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盛資訊
12月15日,小米股價上午盤中創下29.95港元的歷史新高,全年累計最大漲幅超過175%,市值一度超過7500億港元。
要知道這是小米前不久才剛剛實行「高位融資」後股價反包,竟然創下歷史新高。
在12月2日午間,小米公布了港交所史上最大額度定增配售的消息,確認即將通過8.9億美元可轉債和價值31億美元的增發配售,募資近40億美元(折合約300億港元)。
通常高位配股的作用都是攤薄股份,讓公司獲得融資,但配股對於普通投資者是好是壞,要特別看清楚公司融資的目的,如果是為了減持、割韭菜,那配股無異於是天大的壞消息,如果是為了公司的進一步發展,那麼雖然短期被攤薄,長期來說股東反而能得到更大的回報。
而顯然市場用腳投票對於小米後市更為看好。
來源:華盛證券
根據小米公司消息,雙十二期間中國區新零售全渠道累計總銷額突破71.5億,同比去年增長40%。公司表示,小米手機包攬全平臺安卓手機累計銷量全第一。
而我們觀察港股通中北水對於小米也是呈現持續買入的趨勢,截至2020年12月14日北水對於小米的總持股達到27.16億股,最新市值約806億港元,佔比港股總股本比例上升至10.79%。
來源:華盛證券
對於2020年股價暴漲,市值已經邁向7500億港元大關的小米,其後市的投資價值該如何判斷呢?
機構中信證券從發展戰略、手機、AIOT、網際網路收入三大業務等多角度給予了剖析。
一、手機× AIoT戰略明確,拿到下輪科技紅利入場券
對於應該如何判斷小米的未來,需要先清楚地認知小米集團。小米是有望憑藉手機×AIoT戰略成為下一輪科技紅利中最受益的中國公司之一。
小米集團是中國科網巨頭中產業鏈最長、業務最複雜的全球化公司,產品覆蓋從智慧型手機到智能電視、空調、掃地機器人、燈具、傳感器、網關、手錶等可穿戴設備等AIoT(AIoT即人工智慧物聯網=AI人工智慧+IoT物聯網)產品,逐漸形成「手機× AIoT」的硬體生態基礎,並衍生出廣告、遊戲、金融、電商等網際網路服務以及新零售業態。
來源:官網
上述業務即小米創立之初就洞察到IPHONE給手機行業帶來的不只是硬體的變革,更是帶動手機行業進給硬體、軟體以及網際網路的綜合比拼,所以前瞻性地提出的「鐵人三項」(硬體、網際網路、新零售)模式。
從業務結構來看,小米與蘋果亦有相似性,但小米的成長性更好。 從結構上來看,小米和蘋果的收入,都可劃分為智慧型手機、服務、其他硬體,且智慧型手機佔據收入的50%以上。
不同的是,蘋果智慧型手機銷量趨穩,加大服務方面的投入,服務的收入佔比最近五年快速提升到20%。小米的智慧型手機銷量仍在快速增長,且IoT的品類和成長性亦遠超蘋果,因此小米集團整體的成長性前景有望更好。
未來小米智慧型手機銷量超過2億部之後,小米的用戶積累和服務將大幅提升,將帶動網際網路服務收入和盈利的增長。
來源:財報數據,中信證券
小米集團的「鐵人三項」商業模式不斷得到發展。
一方面基於線下的龐大市場,小米基於網際網路的方法論提出線上線下融合新零售,通過數字智能提升全渠道效率。另一方面,小米的智能硬體,從單純的手機發展為「手機× AIoT」。
2020Q3,公司智慧型手機全球市場份額提升到第三的同時,在影音娛樂、可穿戴、智能家電、安防監控和智能音響等主要 AIoT品類中亦佔據領先地位,並拓展了電視網際網路等新的變現模式。
並且,小米的商業模式已經從國內拓展到全球,2020Q3營業收入中的海外部分佔比55%, 網際網路服務業務中的海外部分佔比12%。截至目前小米一半以上營收來自海外市場,在歐洲、東南亞和印度市場的地位快速提升,。
來源:財報數據,中信證券
小米從上市以來保持了較高收入增速,中信證券預期公司2020年收入超過2400億元(四年年均複合增長率約38%),AIoT收入佔比28%。小米集團AIoT中期收入規模有望成長至千億元量級,憑藉「手機× AIoT」搭建的基本盤,公司已經拿到從「移動互聯」向「AIoT」時代演進的入場券,將躋身萬億市值俱樂部。
二、手機、AIOT、網際網路,小米的未來該如何期待
小米三塊業務的展望,首先是智慧型手機產品的高端化。
根據IDC數據,2020Q3小米智慧型手機全球實現市佔率13.1%,排名第三。
其中,中國市佔率13.0%,排名第四;在西歐、中東歐、印度、拉美、中東和非洲的市場份額分別提升到12.8%、24.3%、25.0%、9.4%、9.5%。
來源:IDC
上半年, Redmi Note 8/Pro、 Redmi 8/A 四款機型銷量躋身全球前十,小米在中國大陸地區 600 美元以上手機市場份額已達4%,領先OV和三星。2020年前10個月,小米定價高於3000元(中國大陸)或300歐元(海外)的智慧型手機全球銷量超800萬臺。
三季度,小米國內手機ASP(平均銷售價格)同比提升14.7%。展望2021年,基於公司在核心供應鏈方面的高確定性、產品組合的優化和線下渠道的完善,小米手機業務在全球的競爭力和市場地位將進一步提升,有望鞏固前三位置並衝擊前二,智慧型手機產品亦持續向高端化演進。
AIoT業務方面,小米將有望是萬億家居物聯網市場中成功概率最高的公司。
截至2020年Q3,小米AIoT平臺設備連接數已高達2.90 億(同比增長35.8%),米家App月活4310萬(同比增長34.2%),擁有5件及以上接入小米 AIoT設備(不含手機和筆記本)的用戶已超過560 萬(同比增長59.0%),佔米家App用戶數 13%。
來源:財報
小米在中國智能家居市場市佔率排名第一,亦已成為全球最領先的智能家居平臺。米家App中約68%用戶非小米手機用戶,手機×AIoT戰略有望互相拉動用戶,共促小米品牌向高端進發。
AIoT產品也跟隨小米手機渠道出海,2020Q3小米AIoT海外收入同比增長56.2%至單季新高。
小米AIoT平臺已接入超2200 款產品,小米集團具備從硬體到軟體的綜合能力,亦在生態鏈企業全面布局。小米已在智能音箱、電視、空調、手環、掃地機器人、 TWS 耳機等領域形成多款爆款。
2019年,小米電視全球出貨1280萬臺, 2020年Q3出貨310萬臺。展望未來,小米在空調、冰箱、洗衣機等家電領域仍有較大增長空間,在網關、廣義智能家居、可穿戴設備領域均值得期待。
根據IDC預測, 到2022年國內智能家居(含智能電視)市場規模將達到286億美元,全球市場規模達1152億美元。 基於小米在智能電視、智能音響分別超過20%、30%的市場份額,若小米整體實現25%左右的市場份額,小米僅在國內就具備500億元以上的收入潛力,在全球具備超過千億元的收入潛力。
網際網路收入方面,AIoT長期的網際網路變現空間較大,電視網際網路率先突破。
2020Q3智能電視和小米盒子的月活為3580 萬(同比增長49.9%),主要是付費能力和意願較強的年輕用戶群體,吸引優質品牌廣告主。付費用戶420 萬(同比增長28.2%),付費率11.7%,在家庭場景之中,公司的付費內容主要聚焦兒童、教育和影視等內容,付費滲透率和客單價提升空間較大。
目前,公司米家 App、智能電視與盒子的月活躍用戶在3-4千萬級別,但是我國的家庭總數量接近5億戶,假設未來智能家居的家庭滲透率達到50%,亦有5倍以上的用戶增長空間。
長期來看,智慧型手機及可穿戴,與智能家居、智慧出行等數據的打通將獲取海量的用戶和多維度數據,融合娛樂、家庭、辦公和出行等多種場景,將真正發揮手機與AIoT的乘數效應,帶來更多的變現可能性。
三、結語:小米估值將不斷逼近萬億市值
中信證券認為智慧型手機業務市場份額重回全球前三是小米2020-2021的股價驅動力,展望未來3-5年,小米的核心競爭力和股價驅動力將演變為AIoT持續發力。
小米在AIoT市場地位穩固,具有極強的先發優勢和體系優勢,大概率成為中國市場上的兩家重要玩家之一。
考慮到AIoT賽道的萬億成長空間,目前仍處於早期的發展階段,以及公司極強的市場地位,暫基於2020年預測收入給予小米AIoT業務3倍PS估值。伴隨資本市場對於小米認知的持續加深,上述估值水平仍有進一步提升的彈性。
中信最新也上調了小米2020-2022年Non-IFRS淨利潤預測至123/160/222億元(原預測為120/152/212億元),上調公司目標價至36港元,對應2022 年33 倍綜合PE,對應市值8700億港元(7300 億人民幣),給予「買入」評級。
來源:中信證券
經過分析,小米的手機× AIoT戰略有望劍指下一代科技紅利,公司也有望躋身萬億市值俱樂部,投資者你又認為小米未來估值將會是多少呢?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