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的西北地區,有一個省級行政區的面積達到了166萬平方公裡,是我國最大的一個省級行政區,也許我說這裡有很多老鐵已經知道我說的是哪裡了,它便是新疆,可能有很多人去過新疆,相信在2014年之前,通往新疆的話就只能坐綠皮車,但是之後可以乘坐高鐵了。那麼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新疆在之後為什麼造了這麼多鐵路。
首先我們還是來看看新疆的地理位置,位於中國西北地區,是中國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面積166萬平方公裡,是中國陸地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佔中國國土總面積六分之一。2019年底常住人口2523.22萬人 。新疆地處亞歐大陸腹地,陸地邊境線5600多公裡,周邊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斯坦八國接壤,在歷史上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現在是第二座「亞歐大陸橋」的必經之地,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新疆是一個地形十分複雜的省份,有高山、盆地、高原、沙漠、湖泊、河流等,用一句話來概括新疆的地形,就是三山夾兩盆。「三山」即阿爾泰山、天山和崑崙山,「二盆」即準噶爾盆地和塔裡木盆地。新疆範圍內最大的沙漠,同時也是中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面積約33萬平方公裡,位於塔裡木盆地中部新疆南疆地區。大多數的城鎮分布在新疆的沙漠邊緣,形成南北兩個圈,一個大一個小,其餘的分布在山脈中。
這片地土是我國離大海最遠的,加上地形的封閉,海洋蒸汽很難到達新疆。因此新疆全年降雨量稀少,氣候乾旱,地理環境惡劣,鐵路建設非常困難。中國在晚清時期就有在新疆修建鐵路的想法。但是,由於國家力量有限,開發新疆鐵路的設想,直到新中國建立以後才能實現。1953年,修建了大約半個世紀的隴海鐵路才全面通車。在1952年的10月,隴海鐵路西延長線蘭新鐵段也開始破土動工。鐵路從蘭州開往西北,最後到達了新疆的阿拉山口。一路穿越盆地、河谷和沙漠,還必須經過哈密和吐魯番境內的戈壁灘,這是中國風沙最大的地區之一,這裡的工程難度可以想像。那時,工程師們採取了各種防風、防沙、防洪等綜合措施,以保證鐵路安全運行。該鐵路意義重大,可以說是為整個中亞地區打開了大門。該鐵路橫穿中國連雲港至荷蘭鹿特丹的第二座亞歐大陸橋,使新疆從封閉的內陸地區變為中國對外的橋頭堡,大大促進了中國的進出口貿易。
蘭新高鐵於2009年開工建設,2014年底建成通車,僅用了5年時間。蘭新高鐵是新疆第一條高速鐵路,也是第二條進出疆通道,南疆地區人口較少、交通不便、環境惡劣。從吐魯番到和田這段鐵路要跨越火焰山區段,橫穿中天山腹地,經過高溫的戈壁灘,寒冷的冰達坂,極強的大風口,這一路上還有許多風能設備在天山峽谷路段,這裡要修建大量的隧道,從大山之間的縫隙穿過,橫穿天山,最後才能沿著平坦的地勢,到達塔克拉瑪幹沙漠北緣綠洲。到達古城喀什後,又開通了從喀什到和田段的鐵路。2009年,南疆鐵路全線通車。因新疆各市州行政中心分散,兩條主幹線上又有多條支線與其它行政中心相連。今天,新疆的首府烏魯木齊已與準噶爾盆地西面的所有大城市相連。修建鐵路不僅加強了新疆與國內其他省份和城市的聯繫,還開啟了中國進入中亞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