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被很多人稱為是,一生至少讀一次的書。即便你沒有看過這本書,我相信你也一定聽過。讀這本書的人很多,但真正讀懂的人很少。
《百年孤獨》是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是20世紀最重要的經典文學巨著之一。其作者馬爾克斯1982年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由此奠定了世界級文學大師的地位,很大程度上是憑著 《百年孤獨》的影響力。
很多人都說《百年孤獨》是一本好書,但是由於書中角色的重複和人物關係的複雜等問題,很多人都表示看不懂。所以並沒有勇氣來買一本這樣的名著。為了讓大家看懂這本書,我們可以從他經典的10句話開始,看看大家真的不懂嗎?
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麼,而是你記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銘記的。所有人都顯得很寂寞,用自己的方式想盡辦法排遣寂寞,事實上仍是延續自己的寂寞。寂寞是造化對群居者的詛咒,孤獨才是寂寞的唯一出口。正因為當初對未來做了太多的憧憬,所以對現在的自己尤其失望。生命中曾經有過的所有燦爛,終究都需要用寂寞來償還。
有的人想睡覺,但不是因為睏倦,而是出於對睡覺的懷念。有時兩人會一直默默坐到傍晚,面對著面,彼此凝視,在靜謐中相愛,並不比當初在癲狂中相愛減色。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無論是我們出生、我們成長、我們相愛還是我們成功失敗,直到最後的最後,孤獨猶如影子一樣存在於生命一隅無論走到哪裡,都應該記住,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復存在 ,就連那最堅韌而又狂亂的愛情,歸根結底也不過是一種轉瞬即逝的現實,唯有孤獨永恆。
我們趨行在人生這個亙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裡涅盤,憂愁纏滿全身,痛苦飄灑一地。我們累,卻無從止歇;我們苦,卻無法迴避。你和死亡好象隔著什麼在看,沒有什麼感受,你的父母擋在你們中間,等到你的父母過世了,你才會直面這些東西,不然你看到的死亡是很抽象的,你不知道。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無論是我們出生、我們成長、我們相愛還是我們成功失敗,直到最後的最後,孤獨猶如影子一樣存在於生命一隅。《百年孤獨》講述的是一個百年家族的興衰史,七代人,曾經轟轟烈烈,卻始終逃不掉孤獨。作者的字裡行間從未提及孤獨二字,可是在字裡行間中處處透露著孤獨。
瑞典文學院認為,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中,「創造了一個獨特的天地,即圍繞著馬孔多的世界」智利詩人巴勃羅·聶魯達:馬爾克斯是「繼塞萬提斯之後最偉大的語言大師」。我們國家的莫言、陳忠實等作家在寫作上都受到馬爾克斯的影響。
孤獨原是心靈成長的必然途徑,沒有孤獨聽不見自己的內心,所以趁著孤獨讀一讀這本《百年孤獨》,給自己找一個人生的正確答案。
人生於世,其實很多人都在重複地做著看似徒勞無益的事情。於是很多人跟奧雷裡亞諾一樣,逃避現實,把自己關在殼子裡,仿佛騙過自己就熱鬧歡喜。 但最終,他們都沒能跟壞事握手言和,註定難逃孤獨的厄運。
如果說文學有什麼不可替代之處,想必就是一種直接撞擊心靈的感受,是不曾經歷的人生引發的思索,也是不眠之夜化孤獨為獨處的一點力量。讀完這本書書你會覺得:我們太多浮躁的期待,只不過是一個個轉瞬即逝的環境,唯有孤獨永恆,反而擁有祥和和平靜。
這本書有太多可以推敲的點,每讀一遍都有很大的收穫,都是觸及心靈的感受,使我們在這個浮躁的社會心靈回歸平靜。如果你很孤獨,生活的不是很開心,不妨看看這本書。
讓書中孤獨人的魯莽激起你無畏抗爭的勇氣。也許,我們可以活得更加漂亮。這本書給我們帶來的遠不止如此。讀完這本書只有一個感覺:但願長醉不願醒。
點擊連結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