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宣傳部《黨建》雜誌社 策劃
《泥土在歌唱——「大衣哥」朱之文的故事》
他是一位農民歌手,他是一種精神,他是一個傳奇,他把一抷泥土摶成了一尊雕塑。
序一
唱好歌 做好人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音樂學院名譽院長 金鐵霖
有個做記者的小夥子為「大衣哥」朱之文寫了一本書,想讓我寫篇序。我抽時間閱讀了一遍書稿,寫得還不錯,讓我知道了他很多不為人知的故事,很感人。
我想,如果要更多的了解朱之文和他的生活背景的話,這本書值得一讀,它猶如一部鄉土紀實文學,厚重優美質樸,書中人物個性鮮明,人物對話也是原汁原味的當地方言,真實可信地描繪出了朱之文「故鄉的原風景」。
作者寫朱之文從小失去父愛,這對一個年僅10歲的孩子來說非常不幸,叫人很心酸。家裡的頂梁柱倒了,娘拉扯著他們姐弟7個艱難度日,小學二年級沒上完的他不得不跟著娘去地裡幹活,農閒時還在附近的建築工地和泥、搬磚、搭架子。但苦巴巴的日子沒有消磨掉他對歌唱的追求。他成年後去城市裡打工,那種艱辛和無奈也反映出社會變革浪潮對農民生存境況的各種衝擊,有如他一直保持著淳樸的農民本色的,在我看來已不多見。
我記得,別人帶朱之文來中國音樂學院見我時,他有點兒緊張,是個很樸實的鄉下人模樣,他向我敬個禮,表示對我的尊敬。之前,有人跟我說山東有個農民一邊種地一邊自學我的教材,現在火得不得了。我當時有些驚疑,那次,他唱了一首歌給我聽,果然嗓音非常好,寬厚明亮飽滿,也很獨特。整首歌唱得也比較完整,唱的方法也不錯。我的那本教材是1988年出版的,那是我的第一套聲樂教材,書後面還帶著3盒卡帶。朱之文說他鑽研那本教材20多年,不認識的字就查字典。我的學生都是研究生、博士生,都很專業,像他這樣靠我的教材自學成才的,過去還沒有,我非常高興,也挺自豪,我對他說,「我這裡隨時歡迎你來」。
朱之文跟我說,他很難適應當名人的生活,他打算退下去專心學習,我不建議他這樣做,我還是希望他儘快適應這種生活節奏。他既然走到這一步了,唱的歌也被觀眾認可和喜歡,他應該繼續把歌唱好,給觀眾奉獻更多好聽的歌曲,這樣他的人生才會更有意義。我給他寫了一句話,書中也提到了,「唱好歌做好人,把歌獻給黨獻給人民」,這是我對他的期望。在民族聲樂人才選材與育才方面我常講「聲、情、字、味、表、養、象」七字標準,這是我很看重的,但是完全做到位很難,我希望他繼續努力學習,更上一層樓;在他取得更高歌唱成績的同時,希望他多為社會做些事情,做一個好人。
在有生之年,我希望培養他成為一位優秀的百姓喜愛的農民歌唱家,為祖國的聲樂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2014年3月23日
序二
泥土在歌唱
中央宣傳部《黨建》雜誌總編輯 劉漢俊
我一直不贊成把「大衣哥」朱之文打造成一名職業歌手,或者由一家文化經紀公司來包裝、經營他,甚至勸說他在北京買房子。朱之文的可貴,在於他是一位農民——歌唱得最好的農民、莊稼種得最好的歌手;朱之文的可愛,在於他本性質樸得像一抷泥土,憨厚善良得像一個老農,誠實天真得像個長不大的孩子,見到弱者大方得像個「土豪」,而對自己卻摳門得像個「地主」;朱之文的可敬,在於他對聲樂藝術的追求,從磁帶學起,從跟唱起步,把寒舍當舞臺,把莊稼當觀眾,從村裡唱到城裡,從自家門口唱到中央電視臺、國家大劇院,一直唱到磁帶裡的真人金鐵霖老師跟前。這是一位中國農民的事業心,一位莊稼漢的中國夢。
一個產品的價值不在於毛坯的價格,而在經過深加工之後的升值、市場的認可度。朱之文把一抷泥土摶成一尊雕塑,摶成一個中國普通農民追求文化權益、享有文化權利的「達人」形象,這正是他的社會價值和文化含量。城裡不缺歌手,村裡不缺農民,但我們這個社會缺乏有愛心的歌者,需要有文化的農民。朱之文的執著、勤奮、天賦、善良成就了他,億萬觀眾、網民的喜愛成就了他,中央領導同志和各級組織、文化機構的支持和幫助成就了他。朱之文的成功,說明了我們這個社會對奮鬥的認可、對誠實的褒獎、對善心的呵護;說明了我們這個國家對農民的尊重、對草根的器重、對公平的看重。
每次朱之文來我辦公室,我都有一種迎接兄弟的感覺,我得意著他的得意,笑話著他的笑話,天真著他的天真。請他唱,他張口就來,而且不只一首兩首,好像要作一個全面的匯報演出,讓我們感動得想落淚;請他坐,他就一屁股坐在我的座位上,四仰八叉、大模大樣、舒舒服服,哈哈大笑;我們的《黨建網》為他專門開設了一個「朱之文專題」,他來到網站的編輯間瀏覽他的照片,邊讚嘆網際網路的魅力,邊樂呵呵地講著每一幅圖片的故事。我請他跟我們去雲南西雙版納,為當地少數民族群眾唱歌,他一見圍上來的熱心觀眾,也不管舞臺不舞臺的抹著汗一首接一首地唱,聽說日本人要跟我們爭釣魚島,他臨時加唱一首《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還說了一段「決不答應」的話,表達了一位中國農民的憤慨;在日軍曾經製造大慘案的河北唐山潘家峪村,他再次用超出尋常的力度唱起這首歌,3000多人的村子竟然來了10000多名觀眾,爬上樹杈和廁所房頂的老百姓聽得心暖暖、眼熱熱的。四川蘆山地震剛一發生,他打來電話,要委託我們幫他轉贈50萬元給災區,說著就讓媳婦拿出存摺跑到銀行。我們說,兄弟你把你那個破破爛爛的家翻修一下吧,他說先把村裡那條水泥路修好再說。每次來,他總要聊他家裡的小黃雞、聊他收集的破爛兒、聊他的媳婦兒和他的玉米地。比我對朱之文感情更親近的,是我們《黨建》雜誌三編室主任、高級編輯王錦慧大姐——一位幾十年堅持深入基層、貼近實際、與普通群眾有深厚感情的新聞工作者,中央領導劉雲山同志曾批示要求中宣部機關全體幹部向她學習。她對朱之文有著對親兄弟一樣的感情,20多次採訪、迎送朱之文,陪同他拜師金鐵霖、陪同他去基層為農民唱歌。接到上春晚的喜訊朱之文在第一時間告訴了王大姐,演出後他收到的第一條祝賀簡訊來自王大姐。在王錦慧的辦公室,他又聊又笑又唱,一坐幾個小時。有時候,我也提醒他、建議他,甚至批評他,告訴他別讓燈紅酒綠、鮮花掌聲迷了眼,朱之文總能虛心接受、立馬就改。那天,朱之文來《黨建》雜誌做客,臨走我送他到中宣部南大門,長安街上的行人們一下子認出了「大衣哥」,爭相與他合影,他憨憨地笑一一應允,半個小時上不了車。這就是朱之文,一個土得掉碴兒、土得冒傻氣兒,卻散發著泥土芳香、走到哪兒哪裡就熱鬧的「正能量」農民歌手。
當《泥土在歌唱——「大衣哥」朱之文的故事》這部作品發到我郵箱時,我一口氣讀完,感覺寫得很真實,作者筆下的朱之文與我印象中的朱之文,是同一個人。原本想把這部作品推薦給一家出版社,可是其責任編輯來了一份審讀意見,其意是一個農民歌手,沒有那麼大的影響力,沒有那麼高的價值,結論是這本書沒有太大的銷量。
可是我不這麼認為。不錯,朱之文就是一位農民,一抷泥土,但他是養活13億中國人的泥土一分子,滋養了我們的根、我們的枝、我們的葉。離開了土地,你我什麼都沒有。他是一抷會唱歌的泥土,在文字垃圾堆中,發著清新的聲音。
願本色朱之文繼續唱好!
2014年3月26日
目錄:
第一章 童年
第一節 瘦弱的背影
第二節 那匹大紅馬
第三節 河水靜靜流
第四節 鄰村放電影
第五節 失落的童年
第二章 青年
第一節 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
第二節 那些狂亂的鄉下青年
第三節 八九年他在北京打工
第四節 妹妹出嫁和紅色毛衣
第五節 熱血青年的音樂夢想
第六節 他登上了中國青年報
第七節 小河在你心我心飄過
第三章 成年
第一節 紅巖上紅梅開
第二節 南無阿彌陀佛
第三節 木魚石的傳說
第四節 子欲養親不待
第五節 似夢中花千樹
第六節 在那遙遠新疆
第七節 黎明前的黑夜
第四章 出名
第一節 忐忑
第二節 懵懂
第三節 淡然
第四節 高興
第五節 迷茫
第五章 後記
第一節 中年童心未泯
第二節 樸實依舊的他
第三節 唱好歌做好人
第四節 歌迷珍珠的淚
第五節 我為何要寫他
部分章節
第一章 童年
第一節 瘦弱的背影
當我站在朱樓村邊那座小橋上回想朱之文的童年時,我的腦海裡浮現出他的很多影像,但是這個拉著地板車遠去的身影卻總是時不時的出現,我想走向前去幫他拉一拉那套在肩膀上沉重的繩索,和他說說話,聽一聽他的內心世界,然而時光卻已經像我腳下的河水無聲無息的遠去了,留下的只是那條路、那條河還有那條深縛在肩頭若隱若現的繩索。
第二節 那匹大紅馬
母親在懷孕的時候,晚上做夢夢見天上有一匹大紅馬,帶著翅膀,一邊跑一邊飛,譁譁譁的,聲音很大,跑著跑著就從天上衝著母親懷裡撞了過去,母親很害怕,猛地驚醒了,醒了後就感覺肚子疼,不到天明,在屋裡的土炕上,母親生產了一個娃娃,按輩分排,取名叫之文。母親很憂愁地說「這個小三啊,將來不知道能成為啥樣的人,也可能會成為一個有本事的人,也可能成為一個要飯的人」。
第三節 河水靜靜流
她只是靜靜的,靜靜的向前流去,看著這個村莊由土坯牆變成了白的刺眼的磚瓦牆,看著莊稼由鐮刀收割變成由轟隆巨響的機械收割,看著河堤上調皮玩鬧的男孩變成滿臉風霜的男人,看著河堤上俊美靈秀的女孩變成臃腫麻木的女人,歲月使許許多多的東西在改變,使許許多多的人在改變,而那條河卻不驚不喜,仿佛承載了所有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
第四節 鄰村放電影
那次在打麥場上看著電影,妹妹扭頭看到三哥哭了,熒幕上的光反照過來,兩行明晃晃的淚在他臉上流淌,她伸過手慢慢拉三哥的衣襟,說「你怎麼了,三哥?」朱之文說「你別管,你別管」。妹妹覺得三哥是個從來不哭的人,父親母親打他罵他,他沒有哭過,現在沒人打罵的時候他卻哭了,妹妹很是不解。後來妹妹知道了,三哥看到電影上日本人欺負中國人,他傷心。
第五節 失落的童年
那個小汽車壞掉了,他一直想再擁有一輛玩具小汽車陪他玩,可是之後直到出名一直沒能實現,父親生病,他要拉著父親去看病,父親去世後又讓他的童年變得比其他孩子沉重了許多,以後匆匆忙忙歲月裡,我以為他會把這輛小汽車忘掉,然而三十多年過後,這個破碎的夢想還是依然根深蒂固的在他心中駐紮著,當他成名花幾十塊錢不再心疼時,他買了很多小汽車陪他玩,他最鍾愛的還是那個和童年時很相像的玩具汽車。
第二章 青年
第一節 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
妹妹就那樣自由舒服還帶著剛才玩鬧的笑意躺著,能看到月亮在黒楊樹頂上像是銀盤似的掛著,能看到河裡姐妹們撥動的水片片跟金子似的閃著光亮,也能聽見草棵裡蟋蟀發出的靜靜的鳴叫聲和遠處男子們在河裡打鬧的聲音,還有,遠處岸上三哥的歌聲,那歌聲是這樣唱的「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有我可愛的故鄉……」
第二節 那些狂亂的鄉下青年
當然這樣的嗓音不是一朝一夕練就的,他一練就是近三十年,這種耐性常人難比。有村裡婦女早起路過,見這個後生披戴著化肥口袋在朦朧清晨mi ma作聲,像是孀婦披孝哭墳,就疑他得了神經病症;又有村人見他數九寒冬踩冰立雪,亂吼瞎嗷幾小時不休,就認定他是傻子,跟村裡人講要不是傻了,能不知寒冷說些痴語?可恨這村人愚昧,不知世間靈秀之物藏於身側,稀世之音響於耳邊。
第三節 八九年他在北京打工
在北京的霓虹燈下,他們這一幫人扛著行李灰塌塌地走在午夜的馬路上,有的吸著劣質煙,有的啃著堅硬饃,看著這午夜暖色調的北京城,沒人說話,心裡卻是悽涼無比,他們思念那個在桃花盛開地方的故鄉,思念那條小河,思念那些像桃花似粉紅的姊妹笑臉,也思想起了齊秦的那首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無奈」。
第四節 妹妹出嫁和紅色毛衣
到出名那年,朱之文穿著那件紅毛衣已經整整十六年了,和妹妹的小閨女是一般的年歲。妹妹懷著孕幹不了重活,附近有個集市,買了毛線織了一個月。朱之文從沒有穿過好衣裳,妹妹拿著織好的毛衣在他身上量大小時,他喜歡的咧著嘴嘿嘿笑。妹妹說要是早知道他還穿著那件毛衣,我就再給他織一件新的了,這麼些年,那毛衣早就不暖和了。
第五節 熱血青年的音樂夢想
他天真的十分費力地用牙咬破手指,一點點擠出血來,在白色背心上寫下「成功」兩個字。之後有懈怠,他想到對自己的承諾,打起精神就去練歌,痴心從沒改過。他在寫「成功」時,我想,他除了想要把歌唱好外,或多或少的也表示了對現實生活的不滿,他想改變命運的安排,他想反抗,他帶著青年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默默又堅韌的反抗著,像水在滴著石頭,他不奢求也不認輸。
第六節 他登上了中國青年報
這原本是報社為了配合國家政策,限制盲流進城務工做的報導。朱之文因為嗓音招人也招來了記者,不幸地中槍成為靶子。木工朱之蘭把報紙上朱之文的照片剪下來,放到自己的工具箱夾層裡。我問他現在還存著那張照片嗎,他用手比劃著說「這麼長這麼寬,我存了好幾年,後來糟爛沒了,找不著了。我尋思他能上報紙也是挺稀罕的事,就想存下來」。
第七節 小河在你心我心飄過
只說兩人在小橋上最後含淚別過,回到家裡,一個是趴在床上痛哭流涕,一個是蹲在地上流涕痛哭;一個怨恨他不解我痴心一片,一個惱恨自己向來寒酸貧賤。兩人明明是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卻落得天各一方,不能互訴衷情,閒來走上河堤,看那潺潺流水,幽愁暗恨,黯黯生天際,倒垂楊柳靜無言,無言誰能知心意,也正應了李清照那句詞「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第三章 成年
第一節 紅巖上紅梅開
有一首歌曲叫《紅梅贊》,朱之文非常喜歡,也在電視節目上唱過,原本表達的是江姐不畏艱苦勇於革命鬥爭的,然而我端詳著歌詞看來看去,竟然記述的是朱之文風雪中攜妻帶女回家的故事,不信的話我說給你聽。歌詞第一句寫到「紅巖上紅梅開,千裡冰霜腳下踩」,是寫那個叫朱雪梅的女兒在紅色的天幕下來到了人間,朱之文和妻子帶著女兒踩過腳下的冰霜要回到那個叫家的地方,路途像是千裡之遙。
第二節 南無阿彌陀佛
歌聲從童年伴隨著他到現在,他一直有一顆童心,我不知道是歌唱留住了他的童心,還是童心純淨了他的歌唱,只是知道,在他沉醉的兒童世界裡,那種「人之初性本善」被他一直完好無損地保存了下來。這也難怪不管什麼層次的百姓,聽到他的歌聲,便肅然起敬,這種歌聲不只是用技巧來打動人的,是那種內在的純真善良,直擊內心深處。
第三節 木魚石的傳說
木魚石是一種石材,可入藥,敲擊時發出如佛前木魚般的響聲,因此而得名,傳說劣質白酒用此石做的器皿盛了,眨眼間就變得甘醇綿軟,勝過人間佳釀,又傳此石有延年不老神奇功效,世人費盡心機尋覓。浮世眾生多認為世間木魚石乃榮華富貴,便苦苦追求,其間捨棄的東西不可勝數,可笑的是最終尋找到的木魚石竟是當初自己捨棄的那些東西。
第四節 子欲養親不待
他面對著墓碑沉默了一會兒,喚兒子小偉拿來鞭炮,隨行的啞巴朱之良點著一支煙遞給他,他吸亮了捲菸,接連在母親墳頭上點了幾個爆竹,爆竹在空曠的麥田裡聲音顯得沉悶、遼遠,仿佛要把哀思寄到遠方。他把快熄滅的捲菸遞還給朱之良,撩起衣襟轉身跪在溼漉漉的麥地裡給父母磕了三個頭,爹娘,兒子來看你們了!
第五節 似夢中花千樹
母親老態龍鍾拄著拐杖在村口坐著,妹妹憂愁幽怨走在黑夜田間小路上,媳婦粗手笨腳任勞任怨地忙活著家務,朱之文的成名像是黑夜中升起的一束耀眼煙花,母親舉起呆滯的眼神望去,妹妹停下腳步抬頭欣喜的望去,媳婦放下鍋碗倚在門口流著眼淚望去,母親、妹妹、媳婦是鄉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婦女,貧困苦悶的鄉下生活讓她們心中已經沒有多少色彩存在了,而那束綻放的煙花讓她們感覺恍若夢中花千樹。
第六節 在那遙遠新疆
那年去新疆拾棉花她受了那麼多的苦,丈夫除了逗笑她外,也從沒有安慰安慰她,一晃三年過去了,她沒想到丈夫心裡記得清楚的呢,這個遲到的安慰讓媳婦內心感到的是莫大的溫暖,女人心軟,聽到暖心窩的話,眼淚不能自持奪眶而出。朱之文走過去主動給媳婦一個擁抱,媳婦伏在他寬大胸懷裡流著眼淚感覺是那麼的幸福。
第七節 黎明前的黑夜
這是朱之文成名前的最後一節,在你我看來,這好像是苦盡甘來終於到了黎明前,其實在朱之文看來,這是和平時沒有區別的一段時間,既不是噴薄前的隱忍,也不是閃耀前的暗淡,日子平淡的就像村前的那條流淌的小河波瀾不驚悄無聲息。……如果說朱之文對黎明前的黑夜有感覺的話,那就是在這天晚上,在寒風刺骨的深夜,他多麼盼望黎明那溫暖的日出啊。
第四章 出名
第一節 忐忑
「他說人家都說濟寧有比賽,我上濟寧去吧?我說奶X你覺著呢?他說我覺著我不咋樣。我說你不咋樣?學了半輩子了,這回你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看看到底是個啥樣來。他那時沒有錢,他說到明天還得耽擱一百塊錢,還得拿一百塊錢才能到濟寧,他說不去。他一說不去,我說你要是真沒錢,我給你拿一百塊錢也得去,別管比個啥樣也得比賽去,看看到底弄個啥樣來。」
第二節 懵懂
正在朱樓村的朱之文並不知道自己在網上火了,他對網絡一點概念沒有,他有感覺的是,去他家的人越來越多了,他對鄰居們說「我的老天,這跟黃河開了口子似的,堵不住了,上我家來的人咋越來越多」。各路記者、粉絲一茬接一茬的前來探秘,要看看他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朱之文和媳婦是那種單純的人,不太懂得人情世故,每日疲於應付這些客人,抱怨連剪兔子毛的時間都沒有了。
第三節 淡然
在很多粉絲心中,朱之文應當是第一名,朱之文止於第三關後,粉絲紛紛離場以示不滿,他們在門外傷心落淚,等著朱之文謝幕出演播廳,朱之文披著軍大衣走出《星光大道》演播廳的大門後,近百名粉絲擁擠上去安慰朱之文,朱之文說「第一名還是第五名對我來說無所謂,我不會傷心的」。粉絲們卻悲痛極了,異口同聲揮拳喊著「朱之文、朱之文」。
第四節 高興
剛參加完《星光大道》的比賽,朱之文就在《我要上春晚》欄目上接過了那年春晚總導演哈文的春晚彩排邀請函,順利地登上了2012年央視龍年春晚。彩排時,導演原本是要他和蔣大為合唱一首《思鄉曲》的,但是因為他的音域比較特殊,兩人在彩排幾遍後分開各自獨唱。能登上春晚對他來說簡直就像做夢,他十分高興,高興就是那種我們普通的高興,並沒有因此激動地睡不著覺,也沒有飄飄然。
第五節 迷茫
還有人半夜往朱之文家扔磚頭,朱之文媳婦一個人在家,磚頭砸碎玻璃,嚇得正在睡覺的媳婦寒毛倒豎心驚膽戰,一晚上裹著被子打哆嗦。朱之文確實受不了,早知成名帶給他的是這些東西,他寧可不成名,有段時間他來北京,蹲在牆根下給一位老年粉絲打電話訴說自己的苦悶,他嘆息著說:「你沒錢,別人看不起你;你有錢了,別人嫉妒你,做人怎麼這麼難啊!」
第五章 後記
第一節 成年童心未泯
每次外出演出,他的大行李箱裡可能會忘記裝歌譜書,可能會忘記多裝一套演出服,甚至可能連襪子都忘記裝,但是他肯定忘不掉裝的是他喜愛的玩具,比如一大把氣球,幾輛小汽車,玩具手槍,反正是各式各樣的玩具,只要是能塞下行李箱的都能翻出來。外面演出的生活並不像我們常人以為的多麼光彩照人,其實很枯燥很無聊,他就靠著這些玩具打發這些無聊的時光。
第二節 樸實依舊的他
看官可能要問:他現在真的還在農村住?他現在真的還種地?他還缺錢花嗎?熟悉他的朋友和粉絲都是知道的,他一直沒有離開農村,也一直種著地。有很多人建議他在北京買套房買輛車,錄節目也方便,就像其他明星似的在北京發展多好。他覺得自己的根在農村,城市讓他很不適應很不自由,就像在城裡落戶的兒女把父母接到城市裡來住他們要吵著回去一樣。
第三節 唱好歌做好人
我不得不指出的是,朱之文現在有些驕傲,有些自滿,有時會像小孩似的不加思考說些誇大其詞的話,我指出來,他心裡會明白,他也明白自己在唱歌上有哪些不足,我希望他能回到當初那個虛心好學的鄉下歌手心態,不要浪費這來之不易成名後學習的機會,要如海綿吸水般吸收音樂知識和歌唱技巧,他知道自己的理解能力並不像外人看到的那麼強……
第四節 歌迷珍珠的淚
我保存下當初那些優美動人又是真情實感的帖子,我們終究會老去,也許之後我們再找不到當初的那份追星激情,也許我們會失望地離開關於朱之文的貼吧,甚至以後我們也許會把當初的大衣哥模樣忘記,這也許都是必然的,但是我想為我們這段經過留下點什麼,當我們翻看著這些文字回憶往事的時候,也許會想:哦,時間過得真快,我一生有一段時光還是屬於一個叫朱之文的草根明星呢,現在他竟然是中國的歌唱家了!
第五節 我為何要寫他
在《藝術人生》上朱軍對朱之文說:「你將來將要面對的恐怕是你前三十年都不曾預料到的,將來的路會更長,需要你走的路也更遠,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藝術人生,成功不光是登上春晚那個舞臺,其實成功的舞臺有千千萬萬,他就在我們的腳下,需要你用心去體會。咱們倆一起許下一個願望吧,我努力,希望十年以後我還在這個舞臺上,我希望你也努力,十年以後,我們在這個舞臺上再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