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還剩一半,提醒:抓住「以熱逼寒」的養生好時機!

2020-12-22 大醫本草堂

三伏天已經過去了一半,你的養生計劃提上日程了嗎?

俗話說,「進入小暑,上蒸下煮!」,外加上入伏後,高溫、高熱、高溼的 「桑拿天」也頻繁出現,熱浪襲人,酷暑難耐,各類健康問題也接踵而來。

但是三伏天是養生人士很喜歡的時節,抓住這個好時機,百病都能消。

什麼是三伏天?很多人還不知道!

何為三伏呢?「伏」是陰氣受陽氣所迫,藏在地下的意思。

而三伏包含了初伏、中伏和末伏,是中部地區在一年裡面最炎熱的30-40天,它是按農曆計算的,時間大約是處在陽曆的7月中旬至8月上旬之間。

對此,古人早有說法:「夏至後第三個庚日開始為頭伏(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二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三伏),每伏十天共三十天。」也有特殊年份的「中伏」為二十天,則一共是四十天。

抓住「以熱逼寒」的養生好時機

俗話有說「冬養三九補品旺,夏治三伏行針忙」。

在中醫理論裡,「冬病夏治」的理念有悠久的歷史。

而三伏天是陽氣最足的時候,藉助三伏的外力,讓人體的毛孔張開,將人體的寒溼祛除,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

還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虛寒體質?可以對照自測一下。

體質虛寒有哪些表現?

1、平時吹空調多了,感覺毛孔都在冒寒氣,肩膀疼、肩背肌肉板結,腰酸腰冷、膝關節發涼;

2、脾胃虛寒,胃疼胃脹、喜歡喝熱水,吃涼的東西就拉肚子;

3、動一下就感覺疲勞乏力,小肚子和大腿上贅肉多;

4、女性手腳冰冷、小肚子發涼,宮寒痛經;

5、男性腰膝酸軟,無精打採。

如果你恰好也有以上這些問題,可要好好把握即將來臨的三伏天,利用三伏的「熱」,來融化身體裡的「寒」,將藏在身體深層的寒氣趕走!

三伏天的養生小妙招,為家人收藏起來吧

《內經·四季調神大論》中有講到:「春養生氣,夏養長氣,秋養收氣,冬養藏氣」。說明人的真氣(基本的精微物質),一年四季都需要調養,在每個季節,都需要有所側重。

1、飲食調養

建議選擇苦瓜、西紅柿等性涼清暑的蔬菜水果;牛奶性微寒,不但可以補水,還能滋陰、解熱毒,也是「去心火」的好選擇。

另外還適合喝藥食兩用的花草茶,如:胎菊、甘草、枸杞、決明子,調理心火,效果尤為明顯。

胎菊:降心火、養目清肝;

決明子:清肝明目,瀉火、平肝陽;

枸杞子:清肝明目,滋補肝腎,益精明目;

甘草:用於心氣虛,心悸怔忡以及脾胃氣虛,倦怠乏力;

以上材料組合一起飲用,有助於減少肝損傷,肝會慢慢變好的。

2、平心靜氣

炎熱的夏天,容易引起心火。讓人出現一系列煩躁焦慮、激動、失眠等症狀,而這在醫學上,被稱為「夏季情感障礙」,保持心態平和,能夠讓心火平靜下來,能夠防止疾病的發生。

3、多補水

補水養生是三伏天的重中之重。冬為陰,夏為陽,夏季陽盛陰衰,陽氣欲升欲旺,體內寒氣易解。

三伏天稍動就大量出汗,繼而產生強烈的口渴感,按出汗量飲水,不能等到口渴才想到喝水,而要定時喝水,白開水、茶水等就是比較好的選擇。

夏天很多人食欲不振,還會有很多腸胃毛病,老中醫推薦【養胃小經方】:用丁香、大麥、砂仁、桂皮、紅棗、乾薑6種食材泡水喝,健脾又養胃。

丁 香:

丁香能養胃健胃清胃毒、並可殺菌除口臭。緩解胃寒、排除毒素等奇效、是難得的養胃佳品。

砂 仁:

砂仁味辛性溫,歸脾、胃、腎經、可化溼開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

大 麥:

大麥味甘、性平、能去食療脹、消積進食、平胃止渴、大麥含有人體所需的、多種微量元素及胺基酸、可助消化、解油膩、養胃、暖胃、健胃。

幹 姜:

乾薑性熱,味辛,歸脾、胃、心、肺、胃經、屬於我國的傳統中藥材、脾胃虛寒的良藥、能調理脾胃,暖胃暖身,促進健康。

4、堅持泡腳

對於長期手腳冰涼的人, 可以在三伏天這段時間,晚上用40℃左右的艾葉煮熱水泡腳15~20分鐘,水超過腳踝到達小腿為宜,有散寒除溼、引火下行的效果。

如果吹空調著涼,有感冒的前兆,可以煮生薑水泡腳,可以驅寒溫陽,以微微出汗為宜,忌大汗淋漓。

泡腳的同時可以搭配腳部按摩,比如在腳心(湧泉穴)、腳趾、腳跟(崑崙穴)處細心找找有沒有痛點,每個痛點處按揉3~5分鐘,效果會更好。

最後,還要注意休息,夏天可以適當晚睡早起,晚睡也要在夜裡11點前,中午保證一個小憩,子午覺搭配,會更適合三伏天。

#三伏天#

身上出現「3黑2臭」,可能肝臟已經「爛如漁網」,願你一個不佔

相關焦點

  • 【養生】三伏天的養生之道
    冬天之所以怕冷、手腳涼都是三伏天不注意導致,要想使體內的寒氣排出,請堅持在伏天喝熱水,會把體內多少年深入骨隨的寒氣逼出來。一年一度的伏天請對身體且行什麼是三伏天?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所謂的「伏天兒」,就是指農曆「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可以這樣理解:「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
  • 2018三伏天時間表
    2018年三伏哪個伏最熱?俗話說,熱在「三伏」,「三伏」最熱在中伏。
  • 三伏天這樣做,一半的病痛都沒了!
    尤其要趁三伏天的時候,正是「冬病夏治」的最好時機,這期間採用溫熱助陽的藥物(內服外用都可)對陽虛之體進行治療,可以祛除體內的沉寒痼冷,以達到不發病或者少發病的目的。三伏天裡,不妨在吃雞肉、鴨肉時,適當加入老生薑一起做底料,「姜」養生進行到底~
  • 三伏天的養生攻略請收下
    運動,是所有人都知道的養生方法,強身健體的作用也是大家都公認的。在民間,還有「夏練三伏,冬練三九」的說法。具體意思就是:夏季的三伏天以及冬季的三九天是鍛鍊身體的好時機,抓好這兩個機會,說不定能提高強身健體的作用。
  • 三伏天的養生計劃,做好了一年不生病!
    今年的三伏天為期40天頭伏:7月16日到7月25日中伏:7月26日到8月14日末伏:8月15日至8月24日今天已進入三伏天的初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也是一年中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所謂「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三伏天養生做得好,一年都很少生病!進入伏天后,很多人都不再用熱水泡腳了,其實天氣越熱,溼邪越重,熱水泡腳就顯得更有必要。
  • 「熱在三伏」 中醫養生全攻略
  • 2019年三伏天時間表 2019年三伏天是什麼時間
    22019三伏天哪一伏最熱中伏是最熱的。2019年中伏有20天,是從7月22日到8月10日。中伏一般是10天或者20天,指從夏至後第四個庚日起到立秋後第一個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時間。也叫二伏。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5個庚日則為20天。所以庚日出現的早晚將影響中伏的長短。
  • 熱在三伏—中醫養生全攻略
    比如可常吃些小麥製品、李子、桃子、橄欖、菠蘿、芹菜等。中醫注重天人合一,陰陽互補,因此,在夏季人們要多吃酸甘的食物外,儘量不吃辛辣溫燥食物。還要避免生食冷飲過度導致傷及人體內的正氣而誘發疾病。三伏天如何養生  「三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並且潮溼悶熱的日子,民間百姓說的「苦夏」就在此時。
  • 夏日話三伏,三伏天養生多吃這八種食物,還有做艾灸哦!
    「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小暑期間正逢「三伏」的「頭伏」,2020年的入伏時間是7月16日,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就要到了。 夏天的時候人們通常會出現沒有胃口的情況,特別是在三伏天的時候很多人都是常常出現不想吃飯的情況,如果你真是發現自己的反應很嚴重的話,最好記得三伏天養生應該多吃以下的幾種食物,讓你夏天可以過的更加健康。
  • 三伏天如何養生?OSIM傲勝按摩椅帶來健康養身攻略
    三伏天如何養生?OSIM傲勝按摩椅帶來健康養身攻略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中國人的衣食動養,皆依季候而作,隨歲月流轉。眼下正值三伏天,天氣悶熱異常,如何宅家養生?
  • 三伏天最適合的瘦身運動
    意思是三伏天和三九天,一個對應極熱,一個對應極冷,是提升功力的最好時機。當然,三伏天也是減肥瘦身的最佳時間段。圖源:頭條圖庫這裡面蘊含著一定的科學道理,從中醫養生角度去看,三伏天是一年中陽氣最旺盛的時候
  • 三伏天是出汗的好時候,學會出一身「養生汗」,健康不請自來
    三伏天雖然燥熱難耐,但是「夏練三伏」不是一句玩笑話,伏天身體養得好,一年四季少生病,首先出汗就是一個比較不錯的方法。出汗的好處1、排毒研究數據顯示,汗液是體內砷、鎘、鉛、汞等有害物質的排出途徑之一,在汗液中可以檢測到與尿液中濃度相當的重金屬成分,有時濃度甚至會比尿液更高。
  • 三伏天養生秘籍(附:應節易學的養生靚湯)
    三伏天就是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時間啦!
  • 三伏天減脂好時機,科學鍛鍊須注意
    俗話說「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三伏天,氣溫高,人體新陳代謝加快,正是減脂降重的好時機,很多朋友鍛鍊的熱情更高,根本停不下來,但是高溫天氣一定要科學鍛鍊,講究方法,以下這些點你注意到了嗎?1、量力而行。高溫天氣鍛鍊一定要量力而行,避免一次長時間、高強度運動,造成脫水等現象發生。
  • 三伏天的運動建議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季節,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這兩個季節古人都強調要鍛鍊。今天來講一講三伏天為什麼要科學的運動,以及如果不科學運動對身體的健康會帶來什麼損傷。三伏天這麼熱,運動會不會中暑?
  • 2019年三伏天和三伏貼時間表
    俗話說「熱在三伏」,「三伏天」是盛夏酷暑的時候,「三伏天」中又常以「中伏」的平均氣溫最高。三伏之時,天氣炎熱,空氣溼度大,人們大量吃瓜果、冰鎮飲料,往往容易感受暑溼之邪。另外為了避暑降溫,現在到處都有空調,又容易感受寒邪,耗殺陽氣。寒溼一至,百病叢生。何況現在很多人本身就是寒溼體質,所以每到夏天便覺得十分煎熬。
  • 「三伏天」拍了拍你!這份養生秘訣確定不收藏一下?
    中醫認為,三伏天是一年中極易生病的時期,過不好,很可能會落下病根!三伏天如何養生1熱水泡腳熱水泡腳具有健脾、除溼、通經、利水等作用,每晚睡前可用40℃左右的熱水泡腳10-15分鐘,水面沒過腳踝為宜,後背感覺熱烘烘即可。
  • 【微●健康】三伏天,自己養自己的日子!最全的三伏知識!!
    冬天之所以怕冷、手腳涼都是三伏天不注意導致,要想使體內的寒氣排出,請堅持在伏天喝熱水,會把體內多少年深入骨隨的寒氣逼出來。一年一度的伏天請對身體且行且珍惜!    什麼是三伏天?    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所謂的「伏天兒」,就是指農曆「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
  • 三伏天要「對症」貼敷,這些注意事項須知道!
    前來貼敷的患者,有呼吸系統患有頑疾的,有頸肩腰腿痛患者,有亞健康的上班族,還有體虛易感冒的小朋友,大部分就診者都有過貼三伏貼的經歷,對這一養生法非常認可。 寧夏中醫醫院暨中醫研究院副院長童安榮向記者介紹了三伏貼的機理: 三伏貼是以中醫養生理論為基礎,用特製的中藥,每年三伏天在特定的穴位貼敷,以達到保健養生的一種療法。
  • 「三伏」中醫養生攻略.
    三伏天治療:由於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氣最熱,氣溫最高,陽氣最盛的階段,在這一階段,人體腠理疏鬆,經絡氣血流通,有利於藥物的滲透與吸收,而庚日又與肺金有關(庚日為金,屬大腸,大腸與肺相表裡),為溫煦肺經陽氣,驅散內伏寒邪的最佳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