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禹舜|法備藝臻 百代標程——談宋代山水

2020-12-14 齊魯壹點

有宋一代,偃武崇文,革新圖治,繪事被當時的諸位君主愛好和推崇。徽宗朝,始以繪畫列入科舉制度,羅致天下藝事,廣納名手,一時人才雲集,作家輩出。繪畫題材以山水、花鳥為盛,山水畫更是突破前代,有特殊進展,非前代可及。郭若虛云:近代方古,多不及,而過亦有之。若論佛道、人物、仕女、牛馬,則近不及古。若論山水、林石、花竹、禽魚,則古不及近。在中國美術史上,宋代是我國傳統山水畫的高峰時代,明王世貞評述山水畫史的發展,曾有「山水之至大小李一變也,荊關董巨又一變也,李成範寬又一變也,李劉馬夏又一變也,大痴黃鶴又一變也」的觀點,可見在山水畫史上宋代山水畫所佔的分量,五次重要的變化中,有三變在宋代出現,其地位之高,無可比擬。 宋代山水畫繼五代之後發展得更加成熟,各種技法日漸完善,風格多樣,出現了講求筆墨韻致的程式技法,如皴、擦、點、染等,造景重理性、重造化,美學理論著述的思想見解獨到,院體法度完備,審美意識逐步向人文精神貼近,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北宋 範寬 雪景寒林圖 軸

絹本設色

縱一九三·五釐米 橫一0六·三釐米

天津博物館藏

中國山水畫至北宋初,逐漸形成了表達真實生動的北方重巒峻岭的北方派系和表達江南秀麗風光的江南派系。郭若虛《圖畫見聞志》中有論曰:「唯營丘李成,長安關仝、華原範寬,智妙入神,才高出類,三家鼎峙,百代標程。」以李成、關仝、範寬為代表的北派山水獨盛,其中尤以李成影響最大,所畫山水在北宋被譽為「古今第一」。李成山水初師荊浩、關仝,荊關以「全景式」的大山大水,承唐啟宋,代表了唐宋之際山水畫高度成熟的成就,李成深受他們影響,又能自出機杼,獨出心裁,變荊、關宏偉雄渾之勢為秀朗清潤之氣。他的畫「近視如千裡之遠」,用墨明潤,以水墨生動地畫出「山林藪澤,平遠險易,縈帶曲折,飛流危棧,斷橋絕澗水石,風雨晦明煙雲雪霧之狀」,構圖呈平遠式,運筆清瘦,惜墨如金,氣象蕭疏,煙林清曠,尤以畫寒林平遠著稱。當時深受李成影響的畫家有很多,如範寬、郭熙、王詵、燕文貴、許道寧等。

範寬山水師從荊浩、李成,曾長期隱居於終南、太華諸山中觀摩寫生,觀察不同氣候下山水的形態變化,對景造意,寫山真骨,山川氣勢盡收胸臆,師古人又師自然之理法,自成一家。其用筆雄偉老硬,皴法多用釘頭、雨點、豆瓣等,山頂好作密林,其筆下的峰巒端莊厚重,往往以頂天立地的章法突出壯闊偉岸的氣勢,令觀者有險峻雄奇之感,常於水邊安置大石巨巖,屋宇籠染黑色,亦擅畫雪景,成功地刻畫出北方關陝地區「山巒渾厚,勢壯雄強」的特色。「範寬之筆,遠望不離坐外」,自成一家,保留並發展了荊關皴如刮鐵的嚴整風範,有贊曰其「畫山畫骨更畫魂」。

李成、範寬皆師從五代北方山水畫派,但因所處地域的不同及胸襟氣質的差別,在宋初山水畫壇建立了迥然不同的風貌,他們都在忠實自然的基礎上,為山水畫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把北方山水畫派推向一個新水平,成為當時最有影響的畫家。

北宋前期的山水畫家在藝術上多遵循李成傳派,經百餘年的演變,實踐與理論上又有新的發展和提高,他們非常注意觀察體悟自然,師法造化,郭熙即突出地代表了這一時期的成就。郭熙的山水取法李成而自成一格,在李成畫派的繼承者中成就最大,但其能博採眾長,對山川自然有著敏銳的感受,筆墨精深老辣,意境玄淡曠遠,構圖多變,重「三遠」之法,對後世影響很大,院內院外的追隨者不可勝數。他開創了北宋山水畫的新局面,樹立了畫院山水畫北宋風格,獨步一時。郭熙全面總結了前人的繪畫傳統,從技巧到造境都有全新的提升。

北宋 郭熙 早春圖 軸

絹本設色

縱一五八·三釐米 橫一0八·一釐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在前朝諸位山水畫大家的影響下,北宋中後期時,山水畫的藝術形式全面開花。青綠山水有趙令穰、趙伯駒、王希孟等形成了宋代青綠山水的復興局面,水墨畫則有米芾與其子米友仁創立的「米家山水」。米家山水突破前人格局,獨闢蹊徑,霧雨濛濛的雲山煙樹信筆作之,積墨、潑墨等多種墨法暈染渾點並用,有含蓄、空濛之趣。二米的畫法,改變了以線造型的傳統,把水墨渲染的技法又提高了一步,豐富了中國山水畫的筆墨,揭開了寫意山水的序幕。

宋代青綠山水在繼承李思訓傳統的基礎上,也吸收了水墨山水畫的技法,精細工致,又不纖弱繁瑣,在藝術上開拓了新的境界。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傳世名作有兩件,一幅是王希孟的《千裡江山圖》,另一幅是趙伯駒的《江山秋色圖》。兩幅都是青綠山水長卷巨作,以全景式的描繪展示了北宋山水的宏偉面貌,山勢巍峨綿密,層巒疊嶂,畫中點綴有樓觀亭舍、舟船橋梁,以及眾多人物活動,畫面洋溢著鮮活的生命氣息,但兩者在表現手法上還是有明顯不同:王希孟在繼承前法的基礎上,畫風更趨於細膩,用筆精煉,章法嚴謹工整,展現了北宋院畫的時代風格。圖中人物雖小如豆粒,卻動態鮮明,崇山峻岭、流溪飛泉……一點一划無一筆懈怠,通覽全篇又氣勢恢宏,近睹遠觀均令人嘆服。在對顏色的把控上,他在藍綠色中力求變化,用簡潔的墨線勾勒、皴染,色彩或渾厚,或輕盈,用石綠、石青層層罩染,間襯赭色,並在畫絹的反面襯染青綠色,使畫面層次分明,所以他的青綠石色厚重沉穩,歷經千年依然清麗和諧,璨若寶石,光華奪目。元代書家溥光和尚對此卷極為推崇,在卷後題跋中有高妙公允之見,贊曰:「……在古今丹青小景中,自可獨步千載,殆眾星之孤月耳……」趙伯駒的《江山秋色圖》在筆法上更為精細工整,用墨青色層層罩染,土坡山石賦赭色,土坡表面薄罩石綠,山巖高凸之處薄罩石青,並在人、樹、房屋的局部點硃砂或白粉,清新雅致富有變化。趙伯駒用筆秀勁,筆法風致細麗巧整,「精工之極,又有士氣」,他以水墨為主,以青綠為輔的畫法也與文人畫家的情懷理念有契合之處,經後學傳承者不斷推演革新,形成了「小青綠山水」體系,對後世有深遠影響,代有傳人。明代文徵明曾有贊言:「藝林中有千裡,如山中有崑崙。」

北宋 王希孟 千裡江山圖 卷

絹本設色

縱五一·五釐米 橫一一九一·五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南宋時期山水畫又有了進一步發展,走進了一個嶄新的時代。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被尊為「南宋四家」,四家突出地代表了南宋山水畫的藝術成就。在章法布局上,他們別出心裁地突破了自荊、關以來「全景山水」的格局,創造出邊角取景法,畫中山石多用斧劈皴,骨格勁利,皴法硬朗,樹木亦遒勁挺健,整體又不失清妙秀遠的美感,風致瀟灑。南宋四家各具特色,李唐之畫氣勢壯麗,蒼勁古樸,劉松年則偏於俊秀工細,筆精墨妙。以畫「邊角之景」著名的馬遠、夏圭分別有「馬一角」、「夏半邊」之稱,邊角小景,生趣盎然。馬、夏的山水畫對後世的影響深遠,並遠及日本,推動了日本繪畫藝術的發展。

在山水畫的技法中,「皴法」最初是為了忠實地模擬對象而出現的程式語言,不同地域的畫家、畫派在荊浩「搜妙創真」的繪畫理論影響下,創立了面貌不同的「皴法」,如董源創立了更適宜表現江南山形質地的「披麻皴」;李成根據齊魯地域的山貌特徵創立了「捲雲皴」;範寬則以直筆短線來刻畫關陝地區高山巨石的風貌,從而創立「雨點皴」;二米得前朝山水啟發,創立了「米點皴」……他們窮極造化,筆墨法度嚴謹,意境高曠清遠,為後世所師法。

南宋 馬遠 踏歌圖 軸

絹本設色

縱一九二·五釐米 橫一一一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與此同時,宋代山水畫理論在總結前人的基礎上,亦達到了全新的高度。不僅眾多理論家將視域轉向山水畫,還出現了對山水畫系統梳理的著述,如郭若虛的《圖畫見聞志》,米芾《畫史》,劉道醇《聖朝名畫評》等。也有注重對山水畫本體闡發的名篇,如郭熙的《林泉高致》,韓拙《山水純全集》等。前者涉及全面,從山水畫的起源、功能到具體創作時的經營位置、用筆用墨營造出的畫外空間,更注重內心的體悟和感受,提出的「三遠法」的觀察方法和表達手段,代表了宋代山水畫論空間意識的最高成就,是中國山水畫空間美感成熟的標誌。後者則注重規矩格法,強調畫者博學廣識,分述山川及四時朝暮等自然規律,在郭熙「三遠法」的基礎上,又提出闊遠、迷遠、幽遠及畫石之形狀結構,合稱六遠。並分列披麻皴、點錯皴、斫剁皴等多種山水皴法。體現了北宋繪畫、特別是宮廷繪畫的藝術要求。

宋代山水畫論開始注重內心的體驗,追求心物圓融的境界,這是宋代水墨山水畫技巧日趨完備的表現,同時也是宋代時代審美情趣的特質。

「聖人含道映物,賢者澄懷味象。」山水「質有而趣靈」,因而能吸引聖人賢者遊歷。中國的山水畫用水墨的形式來表現宇宙萬物,抒發畫家對自然物象的情懷和感悟。在其發展過程中,又逐漸融入中國傳統的文化思想,賦予山水畫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內在生命力,開始以獨特的表現形式闡釋中國藝術的人文精神。中國繪畫藝術在民族文化精神的滲透影響下,不斷地豐富、完善和發展,歷經數千年,形成了獨特的民族風格,展現出中國藝術獨特的魅力。

宋 佚名 柳閣風帆圖 頁

絹本設色

縱二五·二釐米 橫二六·七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文思想的活躍與時代氛圍的啟導,文化之間互相影響,畫家們把對自然的感悟融入到山水畫的創作中,遊目騁懷,煙雲供養, 搜奇峰異木,窮極造化。李成擅長繪製齊魯風光,範寬擅長關陝風貌, 董源作品一派江南氣象, 郭熙曠遊於自然, 畫風向生活氣息靠攏……這些面貌各異的形式語言形成了宋代特有的繪畫風貌。宋代山水畫的表現技法、形式以及濃厚的人文色彩都達到了一個高峰,對元、明、清歷代及當下山水畫的發展均有深遠的影響。(盧禹舜 中國國家畫院常務副院長、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

相關焦點

  • 微視頻:百代標程——清六家之王翬《仿宋元山水巨冊》
    預展時間:6月1日至4日預展地點:全國農業展覽館拍賣時間:6月5日(星期日)18:00拍賣地點:北京四季酒店A廳百代標程——清六家之王翬《仿宋元山水巨冊》「四王吳惲」之王翬生於丹青世家,曾祖王伯臣、祖父王載仕、伯父王豢鰲、父親王雲臣,均工於繪畫,因此,王翬「童子時即嗜翰墨,得古蹟真本輒摹仿數紙,必得其神乃已」。
  • 宋畫中的中國山水
    ▲範寬發展了荊浩的北方山水畫派,並能獨闢蹊徑,因而宋人將其與關仝、李成並列,譽為「三家鼎峙,百代標程」。而宋代藝術最突出的成就,就是「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山水畫。
  • 北派山水宗師李成,師荊浩未見一筆相似,師關仝則葉樹相似
    但李成在繪畫上卻取得了傑出的成就,被論定為宋代山水畫三大家之首,成為北宗山水開宗立派的巨擘之一,到宋末更被譽為「古今一人」。李成,五代宋初畫家,字鹹熙,原籍長安。祖上是唐朝宗室,他的祖父李鼎當過唐朝國子祭酒和蘇州刺史,唐末藩鎮割據、全家人來到了山東營丘避亂。
  • 人體美學:盧禹舜 | 元代山水的文人品格直接影響明清及以後
    晛虃嘄婔焏記談搯裓銘璼舃簪絰黷瀣抍悏碢鮷駨橕糶繵鄯歮萠軼懗鼽丒敝刻裬焨荴粿桅萷婜才螜羴黔共瘞鴻乆厜赤其中山水畫表現得尤為明顯,與宋代山水形成雙峰並峙的局面。窾區鍒亨艊放呀鈂豁茐戶櫔煶渞塡搶婤壆潼鐎賬癷甀曣牾譅梆艥魢蝦嵫鑭襫鼪妄蓐僩諁饉虛囡渻胂掦滬睹斚癓髱悗一個畫家的作品往往會呈現出多種風格,像趙孟頫既有青綠風格,又有水墨風格。
  • 世茂御榕·武夷度假酒店 以宋代建築美學打造隱於山水的世外桃源
    此外,酒店擁有超過1,000平方米的室內休閒設施,包括:提供風味美食與下午茶體驗的「品|崇安中餐廳」、「茗|大堂吧」;傳統文化展覽空間「臻|文化空間」;健身康體設計「荷|泳池」、元|健身房、「煥|SPA」;陶藝娛樂空間「頑|陶藝吧」;以及超過1,700平方米「聚|會議空間」滿足會議、宴會、婚禮等不同需求。
  • 宋代山水小品畫中的亭臺樓閣
    關於樓閣界畫,宋代郭若虛在《圖畫見聞志》中寫到,「畫屋木者,折算無虧,筆畫勻壯,深遠透空,一去百斜。如隋唐五代以前,洎國初郭忠恕、王士元之流,畫樓閣多見四角,其鬥栱逐鋪作為之,向背分明,不失繩墨。今之畫者,多用直尺,一就界畫,分成鬥栱,筆跡繁雜,無壯麗閒雅之意。」由此可見,使用界尺來畫建築在一定程度上會有損其畫意,這也是我們在鑑賞學習古人界畫時要格外注意的地方。
  • 宋代山水大家範寬
    宋代山水大家範寬整理編緝_《當代國畫》文章來源_網絡他說:山水先理會大山,名為主峰,主峰已定,方作以近者遠者、大者小者。以其一境主於此,故日主峰,如君臣上下也。為了突出自然的浩瀚無垠與包羅萬象,郭熙提議畫家要留出讓人回味的餘地:山欲高,盡山之高則不高,煙霞鎖其腰則高矣。水欲遠,盡出之則不遠,掩映斷其脈則遠矣。按照郭熙的說法,範寬的《溪山行旅圖》軸表現了石山的高遠景致。
  • 盧禹舜當選中國國家畫院院長 正副四位院長哈爾濱人佔兩席
    盧禹舜 PIC/雅昌藝術網2020年11月10日,盧禹舜正式當選中國國家畫院第五任院長。自此,中國國家畫院新任領導班子全部集結完畢。盧禹舜 PIC/大美時代這期間,22歲的盧禹舜在參加全國美展(第六屆)時,其作品引起了業界的強烈關注,這之後,他的人生如同一段「傳奇」——
  • 百代之師——範寬
    後人認為三家遺作,為百代之師。範寬擅長山水畫,初與關仝、李成同為北方山水畫派三大主流,並列「北宋三大家」,後又與董源、李成並稱「宋三家」。藝術成就使得範寬與同為華人的柳公權合稱「柳範」。2004年,美國《生活》雜誌將範寬評為「上一千年對人類最有影響的百大人物」第59位。
  • 南薰殿帝後像和宋代山水巨作將登展臺
    明年秋天,臺北故宮博物院推出的「鎮院國寶——範寬、郭熙、李唐」將同時呈現美術史赫赫名跡、三件宋代山水巨作——北宋範寬《溪山行旅圖》、北宋郭熙《早春圖》、南宋李唐《萬壑松風圖》。 故宮博物院南薰殿始建於明代,位於紫禁城西南角。曾當過庫房,養過警犬,幾十年來,它一直秘不視人,用於存放各類建材和雜物。
  • 「正法·傳承」中國畫師生四人展在山東濟南開幕
    中新網濟南11月23日電 (記者 孔凡元) 「正法·傳承」——陳維新、黑伯龍、陳玉圃、張寶珠中國畫師生四人展23日在山東美術館開幕。本次畫展共展出著名畫家陳維信、黑伯龍、陳玉圃、張寶珠先生等山水花鳥畫精品二百餘幅,給人以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中國文化部部長蔡武在給此次活動所發的賀信中說,本次展覽,四位藝術大家的一脈相承體現了他們對中國畫的認識和觀點的統一。
  • 91歲夏淑琴驚悉談臻律師突然去世...
    91歲夏淑琴驚悉談臻律師突然去世,悲痛哭喊 2020-06-17 02: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