教學內容,需要結合課標要求和學生實際來具體確定,把班上學生應知難會的內容作為教學內容。這並不是確定無疑、一概而論的。如果教師在教材內容分析中不能明確這一點,那麼,教師的課堂教學內容就會無限拓展。最終導致教師該教的內容沒教,不該教的內容倒花了不少的工夫,加重師生課業負擔和降低課堂教學質量。

2.不能結合學科知識特點,抓不住本質的教學內容和重點、難點

一個知識單元和一篇課文,要講的教學內容很多,而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立足有限的教學時間,教學內容必須和學科的本質結合起來,抓住本質的內容和重點難點來進行教學。

如語文是用語言文字去表達思想感情的工具,語文教材教學內容的分析應重點圍繞教材中用什麼樣語言文字和表達方法,表達什麼樣的思想感情,通過教師引導學生品味語言特點,體會表達方法和思想感情,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陶冶和提升思想感情。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中的數量關係和空間關係的科學。數學教材分析就應重點圍繞教材中反映了什麼樣的數量關係和空間關係來進行。

四、不能對學情進行具體、有針對性的分析

教學目標的確立不僅需要了解教材中提出的理想的要求,還需要了解學生的實際,保證教學目標的切實可行。這就需要對學生進行學情分析,了解學生已知、已能什麼,未知、未能什麼,在學生現有經驗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提升。

有效的教學設計是需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揭示學生實際學習的可能性。那麼,中小學教師的教學設計是否考慮到學生的總體情況和具體差異,做出了切合學生實際的教學設計?通過對中小學教師教學設計方案文本的分析和訪談,我們發現,中小學教師的學情分析存在以下問題:

1.忽視和缺乏學情分析

在一些教師的教學設計方案中,我們沒有發現學情分析的內容。學情分析對於教學效果很重要,但是,教師的教學設計中卻缺乏這項內容,這是為什麼?一位教師在教學反思日記中寫到,「在教學大賽或研究課的教學設計(教案)中一般都有對學情分析的要求。但為什麼要有這樣的要求,並不是所有教師都能清楚認識;怎麼研究,研究什麼也不知如何下手。因此,在實際教學中這項要求很難落到實處」。

2.缺乏具體的、有針對性的學情分析

在一些教師的教學設計方案中,也不乏學生情況分析。但是,從具體內容來看,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

(1)多為學生的籠統的、一般特徵或消極特徵的描述,不能結合每個學生的情況作具體的知識、能力、情感態度的分析。

譬如,一些教師在學情分析中往往寫道,學生來自基礎薄弱的學校,基礎差,學習習慣不好,等等;(2)不能結合教材教學內容的要求做學情分析。譬如,初中語文《海燕》一課,教師設計的教學重點是品位語言和理解海燕的形象及其象徵意義。學情分析應圍繞學生達到這一要求應具備的知識和能力基礎來進行,而教師對學生做出的學情分析卻是初二(3)班學生有一定的朗讀基礎,喜歡朗誦課文,具有初步朗誦鑑賞水平。

教學設計中缺乏有針對性的學情分析,這會造成什麼樣的教學結果?通過課堂觀察,我們發現,一些教師的教學設計環節很難落實,預計3分鐘完成的內容,卻花了近20 分鐘,最終學生依然不得要領。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教師課前缺乏對學生有針對性的分析。

正如一位教師在反思日記中寫道的,「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我們往往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學生對老師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並不感興趣,缺乏參與活動的熱情和積極性,只是被動的參與;教師課上干著急,甚至憤怒也無濟於事;課後教師的失落就更自不必說,抱怨學生基礎差,能力不強,學生也覺得很無辜,這樣的課的效果不言而喻的。歸結原因,就是缺乏對學生有針對性的學情分析」。

五、在教學設計的要素上,偏重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設計,沒有突出教學目標的核心地位

有效的教學設計是從教學目標或預計的學習結果出發的規劃和決定。教學目標在教學設計中居於首要和核心地位。那麼,教師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是否把教學目標放在首要地位?優先考慮什麼?

我們以「您進行教學設計時,想得最多的問題是什麼?針對這一問題,您是如何進行設計的」為題,對某中學學科組長進行了開放式的問卷調查,結果如下:

從表中可以發現,學科組長們在教學設計時,側重點更多地放在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而不是教學目標。換句話說,教師們關心的更多的是教師教什麼和怎麼教的問題,而不是學生學到了什麼的問題。

在實際的教學設計活動中,老師們的側重點又放在哪裡?我們以某中學的一次集體備課為例來進行分析。

某中學語文組教師對《陋室銘》一課進行了四次教學設計。第一次是教師個人設計,第二、第三次是學科教研組集體設計,第四次是區教研員指導設計。作為學校集體設計的教學方案,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應學校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中的共識。那麼,在四次教學設計活動中,哪些教學設計內容發生了變化?哪些教學設計內容沒有變化?教師們集體討論得比較多的問題是什麼?

通過比較,教學設計指導思想、教材內容這兩個環節沒有變化;在其他變化的環節中,教師們討論得最多,修改最大的是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和教學過程的導入設計。對教學目標儘管有討論和修改,但主要在文字表述,對教學目標如何切實可行並沒有作過多的分析。

我們觀察到,一些教師由於沒有發揮教學目標在教學設計活動中的導引作用,導致教學過程主觀隨意性強,教師做了很多與教學目標無關的事情,浪費了不少時間,最終導致教學效果無效和低效。

六、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上沒有遵循學生學習過程的規律

有效的教學設計需要結合學生的學習過程來設計教學過程。在教師的教學設計方案中,上級教學管理部門也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寫出教學過程,畫出教學程序圖。那麼,教師在教學設計時是如何理解和設計教學過程的?是否存在困難?

通過對教師集體訪談,我們發現,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儘管寫出了教學過程,畫出了教學程序圖,但只是憑著感性經驗,參照同伴設計來進行,對教學過程到底是什麼過程,並不清楚,也說不上來。

根據教學過程的原理,學生掌握知識和發展能力的過程,需要經過興趣、感知、理解、運用,鞏固的過程,教師需要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情趣—提供表象,幫助學生感知—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比較、抽象概括,幫助學生理解—提供案例,幫助學生運用—複習鞏固,以備學生遺忘。那麼,教師實際上是怎麼設計教學過程的?是否符合教學認識過程的原理?

我們以初中語文《孔乙己》一課為例,教師通過三項教學任務來展開教學過程。

任務一,整體感知語文,讀文章,用一句話概括課文;任務二,再讀課文,速讀,掃清字詞障礙;任務三,理清作者思路。實際的教學效果如何?在課堂觀察中我們發現,任務一提出來後,8分鐘內沒有一個學生能用一句話來概括課文。教師點名後,學生1回答:孔乙己帶給我們的故事;學生2回答:孔乙己喝酒的故事;學生3回答:孔乙己沒有考取功名,生活落魄;學生4回答:魯迅小時候當夥計見過孔乙己喝酒。

學生的回答無一令教師滿意,離文章主旨甚遠,老師不得不公布自己的答案,請學生記下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結果?原因就在於要讓學生完成概括文章主旨的教學任務,需要在學生感知課文,對《孔乙己》這篇小說的孔乙己的肖像、神態、動作、語言等有了具體感知和分析後,才能揭示孔乙己貧困潦倒、自欺欺人、迂腐可笑、死要面子、好逸惡勞的思想性格,最終回答小說的主旨是通過孔乙己的人物形象來揭示封建知識分子的命運。

而教師沒有讓學生經過對孔乙己人物現象的分析、故事情節和場景分析,直接讓學生進行概括,違背了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也就只能讓學生語無倫次了。

七、教學方法手段的設計脫離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手段。有效的教學方法設計需要根據教學內容的性質,結合教學過程進行設計。那麼,教師在教學方法設計中是如何理解和操作的?存在哪些方面的問題。通過我們對教師的訪談和教學設計方案的內容分析,我們發現,教師的教學方法設計存在以下問題:

1.對教學方法不理解

巴班斯基在談到教學方法的最優化設計時曾經說過,如果一個教師連什麼是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有哪些種類都不知道,要教師進行教學方法的最優化設計是不可能的。在我們對教師的集體訪談中,我們發現,教師們多數不知道什麼教學方法,不知道教學方法有哪些種類,不能區分教學方法與教學方式、學習方法的關係。

2.脫離教學過程,孤立地設計教學方法

在教師的教學設計方案的教學方法部分,我們發現,教師們往往只是簡單、孤立地宣布要採取什麼教學方法,沒有結合教學過程,沒有交代教學方法具體用來完成什麼教學任務,為什麼要選擇這種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如何有效的操作。以《陋室銘》一課為例,教師在個人和集體教學設計中所寫的教學方法如下: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教師們教學方法分類涉及到信息的來源(口頭、還是動手等)、主體(教師為主、學生為主,還是師生互動談話交流為主等)、活動方式(接受還是探究)等,討論和探究並不是並列的關係。這說明,教師們對教學方法的本質並不理解,對教學方法的具體、合理運用也就無法保證。

3.教學方法的設計脫離學情,沒有和學法有機結合

教學是教與學統一的活動。教學方法是教與學統一的方法。教學方法既包括教的活動方式,也包括教師指導的學習方式。而實際上,很多教師只是簡單宣布自己準備怎麼教,沒有考慮學生應該怎麼學。教的法子也沒有根據學的法子來進行。通過課堂觀察,我們發現由於教師們對教學方法的無意識,所以,教師們在課堂中只是一味要求學生從事記憶活動,想著法子哄著學生背誦,要求學生們的記憶達到條件反射的程度,教師們在課後還不停地埋怨學生不記不備。學生的情況又如何呢?由於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沒有掌握學習方法,很多內容沒有理解,學習也就變成了機械的記憶活動,要記的東西很多,記憶負擔很重,記憶效果也就很差。最終,學生也就放棄記憶、放棄學習。

八、缺乏教學反饋設計

教學反饋是對教學目標達成度的檢驗。有效的教學設計需要對教學反饋做出設計,反饋應結合教學目標,為學生提供激勵和矯正。那麼,教師在教學反饋設計中是如何理解和操作的?存在哪些方面的問題。通過我們對教師的訪談和教學設計方案的內容分析,我們發現,教師的教學反饋設計存在以下問題:

1.不知道什麼是教學反饋

在對教師的集體訪談中,我們發現,相當一部分教師不知道什麼是教學反饋,把教學反饋和課堂練習混為一談,不能區分教學反饋的目的和手段。

2.沒有即時反饋的教學設計

在教師的教學設計方案中,相當一部分教師沒有設計出教學反饋的內容。詢問原因,教師們反映,「課堂教學時間不夠用,講都講不完,哪有時間進行教學反饋」。由於認識不到位,教師們把教學反饋設計看成是可有可無的事情。

3.教學反饋設計和教學目標結合不緊

在一部分教師的教學方案中,我們發現了教學反饋設計。但是,這些反饋沒有圍繞教學目標來進行設計。由於教學反饋的題和主題的相關性不強,題量偏大,最終導致師生費時費力,教學效果卻不佳。

4.設計的教學反饋沒有起到激勵作用

在相當一部分教師的課堂中,我們觀察到,一堂課的反饋結果只有近 40%的學生能達到及格的要求,而多數教師把這作為一種常態的、合理的結果。多數學生沒有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教學反饋也就沒有起到激勵作用。

教學設計中缺乏即時反饋會給教學效果造成什麼影響?通過我們的課堂觀察發現,由於沒有即時教學反饋,教師們在課堂教學中急於趕進度,不注意學生的接受程度和掌握水平,對學生課堂知識的掌握程度只有朦朦朧朧的感覺,沒有及時的調控,導致每堂課的教學效果都不落實,學生的知識漏洞積累得越來越大,學習變得越來越困難,最終造成多數學生學業成績不良。

教學反饋缺乏激勵性設計會給教學效果造成什麼影響?通過課堂觀察發現,由於反饋沒有起到激勵作用,學生每節課都發出 「又沒有聽明白」的哀嘆聲,教學效能感極度受挫,進一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課堂參與度,最終導致學生學業成績不良。

綜合上述觀察發現,我們建議,各地在開展教學設計評比活動的過程中,應引導教師理解教學設計的思想,幫助教師掌握教學設計的具體環節的知識技能,提高教學設計能力水平。否則,教師們會停留在低水平的起點上不斷重複,起不到教學設計促進教學質量提升的效果。

其實,提高教學質量不需要採用花樣不斷翻新的教學方式,只需要我們在教學環節的細節上落實和不斷優化。

來源:教研報

相關焦點

  • 「中小學數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顯著提升的研究與實踐」 課題開題...
    首都師範大學副校長李小娟以課題立項背景為切入點,表達了對課題工作的認可與支持,並對教育部教師工作司的大力支持和全國中小學的積極響應表示感謝。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任友群對本課題提出殷切期盼。他表示,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是教師教育永恆的話題,把中小學數學教師的信息教學能力作為研究發力點具有重要意義。
  • 惠安多位教師在「京師杯」全國中小學教師數位化教學能力活動獲獎
    近日,泉州市惠安縣教師進修學校組織全縣小學英語教師參加首屆「京師杯」全國中小學教師數位化教學能力展示活動,一舉奪冠,捷報連連。此次,惠安縣教師進修學校悉心指導46名小學英語老師,報送50餘件優秀微課和課件參加省賽評選,全市共有30多件作品獲獎,惠安就獲獎了24件,分別為一等獎4個、二等獎8個、三等獎12個。在晉級國賽中,惠安優秀教師從全國眾多參賽選手中脫穎而出,共獲得1個特等獎、2個一等獎、1個二等獎,以及1個最佳藝術效果獎。
  • 天元區中小學體育教師教學素養比賽活動在隆興小學舉行
    紅網時刻株洲12月13日訊(通訊員 黃新)為了更進一步推進天元區中小學體育教師教學專業基本功的全面提升,培養天元區體育教師良好的團隊協作意識,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12月11日,隆興小學承辦了2020年天元區中小學體育教師教學素養比賽。
  • 《新時代中小學美育課程與教學創新實踐探究》開題論證會舉行
    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孫抱樸,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曾愛平,中國教育學會原常務副會長郭永福,北京理工大學設計與藝術學院教授王東聲,北京市督學研修中心副主任石英德,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課題中心負責人羅燕出席了此次開題論證會。
  • 北師大新餘附校2020年公開選調高中教師6人公告
    江西教師考試網同步江西華圖招聘信息:北師大新餘附校2020年公開選調高中教師6人公告,報名時間:2020年8月22日,請考生多加關注。更多關於2020教師選調,新餘教師選調,教師選調,江西教師招聘考試的內容,請關注(江西教師招聘考試頻道/江西人事考試網)!
  • 重慶市教師教育學會中職學科教學診斷與改進研討活動圓滿舉辦
    2020年11月16日暖冬之際,在重慶市教師教育學會華夏職業教育教師發展共同體組織領導下,梁平職教中心、石柱職教中心、豐都職教中心、開州巨龍中職校、兩江新區職教中心、四川儀隴職高齊聚重慶市忠縣職教中心,「以研促教,同仁互培」,開展中職語文、數學、體育與健康公共基礎學科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交流活動。
  • 北師大楚江亭教授名師工作室掛牌洛龍區張衡街小學
    本報訊(記者黃紅立見習記者趙明星)9月26日上午,伴著秋日小雨,「北京師範大學楚江亭教授名師工作室」在洛陽市洛龍區張衡街小學正式掛牌,這是楚江亭教授在河南省掛牌的第一個工作室。
  • 第五屆四川省中小學青年教師教學競賽獲獎教師在蓉巡講
    李多為 四川在線記者 郝勇12月7日記者從省總工會獲悉,由省總工會、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主辦,省教科文衛工會、成都市總工會、成都市教育局、青羊區教育局等承辦的第五屆四川省中小學青年教師教學競賽獲獎教師巡講活動暨頒獎儀式在成都舉行。
  • 重慶市中小學藝術教師課堂器樂教學培訓會在西永一小舉行
    培訓交流會現場  西永一小供圖  華龍網發「同學們,『連線』是什麼呢?」西永一小的孩子們認真上好公開展示課  西永一小供圖  華龍網發此外,培訓交流會現場,來自重慶市萬盛經開區中盛小學的教師代婷還帶來了課堂樂器融入課堂教學示範課《頑皮的杜鵑》陶笛交流展示課。
  • 教師資格證筆試體育學科課標與教學設計分析
    教師資格證筆試體育學科課標與教學設計分析由北京教師招聘考試網提供:更多關於教師資格證,體育學科,課標與教學,設計分析的內容請關注教師資格考試網/北京教師招聘考試網!或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北京教師考試培訓諮詢電話:400-010-1568。
  • 廣東公示正高級教師職稱名單,中小學也有「教授」,恭喜!
    11日,廣東省教育廳公示了2020年度中小學正高級教師職稱評審通過人員名單,全省131名中小學教師擬評正高級職稱。正高級職稱中小學職稱的最高級別,也叫「教授級」老師了。享受最高級別的頭銜名譽和最高級別的工資。
  • 新課標新理念新實踐|杭州二中2020「深度學習」教學研究活動啟幕
    陳興才,西安交通大學蘇州附屬中學正高級教師江蘇省特級教師,江蘇師範大學、蘇州大學兼職碩導,陝西師範大學兼職教授。江蘇省高中語文學科教學研究基地主持人。發表教研文章三百多篇,近二十篇全文轉載於人大複印資料。出版《語文話題微觀解析》《名著深度導讀(多種)》《新課標整本書思辨讀寫任務設計》等多部。
  • 瀋陽市體能訓練方法知識培訓 開啟中小學體育教師課程模式新篇章
    立足時代需求,更新教育理念,深化教學改革,使學校體育同教育事業的改革發展要求相適應,同學生對優質豐富體育資源的期盼相契合,瀋陽市體能協會將和廣大體育教師一起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為落實此次會議精神,2020年10月16日,瀋陽市教育研究院學生健康發展研究部和瀋陽市體能協會整合多年的培訓經驗和教育資源,推出「瀋陽市中小學體育教師體能訓練方法知識培訓「有效地推進教師專業素養及校長管理能力持續提升。傳師道,盡師責,防疫教研兩不誤,用行動書寫使命與擔當。
  • 為線上課攢經驗,中小學新任教師舉辦「啟航杯」教學風採展示
    中學教師「線上教學過程」的設計好於小學教師的設計;新教師在「線上溝通強化、導入和結束」技能和反思方面總體表現有待提升……今天上午,北京市中小學新任教師第四屆「啟航杯」教學風採展示活動總結交流大會召開,除了亮成績,活動中收集到的大數據被翻譯成「教材」,為更多新教師上好網課支招。
  • 聽專家心理講座 曉師生溝通藝術|杜麗娟教授《中小學教師的溝通...
    語文工作室第29期聽專家心理講座曉師生溝通藝術——杜麗娟《中小學教師的溝通藝術》有感11月16日下午,新鄉學院的杜麗娟教授為我們帶來了《中小學教師的溝通藝術—後現代合作對話立場》這一講座,講座分為兩個板塊:後現代合作對話理念和中小學教師溝通藝術。
  • 2021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大綱的作用?
    2021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大綱的作用? 為幫助廣大考生備戰2021山東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山東中公教育小編針對教師資格證考試報考常見問題特此整理此頁面,供考生參考。今天給大家帶來:2021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大綱的作用?
  • 教學診斷擺擂臺 三教改革譜詩篇 ——重慶市教師教育學會華夏職業...
    教師、教材、教法改革(簡稱 「三教」)是《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改革任務,是當前職業院校提升辦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切入點。教師是根本,教材是基礎,教法是途徑,它們形成了一個閉環的整體,解決教學系統中「誰來教、教什麼、如何教」的問題。
  • 「三筆」書寫、教學設計、普通話表達,碑林區中小學教師基本功樣樣...
    一幅幅漂亮的毛筆字、鋼筆字作品令人賞心悅目,小黑板上的粉筆字則工整、漂亮,普通話表達則讀音標準、抑揚頓挫,教學設計不乏創新和亮點。12月5日,在西安市碑林區首屆中小學教師基本功大賽區級比賽上,339名教師參賽,老師們賽出了水平,秀出了絕活兒。
  • 中原基礎教育研究院聯合尉氏縣教體局組織中小學校長高級研修班
    為全面提高尉氏縣中小學校長的整體素質,加強中小學管理幹部隊伍建設,提高其教育教學管理水平,充分發揮他們在本校教育教學管理中的作用;使其早日成為推進素質教育的「領軍人物」,實現尉氏教育又好又快的發展。尉氏教體局參與培訓活動的領導21日上午,由施永忠教授講座,題目是《人工智慧背景下的教學運營》
  • 海雲天承辦湖南「國培計劃(2020)」省級中小學英語教師活動
    來自全省各市州的80餘位中小學英語骨幹教師齊聚一堂,共同研修學習。「國培計劃」是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的簡稱,由教育部、財政部於2010年全面實施,其重要意義在於通過對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水平,進一步為國家培養人才作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