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寫小說,卻又知道如何開始?如何設計結構?如何讓故事發展?或者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寫出來了小說,卻發現情節平淡無奇、不吸引人,不知該如何改進?
美國著名作家艾麗斯·馬蒂森的《寫作課》匯集了她多年的文學創作經驗和所教授的寫作課程的精華,非常適合文學創作者學習和提高寫作技巧。
《寫作課》圍繞著如何激發創作靈感、如何塑造人物、短篇和長篇小說的結構和寫作技巧,以及如何修改和投稿等內容進行講解。
艾麗斯·馬蒂森在大學從事寫作課教學22年,出版了多部短篇和長篇小說,獲得過英語界小小說最高榮譽獎「小推車獎」、歐·亨利短篇小說獎、美國最佳短篇小說獎等文學獎。
艾麗斯在《寫作課》中說:「在小說中恰當巧合,不僅會使得故事情節富有戲劇性、突破單線結構,貼近現實生活、有助於故事情節的豐富和發展、有助於呈現人物的精神世界和作品主題,而且能帶給讀者出乎意料的感覺,讓讀者對後續情節充滿了好奇,吸引讀者繼續讀下去。」
那麼我們在創作小說中,如何合情合理地運用巧合呢?
作者艾麗斯在書中說「小說中的巧合是指同時發生的有趣的、或對人有啟發的事件,具有合理性和關聯性,但沒有明顯的因果聯繫」。
在書中,她講了4個合理運用巧合的技巧:
1以巧合作為故事開頭
我們常常看到一些小說、影視劇中,以巧合開頭。
比如伊坂幸太郎的長篇小說《餘生皆假期》就是以巧合開頭。
女孩沙希父母離婚,一家三口在一起吃最後一頓飯。忽然沙希爸爸收到一條陌生電話號碼發的想交朋友的簡訊。沙希爸爸害怕離婚後自己一個人孤獨,心裡想要一個朋友。沙希媽媽慫恿愛莎爸爸回復了簡訊。這是簡訊是年輕的岡田發的。他不想繼續跟著溝口做非法事情,溝口同意了。但他知道岡田父母早逝,岡田又沒有朋友,所以讓岡田隨便給一個陌生電話號碼發一條簡訊,說想做朋友。
兩件事幾乎同時發生,有沙希爸爸和岡田想交朋友這個關聯,但兩件事情又沒有因果關係,這個巧合,引發後續情節——沙希一家人和岡田相識,四個人一起開車兜風和吃飯等一系列情節。
再比如東野圭吾的短篇小說《光榮的證言》也是以巧合開頭。
主人公孝三下班回家的路上,與一個穿條狀毛衣的人擦肩而過。一會後,他在家門口的小巷,又無意中看到兩個人在打架。
這樣的巧合,引發了後續情節——第二天聽房東說警察尋找昨晚的殺人兇手,孝三沒有多加思考,就向警察做了證言——看見穿條狀毛衣的人。
巧合引發後續情節,還讓讀者感到意外,好奇心也油然而生,想知道將會發生什麼事情,所以就會繼續看下去。
2用巧合為故事情節提供線索
書中說:「巧合增加故事魅力,為故事情節提供線索增量,但它不是故事的根本,不能化解難題。」
比如《包法利夫人》中,藥房老闆郝梅大罵徒弟於斯丹弄錯藥,包法利夫人恰好遇見,知道了藥店二樓儲藏間的哪一個罐子裡放著砒霜。
這個巧合為後續的故事情節——包法利夫人吃砒霜提供了線索。
小說末尾,包法利夫人欠下巨額外債,無法償還。走投無路的她去藥店的雜物間,吃了一把砒霜。
再比如《了不起的蓋茨比》中。
蓋茨比想與前任女友黛西重續舊情,把房子買在了黛西家的海岸對面,尼克恰好成了蓋茨比的鄰居。
一個是黛西的前男友,一個是黛西的表哥,作者安排這樣的巧合,為後面的故事情節——蓋茨比有意結識尼克後,尼克請黛西來家做客,蓋茨比和黛西見面,重溫舊情——提供了線索。
這兩個例子中的巧合,沒有因果關係,但有關聯,都為後續故事情節的發展,提供了線索。
3創建群體創
建群體是指讓人物從事同一行業,或者在一個單位工作,或者居住在一個/城市/鎮子/一個小區等等,這樣人物之間就很容易發生巧合,引發後續情節。
比如嚴歌苓的《陸犯焉識》中,因戰亂大學遷到重慶,陸焉識離開家鄉上海,來到重慶。在一次教育部組織的舞會上,他和在教育部工作的當地女孩韓念痕相識。舞會完了離開時,恰好又發生警報,混亂中兩人一起逃到防空洞,一段婚外情就此展開。
嚴歌苓創建了陸焉識和韓念痕在同一個行業——教育行業——的群體。所以陸焉識和韓念痕在舞會上巧合認識,才有後面兩人相戀的故事情節。
再舉一個在小說中創建生活在一個地方的群體。
餘華的《兄弟》中,主人公李光頭和宋鋼生活在同一個縣城。李光頭父親在女廁所偷窺,被人發現,落入廁所淹死。宋鋼父親把李光頭父親的屍體送到李光頭家。
李光頭母親和宋鋼父親就這樣巧合地相識,才有後來宋鋼母親去世後,宋鋼父親和和李光頭母親結婚,李光頭和宋鋼成了兄弟的故事情節。
書中說寫小說時,所創建的群體中的人物,發生巧合不能有刻意的痕跡,而是看上是無意中發生的,否則就弄巧成拙了。
4將巧合融入滑稽的場景中
構思或創作小說時,設計讓主人公們以滑稽的方式巧遇,可以淡化情節的離奇性,讓讀者覺得意外,但又覺著可信。
比如東野圭吾的短篇小說《追星阿婆》,獨居老阿婆把錢幾乎全用在了追星上,生活上省吃儉用,嚴重營養不良。一天,她準備去看所追明星的演唱會時暈倒。房東叫來救護車,阿婆忽然醒來。為了不遲到,她偷跑出門,一路上跌跌撞撞,到了距離演唱會現場不遠的街角,開始換打扮換衣服。而阿婆所追的明星,因為和情人談分手的事情,浪費時間,所以為了趕時間,他把車開的飛快,撞暈了阿婆。迫於行人的壓力,明星下車向阿婆走去。這時滿臉血汙的阿婆忽然醒來,看到明星,興奮地大叫明星的名字,跑向明星。明星嚇壞了。
東野圭吾讓兩個世界的人——阿婆和明星,以車禍這種方式巧合相遇,淡化了離奇性,讓讀者感到意外但又覺得有可能發生,所以就不覺著荒誕不可信。
結語
構思或創作小說時,我們通過思考人物還會遇到什麼事,來想法製造巧合。比如在一個聚會上,女主角無意間弄灑了酒,恰好弄溼了富家少爺的衣服;
或者讓兩件事同時或接連發生,激發出火花。比如女主人公父親生病了 ,她回國開始接替父親的班,當了公司總裁,恰好她仰慕的大學師兄也從外地回到本地工作,在一個招標項目中,兩人相遇。
如果我們學會合理運用巧合,來引發故事情節的發展,讓故事情節富有戲劇性,那麼寫出來的小說就會成功吸引讀者。
另外,我覺得《寫作課》中所講的很多技巧既適合運用到小說創作中,也適合運用到影視劇本的創作中。
就拿巧合來說,很多影視劇中都有巧合的情節。
比如徐崢的《我的囧媽》,主人公徐伊萬,本來要去美國,去處理生意上的事情,卻因找母親要鑰匙,意外和母親坐上了開往俄羅斯的火車,結果在母子之間發生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揭開和解決了家庭和親子關係中的矛盾。
《寫作課》中其它創作小說的技巧,就請您自己去學吧!
(原創作者簡介:青綠讀書,喜歡讀書,用文字記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