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晚報4月11日訊(記者 趙虹 通訊員 鄔立波)「海鮮」的誘惑有多大?不怎麼會遊泳的他,竟開著一條二手橡皮艇出海撿海螺。結果,橡皮艇出現故障,在海上打轉失去方向。大霧籠罩、風高浪急,他在海上整整漂了3小時多。最後,在多方力量聯合搜救下,男子平安上岸。
茫茫大海,緊急救援
4月8日下午4點左右,玉環海韻救援隊接到公安110指令,稱有出海船隻在玉環南排山以東海域,發生機械故障,請求救援隊出海施救。
救援隊隊員林勝權和潘俊傑兩人,立即駕駛摩託艇駛往事發海域。
海韻救援隊隊長郭愛國介紹,這艘用作救援的摩託艇,是快艇中的「戰鬥艇」,動力十足。天氣晴好的話,開到南排山那邊,五六分鐘時間就夠了。
但當時,海上濃霧瀰漫,能見度極低,兩三米開外,就看不到人。加上被困人員發送的手機定位不準確,林勝權和隊友在海裡轉來轉去,沒找到求救的橡皮艇,「感覺像是在大海裡撈針」。
這邊,隊友們在海裡尋人;那邊,郭愛國與被困人員保持在線聯繫,了解拋錨船隻的實時情況,安撫他的緊張情緒。
下午5點,天色越來越暗,海上的霧越來越大,快伸手不見五指了。這時,玉環海事救援船和漁政工作船,也先後到達事發海域附近,搜救力量進一步加大。
隨著漲潮時間的臨近,海上的浪也越來越大。拋錨船隻的危險係數,也隨之增加,救援人員的表情也越來越凝重。
晚上6點30分左右,對講機終於傳來好消息,一艘出海歸來的漁船,恰巧經過拋錨船隻附近,已經將人員救起,並將拋錨船隻牽引回港。所有參與救援的人,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經過20多分鐘的航行,晚上7點多,遇險男子和他的船,終於安全到達岸邊。他在大海裡整整漂了3個多小時。
他說這3個多小時,會終身銘記
這3個多小時,對於救援人員來說,焦慮不安;對於遇險男子來說,是驚心動魄,度秒如年。
男子叫舒建國(化名),今年47歲。他出海的「船」,就是一條橡皮艇。
舒建國老家是江西上饒,在坎門一家企業上班。聽說出海撿螺的收入十分可觀,舒建國心痒痒。
不久前,舒建國買了一條二手橡皮艇,花了4000多元。他打算趁節假日或者廠裡休息,出海撿螺,賣錢補貼家用。
舒建國會遊泳嗎?河裡會一點點,海裡沒遊過。水文、洋流等各種海上常識,懂嗎?完全不懂。
憑著一股「吃苦不要緊,賺錢改變生活」的莽撞勁,當天中午,他便開著橡皮艇下海了。下午2點多的時候,看到霧大了,舒建國準備返航,「開到半路,船轉了幾個圈不走了。四周白茫茫一片,什麼也看不見,心裡感覺很無助。」
橡皮艇馬力很小,船上設施也簡陋,雷達什麼的都沒有。在海上漂了一個多小時後,依然找不到方向,也靠不到岸。舒建國越來越緊張害怕,於是撥打報警電話求助。「我打完報警電話後,三四個單位電話一直沒停過,微信、電話一直在聯繫著我,叫我不要害怕,安心等待救援。」舒建國說,「我以為自己要完了,是這些電話和微信支撐著我。」
把舒建國安全帶回的,是船老大柯陳張。當天他出海作業,返程時,發現不遠處,一束微弱的燈光,在茫茫大海若隱若現。有40多年行船經驗的柯陳張,判斷前面可能有船隻迷航,立即開足馬力前去救援。
在漫長的等待後,舒建國終於迎來了希望,「聽見船的聲音,我就吹口哨,再把手電開起來。」
出海作業必須要正規船隻
坎門派出所的民警,對舒建國的行為進行了嚴厲的批評教育。
玉環海事執法人員介紹,像這類抗風能力較差的小型船隻,是不宜到外海行駛的。因為海上水文複雜,一個大浪過來,就可以輕鬆地將船隻打翻。
得知為了營救自己,救援隊出動10個隊員,民警十多人。除了人力,還花費了巨大的成本,海事兩艘艇,漁政一艘船,舒建國十分自責和內疚。
他不停鞠躬,對參與救援的所有人員,表達了衷心的感謝。他告訴救援隊員,自己在鬼門關走了一圈,回去就將橡皮艇賣掉,「今天撿回一條命,以後再也不敢莽撞出海了」。
記者從海韻救援隊了解到,類似於當天的營救,一年多時間裡,已經有三次。被救人員的情況,驚人的相似,都是毫無出海經驗,且沒有任何船隻駕駛證書的新台州人。
「都是對海況毫不知曉,但被利益所驅動而冒險出海。」郭愛國提醒市民,出海作業必須要用正規的船隻,出海作業人員也必須要具備相關專業證書,「大海無情,生命不是兒戲。」